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化」一百多年前的豫園什麼樣?這個展將帶你穿越……

你知道一百多年前的豫園是什麼樣嗎?你知道那時的九曲橋是木制的,湖面還能乘船嗎?

2018年1月中下旬“上海的年味——百年小校場年畫復興展”將在豫園開展,在這裡你會瞭解更多小校場年畫和上海、豫園之間的故事喲。

展覽的主辦方還發起了“小校場年畫民間徵集”活動,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與其中。更多小校場年畫圖及介紹請看下文吧~

局部:百年前的西洋鏡至今仍在

豫園與小校場年畫的淵源

豫園與小校場年畫的緣分,要追溯到19世紀。

年畫是一種民間美術,也是一部民族的圖像史書,是世俗生活的生動寫照。明清時期,製作和印刷年畫的套版印刷技術日臻成熟,

南方勢頭強勁的年畫當屬蘇州桃花塢年畫。桃花塢年畫到清朝雍正、乾隆年代進入鼎盛時期,佔據年畫業的半壁江山。那時候有些桃花塢的畫師和製作人員南遷上海,他們的畫鋪和畫攤集中在上海南市的舊校場路,嘉慶年間漸漸形成上海年畫生意的聚集地,這裡正好處於今天的豫園商城所在地區。

19世紀60年代的社會動盪背景下,有更多桃花塢年畫的畫師、工匠為避戰亂,陸續聚集到舊校場路這裡的上海年畫一條街。19世紀末,上海開埠近半個世紀,華洋共居,五方雜處,各種新物新事層出不窮,民情風貌也呈現出中西交混的特色,這才形成了富有上海地方獨特風格的小校場年畫。

《豫園把戲圖》就是至今存世的小校場年畫精品之一的佳作。

這是豫園與小校場年畫在時間深處的共鳴。在《上海的年味》展覽期間,它將與其他數十幅小校場年畫的珍貴複刻本重回豫園華寶樓,赴一場久別重逢之約。

小校場年畫的特點

上海小校場年畫誕生距今不過百餘年,在所有年畫中誕生時間最晚,但消亡時間最早。在上海歷史博物館珍藏的小校場年畫中,可以管窺到它作為年畫民間藝術的獨特風情:一方面,

它沿襲傳統,又超越傳統。

小校場年畫開創了以社會事務為內容、以時事新聞入畫的先河。這與傳統年畫表現的農耕題材是截然不同的,它濃縮了都市的時尚風情,後來上海灘湧現的報刊插圖與連環畫,都與之有淵源關係。

當月份牌全面取代了年畫,上海的小校場年畫也就逐漸衰落、消亡。上海小校場年畫的已知存世量大概只有一千幅左右,是全國各產地年畫中數量最少的。相比其他年畫種類,小校場年畫的整理、研究都相對缺乏。

“上海的年味”記錄城市變遷

為了本次展覽,主辦方對處於商圈核心地帶的華寶樓2樓進行大力改造。除原有的“豫園藝術空間”舉辦小校場年畫主題學術展、系統介紹小校場年畫歷史典故外,還將開闢“上海年味專區”,用大型年畫複刻的方式,讓參觀者沉浸於上海近代以來的百年歷史進程。同時,展覽區域還將佈置各種趣味體驗區,讓參觀者體驗年畫印製等別具民俗特色的活動,華寶樓內的吾同書局也將邀請滬上學術、文化名家開辦各類講座、藝術沙龍,增進廣大市民對年畫藝術的認識、延續城市的記憶。

民間徵集令

上海的年味——百年小校場年畫復興展的主辦方今天發起“小校場年畫民間徵集”活動,讓散落於上海民間的小校場年畫“遺珠”,有機會呈現到大眾面前,為小校場年畫的整理與研究貢獻一份力量。如果您的家中珍藏了小校場年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絡我們:

聯絡電話:13621888501

聯絡人:顧先生

編輯:劉喻斯

當月份牌全面取代了年畫,上海的小校場年畫也就逐漸衰落、消亡。上海小校場年畫的已知存世量大概只有一千幅左右,是全國各產地年畫中數量最少的。相比其他年畫種類,小校場年畫的整理、研究都相對缺乏。

“上海的年味”記錄城市變遷

為了本次展覽,主辦方對處於商圈核心地帶的華寶樓2樓進行大力改造。除原有的“豫園藝術空間”舉辦小校場年畫主題學術展、系統介紹小校場年畫歷史典故外,還將開闢“上海年味專區”,用大型年畫複刻的方式,讓參觀者沉浸於上海近代以來的百年歷史進程。同時,展覽區域還將佈置各種趣味體驗區,讓參觀者體驗年畫印製等別具民俗特色的活動,華寶樓內的吾同書局也將邀請滬上學術、文化名家開辦各類講座、藝術沙龍,增進廣大市民對年畫藝術的認識、延續城市的記憶。

民間徵集令

上海的年味——百年小校場年畫復興展的主辦方今天發起“小校場年畫民間徵集”活動,讓散落於上海民間的小校場年畫“遺珠”,有機會呈現到大眾面前,為小校場年畫的整理與研究貢獻一份力量。如果您的家中珍藏了小校場年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絡我們:

聯絡電話:13621888501

聯絡人:顧先生

編輯:劉喻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