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簡析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利與弊!

提到宋太祖趙匡胤就繞不開“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這樣的關鍵便簽。北宋帝國新建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以高官厚祿為條件,

解除將領們的兵權,因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決策,所以史稱“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通過這些措施,使唐末五代的那種專制一方的藩鎮,在宋初逐漸消失。宋朝確立的文人治軍的軍事制度,其目的是為了徹底消除造成強唐滅亡的藩鎮軍制,其出發點是好的,

結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進的。其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在官僚制度方面,側重削弱宰相權力。軍政大權歸樞密院掌握,而財政大權則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僅限於民政了。

但事物往往是一分為二的,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可能存在負面影響。

“杯酒釋兵權”的負面因素,主要是:由於“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一些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政策和措施,轉化成為它的對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費”與日俱增,使宋朝封建國家逐漸陷於積貧積弱的局勢中,難以自拔。

我們再從戰爭局勢分析一下,

與兩宋所對峙的先是遼、夏,再是遼、金,最後是金、蒙,他們都極為驍勇善戰、強悍暴烈。若通過“杯酒釋兵權”使得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軍權剝奪,讓他們靠邊站,對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是自斷己臂,自殘己足,作繭自縛,事實也證明宋朝後來飽受外族欺淩與蹂☆禁☆躪完全與此有關。

有道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今天探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事件的後果影響,就是想提醒官員們在制定法律、實施政策、執行政令時,要做深入科學研究,不能僅看到事務有利的一面,僅盯住某些領域的既得利益,而忘記了其在全面、全域上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