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榮譽背後的私心,蒙哥馬利PK巴頓誰才是盟軍在歐洲戰場上的英雄

二戰自從美軍進入歐洲戰場以後,美英兩軍之間便出現了一種暗暗的競爭。雙方都想在戰爭中獲得更大的功績和榮譽。在北非的戰鬥中,盟軍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將領,其中蒙哥馬利是英軍的佼佼者,

而巴頓則是美國人的驕傲。他們兩個孰強孰弱?這不僅關係到他們個人的榮譽,也關聯到兩個民族的自尊心。

在1943年3月到5月間的突尼斯戰役中,英國人就開始給美國軍隊設置障礙,而在英美兩國的這場較勁中最受傷的就是巴頓了。

亞歷山大計畫把美國第2 軍劃歸英國將軍安德森指揮的第1 集團軍。這一計畫嚴重刺傷了巴頓的自尊心,他認為,這等於取消了美國軍隊獨立作戰的資格,並試圖抹掉第2 軍在這次戰役中的所有榮譽。巴頓在給亞歷山大的信中寫道:“問題既不在於指揮,也不涉及通訊,而是一個威望問題。在盟軍協同作戰的最後決定性時刻,美軍決不能扮演一個小角色。美國人民都在企盼美軍在聯合作戰中承擔更重要的使命,

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對於他們的信心、士氣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巴頓親赴集團軍群司令部,向亞歷山大和艾森豪提出強烈抗議。他在日記中抱怨道:“艾克比英國人還英國人,任他們擺佈。”由於種種原因,亞歷山大後來終於取消了這一打算。但是,巴頓沒有機會參加突尼斯戰役的最後攻勢了。

4 月14 日,艾森豪通知他:布萊德雷接替他出任第2 軍軍長,

他則回到摩洛哥繼續負責制訂進攻西西里的計畫。這使得巴頓頗感失望。但他在4 月16 日接到馬歇爾的電話後,很快就恢復了情緒,馬歇爾告訴巴頓:“你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證明了我們對你的信任。”巴頓認為這是對他的最高獎賞,他仿佛看到命運之神又一次向他微笑了。

北非戰役結束後即將開始的西西里戰役,被認為是雙方的一場冠軍爭奪戰。

而這時跟巴頓搶功的是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但性格古怪,傲慢自負,心胸有些偏狹,總是不遺餘力地追逐榮譽。他看到,巴勒莫是一塊“亮晶晶的寶石”,如果巴頓攻下了巴勒莫,就會聲名大振,有可能使蒙哥馬利的戰績受到影響。

因此,他要阻止第7 集團軍奪取這個引人注目的目標。

但是,蒙哥馬利的方案實際上使巴頓的第7集團軍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美軍登陸的灘頭十分暴露,並且有沙洲障礙,大大增加了登陸的風險。而且,美軍只有一個小港可供依託,這必定給補給工作帶來巨大困難。美軍的一線希望只能寄託在國內剛生產的一種新型水陸兩栖舟車。更重要的是,蒙哥馬利的第8 集團軍所要奪取的都是著名的城市,錫臘庫紮,卡塔尼亞、墨西寧。而美軍只能攻佔傑拉、利卡塔等無名小鎮。連英國人亞歷山大(此時已晉升為元帥)也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他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風險沒有均攤,差不多所有風險都落到了美軍頭上。而且,美軍的任務出力大,得名小。這種分配任務的做法可能會引起某些不滿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蒙哥馬利的作戰方案既不公平又缺乏說服力,並且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遭到廣泛反對,甚至英國海軍上將坎甯安、空軍上將特德等人也表示了不滿。坎甯安指出,“蒙哥馬利的這一計畫會把美國人送入狼口,並且由於沒有港口作依託而使他門的作戰行動受到危害。”但是到5 月初,亞歷山大、艾森豪還是支持了蒙哥馬利,決定按照他的方案行動。

巴頓對此感到氣憤而厭惡。他感到,這場戰爭似乎是在為大英帝國的利益而戰,美國人的尊嚴被完全拋棄了。但他並沒有進行抗拒,也沒有像往常那樣大發雷霆,而是懷著滿腔怒火接受了這一事實。巴頓之所以採取了這種出人意料的克制態度,其中有許多緣故。首先,巴頓渴望參加戰鬥,特別是這樣一場大規模戰役更是他夢寐以求的,他不願因捲入戰略問題的爭吵而失去這次良機,因為他清楚地記得,由於同海軍的一場爭吵,差點使他失去了北非登陸作戰的指揮權。其次,巴頓十分敬重艾森豪,他知道,自己的今天是與艾克的支持和扶植分不開的.因此他不願意公開違抗艾森豪的意志。他事後曾說過:“我欠他的太多了 只有聽從他的安排。”第三,巴頓是一個典型的軍人,一般不會抗拒軍令。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亞歷山大元帥向巴頓傳達這一計畫時的心情是窘迫不安的,他小心翼翼地詢問巴頓:“喬治.你能對我談談你對新計畫的意見嗎?”巴頓強壓住心頭的怒火,腳後跟一碰,敬禮回答道:“元帥,我不搞計畫,只服從命令!”作者:劉文濤 柯春橋

錫臘庫紮,卡塔尼亞、墨西寧。而美軍只能攻佔傑拉、利卡塔等無名小鎮。連英國人亞歷山大(此時已晉升為元帥)也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他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風險沒有均攤,差不多所有風險都落到了美軍頭上。而且,美軍的任務出力大,得名小。這種分配任務的做法可能會引起某些不滿情緒,這是可以理解的。”蒙哥馬利的作戰方案既不公平又缺乏說服力,並且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遭到廣泛反對,甚至英國海軍上將坎甯安、空軍上將特德等人也表示了不滿。坎甯安指出,“蒙哥馬利的這一計畫會把美國人送入狼口,並且由於沒有港口作依託而使他門的作戰行動受到危害。”但是到5 月初,亞歷山大、艾森豪還是支持了蒙哥馬利,決定按照他的方案行動。

巴頓對此感到氣憤而厭惡。他感到,這場戰爭似乎是在為大英帝國的利益而戰,美國人的尊嚴被完全拋棄了。但他並沒有進行抗拒,也沒有像往常那樣大發雷霆,而是懷著滿腔怒火接受了這一事實。巴頓之所以採取了這種出人意料的克制態度,其中有許多緣故。首先,巴頓渴望參加戰鬥,特別是這樣一場大規模戰役更是他夢寐以求的,他不願因捲入戰略問題的爭吵而失去這次良機,因為他清楚地記得,由於同海軍的一場爭吵,差點使他失去了北非登陸作戰的指揮權。其次,巴頓十分敬重艾森豪,他知道,自己的今天是與艾克的支持和扶植分不開的.因此他不願意公開違抗艾森豪的意志。他事後曾說過:“我欠他的太多了 只有聽從他的安排。”第三,巴頓是一個典型的軍人,一般不會抗拒軍令。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亞歷山大元帥向巴頓傳達這一計畫時的心情是窘迫不安的,他小心翼翼地詢問巴頓:“喬治.你能對我談談你對新計畫的意見嗎?”巴頓強壓住心頭的怒火,腳後跟一碰,敬禮回答道:“元帥,我不搞計畫,只服從命令!”作者:劉文濤 柯春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