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人可安天下的提出者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彼此混戰。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鑒別人才的能力,

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當時聽說司馬德操,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到了穎川,正遇上司馬徽正在採桑葉,龐統便在車裡對司馬徽說:“我聽說大丈夫處世,

就應該地位非常顯赫,哪有壓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絲婦女的事!”德操說:“您暫且下車。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迷路。從前伯成寧願耕作,也不羡慕諸侯的榮耀;原憲寧願住在以桑木為門軸的簡陋屋舍裡,也不願住官邸。哪有住在豪華的房屋裡,外出騎肥壯的馬,左右要有十幾個侍女侍候,才算是與眾不同的道理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感慨的原因,
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齊長歎的來由。即使有呂不韋的爵位,齊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龐統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如果不叩擊一下聲音洪亮的鐘鼓,那就不知道它的聲音之響。”司馬徽與龐統相互交談,不分晝夜。談論後,司馬徽對龐統十分驚異,並稱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
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

諸葛亮在隆中耕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諸葛亮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都有結交。

西元198年(建安三年),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

廣泛尋求天下名士,司馬徽正在客居荊州襄陽。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在荊州時與漢末名士宋忠齊名。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就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意來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

司馬徽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緘口不言,不談論時勢。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德操是奇士,

但沒有遇上知己。”後來,劉表親自去拜訪司馬徽,並說:“人們所說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話,這人只是一個小書生而已,他的見識和普通人一樣。”

諸葛亮、龐統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輕易投靠他人

當時,劉備依附于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12]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12]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