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奇聞|新疆出土古代“月餅”,長啥樣?

絲綢之路的文物在新疆表現得淋漓盡致,留下了很多跟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物,比如新疆出土的月餅,這就是一種完全漢化的食物,說明中原人和新疆人都過中秋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侯世新說。

有一年中秋節我們把“月餅”的照片放在網上,很多觀眾很關注,說你們這個月餅是什麼餡兒的?這個月餅上有一道開口,但是我們不敢去檢測裡面的成分,但它完完全全就是中原薄餡兒的月餅。借助于絲綢之路,中原的文化得以傳到西域,並且在西域受到當地人的認可,比如胡人還戴著漢民族的襆頭,這就是一種文化融合,包括伏羲女媧絹畫,

這樣的例子很多。

新疆博物館藏唐代壓膜花式點心,1972年吐魯番市阿斯坦納230號墓出土。

絲綢之路是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和北緣在進行,古代新疆因為乾燥炎熱的氣候使大量漢唐時期的珍貴文物得以保存,絲路遺存在新疆表現得淋漓盡致,

無出其右。新疆出土文物從種類上分有壁畫等繪畫藝術,有文書類、紡織類、古屍類、雕塑類、貨幣類等。

新疆博物館藏約西元前500年武士銅像,1981年新源縣七十一團漁場墓葬出土

天山將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北疆出土了很多草原文化的文物。

跟絲路文明有關的文物還是主要分佈在新疆南部地區,絲綢之路是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和北緣在進行,像樓蘭美女、小河墓地全是在這一塊。

新疆博物館藏漢代金鹿,1994年吐魯番市交河溝北1號臺地16號墓出土。

新疆博物館藏隋代貼餅玻璃杯,1989年庫車縣森木賽姆石窟出土。

新疆克孜爾佛教石窟供養人壁畫:內容為,著龜茲裝的供養人,雙手合十作供養狀,有榜題為漢文和少數民族兩種文字。

因為認同,所以吸收,進而融合。從新疆的宗教、文化、民族角度來講,就是宗教決定了文化,一個民族的文化決定了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了它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