華文網

徐焰將軍做客“浙商大講堂”分享“大國崛起-中國的新軍事變革”

4月9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浙江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的指導下,由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上海市浙江商會、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共同舉辦的“浙商大講堂”系列活動在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舉行。

著名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徐焰少將,在本次“浙商大講堂” 中圍繞當前變化的國內外戰略形勢,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深度分享了“大國崛起-中國的新軍事變革”。徐焰將軍還攜其新作《脫胎換骨》舉行了簽名贈書活動。

徐焰將軍,主要從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研究,十餘年來共個人撰寫的專著共計400余萬字,

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軍備控制中心、日本防衛大學做訪問學者和講學,長期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特邀嘉賓。

報告會現場圖

出席當天報告會的還有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

浙江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朱紹平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現任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會長江勤宏少將,上海市浙江商會執行副會長羅欣,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警備區原副政委孫進少將,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許俊文,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韓春培以及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董事、黨委副書記羅綺等。
本次報告會由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劉建主持。

致辭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 關心國防,熱愛國防,支持國防,建設國防,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

依託社會力量,組織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是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們在這裡舉辦國防教育報告會,普及國防知識,就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工作落實,是落實中宣部和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今年國防教育指導性文件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上海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重要的活動之一。要建設一個強大的國防,
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心和支持,沒有一個強大的國防,就沒有國家的安全,更沒有經濟社會安全的發展環境。國防建設和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關心國防,就是關心國家的安全,熱愛國防,就是愛党愛國。因此,普及國防教育,支持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是我們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中共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現任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會長江勤宏少將

中共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現任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會長江勤宏少將:《孫子兵法》開篇講到,兵者國之大事。當今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正在進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隨著持續和強勁的發展,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如何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如何捍衛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歷史重大課題。要應對這種複雜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瞭解中國、世界的大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兩會期間習主席參加解放軍代表團的討論時提出了要建立軍民融合發展的體系,實現科技強軍的軍事戰略。要實現這個戰略任務,不僅軍隊和國防戰線的同志要努力,全社會包括各位企業家,都有責任。軍民融合發展,也給企業家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

上海市浙江商會執行副會長羅欣

上海市浙江商會執行副會長羅欣:浙商,首先是一群愛學習的商人。浙商建立的“五行”學習,其中最重要的“一行”就是學習,因為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快,所有新事物發展得太快,如果不學習,那我們浙商就會被時代拋棄。所以,2015年,我們浙江商會就推出了“浙商大講堂”這個公開開放的活動項目。這個活動項目體現了我們浙商多年來在商場探索、摸索的經驗,同時也是千年浙商精神的彙聚。

雖然說軍改貌似跟我們商人離得比較遠,但實際上軍改也是我們國之命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前事不忘歷史之師,歷史告訴我們落後一定會挨打。所以作為浙商,我們也一定要認真學習軍改,知道軍改對我們國家命運的影響,同時知道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一起努力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報告“大國崛起-中國的新軍事變革”

著名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徐焰少將

中華民族處於一個偉大的社會轉型期,也是一個創新期。現在各行業都在變革,軍事上也需要變革。 回想歷史,再看現在,中國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從明朝就落後於世界。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受侵略壓迫的歷史,國力衰弱就是軍力衰弱。1921年先進的知識份子在上海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到今年已經走了96年了,共產黨取得了兩項勝利,一個是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一個是取得了經濟的變化。到2010年,中國的國民產值世界第二位了,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的主體,被實踐證明確實是正確的。現在中國崛起了,但面臨的情況,一是機遇前所未有,一是挑戰前所未有,但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

改革開放,中國和世界接軌了,中國能夠抓住資訊化這個機遇,就能彎道超車趕上世界先進水準。從古代到現在,歷史都是現實的鏡子,現實又是歷史的延續,要迎接新的技術變革就要以過去的歷史變化作為經驗教訓。

能不能抓住軍事變革的機遇,決定了國家的興衰。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有國家這種政體的存在,就要加強國防,應對挑戰。古代戰爭是冷兵器戰爭、體能戰爭。中國古代史其實也有一個興旺規律。軍事力量強弱,重要的一點是能不能抓住機遇。

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陸軍中絕大多數是步兵、炮兵、裝甲兵數量少。中國必須要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邊打邊建”,學會了打現代化戰爭,並掌握了機械化裝備。抗美援朝期間,我國以半價從蘇聯賒購武器並仿製,裝備了106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被世界公認為軍事強國,中華民族恢復了近代失去的自尊和自信,雄踞于世界之林。歷史證明,大國的地位都是靠經濟、軍事實力支撐起來的。

在中國華夏地區最早的騎兵是趙國,北方的成吉思汗創造了世界冷兵器時代最輝煌的功績,蒙古馬是全世界最好的,建立了世界最好的炮兵。但到了中國的唐朝以後開始進入火器時代,出現了火藥,戰爭形態就變了,冷兵器時代是體能戰爭,熱兵器時代,就開始化學爆炸。中國發明了火藥,火器的發展卻很緩慢,因為封建王朝不重視這個。歐洲把武器當商品,到市場上賣,成吉思汗把火藥帶到了西方的歐洲,迎接了工業革命。

完成軍事變革,最根本的是產業革命,而當時中國的封建體制成為最大的障礙。甲午戰爭這一仗把中國驚醒了,但西方已經開始走向機械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機械化戰爭,坦克、飛機是主宰陸戰場的利器。抗戰期間國民黨軍依靠美英的裝備援助供應,反攻緬北取得成功,國內卻沒有工業基礎以支撐現代裝備。戰勝國喪失領土在世界史上罕見,在近代中國卻一再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參加簽約國屬於勝利國。日本當年宣佈投降,很大程度上是天皇同美國交易的結果,條件是“保留國體”。當時中國占城上日強中弱的形勢仍未改變。

現在來看,軍事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政治教育、人事制度、部隊體制都要改革。這次軍改是解放後最大一次結構性變化,不過武裝力量的根本職能沒有變。軍隊的結構改革自去年的年末起全面啟動,這其中牽涉到眾多利益,且需要解決觀念問題。新一輪改革需要頭重、腳輕、尾巴長的長期痼疾。改革要適應現代資訊化的需要,資訊化時代要求自動化智慧。中央軍委拆掉了四大總部,直管15個部門,便於集中領導,也便於反腐。“戰區”改變舊軍區“大陸軍”方式,指揮陸海空部隊,卻不負責日常管理。把“軍政”與“軍令”分開,指揮、管理脫離,是避免權力過大的好辦法。

撤銷四大總部,裁減機構、精簡非戰鬥人員是軍改重點。非戰鬥人員可用文職、非現役擔任。總的思想是部隊保障社會化,而不是社會軍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人類解放的學說,一百多年來一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激勵著有志於改造社會的有識之士。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至目前,《資本論》在西方銷量劇增,人類最終還是要走馬克思指導的路線。

我國目前按資訊時代的產業結構要求仍存在缺欠,電腦晶片和作業系統主要是來自於美國,高檔發動機購自俄羅斯,數碼技術主要引自日本,這表明微電子、光電、新材料仍薄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党的群眾路線教育,整頓四方,打大老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關鍵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的國防開支有了較大幅的增長,改變了過去“忍耐”的維持局面,有了跨越性發展。今後國防費還要有較大增加,不過要有科學合理的利用。我們要提倡愛國主義,也要反對非理性的狹隘民族主義。中國夢也是強軍夢,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道路決定命運。在党的領導核心領導下,解決現存矛盾,迎來讓人民得到實惠的發展。國家和軍隊的改革,必須“與時俱進”才有希望。

報告會主持人: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劉建

責編:魯儀詩 實習生:趙明明、朱子微 攝影:肖允

中共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現任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會長江勤宏少將

中共上海市委原常委、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現任上海市國防教育協會會長江勤宏少將:《孫子兵法》開篇講到,兵者國之大事。當今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正在進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刻,隨著持續和強勁的發展,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當今時代,中華民族如何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如何捍衛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歷史重大課題。要應對這種複雜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瞭解中國、世界的大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感。

兩會期間習主席參加解放軍代表團的討論時提出了要建立軍民融合發展的體系,實現科技強軍的軍事戰略。要實現這個戰略任務,不僅軍隊和國防戰線的同志要努力,全社會包括各位企業家,都有責任。軍民融合發展,也給企業家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

上海市浙江商會執行副會長羅欣

上海市浙江商會執行副會長羅欣:浙商,首先是一群愛學習的商人。浙商建立的“五行”學習,其中最重要的“一行”就是學習,因為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快,所有新事物發展得太快,如果不學習,那我們浙商就會被時代拋棄。所以,2015年,我們浙江商會就推出了“浙商大講堂”這個公開開放的活動項目。這個活動項目體現了我們浙商多年來在商場探索、摸索的經驗,同時也是千年浙商精神的彙聚。

雖然說軍改貌似跟我們商人離得比較遠,但實際上軍改也是我們國之命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前事不忘歷史之師,歷史告訴我們落後一定會挨打。所以作為浙商,我們也一定要認真學習軍改,知道軍改對我們國家命運的影響,同時知道在歷史進程中,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一起努力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報告“大國崛起-中國的新軍事變革”

著名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徐焰少將

中華民族處於一個偉大的社會轉型期,也是一個創新期。現在各行業都在變革,軍事上也需要變革。 回想歷史,再看現在,中國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從明朝就落後於世界。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受侵略壓迫的歷史,國力衰弱就是軍力衰弱。1921年先進的知識份子在上海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到今年已經走了96年了,共產黨取得了兩項勝利,一個是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一個是取得了經濟的變化。到2010年,中國的國民產值世界第二位了,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的主體,被實踐證明確實是正確的。現在中國崛起了,但面臨的情況,一是機遇前所未有,一是挑戰前所未有,但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

改革開放,中國和世界接軌了,中國能夠抓住資訊化這個機遇,就能彎道超車趕上世界先進水準。從古代到現在,歷史都是現實的鏡子,現實又是歷史的延續,要迎接新的技術變革就要以過去的歷史變化作為經驗教訓。

能不能抓住軍事變革的機遇,決定了國家的興衰。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有國家這種政體的存在,就要加強國防,應對挑戰。古代戰爭是冷兵器戰爭、體能戰爭。中國古代史其實也有一個興旺規律。軍事力量強弱,重要的一點是能不能抓住機遇。

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陸軍中絕大多數是步兵、炮兵、裝甲兵數量少。中國必須要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邊打邊建”,學會了打現代化戰爭,並掌握了機械化裝備。抗美援朝期間,我國以半價從蘇聯賒購武器並仿製,裝備了106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被世界公認為軍事強國,中華民族恢復了近代失去的自尊和自信,雄踞于世界之林。歷史證明,大國的地位都是靠經濟、軍事實力支撐起來的。

在中國華夏地區最早的騎兵是趙國,北方的成吉思汗創造了世界冷兵器時代最輝煌的功績,蒙古馬是全世界最好的,建立了世界最好的炮兵。但到了中國的唐朝以後開始進入火器時代,出現了火藥,戰爭形態就變了,冷兵器時代是體能戰爭,熱兵器時代,就開始化學爆炸。中國發明了火藥,火器的發展卻很緩慢,因為封建王朝不重視這個。歐洲把武器當商品,到市場上賣,成吉思汗把火藥帶到了西方的歐洲,迎接了工業革命。

完成軍事變革,最根本的是產業革命,而當時中國的封建體制成為最大的障礙。甲午戰爭這一仗把中國驚醒了,但西方已經開始走向機械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機械化戰爭,坦克、飛機是主宰陸戰場的利器。抗戰期間國民黨軍依靠美英的裝備援助供應,反攻緬北取得成功,國內卻沒有工業基礎以支撐現代裝備。戰勝國喪失領土在世界史上罕見,在近代中國卻一再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參加簽約國屬於勝利國。日本當年宣佈投降,很大程度上是天皇同美國交易的結果,條件是“保留國體”。當時中國占城上日強中弱的形勢仍未改變。

現在來看,軍事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政治教育、人事制度、部隊體制都要改革。這次軍改是解放後最大一次結構性變化,不過武裝力量的根本職能沒有變。軍隊的結構改革自去年的年末起全面啟動,這其中牽涉到眾多利益,且需要解決觀念問題。新一輪改革需要頭重、腳輕、尾巴長的長期痼疾。改革要適應現代資訊化的需要,資訊化時代要求自動化智慧。中央軍委拆掉了四大總部,直管15個部門,便於集中領導,也便於反腐。“戰區”改變舊軍區“大陸軍”方式,指揮陸海空部隊,卻不負責日常管理。把“軍政”與“軍令”分開,指揮、管理脫離,是避免權力過大的好辦法。

撤銷四大總部,裁減機構、精簡非戰鬥人員是軍改重點。非戰鬥人員可用文職、非現役擔任。總的思想是部隊保障社會化,而不是社會軍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人類解放的學說,一百多年來一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激勵著有志於改造社會的有識之士。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至目前,《資本論》在西方銷量劇增,人類最終還是要走馬克思指導的路線。

我國目前按資訊時代的產業結構要求仍存在缺欠,電腦晶片和作業系統主要是來自於美國,高檔發動機購自俄羅斯,數碼技術主要引自日本,這表明微電子、光電、新材料仍薄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党的群眾路線教育,整頓四方,打大老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關鍵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的國防開支有了較大幅的增長,改變了過去“忍耐”的維持局面,有了跨越性發展。今後國防費還要有較大增加,不過要有科學合理的利用。我們要提倡愛國主義,也要反對非理性的狹隘民族主義。中國夢也是強軍夢,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道路決定命運。在党的領導核心領導下,解決現存矛盾,迎來讓人民得到實惠的發展。國家和軍隊的改革,必須“與時俱進”才有希望。

報告會主持人: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劉建

責編:魯儀詩 實習生:趙明明、朱子微 攝影:肖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