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麥家登《朗讀者》將自己寫進給兒子的信裡

在文壇收穫了眾多讀者,但行事低調,只談作品的麥家,

上週六登上了最近大熱的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在“選擇”的主題下,朗讀了一封寫給留學的兒子,從未公開發表過的信。節目播出後,這封《致信兒子》引發了觀眾和網友的討論,不只是感動,更多的還有思考。

自己也曾多年不理父親

麥家的作品很多人都知道,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調內斂,極少在公眾面前講述自己的個人生活。麥家17歲時離家,並且從來不給父親寫信。整整十多年,

麥家寫信的抬頭只寫母親 ,不寫父親。在35歲之前,麥家一直把父親當仇人看待。此次,在《朗讀者》節目中,麥家也是第一次公開分享自己與兒子的父子故事,而且是面對三年把自己關在房間不出門的叛逆少年的故事。

“兒子評價是好肉麻,然後給我發了一個表情包啊,我給他的回答是,什麼時候你會覺得不肉麻,我大概已經是七老八十了!”麥家說,由於年少的經歷,他並不擅長于處理父子關係,

並歸結于基因的問題,“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他說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家長永遠處在被動方,這個時候只有忍耐,他慶倖說,好在最後是挺過去了,“我有個非常簡單的辦法——這是我慢慢總結出來——當好旁觀者,你就看著他在幹什麼,你阻止不了他,但你還是守望著他,就做一個麥田守望者。把問題交給時間,要有耐心。”

這是收到短信最多的一次

麥家說,剛播完這一期節目,他的手機就收到一大堆短信,“我每年至少要上兩三次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但以前好像沒有這麼大的反應。我覺得它的收視率不會差”。他認為,《朗讀者》的特點就是反娛樂反時尚,可能很多人已經討厭這種碎片化娛樂至上的節目,所以教人智慧的反而會贏得收視率。

在麥家看來,創作者除了需要創作出引人入勝的作品,還必須對受眾產生正面的影響。

“我覺得《朗讀者》這個欄目你可以感覺到它向經典致敬,那種莊重性,是我們需要這些東西。”作為曾經的電視行業從業者,麥家對電視行業的現狀明顯有些不滿,一些綜藝過分強調娛樂缺乏內涵卻美其名曰“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在麥家看來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相信觀眾的胃口都不是天生的,是可以調整的。作者、藝術家也好,包括做電視節目的相關人員也是這樣,
你要拿出你的態度出來。”

推薦莫言參加《朗讀者》

在採訪中,麥家被問道希望哪位圈內好友擔任《朗讀者》的嘉賓,他果斷地推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麥家與莫言是多年好友,麥家的兒子還曾寫信向莫言求籤名書進行義賣,莫言則回信鼓勵麥家的兒子進行慈善活動。麥家之所以推薦莫言參加《朗讀者》,是因為他覺得莫言的知名度比較高,可以帶動整個節目的收視率,同時他也不忘自黑一下,調侃道“莫言的普通話可比我標準多了!”

對於《朗讀者》這檔文化類綜藝,麥家評價其為“一個在泛娛樂時代反時尚的節目”,他批評道,國外有很多朗讀作品的節目,而中國近年來的綜藝都是“娛樂至上”,讓人變得越來越膚淺。

城市信報記者 吳鯤

[編輯: 焦琳]

同時他也不忘自黑一下,調侃道“莫言的普通話可比我標準多了!”

對於《朗讀者》這檔文化類綜藝,麥家評價其為“一個在泛娛樂時代反時尚的節目”,他批評道,國外有很多朗讀作品的節目,而中國近年來的綜藝都是“娛樂至上”,讓人變得越來越膚淺。

城市信報記者 吳鯤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