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絕對數量大、早期養育水準低,中國貧困地區兒童發展問題嚴峻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發佈會現場)

芥末堆 田園 12月18日報導

12月18日,以“反貧困與兒童早期發展”為主題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簡稱“報告”)在京發佈。同時,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宣佈,聯合成立“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中心”。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貧困地區的兒童發展問題非常突出,包括貧困地區兒童絕對數量大、早期養育水準低、缺乏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兒童發展水準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心理問題突出、兒童福利與保護不健全等問題。

報告顯示,在營養健康方面,生長遲緩、低體重和貧血是中國貧困地區0-6歲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貧困地區兒童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和貧血率約為城市的4-5倍、農村的1-2倍。兒童早期缺乏鋅、維生素A和D等微量元素、家長缺乏餵養知識等情況也很嚴重。

其中,流動、留守兒童營養問題更加突出。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推算,中國0-5歲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分別為900萬人和2342萬人,分別占0-5歲兒童總人數9026萬人的9.97%和25.95%(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4)。由於生活條件差、看護人教育水準低等原因,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此外,貧困地區兒童早期養育和學前教育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早期養育問題主要體現在人口結構變遷給兒童早期養育帶來的嚴重挑戰、貧困地區兒童早期養育環境差和方式不當、農村社區兒童早期養育功能和服務缺失和相關兒童早期養育支持和政策乏力。

學前教育問題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一是貧困農村地區兒童缺乏早期教育,入園率低。研究表明,貧困地區鄉鎮以下學前教育投入嚴重缺乏,偏遠山村3-5歲幼兒基本沒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機會,

這些貧困農村幼兒的語言、認知能力與城市在園幼兒相差40%-60%。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貧困縣僅為30%-40%。

二是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占比仍然較低,增加了家庭負擔。近10年,國家財政性☆禁☆學前教育經費占GDP比重長期維持在0.03%-0.05%之間,而歐盟國家的學前教育經費占其GDP的比重為0.5%,相當於中國的10倍。

三是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

當前中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格局特點有兩點,首先是公辦幼稚園占比仍然較低,民辦幼稚園占比過高,“公辦民辦並舉”格局尚未形成,“入園難”普遍表現為“入公辦園難”或者“入公辦性質幼稚園難”,入園需求大導致班級規模普遍超標;其次是教育公共服務區域差異顯著,西部農村地區非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比例高達67%。

四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長效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有待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學前教育事權上指責劃分並明確,縣級財政是當前區域內財政性☆禁☆學前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但縣級財政自給能力不足,投入缺口較大,導致多數幼稚園基本設備缺乏,難以維持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投入。

五是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報告顯示,幼稚園教師數量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師幼比平均為1:22,農村地區更低;專科以上學歷教師占比較低,農村地區不到50%,專業化水準有待提升;有幼師資格證的教師數量占比僅為50%左右,農村地區無證教師占比44%左右。

六是“小學化”傾向嚴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被忽視。由於教育管理部門的專業水準不到位、師資隊伍中正規學前教育出身的比例較低、部分學前教育及縣以下的鄉鎮學前教育將大班幼稚園作為插班生進入小學一年級,學前教育呈現“小學化”趨勢。

七是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發展滯後。尤其是在農牧區,缺乏標準規範的學前教育場所、校舍、教師、教材,學前“雙語”教育基礎十分薄弱。

據瞭解,《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是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組織撰寫的首份大型兒童早期發展報告,歷時三年完成。

此外,在發佈會現場,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成立“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中心通過對人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心理、健康與醫療、教育、勞動力市場表現等情況的研究,探究其背後的規律和原因,為國家在制定關於人類發展政策方面提供支持。

據瞭解,研究中心下設兒童營養研究組、兒童衛生與健康研究組、兒童早期干預與心理發展研究組、教育與技能形成研究組,以及資料調查與分析組。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學前教育事權上指責劃分並明確,縣級財政是當前區域內財政性☆禁☆學前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但縣級財政自給能力不足,投入缺口較大,導致多數幼稚園基本設備缺乏,難以維持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投入。

五是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報告顯示,幼稚園教師數量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師幼比平均為1:22,農村地區更低;專科以上學歷教師占比較低,農村地區不到50%,專業化水準有待提升;有幼師資格證的教師數量占比僅為50%左右,農村地區無證教師占比44%左右。

六是“小學化”傾向嚴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被忽視。由於教育管理部門的專業水準不到位、師資隊伍中正規學前教育出身的比例較低、部分學前教育及縣以下的鄉鎮學前教育將大班幼稚園作為插班生進入小學一年級,學前教育呈現“小學化”趨勢。

七是民族地區“雙語教育”發展滯後。尤其是在農牧區,缺乏標準規範的學前教育場所、校舍、教師、教材,學前“雙語”教育基礎十分薄弱。

據瞭解,《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7》是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組織撰寫的首份大型兒童早期發展報告,歷時三年完成。

此外,在發佈會現場,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成立“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中心通過對人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心理、健康與醫療、教育、勞動力市場表現等情況的研究,探究其背後的規律和原因,為國家在制定關於人類發展政策方面提供支持。

據瞭解,研究中心下設兒童營養研究組、兒童衛生與健康研究組、兒童早期干預與心理發展研究組、教育與技能形成研究組,以及資料調查與分析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