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買不起羽絨服的冬天,這裡的村民裹著披氈取暖

普詩鄉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這是一座外界極少數人知道的深山貧困鄉村。每年到了冬季,村民裹著單薄的衣物取暖,而稍微好一些的衣裳也大都來自別人穿過的捐助衣物。冬季有羽絨服穿,是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冬天到了怎麼辦?村民會在家門口燒一些樹枝玉米棒來取暖。

大涼山高山地區土地多貧瘠,這裡種植作物普遍產出極低,村民土地裡最常見的就是土豆,而土豆也是當地彝族人最常見的食物。

圖,一位村民在自家地裡升起了火堆。

火堆很快就吸引了路過的村民,冬季的普詩鄉乃至整個高山彝族人,都有圍著火堆取暖聊家常的習慣。

逐漸熄滅的小火堆散發著余溫,村民時不時的伸出手在火堆上烤一會,對於村民而言一場冬季烤火就是一場小聚會。

圖,一位裹著披氈偎依在牆角下的彝族大娘,披氈下又髒又薄的衣裳令人懷疑能否抵擋住冬季的冰冷。

雖然隨著扶貧政策影響,不少年輕彝族人走出大山在外闖蕩,普詩鄉的生活有了逐步改善,但它仍舊是中國最為貧困的鄉村之一。

對於許多人而言涼山自然環境優美,是遊客眼中的旅行天堂。但對於當地人而言,在涼山特別是高山地區這裡意味著“窮山”。

許多人認為彝族人的窮與懶惰有關,但事實上這是一種極為偏見的觀念。貧瘠的土地現狀並不是勤奮就能夠解決,再加上交通基礎薄弱和長久以來的貧窮,一包化肥就是買的起也很難運入到大山。好在涼山彝族人的現狀已逐步在改善,而他們所欠缺的只是時間和機會,而我們欠缺的是一種公平的直視和尊重。

攝影師胡東進(網名:樂山人)。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于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現已聯合去驢行,專注四川地區報導。

再加上交通基礎薄弱和長久以來的貧窮,一包化肥就是買的起也很難運入到大山。好在涼山彝族人的現狀已逐步在改善,而他們所欠缺的只是時間和機會,而我們欠缺的是一種公平的直視和尊重。

攝影師胡東進(網名:樂山人)。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于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現已聯合去驢行,專注四川地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