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牛頓、愛因斯坦之後,中國科學家或將帶來世界物理學的再次飛躍

據香港《南華早報》和參考消息網綜合報導,中國天文物理學科研團隊在世界上率先探測到暗物質的第一絲痕跡,並第一次成功測量了暗物質的品質。正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畢效軍所說:“對暗物質的測量將帶來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世界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

暗物質是21世紀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雲之一,是天文物理學的一大謎題。由於暗物質不與光和電磁波譜發生任何作用,因此人類目前還沒有任何直接的手段對其進行觀測。

正因為如此,所以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展開暗物質的研究競賽。在這場競賽中,從美國到歐洲,他們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物質,在發射升空的第一批暗物質探測器就有美國發射的。而歐洲也企圖使用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對撞機嘗試生成暗物質並用以測量。但是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沒想到的是,中國科學家率先利用“悟空”撲捉到了暗物質的蛛絲馬跡,
並對暗物質進行了測量。

中國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於最近發現了暗物質的第一個證據,這是來自深空的兩個暗物質體,它們發生了碰撞,一些暗物質粒子被湮滅,從而釋放出大量的電子和正電子形式的能量。這種能量體中的部分電子被我國“悟空”的宇宙射線探測器探測到,

並出現了微弱的閃光。

中國科學家抓住這個最亮時刻的高能粒子,首次稱量了暗物質的品質。他們認為,作為能量單位的暗物質粒子的品質達到了約1.4兆電子伏特,其重量是世界普通物質的中子的1500倍。

中國科學家團隊將這一成果發表在上周的《自然》雜誌上。隨後這一成果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引發全球科學家的熱烈討論。義大利一流天文物理學家彼得·阿思倫發表評論稱:“這可能是暗物質被發現的首個先兆!”

之後,美國、歐洲、俄國、日本、韓國和伊朗等世界上頂尖的科學家紛紛發表相關暗物質論文,對中國這一成果進行了密集評論,短短的幾天時間相關評論論文就達到了28篇。

中國天文學家高亮稱,世界粒子物理學中,資料必須符合五西格瑪標準或者達到99.99994%才會被科學家普遍接受。而這次中國科學家測量的資料達到了99.7%,尚處於三西格瑪階段。因此,高亮稱,“悟空”可能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在其軌道上繼續搜集資料,才能使中國科學家的這一觀測結果成為確定無疑的物理學大發現。相信,這一偉大時刻很快就能到來!

讓我們為中國科學家點贊!

才能使中國科學家的這一觀測結果成為確定無疑的物理學大發現。相信,這一偉大時刻很快就能到來!

讓我們為中國科學家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