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調研」這家企業,說未來三年屬“花錢”打造品質物業

近日,萬科高級副總裁、物業事業本部首席執行官朱保全在萬科媒體交流會上透露,未來三年萬科物業屬“花錢的三年”,而非“賺錢的三年”,主要工作是提升住戶對物業管理的滿意度,打造品質物業。

據悉,萬科物業自2014年市場化以來,目前已有管理項目項目2287個。其中,52%不是萬科地產開發的,有26%屬於非住宅專案。朱保全表示,過去三年萬科物業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做大(規模)”,並舉例稱過往公司對每週增加一個20萬平方米的物業專案所帶來的管理感到吃力,現在已經有能力每天接下兩個20萬平方米的物業項目。

朱保全表示,未來三年萬科物業主要工作是提升住戶對物業管理的滿意度。

從公司承接的外部項目來看,滿意度不到50%,這是全行業都存在的問題,因此預計未來三年屬“花錢的三年”,而非“賺錢的三年”。

有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萬科物業已佈局中國69個最具發展潛力的大中城市,合同項目共計2107個,其中住宅項目1745個,商寫項目362個,合同面積近4.1億平方米。

物業管理的本質始終是“做物業”。物業管理是一個用時間來檢驗的行業,是一個和業主百萬資產掛鉤的行業。萬科物業和客戶的關係是每年將近97%的累計收繳率。

根據萬科物業全國專案的資料統計,在全國356個項住宅目中,有70%房屋資產的價值高於周邊的社區;交付十年以上的項目中,有80%高於周邊的社區。萬科物業要和時間、要與客戶的資產做朋友。

隨著時間的推移,優質的物業服務在其業主房屋保值增值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認同。

據介紹,萬科物業做了大量投入與技術的運用,包括建立了EBA遠端感測器和業主專屬的APP“住這兒”。萬科物業希望通過業主專屬的APP“住這兒”實現萬科業主、萬科社區場地、設施設備從線下到線上的轉換,實現線下資源與互聯網的連接。

近兩年來,萬科集團提出下一步轉型目標——做城市配套服務商。萬科意識到,只有一輩子的生活服務,才是無窮無盡的商業利潤來源。事實上,通過近兩年IT技術與數位化的應用,萬科物業在內部提出要做“四有青年”——首先是所有專案有“經緯度”。

只要在百度平臺上輸入經緯度,

萬科物業所有城市的項目就會應然而出;第二是所有萬科物業設備設施都有“身份證”——也就是通過“戰圖”系統,為每台設備設施形成二維碼標籤,後臺能夠顯示裝置的基礎資訊。第三個方面,萬科所有的員工崗位要有二維碼——萬科把專案中的工作崗位通過二維碼的方式進行了管理;第四個方面,每名員工要有“經驗值”。

朱保全表示,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始終困擾萬科的一個問題。現在可以通過後臺系統,看到北京某專案在某個崗位上的某個員工在某時間段是“生手”、“熟手”,還是“老手”。在這種機制下,來配合員工的訓練體系及基於不同時間點的人力資源配置,形成對人力資源的最大化使用。

未來,通過萬科物業的“睿服務”,針對現場、屬地和雲端實現增量市場的可複製管理。“只有行業和業主的資產深度掛鉤,讓物業管理在業主資產保值增值的過程中體現出真正的價值,物業行業的未來才有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 朱保全說道。

朱保全表示,人工成本的上漲是始終困擾萬科的一個問題。現在可以通過後臺系統,看到北京某專案在某個崗位上的某個員工在某時間段是“生手”、“熟手”,還是“老手”。在這種機制下,來配合員工的訓練體系及基於不同時間點的人力資源配置,形成對人力資源的最大化使用。

未來,通過萬科物業的“睿服務”,針對現場、屬地和雲端實現增量市場的可複製管理。“只有行業和業主的資產深度掛鉤,讓物業管理在業主資產保值增值的過程中體現出真正的價值,物業行業的未來才有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 朱保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