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馭勝銷量暴跌89.96%背後:四大原因致江鈴汽車陷轉型困局

經過兩年的迅猛發展但又突然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江鈴馭勝所遇到的困境是國內新品牌普遍遇到的發展難題。馭勝的成敗將成為江鈴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經濟觀察報記者 高飛昌 雖然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有的人曾經踩上了風口但還是沒有能飛起來,江鈴汽車就是這樣一個企業。12月15日,一條來自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鈴汽車”)的人事變動消息引發了業內的關注。“因工作變動原因,董事會批准李青先生不再擔任公司副總裁、執行委員會委員、江鈴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

”江鈴汽車在當天發佈的公告中表示。

在李青任職期間,江鈴與福特進一步擴大合作,引入福特旗下車型,使得江鈴由商用車領域逐步向乘用車領域發展。李青辭職後將不再擔任任何職務,此次人事變動也被認為是為江玲乘用車前11月銷量下滑“買單”。經濟觀察報記者致電李青,

但未能接通電話。江鈴汽車發佈的2017年11月產銷快報,江鈴馭勝當月銷量為828輛,同比暴跌89.96%。如此斷崖式的下滑在自主汽車品牌中較為罕見。

去年,江鈴馭勝一度高歌猛進,同比增長90%,但今年上半年江鈴馭勝銷售2.31萬輛,再度同比暴增302%,但是從下半年開始卻戛然而止,直至11月出現了僅銷售800輛的慘烈局面。今年前三季度,江鈴營業收入224.35億元,同比增長30.21%,但淨利潤為6.43億元,同比大跌41.15%。

實際上,江鈴馭勝專案從2006年左右開始醞釀,並於2010年正式推出,從此江鈴這家傳統商用車企業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江鈴也成為國內商用車企“商轉乘”的典型代表。然而征戰市場7年來,江鈴馭勝未能實現市場突破。雖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江鈴馭勝曾實現快速增長,

但是到了下半年增長勢頭卻掉轉急下,後勁不足。

如今江鈴馭勝的年銷量不過2萬多輛。這樣的結果極大地拖累了江鈴汽車的業績表現,使得這家曾經創下頗多輝煌的商用車龍頭企業處在了利潤不斷下滑的窘境之中。江鈴馭勝難以進入主流,背後有著多重因素,比如缺乏獨立的品牌形象是一個關鍵點,而要點又在銷售管道方面——多年來江鈴馭勝與江鈴商用車混合在同一個管道中銷售,

造成江鈴馭勝品牌形象模糊。

更讓江鈴雪上加霜的是,其重要合作夥伴福特,為了改變目前在中國市場的不利現狀,正計畫建立全國銷售服務機構,欲將國內的所有福特品牌的產品整合到同一個行銷機構當中。這意味著,江鈴借福特品牌來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願望或也將落空。

滿倉踏空:轉型錯失機遇期

江鈴集團曾經是國內汽車集團當中極富創新力的一家,其有著輝煌的過去,特別是與外資品牌之間的合作開創了行業先河。早在上世紀80年代,江鈴就與日本五十鈴之間展開合作,並吸收其技術打造出自己的商用車產品。後又在1995年引入福特汽車,雙方合資打造的福特全順銷量超過百萬輛,成為國內商用車市場最具代表性的車型之一。

這些做法使其迅速躋身國內商用車龍頭地位,直到目前江鈴仍舊是國內商用車市場的主力軍。但如今一大批國產輕客車型的崛起,全順演繹了十幾年神話的王朝,正遭遇被傾覆的風險。2015年,全順累計銷售66815輛,同比下降7.3%。2016年,全順累計銷售65475輛,同比下降2.01%。截至10月,2017年全順銷售42434輛,同比下降20.84%。

2012年,在輕客領域領先的江鈴進軍SUV,推出了馭勝SUV車型,這款產品比“神車”哈弗H6上市時間還早。而馭勝SUV是江鈴旗下首款乘用車。但實際上,江鈴馭勝品牌其實早在2006年就提上日程,但直到2010年才上市,這已經比轉型成功的長安汽車晚了好幾年。

但江鈴絕對趕上了中國SUV市場井噴的節點。但此後,馭勝品牌的發展十分緩慢,在之後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只有S350和S550兩款SUV車型上市,產品線嚴重匱乏。而在福特品牌乘用車方面,也在2015年才正式引入,隨著SUV撼路者、MPV途睿歐的上市,江鈴汽車才真正搭建起由福特和馭勝雙品牌組成的乘用車格局。撼路者性價比不錯,但並未取得預期市場成果。

“產品研發速度慢、缺乏競爭力;品牌知名度沒打開;管道戰力沒打開是主要原因。最要命的可能是的乘用車和商用車在一個管道銷售,商用車的團隊和管道來賣乘用車”。江鈴汽車一位高層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馭勝錯過了很多次發展時機。”一位江鈴內部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作為轉型的核心,江鈴馭勝錯綜複雜的背景也某種程度給它的轉型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江鈴股份的股權關係複雜,其第一和第二大股東分別是江鈴控股和福特汽車,馭勝品牌便由江鈴和福特聯合打造。而江鈴控股旗下還有同是自主乘用車品牌的陸風汽車。

江鈴控股的股東是江鈴集團和長安汽車,長安汽車旗下也有其自主乘用車品牌。因此,在同一集團內部分佈著多個不同的自主品牌,不僅存在著潛在競爭關係,還讓外界難以將其正確區分。

馭勝的失策:“寶駿模式”的反面

實事求是的說,江鈴馭勝的出生有著較高的起步水準。區別于其他合資自主品牌套用外資品牌落後平臺的車型來打造新產品的做法,江鈴馭勝是福特與江鈴重新開發的車型,並且與福特產品共線生產,另外馭勝車型還搭載福特多項技術,比如關鍵的發動機和變速器。可以說,江鈴馭勝即使與多數自主品牌相比都有著一定的優勢。

但是這也造成江鈴馭勝錯誤判斷市場形勢,其產品售價比同級別產品高出2萬元左右,失去性價比優勢,其產品的可靠性也並不見得比早先起步的自主品牌優秀。除了產品力的因素,江鈴馭勝的品牌力更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銷售管道,一直以來江鈴馭勝沒有建立起獨立的管道,而是與江鈴地商用車放在一個管道售賣,甚至連引入的福特乘用車也是如此,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馭勝的品牌獨立性。“曾經想過建立獨立的銷售管道,但是現有經驗上非常反對,導致十強一直無法真正的推行。”江鈴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江鈴最大的失策在於,在管道整合上,即便是經銷商出現反對情緒,也可以採取強硬手段。而最佳的方式可能是,或者仿照上汽通用五菱,在原來的商用車經銷商中遴選出優秀的經銷商,另外建立乘用車銷售店。五菱店和寶駿店比鄰而建,這也是“五菱特色”,成為寶駿強大的管道來源,這也是寶駿能夠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其實,正如福特要統一管道樹立統一的品牌形象一般,江鈴馭勝要想突圍,也必須尋求品牌獨立發展的路徑。眼下,江鈴汽車已經開始了行動。今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江鈴馭勝首次以獨立搭建展臺的方式向外界傳達其將獨立的姿態,同時還公佈了品牌中長期發展規劃。按照規劃,江鈴馭勝將推出多款SUV產品,實現SUV矩陣式的細分市場全覆蓋。

江鈴股份總裁范炘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將投入超過100億元振興馭勝品牌,從研發、產品、管道方面講馭勝品牌獨立,其中將重點進行管道獨立。可以說,問世七年之久的馭勝才真正開始迎來發展的契機。除了更多的SUV產品加入,江鈴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目前馭勝 S330PHEV和馭勝S330BEV兩款車已經推出。

經過兩年的迅猛發展但又突然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江鈴馭勝所遇到的困境是國內新品牌普遍遇到的發展難題。馭勝的成敗將成為江鈴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

其有著輝煌的過去,特別是與外資品牌之間的合作開創了行業先河。早在上世紀80年代,江鈴就與日本五十鈴之間展開合作,並吸收其技術打造出自己的商用車產品。後又在1995年引入福特汽車,雙方合資打造的福特全順銷量超過百萬輛,成為國內商用車市場最具代表性的車型之一。

這些做法使其迅速躋身國內商用車龍頭地位,直到目前江鈴仍舊是國內商用車市場的主力軍。但如今一大批國產輕客車型的崛起,全順演繹了十幾年神話的王朝,正遭遇被傾覆的風險。2015年,全順累計銷售66815輛,同比下降7.3%。2016年,全順累計銷售65475輛,同比下降2.01%。截至10月,2017年全順銷售42434輛,同比下降20.84%。

2012年,在輕客領域領先的江鈴進軍SUV,推出了馭勝SUV車型,這款產品比“神車”哈弗H6上市時間還早。而馭勝SUV是江鈴旗下首款乘用車。但實際上,江鈴馭勝品牌其實早在2006年就提上日程,但直到2010年才上市,這已經比轉型成功的長安汽車晚了好幾年。

但江鈴絕對趕上了中國SUV市場井噴的節點。但此後,馭勝品牌的發展十分緩慢,在之後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只有S350和S550兩款SUV車型上市,產品線嚴重匱乏。而在福特品牌乘用車方面,也在2015年才正式引入,隨著SUV撼路者、MPV途睿歐的上市,江鈴汽車才真正搭建起由福特和馭勝雙品牌組成的乘用車格局。撼路者性價比不錯,但並未取得預期市場成果。

“產品研發速度慢、缺乏競爭力;品牌知名度沒打開;管道戰力沒打開是主要原因。最要命的可能是的乘用車和商用車在一個管道銷售,商用車的團隊和管道來賣乘用車”。江鈴汽車一位高層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馭勝錯過了很多次發展時機。”一位江鈴內部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作為轉型的核心,江鈴馭勝錯綜複雜的背景也某種程度給它的轉型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江鈴股份的股權關係複雜,其第一和第二大股東分別是江鈴控股和福特汽車,馭勝品牌便由江鈴和福特聯合打造。而江鈴控股旗下還有同是自主乘用車品牌的陸風汽車。

江鈴控股的股東是江鈴集團和長安汽車,長安汽車旗下也有其自主乘用車品牌。因此,在同一集團內部分佈著多個不同的自主品牌,不僅存在著潛在競爭關係,還讓外界難以將其正確區分。

馭勝的失策:“寶駿模式”的反面

實事求是的說,江鈴馭勝的出生有著較高的起步水準。區別于其他合資自主品牌套用外資品牌落後平臺的車型來打造新產品的做法,江鈴馭勝是福特與江鈴重新開發的車型,並且與福特產品共線生產,另外馭勝車型還搭載福特多項技術,比如關鍵的發動機和變速器。可以說,江鈴馭勝即使與多數自主品牌相比都有著一定的優勢。

但是這也造成江鈴馭勝錯誤判斷市場形勢,其產品售價比同級別產品高出2萬元左右,失去性價比優勢,其產品的可靠性也並不見得比早先起步的自主品牌優秀。除了產品力的因素,江鈴馭勝的品牌力更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銷售管道,一直以來江鈴馭勝沒有建立起獨立的管道,而是與江鈴地商用車放在一個管道售賣,甚至連引入的福特乘用車也是如此,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馭勝的品牌獨立性。“曾經想過建立獨立的銷售管道,但是現有經驗上非常反對,導致十強一直無法真正的推行。”江鈴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江鈴最大的失策在於,在管道整合上,即便是經銷商出現反對情緒,也可以採取強硬手段。而最佳的方式可能是,或者仿照上汽通用五菱,在原來的商用車經銷商中遴選出優秀的經銷商,另外建立乘用車銷售店。五菱店和寶駿店比鄰而建,這也是“五菱特色”,成為寶駿強大的管道來源,這也是寶駿能夠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其實,正如福特要統一管道樹立統一的品牌形象一般,江鈴馭勝要想突圍,也必須尋求品牌獨立發展的路徑。眼下,江鈴汽車已經開始了行動。今年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江鈴馭勝首次以獨立搭建展臺的方式向外界傳達其將獨立的姿態,同時還公佈了品牌中長期發展規劃。按照規劃,江鈴馭勝將推出多款SUV產品,實現SUV矩陣式的細分市場全覆蓋。

江鈴股份總裁范炘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將投入超過100億元振興馭勝品牌,從研發、產品、管道方面講馭勝品牌獨立,其中將重點進行管道獨立。可以說,問世七年之久的馭勝才真正開始迎來發展的契機。除了更多的SUV產品加入,江鈴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目前馭勝 S330PHEV和馭勝S330BEV兩款車已經推出。

經過兩年的迅猛發展但又突然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江鈴馭勝所遇到的困境是國內新品牌普遍遇到的發展難題。馭勝的成敗將成為江鈴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