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生前找的兩名傳人,一個病死牢中,一個回家種田

導讀:要論在三國時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人物,必定非諸葛亮莫屬了。他憑一己之力,將劉備的蜀漢硬生生擠進了與曹魏東吳共分天下的行列。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不會有當時的蜀漢,

他的治世之能,用人之能,行軍之能,無人能及。按理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不可能願意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如此斷送,必須會明裡暗裡培養那麼幾個稱心的接班人,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當時的蜀漢考慮嘛,不然他雙腿一蹬,剩下的這些酒囊飯袋可就玩不轉如此大的一盤棋咯。

細數過來,其實諸葛亮也曾花心思培養過兩個人的,可惜雖費盡心血,這兩個學生仍未將諸葛亮的才能發揮一二,並不能如願助諸葛亮將蜀漢推至魏吳之上,一統天下。今天我們就要來講一講諸葛亮的這兩個學生。

當時的馬謖是跟著劉備一起混的,從劉備無勢之時便一路追隨至成立蜀漢,他為人非常擅長言論,對當時的民情國勢也分析的相當透徹。

這讓諸葛亮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劉備兩次尋問諸葛亮對馬謖的看法,第一次在白帝城托孤時,諸葛亮就說過馬謖是個當世英才,理應重用。第二次在劉備將死之時,又勸誡諸葛亮:“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

諸葛亮當時認為劉備是疑心過重,小看了馬謖。之後非但沒有輕視於他,更是經常與其談論軍事評判時勢,猶如忘年交般,不分黑夜白晝,各抒己見。甚至還常常誇讚馬謖,說:“知我者幼常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諸葛亮已經看上馬謖了,他大有將馬謖好生培養,扶持成他下一代繼承人的打算。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偏偏這馬謖呢要自作聰明,

在北伐之戰中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失了街亭。不僅導致北伐徹底失敗,更是讓諸葛亮對其失望透頂。又因這是違反軍規之舉,如此重大的過失,是應當問斬的。據《三國志》記載,馬謖因失了街亭畏罪潛逃,後被捕獲病死在獄中,諸葛亮還為此大哭一場。眾人猜測,他哭的不僅僅是失了先機,北伐大勢已無,更是在哭自己失了這麼一個好學生,以後怕是後繼無人了。

這在經歷了馬謖之死之後,諸葛亮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但是他仍然對找繼承人一事抱有希望。之後沒幾年,當時還是一名小將的姜維又進入了他的視線。當時的薑維年紀輕輕,是在北伐之時被當成降軍招進蜀營的。這薑維十二歲便入營,母親能武,啟蒙恩師又是徐庶賈詡這樣的文化人,所以這底子是打的相當好。

入了諸葛亮的眼,諸葛亮對他也是破為看重,大到治國用軍,小到音律文琴,全都悉數交于薑維。可惜沒過兩年諸葛亮便死了,雖然薑維確有才能,可惜諸葛亮一去,他自己一個人羽翼未豐,當時的劉禪又太過無能,縱有治世之才,也是無力回天,被朝中奸臣迫害,無奈的下鄉種起了田。

可憐諸葛亮一生為蜀漢操盡心血,最後卻落得個衣缽都無人傳承的淒涼下場。

所以這底子是打的相當好。

入了諸葛亮的眼,諸葛亮對他也是破為看重,大到治國用軍,小到音律文琴,全都悉數交于薑維。可惜沒過兩年諸葛亮便死了,雖然薑維確有才能,可惜諸葛亮一去,他自己一個人羽翼未豐,當時的劉禪又太過無能,縱有治世之才,也是無力回天,被朝中奸臣迫害,無奈的下鄉種起了田。

可憐諸葛亮一生為蜀漢操盡心血,最後卻落得個衣缽都無人傳承的淒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