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度的農業保險不靈了,我們還要學習嗎?

圖/ @ MURALIMOHAN

這幾年,印度農民的生活很不好過。

近年持續的乾旱極大地影響了農作物產量,

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還背負了相當大的經濟成本(多來源於貸款)。一旦農作物歉收或價格較低,農民在償還週期內無能為力,最後只能選擇自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印度官方記錄農民自殺的數量已超過 30 萬人。

而同時,印度的農業保險也沒有起到相應的“ 保險 ”作用。

圖/ @ RMSI Pvt. Ltd.

自 1947 年獨立以來,印度便開始了農業保險研究、試行工作,為何如今卻不能為印度農民提供充足的保障?印度的農業保險又經歷了怎樣的“進化”?

1

發展初期

普及最重要

印度政府自 1947 年就開始考慮保險問題,直至 1972 年,印度綜合保險公司( GIC )才推出早期個體化農業保險計畫,這也是印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全國性農業保險計畫。個體化農業保險計畫,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某一種農作物的保險,從初期的 H-4棉花,而後發展到包括花生、小麥和馬鈴薯等。

截止 1979 年,個體化農業保險計畫參保農民只有 3110 名,

保費收入 0.454 億盧比,賠付額為 3.788 億盧比。

同年,印度開始實行一個試驗性的作物保險項目( PCIS ),對於貸款耕種的農民,實行自願原則的投保。該項目是基於大面積保險之上的,納入保險的作物包括穀物、小米等。

與此同時,該專案上升為政策性保險,

印度綜合保險公司和邦政府對於風險的分擔比例為 2:1,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按均攤的原則為投保的農戶和提供占保險費用 50%的補貼,農民只需要花一半的錢就可以入保。該計畫在 13 個邦得到實施並持續到 1985 年,共 62.7 萬農民參與,保費收入 19.695 億盧比,賠付額為 15.705 億盧比。

2

發展中期

讓農民把錢拿出來

到了 1985 年,印度政府的農業保險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由補貼一半、自願投保的作物保險專案( PCIS )變成強制性的綜合作物保險計畫( CCIS )。

綜合作物保險計畫( CCIS )雖然不要求各邦必須參加,但要求從金融機構貸款進行耕種的農民必須參保,保額限定在貸款額的 100%之內且每個農民的保額限定在 1 萬盧比,後來保額限定改為在貸款額的 150%之內。這意味著農民只有貸更多的錢種地,才有更多的保險額度。

該保險計畫的穀物和小米的保費率為 2%、豆類和油籽類的保費率為 1%,且對參保的小農戶和邊緣農戶給予 50%的補貼,補貼同樣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均攤。保費與賠付額由中央政府與邦政府按 2:1 的比例進行劃分。

該保險計畫一直實施到 1999 年,參保農民總數達 7627 萬人,參保農戶總數創下新高。1999 年,該計畫總保險金額為 2494.9 億盧比,總保費收入為 40.356 億盧比,總賠付額為 230.345 億盧比,賠付比為 1:5.71,印度政府真的賠了。

3

新世紀

新保險不斷更迭

隨著 1995 年印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印度的農業相關政策相繼發生改變,加之綜合作物保險計畫( CCIS )加大了印度政府的財政負擔,印度的保險計畫又發生了改變。

規模最大的保險:

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

1999 年,印度實行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覆蓋所有的糧食作物( 穀物和豆類 )、油籽、園藝作物和商業作物。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不再只針對貸款的農民,而是對所有農民開放,不過保費率上漲至 1.5%——3.5%,園藝和商業作物另算。為了讓農民放心投保,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同樣提供占保費 50%的補貼,補貼會以 5 年為一個週期實施動態調整。

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一直執行到 2013 年秋收,25 個邦和 2 個聯合屬地實施了該計畫,2013 年參保農民累計達到了 20847.8 萬戶,所承保的土地面積累計約為31377 萬公頃,共收取保費 867.12 億盧比,累計賠付 2537.56 億盧比,賠付比為 1:2.93。

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成為印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保險金額最高、參保人數最多的農業保險計畫。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希望覆蓋所有的作物,這也導致其風險成本增加,且保險理賠款全部由政府負擔。

2010 年,印度政府推出了改進後的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MNAIS )。這一次,印度政府對保費和減免總額都設置了上限,政府補貼隨之減少,但農民獲得的理賠額也有所降低。

令人欣喜的嘗試:

基於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計畫( WBCIS )

在實施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期間,印度政府一直在探索新型有效的保險方式。2003 年在世界銀行商品風險管理組( CRMG )的協助下,印度本土微金融機構 BASIX 和保險公司 ICICI Lombard 聯合,在印度的 Andhra Pradesh 地區發售發展中國家的首個天氣指數保險,為 200 名種植落花生和蓖麻的農戶提供低降雨量保險保障。

2007 年,印度開始在 20 個邦試點基於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計畫( WBCIS ),旨在保障由於不利天氣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縮短理賠時間。印度一些地區甚至使用 WBCIS 代替了 NAIS。截止 2012——2013 年Rabi季節( 11月——次年3月),WBCIS 計畫覆蓋了 4693.8 萬戶農民,承保面積 632.01 萬公頃,保費收入 751.92 億盧比,累計賠付 52.86 億盧比,賠付比為 1:0.07,請記住這組數字,因為這是印度政府農業保險賠付較低的階段。

印度是一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印度若要發展農民,就需要更好的保險計畫,保障更多的農民。

4

當下

新的農作物保險計畫( PMFBY )

2016 年,印度政府在總結過去的保險計畫的經驗基礎上,推出了新的農作物保險計畫( PMFBY ),降低了農民支付的費用,其中 Rabi(早春)農作物為1.5%,Kharif(秋收)農作物為 2%,商業/園藝作物為 5%。

與現行的保險計畫相反,新計畫下的保額沒有設定上限,這將確保農民得到更高的理賠額。

5

印度農民為何陷入自殺的困局?

還記得我們說的印度農民自殺的問題嗎?

很難想像一個以種地為生的農民最後的結果選擇自殺,而且還不是個例。

問題可能就出在貸款這一環節: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能從銀行貸款。

▲ 放債人是小農戶貸款的重要來源 資料/ NSSO

▲ 印度大部分的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很小 資料/NSSO

在印度,耕地面積少於1公頃的農民每年的淨收入不到總收入的一半,而據 NSSO(印度國家抽樣調查辦公室)的資料印度 69.4%的農民擁有的耕地面積少於 1 公頃。

隨著擁有的耕地面積增多,農民的收入也將增多,但耕地面積在 1 至 2 公頃範圍內,有 17.2% 的印度農民的平均月盈利僅為 891 盧比,這些錢連一場大病都支付不起。

印度政府當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06 年,印度政府出臺了一攬子計畫為農民減免債務,提高信貸供給、改善灌溉設施等。2008 年,印度政府實行了農業債務免除和債務減免計畫,為全國 4000萬 農民免除了大約170億美元的債務。2016 年初,印度政府拿出價值 13 億美元的保險計畫,保護農民免遭農作物歉收的後果。

然而,印度政府撒錢式的補貼也只是解了農民的燃眉之急。

印度農民不斷去借貸,然後指望著政府來還錢。政府出面不斷地免除農業貸款顯然不是解決方案,印度政府在 2015 年推動土地徵收法案,希望簡化征地過程,集中那些分散的小塊土地發展農業。

6

印度農業保險現狀

那麼,現在印度的農業發生了什麼改變呢?

2017 年的 4 月,印度北方邦免除了高達 56 億美元的債務,2100 多萬小農場主(擁有土地不足 5 英畝)將成為此次銀行債務免除的受益人,其中包括 70 萬所欠貸款已經被銀行列為“不良貸款”的農民。

2017 年的 1 至 5 月,馬哈拉斯特拉邦共有 1129 名農民自殺,比去年同期的 1293 名有所下降。

7

中國的農業保險有了新氣象

在印度農業保險發展進程中,由 2003 年的天氣指數保險發展而來的基於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計畫( WBCIS )可謂十分吸引眼球,且行之有效。此後,諸如烏克蘭、衣索比亞等地均開始試點天氣指數保險,中國也在進行試點。

2009 年 5 月 25 日,國元農險推出全國首個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並在保監會備案,同年 8 月於安徽省試點“水稻種植天氣指數保險”,合同覆蓋面高達 127078 畝,參保農戶 482 戶,保險金額 381234 元。

2011 年 4 月,國元農險就承保的“小麥天氣指數保險”進行賠付,這是安徽省試點天氣指數保險進程中的首次賠付。

2016 年,我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 三權分置 ”這一制度安排,堅持了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了農戶承包權,放活了土地經營權,為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在中國,傳統的農業保險以投保農戶標的損失的計算結果為依據,由於投保人和保險公司資訊不對稱,逆向性選擇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當保險公司面對數量眾多的農戶受災時,人力等成本限制了其實地勘驗的可能性,導致賠付流程緩慢。

與印度不同的是,中國在吸取多年的農業保險經驗基礎之上,積極擁抱新興技術。不少保險公司已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農業保險工作,衛星遙感技術其本身的客觀性、準確性不容置疑。

衛星遙感技術與農業保險結合的難點在於將衛星圖像與中國特殊的地理狀況結合起來,從衛星圖像上獲取農業相關的資訊,而這正是佳格天地擅長並正在進行的工作,佳格天地希望為中國的農業保險行業帶來新的聲音。

印度的農業保險似乎不靈了,中國還應該向印度學習嗎?

歷經六十多年的的發展,印度的農業保險覆蓋面極廣,絕不止上文所列舉出的保險,還有諸如牲畜保險、種子保險等。

中國在借鑒印度農業保險發展經驗的基礎之上,還應該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探索多種保險方式。

農業保險的推行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我們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協同推進農業保險機制。隨著時下大資料、人工智慧的發展,農業保險行業也應積極善用新技術,促進賠付流程清晰化、賠付效率高效化。

參考資料:

1.《印度的農業保險》;

2.《印度農業保險發展研究及啟示》。

該計畫總保險金額為 2494.9 億盧比,總保費收入為 40.356 億盧比,總賠付額為 230.345 億盧比,賠付比為 1:5.71,印度政府真的賠了。

3

新世紀

新保險不斷更迭

隨著 1995 年印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印度的農業相關政策相繼發生改變,加之綜合作物保險計畫( CCIS )加大了印度政府的財政負擔,印度的保險計畫又發生了改變。

規模最大的保險:

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

1999 年,印度實行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覆蓋所有的糧食作物( 穀物和豆類 )、油籽、園藝作物和商業作物。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不再只針對貸款的農民,而是對所有農民開放,不過保費率上漲至 1.5%——3.5%,園藝和商業作物另算。為了讓農民放心投保,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同樣提供占保費 50%的補貼,補貼會以 5 年為一個週期實施動態調整。

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一直執行到 2013 年秋收,25 個邦和 2 個聯合屬地實施了該計畫,2013 年參保農民累計達到了 20847.8 萬戶,所承保的土地面積累計約為31377 萬公頃,共收取保費 867.12 億盧比,累計賠付 2537.56 億盧比,賠付比為 1:2.93。

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成為印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保險金額最高、參保人數最多的農業保險計畫。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希望覆蓋所有的作物,這也導致其風險成本增加,且保險理賠款全部由政府負擔。

2010 年,印度政府推出了改進後的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MNAIS )。這一次,印度政府對保費和減免總額都設置了上限,政府補貼隨之減少,但農民獲得的理賠額也有所降低。

令人欣喜的嘗試:

基於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計畫( WBCIS )

在實施國家農業保險計畫( NAIS )期間,印度政府一直在探索新型有效的保險方式。2003 年在世界銀行商品風險管理組( CRMG )的協助下,印度本土微金融機構 BASIX 和保險公司 ICICI Lombard 聯合,在印度的 Andhra Pradesh 地區發售發展中國家的首個天氣指數保險,為 200 名種植落花生和蓖麻的農戶提供低降雨量保險保障。

2007 年,印度開始在 20 個邦試點基於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計畫( WBCIS ),旨在保障由於不利天氣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縮短理賠時間。印度一些地區甚至使用 WBCIS 代替了 NAIS。截止 2012——2013 年Rabi季節( 11月——次年3月),WBCIS 計畫覆蓋了 4693.8 萬戶農民,承保面積 632.01 萬公頃,保費收入 751.92 億盧比,累計賠付 52.86 億盧比,賠付比為 1:0.07,請記住這組數字,因為這是印度政府農業保險賠付較低的階段。

印度是一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印度若要發展農民,就需要更好的保險計畫,保障更多的農民。

4

當下

新的農作物保險計畫( PMFBY )

2016 年,印度政府在總結過去的保險計畫的經驗基礎上,推出了新的農作物保險計畫( PMFBY ),降低了農民支付的費用,其中 Rabi(早春)農作物為1.5%,Kharif(秋收)農作物為 2%,商業/園藝作物為 5%。

與現行的保險計畫相反,新計畫下的保額沒有設定上限,這將確保農民得到更高的理賠額。

5

印度農民為何陷入自殺的困局?

還記得我們說的印度農民自殺的問題嗎?

很難想像一個以種地為生的農民最後的結果選擇自殺,而且還不是個例。

問題可能就出在貸款這一環節: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能從銀行貸款。

▲ 放債人是小農戶貸款的重要來源 資料/ NSSO

▲ 印度大部分的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很小 資料/NSSO

在印度,耕地面積少於1公頃的農民每年的淨收入不到總收入的一半,而據 NSSO(印度國家抽樣調查辦公室)的資料印度 69.4%的農民擁有的耕地面積少於 1 公頃。

隨著擁有的耕地面積增多,農民的收入也將增多,但耕地面積在 1 至 2 公頃範圍內,有 17.2% 的印度農民的平均月盈利僅為 891 盧比,這些錢連一場大病都支付不起。

印度政府當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06 年,印度政府出臺了一攬子計畫為農民減免債務,提高信貸供給、改善灌溉設施等。2008 年,印度政府實行了農業債務免除和債務減免計畫,為全國 4000萬 農民免除了大約170億美元的債務。2016 年初,印度政府拿出價值 13 億美元的保險計畫,保護農民免遭農作物歉收的後果。

然而,印度政府撒錢式的補貼也只是解了農民的燃眉之急。

印度農民不斷去借貸,然後指望著政府來還錢。政府出面不斷地免除農業貸款顯然不是解決方案,印度政府在 2015 年推動土地徵收法案,希望簡化征地過程,集中那些分散的小塊土地發展農業。

6

印度農業保險現狀

那麼,現在印度的農業發生了什麼改變呢?

2017 年的 4 月,印度北方邦免除了高達 56 億美元的債務,2100 多萬小農場主(擁有土地不足 5 英畝)將成為此次銀行債務免除的受益人,其中包括 70 萬所欠貸款已經被銀行列為“不良貸款”的農民。

2017 年的 1 至 5 月,馬哈拉斯特拉邦共有 1129 名農民自殺,比去年同期的 1293 名有所下降。

7

中國的農業保險有了新氣象

在印度農業保險發展進程中,由 2003 年的天氣指數保險發展而來的基於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計畫( WBCIS )可謂十分吸引眼球,且行之有效。此後,諸如烏克蘭、衣索比亞等地均開始試點天氣指數保險,中國也在進行試點。

2009 年 5 月 25 日,國元農險推出全國首個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並在保監會備案,同年 8 月於安徽省試點“水稻種植天氣指數保險”,合同覆蓋面高達 127078 畝,參保農戶 482 戶,保險金額 381234 元。

2011 年 4 月,國元農險就承保的“小麥天氣指數保險”進行賠付,這是安徽省試點天氣指數保險進程中的首次賠付。

2016 年,我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 三權分置 ”這一制度安排,堅持了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了農戶承包權,放活了土地經營權,為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在中國,傳統的農業保險以投保農戶標的損失的計算結果為依據,由於投保人和保險公司資訊不對稱,逆向性選擇的問題一直存在。而且,當保險公司面對數量眾多的農戶受災時,人力等成本限制了其實地勘驗的可能性,導致賠付流程緩慢。

與印度不同的是,中國在吸取多年的農業保險經驗基礎之上,積極擁抱新興技術。不少保險公司已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於農業保險工作,衛星遙感技術其本身的客觀性、準確性不容置疑。

衛星遙感技術與農業保險結合的難點在於將衛星圖像與中國特殊的地理狀況結合起來,從衛星圖像上獲取農業相關的資訊,而這正是佳格天地擅長並正在進行的工作,佳格天地希望為中國的農業保險行業帶來新的聲音。

印度的農業保險似乎不靈了,中國還應該向印度學習嗎?

歷經六十多年的的發展,印度的農業保險覆蓋面極廣,絕不止上文所列舉出的保險,還有諸如牲畜保險、種子保險等。

中國在借鑒印度農業保險發展經驗的基礎之上,還應該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實際情況,探索多種保險方式。

農業保險的推行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我們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協同推進農業保險機制。隨著時下大資料、人工智慧的發展,農業保險行業也應積極善用新技術,促進賠付流程清晰化、賠付效率高效化。

參考資料:

1.《印度的農業保險》;

2.《印度農業保險發展研究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