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說法|最高檢:公益訴訟已取得連鎖效應

嚴重污染環境,構成污染環境罪,依法應予懲處。

但以往,面對諸多環境污染案時,人們往往發出的是歎息。為什麼呢?因為單個人,無法作為原告,來打環境公益訴訟案,而在我國,

專門從事環保的公益組織,又相對欠缺,就造成了一個真空地帶——環境污染案沒有適格的主體。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該方案明確指出,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在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應以“公益訴訟人”的身份提起訴訟。方案出臺後,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在全省範圍內確定6個地級市的兩級檢察院作為提起公益訴訟的試點單位,

這其中就包括肇慶市人民檢察院。

2016年1月,廣東省肇慶市人民檢察院以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糾紛為由,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將廣甯縣聯合長匯金屬製品廠負責人麥瑞標、麥瑞鐘兩人告上法庭。這是廣東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第一案。

2016年2月,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檢察院針對廣州市從化區的污染環境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將張玉山、鄺達堯兩人推上被告席,

要求他們賠償水塘受污染期間,環境功能損失費用1050萬元,同時對被污染的大石古水塘進行生態修復,這是廣東省索賠金額最高的民事公益訴訟案。

檢察機關介入公益訴訟後,都取得了哪些成果?而檢察機關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又是什麼?就此,《今日說法》主持人撒貝南專訪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廳長鄭新儉。

環境保護檢察機關責無旁貸

撒貝南: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一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當時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鄭新儉:2015年我們起草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方案》,它是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一個總的依據,這個試點方案是經過中央批准的。

它的第一個主要的背景就是,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事件時有發生,而且在一些地方還很嚴重,老百姓要求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呼聲很高。而且,大家因為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這樣一個特殊身份,希望檢察機關公益保護和環境保護方面多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第二個主要的背景就是,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在行政公益訴訟方面制度還不完備,

存在沒人訴訟和訴訟依據不充分的問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以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作為一項重要的改革任務寫到四中全會的決定裡面,要求檢察機關探索建立公益訴訟制度。

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起著“核心”作用

撒貝南:檢察機院提出公益訴訟和過去社會組織提起的公益訴訟,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各自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鄭新儉:環境是最大公益,保護環境是社會各方面共同的任務,環境保護也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公益訴訟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的個人體會就是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提起和維護公共利益方面,起著核心作用。由於《民事訴訟法》也賦予了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

所以在發現社會公共利益、環境利益受到損害時,我們首先是通過檢察建議,督促社會組織去提起公益訴訟,這是我們在知道有適格的社會組織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有沒有適格的社會組織的時候,我們就通過發公告來督促相關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

當我們發公告後,沒有適格的社會組織來提起公益訴訟的,檢察機關就親自提起。如果我們提起公益訴訟之後,相關的社會組織瞭解到檢察機關有提起公益訴訟,同時它也有資格來提,可以申請加入進來,隨後我們檢察機關就會撤出來,轉而支持它去提起這個訴訟。

其實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還要和行政機關共同發揮作用,我們也設置了一個訴前程式,就是用檢察建議的方式,推動行政機關去履行職責。

檢察機關有線索、調查和鑒定的優勢

撒貝南:剛才您也說到,往往環境公益訴訟,包括環境案件,違法行為比較隱蔽,比較難的在於取證,同時專業性太強。那麼作為檢察機關承擔這樣案件訴訟,您覺得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鄭新儉:第一,就是檢察機關發現案件的線索,比如說我們在履行提起公訴的過程當中,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其他的案件來發現隱藏在背後的侵犯公共利益的線索,當然這個線索的來源還有其他的途徑。這方面其他的社會組織不具備的。

第二,就是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提起公益訴訟的過程中,它有調查權,這是司法機關所享有的權力,通過調查權,可以在搜集證據,在發現線索等具有優勢。

第三,就是檢察機關可以通過聘請相關專家來做鑒定,在公益訴訟,尤其是環境保護是有很多的,你比如說侵害行為確定,要做鑒定,損害結果也要做鑒定,侵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也都需要做鑒定。那麼檢察機關在這方面它具有這個優勢。

公益訴訟機制已形成連鎖效應

撒貝南:2016年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主要取得的成效是什麼?

鄭新儉:2016年我們一共辦理了訴前程式案件是4155件,那麼其中涉及到環境這一塊的訴前程式,我們一共辦理了2942件,占70%多。我們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是526件,那麼其中環境保護的案件占了403件,在76%以上。

通過這些案件的辦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比如訴前程式案件,我們發了檢察建議,行政機關就立即進行整改。比如吉林伊通河環境污染的治理,我們發了檢察建議之後,行政機關立即進行整改。此外就是通過一個案件而推動某一個系統或者某一個行業去整改,避免以後此類事件發生的例子就非常多了,連鎖效應非常多。比如丹江口水庫破壞生態案件、福建電子垃圾污染案件等。

最後,通過這些公益訴訟案件,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規模效應。比如說吉林長白山生態的保護,通過公益訴訟試點,我們有效地保護了長白山的生態;比如說內蒙草原植被的保護,我們通過公益訴訟有效地保護了草原;再比如說廣東,通過公益訴訟,我們有效地維護了練江水域的水資源。

將提交相關立法建議

撒貝南:2017年我們的規劃是什麼?

鄭新儉:2017年是我們公益訴訟試點的收官之年,因為到6月底,我們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就結束了。

試點之後,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我們準備在這方面做深入的研究,這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在3月底就要向全國人大法工委提交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總結報告和相關建議。

7月以後,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結束,如果全國人大繼續授權檢察機關來做這項工作,一方面我們會將這項工作繼續扎實做好;另一方面就是繼續總結試點的經驗,完善相關的制度,把這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履行好、推進好。

撒貝南:2017年您最大的法治心願是什麼?

鄭新儉:2017年我的最大的法治心願是: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策劃:王秀敏

實習小編:王秀全

鄭新儉:環境是最大公益,保護環境是社會各方面共同的任務,環境保護也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公益訴訟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的個人體會就是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提起和維護公共利益方面,起著核心作用。由於《民事訴訟法》也賦予了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

所以在發現社會公共利益、環境利益受到損害時,我們首先是通過檢察建議,督促社會組織去提起公益訴訟,這是我們在知道有適格的社會組織的時候。當我們不知道有沒有適格的社會組織的時候,我們就通過發公告來督促相關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

當我們發公告後,沒有適格的社會組織來提起公益訴訟的,檢察機關就親自提起。如果我們提起公益訴訟之後,相關的社會組織瞭解到檢察機關有提起公益訴訟,同時它也有資格來提,可以申請加入進來,隨後我們檢察機關就會撤出來,轉而支持它去提起這個訴訟。

其實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還要和行政機關共同發揮作用,我們也設置了一個訴前程式,就是用檢察建議的方式,推動行政機關去履行職責。

檢察機關有線索、調查和鑒定的優勢

撒貝南:剛才您也說到,往往環境公益訴訟,包括環境案件,違法行為比較隱蔽,比較難的在於取證,同時專業性太強。那麼作為檢察機關承擔這樣案件訴訟,您覺得我們的優勢是什麼?

鄭新儉:第一,就是檢察機關發現案件的線索,比如說我們在履行提起公訴的過程當中,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其他的案件來發現隱藏在背後的侵犯公共利益的線索,當然這個線索的來源還有其他的途徑。這方面其他的社會組織不具備的。

第二,就是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提起公益訴訟的過程中,它有調查權,這是司法機關所享有的權力,通過調查權,可以在搜集證據,在發現線索等具有優勢。

第三,就是檢察機關可以通過聘請相關專家來做鑒定,在公益訴訟,尤其是環境保護是有很多的,你比如說侵害行為確定,要做鑒定,損害結果也要做鑒定,侵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也都需要做鑒定。那麼檢察機關在這方面它具有這個優勢。

公益訴訟機制已形成連鎖效應

撒貝南:2016年檢察機關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主要取得的成效是什麼?

鄭新儉:2016年我們一共辦理了訴前程式案件是4155件,那麼其中涉及到環境這一塊的訴前程式,我們一共辦理了2942件,占70%多。我們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是526件,那麼其中環境保護的案件占了403件,在76%以上。

通過這些案件的辦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促使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比如訴前程式案件,我們發了檢察建議,行政機關就立即進行整改。比如吉林伊通河環境污染的治理,我們發了檢察建議之後,行政機關立即進行整改。此外就是通過一個案件而推動某一個系統或者某一個行業去整改,避免以後此類事件發生的例子就非常多了,連鎖效應非常多。比如丹江口水庫破壞生態案件、福建電子垃圾污染案件等。

最後,通過這些公益訴訟案件,實際上是起到了一個規模效應。比如說吉林長白山生態的保護,通過公益訴訟試點,我們有效地保護了長白山的生態;比如說內蒙草原植被的保護,我們通過公益訴訟有效地保護了草原;再比如說廣東,通過公益訴訟,我們有效地維護了練江水域的水資源。

將提交相關立法建議

撒貝南:2017年我們的規劃是什麼?

鄭新儉:2017年是我們公益訴訟試點的收官之年,因為到6月底,我們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就結束了。

試點之後,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我們準備在這方面做深入的研究,這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在3月底就要向全國人大法工委提交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總結報告和相關建議。

7月以後,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結束,如果全國人大繼續授權檢察機關來做這項工作,一方面我們會將這項工作繼續扎實做好;另一方面就是繼續總結試點的經驗,完善相關的制度,把這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履行好、推進好。

撒貝南:2017年您最大的法治心願是什麼?

鄭新儉:2017年我的最大的法治心願是: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策劃:王秀敏

實習小編:王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