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到底是個啥?

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現象日趨明顯,為開展碳減排,全球範圍內建立多種碳市場。中國從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七地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並於2014年全部啟動上線交易。在此基礎上,作為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之一,12月19日全國碳市場已正式啟動。

碳市場

建立碳交易體系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利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規模超過歐盟,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是中國努力實現碳排放達峰的又一重大舉措。那麼,到底什麼是碳市場?它是如何運行的?它會對行業產生什麼影響?北鬥智庫環保管家網小編將帶你一起深入瞭解碳市場!

碳市場知多少?

碳市場是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目的、在特定時間段、特定區域內建立的將溫室氣體排放權作為商品流通的交易市場。在排放總量控制的約束下,

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稀缺資源,具有了商品屬性,因此可以發生交易活動。碳交易的國際公法依據是《京都議定書》,在6種被要求排減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為最大宗,所以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計算單位,通稱為“碳交易”,其交易市場稱為碳市場。

碳市場運行機制

碳市場主要由一級市懲二級市場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一級市抄蓋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以及抵消機制等要素,

二級市場包括由標準化、連續性與公開化交易以及清算服務組成的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在此基礎上,碳市徹有融資服務市懲支援服務市場,前者如碳質押、碳回購、碳託管、碳基金,後者如碳指數、碳保險等。在碳交易產品構成中,除了碳現貨、碳期貨外,還有碳期權、碳掉期、碳指數交易產品及碳資產證券化等金融衍生品。由於自身碳排放配額的有限性,
企業除了通過交易市場補充碳配額外,還可以按照國家核證的自願減排量(CCER),如投資興建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來沖抵配額。

碳市場會對行業產生什麼影響?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教授袁家海表示,全國碳市場近期不會對煤電行業整體形成較大的成本壓力。一位元從事碳交易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全國碳市場主要是進行系統建設、試運行、開戶、模擬交易等一系列工作,

進而完善相關的機制體系,正式的交易有可能要到2019年,所以說短期內對行業影響不大。

不過,市場的想像已經打開。國金證券分析師姚遙表示,目前中國碳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碳市場,截至2017年10月,累計配額成交量達到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累計達102億元人民幣,未來市場交易規模或超萬億元。

北鬥智庫環保管家網專家指出,建設全國碳市場具有複雜性,應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全國碳市場的階段性、統一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相容性、市場性和積極性,立足國情,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國碳市場。

應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全國碳市場的階段性、統一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相容性、市場性和積極性,立足國情,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國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