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生在校會劃分出3種類型,你屬於哪一種,老師家長如何應對?

大學生進入學生,可以說,自由了,感覺身上的韁繩都給卸下來了,沒有了父母的管束,高中老師的嚴格,十幾年寒窗苦讀,終於考上了大學;也可以這麼說,大學生考上了大學,也讓父母松了一口氣;但是進入大學,

學生開始分為3類:一類繼續寒窗苦讀,專注于學業的提高,專業技能的提升;一類依然沒有適應自己當家作主的感覺,但是還能跟著同學走;一類就是猶如脫韁的野馬,到處奔跑,看似奔跑,其實全部跑錯了方向;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對待第三類學生,作為大學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相應的做些什麼?

昨天有一個粉絲給我講了一個事情,對我感觸很大,

這個考生高考成績非常好,有630分,在全省的排名是2000名多一點,考上了當地的一個比較好的大學,結果調劑到了數學專業,大家都知道這個專業難度還是有的,數學嘛,還是有很多人怕數學的,結果這個高考學霸去了大學,沒有能及時從一名高中優等生向一名大學生的轉變;學生都是這樣的,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了,就會產生惰性,久而久之就會有拖延症,有拖延症的人,
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迷戀網路遊戲;

是的,我們這個數學專業的男生,也沒有能夠逃脫這個法則,他蹺課了,一頭紮入了遊戲世界裡;為何?黃老師這裡告誡高考成績特別好的考生、及考生家長,如果你小孩高考成績非常好,家長、老師、親戚平時都把他樹立為榜樣的,

進入大學,特別是大一,你作為家長的一定要特別關注,因為備受關注的優等生,內心世界是驕傲的,優越感很足的,結果來到大學,突然間發現周圍都是學霸,一下子不能夠適應,以往的光環瞬間消失,為了尋找回原來的閃亮光環,就會一頭紮入網路遊戲,在網路遊戲裡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我們這個數學專業的男生,目前大二,已經一頭紮入網路遊戲中不能自拔,

上課也不去了,反正聽不懂,還沒有存在感,自然而然就是掛科,現在所欠學分超過20個,馬上面臨的就是留級;昨天家長跟我說,我思考了很久,覺得,家長和老師都應該馬上找應對的辦法。

黃老師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看,輔導員老師,因為帶的學生太多,

一般不會去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很辛苦,但是現在發現問題了,相信輔導員也會找學生談話,而且家長回饋輔導員也給她打了電話;這就對了,那麼輔導員,現在就是要讓這個學生刷出存在感;黃老師做過多年輔導員,我要是碰到整個問題,就會列印出一張表來,上面是該生的資訊,家庭聯繫方式,中間是學生的各個科目成績,什麼時候考試,基本情況,起碼要做到一目了然,第三部分就是每週學生簽到並鑒定自己一周的表現;

輔導員這個時候就是要嚴格,要花時間,為何讓學生每週都來簽字,寫自我鑒定;一是,讓學生每週都能見到輔導員,輔導員事情多,但是強迫自己與學生見面,見一次面哪怕短短五分鐘交流,起碼對學生的情況是瞭解的,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做到心裡有數,二是讓學生自我鑒定,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審視自己,原來這麼優秀的一個學生,怎麼了,突然就不愛上課了;通過這樣的一進一出,如果有進步,在每次開班會的時候,輔導員一般會提出表揚;表揚是學生進步的助推劑,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家長呢,就要充分相信輔導員,輔導員面對的是200個學生,你面對的是你小孩,知子莫若父,作為父母,每週一定要與小孩子聯繫一次,哪怕閒聊,發現問題,不要在電話裡直接反駁小孩子,要保證這樣愉快交流的通道不斷掉;然後趕緊跟輔導員聯繫,跟輔導員講,小孩子這段時間情況有點不對,希望輔導員給予關心;記住有緊急事情就電話聯繫,沒有緊急事情請短信聯繫,輔導員一般都會懂,不會馬上去談話,而是會通過查課等方式來引出你小孩,然後找學生談話,輔導員也會保證你跟小孩溝通交流的通道暢通;其他就相信輔導員,也可以授權輔導員,告知小孩平時的性格,可以打可以罵(當然,輔導員不會去打,可能會恨鐵不成鋼,罵一下),但是你的這個授權,很關鍵,輔導員就能知道家長的態度;

因此,黃老師想說,教育小孩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但是這些都只是外因,內因是關鍵,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有時外因可以影響到內因,但是內因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行不行,還是最後要看小孩子自身!

前面的這個粉絲家長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黃老師準備寒假期間幫她解決下,通過電話,好好溝通下;如果能把這樣原本優秀的學生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也是功德一件,你們說是不是!

第三部分就是每週學生簽到並鑒定自己一周的表現;

輔導員這個時候就是要嚴格,要花時間,為何讓學生每週都來簽字,寫自我鑒定;一是,讓學生每週都能見到輔導員,輔導員事情多,但是強迫自己與學生見面,見一次面哪怕短短五分鐘交流,起碼對學生的情況是瞭解的,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做到心裡有數,二是讓學生自我鑒定,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審視自己,原來這麼優秀的一個學生,怎麼了,突然就不愛上課了;通過這樣的一進一出,如果有進步,在每次開班會的時候,輔導員一般會提出表揚;表揚是學生進步的助推劑,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家長呢,就要充分相信輔導員,輔導員面對的是200個學生,你面對的是你小孩,知子莫若父,作為父母,每週一定要與小孩子聯繫一次,哪怕閒聊,發現問題,不要在電話裡直接反駁小孩子,要保證這樣愉快交流的通道不斷掉;然後趕緊跟輔導員聯繫,跟輔導員講,小孩子這段時間情況有點不對,希望輔導員給予關心;記住有緊急事情就電話聯繫,沒有緊急事情請短信聯繫,輔導員一般都會懂,不會馬上去談話,而是會通過查課等方式來引出你小孩,然後找學生談話,輔導員也會保證你跟小孩溝通交流的通道暢通;其他就相信輔導員,也可以授權輔導員,告知小孩平時的性格,可以打可以罵(當然,輔導員不會去打,可能會恨鐵不成鋼,罵一下),但是你的這個授權,很關鍵,輔導員就能知道家長的態度;

因此,黃老師想說,教育小孩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但是這些都只是外因,內因是關鍵,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有時外因可以影響到內因,但是內因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行不行,還是最後要看小孩子自身!

前面的這個粉絲家長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黃老師準備寒假期間幫她解決下,通過電話,好好溝通下;如果能把這樣原本優秀的學生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也是功德一件,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