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個日本人,竟然拍了一部讓中國人更愛國的紀錄片

估計很多婊婊們都和哥一樣,一直希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摸摸自己軟塌塌的錢包,看看銀行卡中三位元數的餘額數字,再打量一下花盆中下個月要吃的土。

是不是瞬間慫了?

不過哥覺得,窮遊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國外太貴咱就在國內轉轉。

什麼?你嫌國內沒什麼意思?

你總在短假期的時候去人山人海的地方看人山人海,當然沒有意思。

(難以想像那一家人是怎麼在這種地方擠出拍照的空當的)

你需要和哥一樣,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有一個日本人,他就用了一年的時間走遍整個中國,並且把旅途全部記錄了下來。

在他鏡頭裡的中國,是中國人都不曾瞭解過的中國。

他旅行的方式和普通遊客大不不同。

他選擇用火車這種交通工具來遊覽中國浩瀚的山河。

與其逛景點式的走馬觀花,不如走遍每個細小的角落,發現生活中那些被人們忽略掉的美。

哥今天就來安利這部鐵路旅行的紀錄片——

關口知宏的中國鐵道大紀行

関口知宏の中國鉄道大紀行 (2007)

這部紀錄片,是由日本NHK電視臺製作的。

NHK電視臺是日本最大的電視臺之一,它在全亞洲的影響力並不亞於英國的BBC。

和BBC一樣,NHK也推出過許多優秀的人文紀錄片。

這其中包括了不少和中國相關的影片。

比如《絲綢之路》、《故宮至寶》、《大黃河》這些紀錄片,評分都在9分以上。

而這部中國遊記的評分更是高達9.4。

這樣的高分足以說明觀眾們對這個系列片的認可。

這部紀錄片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影片全長共有800多分鐘。

這800分鐘裡,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的景色和民俗。

主人公關口知宏,在日本是一名演員和主持人。

雖然在演戲方面未曾有過很高的建樹;

但是作為一個旅行者,他和NHK電視臺合作的幾部鐵路旅行紀錄片卻在日本受到了很多的好評。

在來到中國之前,他就已經沿著日本和歐洲的鐵路線有過類似的遊歷。

而這一次到中國來,他特意用電腦選出了最長的路線。

整個旅行的起點設在拉薩,終點在新疆的喀什。

全程大約三萬六千公里。

從春天到冬天,他要用一年的時間沿著中國的鐵路網路遊歷中國。

他也完全不挑選火車的規格,有什麼車就坐什麼車。

從硬座到軟臥全坐了個遍。

他也不會像觀光客一樣只參觀諸如上海北京這樣的大都市;

他還會去拜訪很多髒亂差的三線城市甚至鄉鎮,只為看到一個更為真實的中國。

他可以在某個縣城坐三蹦子去逛景點,還和司機討價還價;

也可以和小鎮上的熊孩子打成一片;

就連人家清明節上墳拜祖,他也想跟著去湊湊熱鬧。

這真的是……一趟接地氣的旅行呢。

正是這樣的接地氣,才會呈現出很多中國人都未曾知曉的風土人情。

比如鄂溫克族人的狩獵文化。

鄂溫克族是中國唯一被允許進行狩獵活動的民族。

祖祖輩輩生活在森林中的鄂溫克人,早就諳熟和大自然相處之道。

雖然政府試圖讓鄂溫克人住進樓房,但是野生的馴鹿適應不了新環境而大量死亡;

這使得鄂溫克人不得不回到森林,依然過著「現代遊牧」的生活。

當關口來到圖們,還聽到了朝鮮族大哥去鴨綠江對岸的北朝鮮接濟親戚的故事。

雖然同屬相同的血脈,但是他們卻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這些故事,由於地緣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可能國人都很少知曉。

但正是這些至質樸卻又大不相同的民族文化,才構成了中國最真實的樣子。

沿途的美景和質樸的風土人情,是這部紀錄片的看點之一;

而另一大看點就是關口知宏蹭吃蹭喝的技能。

畢竟中華美食,博大精深。

上至滿漢全席,下至一根羊肉串;

他都吃得不亦樂乎。

每次蹭飯的套路也都是一樣的:

“啊!這是什麼?”

“中國茶葉?啊好喝!”

“黃瓜蘸醬?啊好吃!”

“剛成熟的大葡萄?啊超好吃!”

除了五仁月餅。

(五仁月餅:我有一句MMP不值當講不當講。)

每次蹭吃蹭喝的時候,他都是一副這輩子沒吃過好東西的表情。

這才是窮遊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除了蹭吃蹭喝,關口本身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隨身攜帶著繪本的他,會把旅行的美好記憶都畫了下來。

必要的時候拿來逗逗熊孩子或者勾搭一下妹子,簡直就是撩妹神器。

除了繪畫,他還會彈奏樂器。

正是這樣一個對生活抱有極大熱情的人,才會擁有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的眼睛。

旅途中最值得人們回憶的,莫過於短暫相逢之後又不得不互道再見的那些人。

從此他們的生活可能再無交集,但是屬於彼此短暫而又美好的時光,不會被會忘記。

尤其是在火車上,更容易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比如已經退休的書畫老師,竟然寫得一手好篆書;

在座位上用蒙語開懷縱歌的蒙古族大哥,沒想到歌聲出乎意料地好聽。

一路上,熱情好客的中國人和壯美的景色,讓關口的旅程變得不再孤單。

原來,國內不是沒有了美景,而是旅人們早就沒有了發現美的耐心。

正應了那句話:

居鄉不覺,異鄉有悟。

當關口來到北京的時候 ,發現了一家日料店。

走進去後,關口發現這家店中,竟然有日式的榻榻米。

久未歸家的關口,激動得一下子趴在了地上。

閉著眼睛,仿佛在用靈魂感受著家的氣息。

不知為什麼,哥看到這裡竟然有些小感動。

或許只有離開了生活的地方,才會發現自己對這片熱土的赤誠之心。

最後一集中,關口知宏沿著中國的鐵路線走完了所有的旅程。

他站在喀什鐵路的盡頭,就像他在出發前站在青藏線的盡頭一樣,臉上堆滿了愁容和迷惘。

出發前,他心中所想的,可能更多的是對未知旅途的忐忑和恐懼;

但是旅途結束後,他心中一定充滿了留戀和回憶。

畢竟,這真的是一次讓人終身難忘的旅行。

有人評價這部紀錄片,是一部日本人拍的,卻讓中國人看完以後更愛國的紀錄片。

但是哥覺得,這是一部讓所有人看完之後,都會更熱愛自己的生活的紀錄片。

通過旅行,喚起你我內心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

雖然對過往的回憶念念不忘;

我們卻依然要背起身上沉重的行囊,勇敢地走向遠方。

人生亦是如此,而這才是旅行最大的意義。

就像主題曲《發光物》中唱得那樣:

“消逝的記憶雖然依依不捨,

願我前進的腳步依然輕盈。”

而這一次到中國來,他特意用電腦選出了最長的路線。

整個旅行的起點設在拉薩,終點在新疆的喀什。

全程大約三萬六千公里。

從春天到冬天,他要用一年的時間沿著中國的鐵路網路遊歷中國。

他也完全不挑選火車的規格,有什麼車就坐什麼車。

從硬座到軟臥全坐了個遍。

他也不會像觀光客一樣只參觀諸如上海北京這樣的大都市;

他還會去拜訪很多髒亂差的三線城市甚至鄉鎮,只為看到一個更為真實的中國。

他可以在某個縣城坐三蹦子去逛景點,還和司機討價還價;

也可以和小鎮上的熊孩子打成一片;

就連人家清明節上墳拜祖,他也想跟著去湊湊熱鬧。

這真的是……一趟接地氣的旅行呢。

正是這樣的接地氣,才會呈現出很多中國人都未曾知曉的風土人情。

比如鄂溫克族人的狩獵文化。

鄂溫克族是中國唯一被允許進行狩獵活動的民族。

祖祖輩輩生活在森林中的鄂溫克人,早就諳熟和大自然相處之道。

雖然政府試圖讓鄂溫克人住進樓房,但是野生的馴鹿適應不了新環境而大量死亡;

這使得鄂溫克人不得不回到森林,依然過著「現代遊牧」的生活。

當關口來到圖們,還聽到了朝鮮族大哥去鴨綠江對岸的北朝鮮接濟親戚的故事。

雖然同屬相同的血脈,但是他們卻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這些故事,由於地緣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可能國人都很少知曉。

但正是這些至質樸卻又大不相同的民族文化,才構成了中國最真實的樣子。

沿途的美景和質樸的風土人情,是這部紀錄片的看點之一;

而另一大看點就是關口知宏蹭吃蹭喝的技能。

畢竟中華美食,博大精深。

上至滿漢全席,下至一根羊肉串;

他都吃得不亦樂乎。

每次蹭飯的套路也都是一樣的:

“啊!這是什麼?”

“中國茶葉?啊好喝!”

“黃瓜蘸醬?啊好吃!”

“剛成熟的大葡萄?啊超好吃!”

除了五仁月餅。

(五仁月餅:我有一句MMP不值當講不當講。)

每次蹭吃蹭喝的時候,他都是一副這輩子沒吃過好東西的表情。

這才是窮遊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除了蹭吃蹭喝,關口本身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隨身攜帶著繪本的他,會把旅行的美好記憶都畫了下來。

必要的時候拿來逗逗熊孩子或者勾搭一下妹子,簡直就是撩妹神器。

除了繪畫,他還會彈奏樂器。

正是這樣一個對生活抱有極大熱情的人,才會擁有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的眼睛。

旅途中最值得人們回憶的,莫過於短暫相逢之後又不得不互道再見的那些人。

從此他們的生活可能再無交集,但是屬於彼此短暫而又美好的時光,不會被會忘記。

尤其是在火車上,更容易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比如已經退休的書畫老師,竟然寫得一手好篆書;

在座位上用蒙語開懷縱歌的蒙古族大哥,沒想到歌聲出乎意料地好聽。

一路上,熱情好客的中國人和壯美的景色,讓關口的旅程變得不再孤單。

原來,國內不是沒有了美景,而是旅人們早就沒有了發現美的耐心。

正應了那句話:

居鄉不覺,異鄉有悟。

當關口來到北京的時候 ,發現了一家日料店。

走進去後,關口發現這家店中,竟然有日式的榻榻米。

久未歸家的關口,激動得一下子趴在了地上。

閉著眼睛,仿佛在用靈魂感受著家的氣息。

不知為什麼,哥看到這裡竟然有些小感動。

或許只有離開了生活的地方,才會發現自己對這片熱土的赤誠之心。

最後一集中,關口知宏沿著中國的鐵路線走完了所有的旅程。

他站在喀什鐵路的盡頭,就像他在出發前站在青藏線的盡頭一樣,臉上堆滿了愁容和迷惘。

出發前,他心中所想的,可能更多的是對未知旅途的忐忑和恐懼;

但是旅途結束後,他心中一定充滿了留戀和回憶。

畢竟,這真的是一次讓人終身難忘的旅行。

有人評價這部紀錄片,是一部日本人拍的,卻讓中國人看完以後更愛國的紀錄片。

但是哥覺得,這是一部讓所有人看完之後,都會更熱愛自己的生活的紀錄片。

通過旅行,喚起你我內心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

雖然對過往的回憶念念不忘;

我們卻依然要背起身上沉重的行囊,勇敢地走向遠方。

人生亦是如此,而這才是旅行最大的意義。

就像主題曲《發光物》中唱得那樣:

“消逝的記憶雖然依依不捨,

願我前進的腳步依然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