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悟空問答10:蛋白尿,到底是怎麼出來的?

謝謝邀請,腎內科陳舟醫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正常成人的總尿蛋白排泄量每天應該少於150mg。如果體檢發現尿蛋白排泄率較高,應該進行評估,推薦就診正規醫院腎臟內科。

如果尿中出現蛋白,一般提示腎小球通透性增加,從而使得在正常情況下不能濾過的大分子濾過(如,白蛋白)從而經過腎臟而排泄到尿液裡了。

蛋白尿通常小便會表現出有很多細小泡沫

比如說典型的腎小球疾病會出現持續性的蛋白尿,就是因為大分子物質(如,

白蛋白)經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的濾過量增加而導致的。而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由3種成分組成:有孔的內皮細胞、腎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和上皮細胞足突。足突間的裂孔被一層薄膜所封閉,稱為裂孔隔膜。

說的形象一點,我們可以把腎臟比作一個篩子,正常的腎臟篩子孔比較小,不會讓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如,白蛋白)過濾到尿液中,但是當腎臟病發生時,有孔的內皮細胞、腎小球基底膜(GBM)和上皮細胞足突,

以及裂孔隔膜都可能發生病變,也就是說篩子孔會被破壞,變大,導致了蛋白尿的發生。

目前,在醫院裡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尿常規,可初步篩查到底有沒有蛋白尿,比如尿常規提示蛋白+(有+號或者陽性)代表可能有蛋白尿,

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查尿ACR或PCR,以及24尿蛋白定量來看看,尿蛋白一天到底有多少。

大家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蛋白尿等方面的腎臟問題,患有留言向陳醫生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