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杭州大力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 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

西奧電梯的廳門噴粉自動上線機器人

杭州朝陽橡膠的綜合資訊平臺

杭州,是傳統製造業大市。全市58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傳統製造業企業達到3497家,產值占了半壁江山。

這些傳統製造業如何改造提升?怎樣轉型升級?

前天下午,杭州市200多家傳統製造業重點企業代表,分成東西兩線,前往朝陽橡膠、德意電器、春風動力、派登洋服、西奧電梯等5家企業,學習它們改造提升的好經驗、好做法。

昨天上午,全市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現場推進會緊接著召開,200多家傳統製造業企業代表又來到現場。

會上表彰了阿裡巴巴、海康威視、新華三、萬向集團、娃哈哈、東南網架等20家突出貢獻企業;萬事利集團、新安化工、富冶集團、亞太機電等4家企業負責人分享了企業提升改造、轉型升級的心得;市經信委彙編了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117個典型示範案例,

總結兼併重組、國際並購、技術創新、管理優化、機器換人、“兩化"融合等6種類型,供大家參考。

“目的是讓大家對照自己,學習借鑒,找出符合企業實際、適合自身發展的改造提升之路,為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打下堅實基礎,

再創杭州製造新優勢。"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說。

實現機器換人 引入人工智慧 杭州傳統製造企業向智慧化升級

前不久,電影《戰狼2》熱映,一輛全地形越野車名聲大噪。它由位於余杭區的春風動力生產。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以及去年的G20杭州峰會上,春風動力生產的國賓摩托車都參與了國賓護衛任務。

春風動力是杭州傳統製造業的代表,智慧改造升級後,人均生產效率提升30%。

因為老舊社區加裝電梯,最近,西奧電梯被杭州市民所熟知。在西奧電梯偌大的廠區內,工人寥寥無幾,宛如一間無人工廠。據介紹,現在一條生產線至少減少了10名工人,但生產效率提高50%以上,可謂“機器換人"和“兩化"融合的標杆企業。

老小區加裝電梯時,提出最多的問題就是噪音和採光。

西奧電梯遠赴德國,和一流電梯企業合作研究開發適合老小區的加裝電梯。為了減輕噪音,老小區加裝的電梯採用扁平鋼帶和橡膠滾輪,增加彈性、降低震動,產生的噪音比住宅社區環境噪音國家標準還要低5分貝。

在杭州中策集團朝陽橡膠生產車間的一塊液晶大屏上,快報記者看到一排排數位在閃動跳躍。中策橡膠集團副總經理張利民說,這些數字代表一塊橡膠到一個輪胎的60多道環節,工藝控制師一目了然。

去年,中策橡膠引入阿裡雲的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A類產品的良品率提升3%-5%,一年可增加千萬級的利潤。智慧製造技術贏得了美國客戶認可,中策橡膠前不久順利地拿到了2018年訂單。

設立5億元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資金每年安排1.6億元支援傳統製造業

傳統製造業不是舊動能,但是需要激發新動力。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就是培育新動能,下一步,杭州將在6個方面發力。

科技創新。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實施“萬企升級"工程,加快建設一批集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教育培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智慧製造。以“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為引領,探索實施以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核心的杭州“智造"之路。制定“機器換人"3年行動計畫,建成一批示範性生產線和行業示範企業。

品牌標準設計。深入實施“標準化+"行動,對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在重點傳統製造業領域制定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水準“杭州製造"標準,推動杭州企業帶頭制定一批先進的國內外行業標準。

企業培育。加快傳統製造業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引導,建立完善分層次、分類別、分梯隊的上市企業培育名單,制定落實專項政策。

平臺提升。深入實施工業園區優化提升工程,著力打造一批引領性、支撐性強的產業大平臺。每年淘汰整治“低小散"“髒亂差"企業(作坊)1000家以上,淘汰落後產能涉及企業150家以上。

體制機制。統籌市級產業、科技、財政、土地、環保、能源、人才、金融等8個方面政策,形成支持合力。比如資金方面,在新設立的5億元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不少於1.6億元用於支援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工作。

12個傳統製造業確定為改造提升重點 到2020年培育出3家以上民營跨國公司

昨天的推進會上,《杭州市全面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實施方案(2017-2020年)》正式發佈。根據《實施方案》,杭州市確定了紡織、服裝、化工、化纖、造紙、橡膠塑膠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農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製造、汽車,以及零部件、照明器具、制筆等12個製造業,作為杭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點。同時,在開展蕭山化纖、富陽造紙兩個分行業省級試點的基礎上,將蕭山汽車零部件、余杭家紡、桐廬制筆和建德化工4個傳統產業列入市級試點。

目標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3家,新增重點傳統製造業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4家;重點傳統製造業新增工業機器人3000台、上雲企業達到1萬家;新增“杭州製造"標準40個、重點傳統製造業培育“浙江製造"品牌企業10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要培育3家以上本土民營跨國公司。

杭州傳統製造業經歷四個階段

傳統製造業是經濟發展之基、富民之源,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傳統製造業始終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顧杭州工業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後,杭州工業曾一度十分輝煌,在全國工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湧現出浙江麻紡織廠、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新安江發電廠等一批著名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杭州在缺礦產資源、缺港口資源、缺政策資源的“三缺"條件下,從鄉鎮工業和農村工業化階段起步,確立以機電工業為主導產業,以絲綢紡織、化工醫藥、電子儀錶、輕工食品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發展方向,奠定了民營經濟的堅實基礎,傳統製造業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

邁入新世紀以來,杭州推進“工業興市"戰略,形成了機械裝備、紡織化纖、輕工食品、精細化工等傳統製造業與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2014年以來,杭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一號工程",一手抓智慧產業化,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數位安防、軟體資訊、大資料雲計算、互聯網金融等新產業新業態;一手抓產業智慧化,實施“互聯網+"“大資料+"“標準化+"“機器人+"等系列專項行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2017年前三季度,杭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勢頭,這其中傳統製造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記者 殷軍領 程超 攝影 程超 編輯李師禮

工藝控制師一目了然。

去年,中策橡膠引入阿裡雲的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A類產品的良品率提升3%-5%,一年可增加千萬級的利潤。智慧製造技術贏得了美國客戶認可,中策橡膠前不久順利地拿到了2018年訂單。

設立5億元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資金每年安排1.6億元支援傳統製造業

傳統製造業不是舊動能,但是需要激發新動力。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就是培育新動能,下一步,杭州將在6個方面發力。

科技創新。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實施“萬企升級"工程,加快建設一批集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教育培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智慧製造。以“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創建為引領,探索實施以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核心的杭州“智造"之路。制定“機器換人"3年行動計畫,建成一批示範性生產線和行業示範企業。

品牌標準設計。深入實施“標準化+"行動,對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在重點傳統製造業領域制定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水準“杭州製造"標準,推動杭州企業帶頭制定一批先進的國內外行業標準。

企業培育。加快傳統製造業企業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引導,建立完善分層次、分類別、分梯隊的上市企業培育名單,制定落實專項政策。

平臺提升。深入實施工業園區優化提升工程,著力打造一批引領性、支撐性強的產業大平臺。每年淘汰整治“低小散"“髒亂差"企業(作坊)1000家以上,淘汰落後產能涉及企業150家以上。

體制機制。統籌市級產業、科技、財政、土地、環保、能源、人才、金融等8個方面政策,形成支持合力。比如資金方面,在新設立的5億元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不少於1.6億元用於支援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工作。

12個傳統製造業確定為改造提升重點 到2020年培育出3家以上民營跨國公司

昨天的推進會上,《杭州市全面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實施方案(2017-2020年)》正式發佈。根據《實施方案》,杭州市確定了紡織、服裝、化工、化纖、造紙、橡膠塑膠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農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製造、汽車,以及零部件、照明器具、制筆等12個製造業,作為杭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點。同時,在開展蕭山化纖、富陽造紙兩個分行業省級試點的基礎上,將蕭山汽車零部件、余杭家紡、桐廬制筆和建德化工4個傳統產業列入市級試點。

目標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3家,新增重點傳統製造業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4家;重點傳統製造業新增工業機器人3000台、上雲企業達到1萬家;新增“杭州製造"標準40個、重點傳統製造業培育“浙江製造"品牌企業10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要培育3家以上本土民營跨國公司。

杭州傳統製造業經歷四個階段

傳統製造業是經濟發展之基、富民之源,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傳統製造業始終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顧杭州工業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新中國成立之後,杭州工業曾一度十分輝煌,在全國工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湧現出浙江麻紡織廠、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新安江發電廠等一批著名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杭州在缺礦產資源、缺港口資源、缺政策資源的“三缺"條件下,從鄉鎮工業和農村工業化階段起步,確立以機電工業為主導產業,以絲綢紡織、化工醫藥、電子儀錶、輕工食品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發展方向,奠定了民營經濟的堅實基礎,傳統製造業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

邁入新世紀以來,杭州推進“工業興市"戰略,形成了機械裝備、紡織化纖、輕工食品、精細化工等傳統製造業與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2014年以來,杭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一號工程",一手抓智慧產業化,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數位安防、軟體資訊、大資料雲計算、互聯網金融等新產業新業態;一手抓產業智慧化,實施“互聯網+"“大資料+"“標準化+"“機器人+"等系列專項行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2017年前三季度,杭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經濟保持穩中向好勢頭,這其中傳統製造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記者 殷軍領 程超 攝影 程超 編輯李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