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如何彌補內心的缺失?

本周導讀:修學佛法,是一個“轉凡成聖”的過程,它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夠圓滿、究竟成佛。我們對自己的暇滿人身要非常珍惜——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難遇,我們遇到了,聽到了,所以我們要特別珍惜。

佛言祖語:人身難得,唯當行法、行義、行福,於佛法教,專精方便。——《雜阿含經》

學誠法師開示:我們的心境常常會受傷、受損,需要用佛法修補、修復我們的破碎的心,彌補我們內心上的種種缺憾、種種缺失。

文章:如何彌補內心的缺失?

只有說我們要修行,才會想去找老師,去找善知識,才會去用功,才會去認識自己的心。

《瑜伽師地論》說:“由善法欲乃至能得諸漏永盡,是故此欲名還滅根本。”

所有修行的法門,所有的善知識、佛菩薩都告訴我們要認清自己的本心。

它有什麼問題呢?有煩惱、業障。

這些要靠佛法把煩惱清除掉,

要靠佛法把業障剷除掉。

因為我們的心境常常會受傷、受損,需要用佛法修補、修復我們破碎的心,彌補我們內心上的種種缺憾、種種缺失。

所以,佛法是用來對治我們的心,而不是用來對治別人,更不是只把佛法講給別人聽。

我們講給別人聽,只是為了集聚自己的資糧,讓自己內心的功德越來越得到增長。

在法會期間做義工,來護持三寶、為居士服務,

那麼你必須把自己所作所為和成佛聯繫在一起,和修行聯繫在一起,否則就變成世間善法。

世間也有很多人孜孜不倦地在做好事,但他們不會認為我做這些好事會成佛,因為他們不信佛。

我們在寺院裡面就不同,你一天一天來集聚資糧,一次一次來做義工,這些都是我們成佛的必經之路,就是在修行,就是在面對自心、廣結善緣。

不會因為覺得每次法會都一樣,每次都是這些法師、這些同學,

就可以不用來了,或者說自己已經都知道了,這些觀念都是要不得的。

對修行這條路要毫不動搖,要非常堅定。

不管什麼人在什麼時候說:修行不好啊、學佛不好啊等等,我們都不能動搖,這樣信心才能培養起來。

所謂信心就是對自己的修行有信心,對自己成佛有信心。

真正要用功修行時,自己必須根據佛法的修學次第。

尤其是真正要用心時,必須根據一個科目一個科目、一個法類一個法類去對治。

如《華嚴經》說:“如是次第修,漸具諸佛法,如先立基堵,而後造宮室。”

在佛法中常常談到的“無常”“暇滿”,這些觀念都是很重要的。

無常,就是時時刻刻都有死的可能;暇滿,就是我們能夠遇到佛法都是多生多劫以來的學佛因緣。

一方面要對自己的暇滿人身非常珍惜——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難遇,我們遇到了,聽到了,所以我們要特別珍惜。

同時我們要考慮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無常的,不知哪一天就要死。

死的時候怎麼辦呢?

只有靠佛法的力量才能對治我們死亡時的恐怖、畏懼等內心上的種種問題。

只有靠佛法的力量才能引導我們去更好的地方,上生善道,不墮惡道。

死的時候只有佛法,其他的都用不上,世間一切都帶不走、靠不住。

《大般若經》說:“人身無常,壽量短促。”

所以,我們一生一世的努力都要在這方面著眼。

我們死的時候,只有靠佛法才能引導自己在下一生越來越好。

——摘自《法音》雜誌2007年學誠法師文章《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

同時我們要考慮到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無常的,不知哪一天就要死。

死的時候怎麼辦呢?

只有靠佛法的力量才能對治我們死亡時的恐怖、畏懼等內心上的種種問題。

只有靠佛法的力量才能引導我們去更好的地方,上生善道,不墮惡道。

死的時候只有佛法,其他的都用不上,世間一切都帶不走、靠不住。

《大般若經》說:“人身無常,壽量短促。”

所以,我們一生一世的努力都要在這方面著眼。

我們死的時候,只有靠佛法才能引導自己在下一生越來越好。

——摘自《法音》雜誌2007年學誠法師文章《漫談修學佛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