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二個“太陽系”?NASA公佈重大新發現

當地時間14日下午一點,美國航天局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公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最新的“重大發現”,確認開普勒-90星系第八顆行星“開普勒-90i”存在,這意味著開普勒-90星系擁有與太陽系一樣多的行星。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發現使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在研究開普勒望遠鏡四年來收集到的資料時,其識別工具實際上與識別照片中貓和狗的工具類似。

開普勒-90星系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90顆恒星,距離地球2545光年。科學家發現,開普勒-90星系的八顆行星距離恒星都很近,像一個“迷你版”的太陽系;而“開普勒-90i”比地球大30%左右,圍繞恒星公轉一周僅需14.4天,其表面溫度則高達426攝氏度。

NASA攜手人工智慧探測太空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現使用了穀歌的人工智慧技術,在其輔助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大量資料都得以加快處理速度。

谷歌和NASA聯合宣佈,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在開普勒-90系統中發現了一顆新行星。科學家們把“神經網路”應用於開普勒望遠鏡收集的資料中,首次發現了該系統的第八顆行星。通過神經網路模型,人工智慧可以進行深度學習,

即利用大量匹配的輸入-輸出值訓練電腦,使之自行發掘資料中的特徵。

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名為開普勒-90i。它的信號比通常傳統手段就能識別出的行星弱。穀歌的技術還發現了開普勒-80系統中的最小行星——開普勒-80g。

穀歌在電話會議中解釋,

在研究開普勒望遠鏡四年來收集的資料時,穀歌使用的識別工具實際上與識別照片中貓和狗的工具類似。

為了獲得這些發現,在大約20萬顆星球的資料中,Google的人工智慧技術僅篩查了670顆星就發現了兩顆全新的系外行星。這意味著,如果研究更多資料,獲得更多發現的可能性極高。

新聞連結:外星“神探”——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一直有著搜尋類地行星的“神探”之稱,

從2009年第一次升空開始,它就肩負著探索類地行星的使命,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

開普勒望遠鏡的“探星”之旅

根據美國航天局的最新資料,開普勒在太陽系外發現的候選行星已經將近5000顆,其中2500多顆已被確認為真正的行星。

而在這些星球中,大約50顆被認為是類似地球大小的宜居帶候選行星,其中超過30顆已獲得確認。

值得一提的是,開普勒於2015年7月發現的“開普勒-452b”行星,被美國航天局形容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其直徑比地球大60%,公轉週期為385天,位於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可能保有液態水的恒星系統宜居帶。儘管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行星後來被證實,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但這依然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也是人類在尋找“另一地球”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發現。

監製/唐怡 主編/王興棟

儘管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行星後來被證實,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但這依然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也是人類在尋找“另一地球”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發現。

監製/唐怡 主編/王興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