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

最近聽一個朋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兒子今年上小學高年級了,突然感覺語數外各門課程的作業量明顯加大,放學回家後,一直埋頭做作業,而對於原來堅持的課外鋼琴課的練習慢慢地鬆懈了,

幾乎每週不能彈完老師佈置的曲子,也不能及時還課,逐步變成了每兩周還一次課,而由於練習的時間開始變少,還課的品質也有下降,鋼琴老師覺得很可惜,希望孩子家長能夠再多花時間,陪伴並督促孩子加強練習,因為感覺孩子的音樂天賦還是不錯的,如果作為一個個人藝術修養的培養,很有潛力去進一步提升。我朋友也覺得,老師說的有道理。

他兒子從五歲開始學琴,滴滴答答的一路學著,剛過了七級,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和潛力,雖然現在作業量加大了,也不能輕易地放棄,否則將來最後悔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

回家後,他和兒子開始了一場充滿煙火味的較量,要求他不論多忙都要利用一點時間,

每天練習一下。結果兒子說:爸爸,我真的不想學琴了,覺得枯燥,曲子難練,費腦子,而且一點意思也沒有,我現在最討厭的就是練琴,在所有的課程裡,我現在最沒有興趣,最不喜歡的就是學琴。我朋友不動聲色,寸步不讓:你必須練,而且不能放棄,爸爸不以你拿到考級證書為目標,也絕不是為了你將來升學時多一個競爭的籌碼,這些,在我看來都不重要,你要一直的學下去,
直到你長大後真正地理解,音樂會成為你一生的朋友!朋友兒子非常地固執,並不認同,試圖和他辯論:你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既然我現在沒有興趣,為什麼一定要逼我,如果逼我,我還是不想學,你一點也不理解我,不瞭解我的感受!我朋友非常的堅持,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必須練,於是他兒子哭著開練了,他覺得非常的無辜,父母非常的霸道,
不講任何的道理!

這次爭論以我朋友的勝利,他兒子的妥協而告終了!可是,他孩子的一句話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所有人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不可能學的很好,將來也不會有任何的成就!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或許家長的堅持,是錯誤的,既然孩子不喜歡練琴,我為何還要逼他練呢?難道是大人們沒有人性嗎?這給了我朋友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為了加強孩子對學琴的信念,週末朋友帶兒子一起和鋼琴老師聊天,希望增加他的信心。鋼琴老師說,他自小被逼學琴,無數次被老爸打罵,最後恨的想把琴偷偷的砸了,厭惡到了極點。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小學畢業,都是在爸媽的陰影下邊練琴邊抱怨,後來,到了初二的階段,突然發現自己愛上了音樂和鋼琴,經過刻苦的練習之後,掌握一定的技巧,終於能夠流暢地表演,突然感受到音樂是如此的美麗而迷人,讓他陶醉其中,越練越好,一發不收拾,最後如願地考上了當地著名的大學音樂學院。老師和他談了很多,我相信,此時此刻的孩子,還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他還在坑裡,陷於練習的迷茫和痛苦之中,遠遠沒有達到體驗快樂的階段,所謂看山不是山,看琴不是琴,全是厭惡的階段。而那位老師無意的一句話,突然驚醒了我,如腦海中一道閃電劃過,其實興趣從來都不是最好的老師!它最多可以激發你對某個事物的愛好和關注,只是一個起點,而絕大部分獲得成就的那些成功人士,幾乎都經歷了痛苦的,如魔鬼般的練習和反復的折磨的過程,最後才達到更高的境界,當然個別的天才除外,就是書上說自小對某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地瘋狂地練習,並樂在其中,不知疲倦,然後一個嶄新的大師就誕生了,被萬人羡慕敬仰!即使如此,這樣的故事,還是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因為這可能並不是真相!

很多成功人士,比如天才鋼琴家朗朗,除了天賦以外,他從小開啟的瘋狂練習模式,也是一般常人所不及的,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父親日復一日的堅持,堅信兒子的天賦,同樣堅信刻苦的學習更加的至關重要!而不是完全被興趣所引導的。

後來在一次聚會中,偶然遇到另外一位優秀的女孩子,大學生,各科成績都很出色,在學校名列前茅,在問她自己的學習心得時,她卻說,我從小到大,最遺憾的是沒有一個興趣愛好,看別的同學能歌善舞,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而我只能羡慕地做一個觀眾,除了學習,什麼也不會!當時,她的媽媽正好在場,馬上說,女兒,這你不能怪媽媽啊!小時候帶你去各種興趣班,你都是練了幾下,自己就不要學了,我們也不想勉強你啊!都是你自己沒興趣的結果!於是,女孩子又說了一句讓我吃驚的話!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小孩子,根本不能理解興趣為何物,我是小孩子不懂事,難道你們大人也不懂事嗎?

這就是孩子長大後給父母的回答!孩子真的理解什麼是興趣嗎?如果光有興趣,沒有堅持就一定能把任何東西學好嗎?顯然不是的,興趣的確重要,但絕不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正確的堅持,她除了給你一點日常的個人愛好,不會帶給你真正的成長!

那什麼才是正確的堅持呢?從孩子潛能培養的角度看,一定是根據孩子的天賦再加上科學的堅持,如果看到了天賦,而沒有發掘和刻苦的學習,天賦就會被浪費,如果能結合興趣,則是最完美的發展方向,如果沒有天賦,而一味地刻苦培養也是沒有必要的。如果只有興趣,而天賦一般,則適當的學習和培養,增加一點個人的愛好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勉強孩子在沒有特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想到這裡,有些釋然了,也許家長們的堅持有時是對的,也許仍然還是錯的,但至少將來某一天,我們的孩子不會同樣地對大人們說,我那時候小不懂事,你們大人也不懂事嗎?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會有許多遺憾,但最好不要讓自己和孩子後悔!

突然發現自己愛上了音樂和鋼琴,經過刻苦的練習之後,掌握一定的技巧,終於能夠流暢地表演,突然感受到音樂是如此的美麗而迷人,讓他陶醉其中,越練越好,一發不收拾,最後如願地考上了當地著名的大學音樂學院。老師和他談了很多,我相信,此時此刻的孩子,還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他還在坑裡,陷於練習的迷茫和痛苦之中,遠遠沒有達到體驗快樂的階段,所謂看山不是山,看琴不是琴,全是厭惡的階段。而那位老師無意的一句話,突然驚醒了我,如腦海中一道閃電劃過,其實興趣從來都不是最好的老師!它最多可以激發你對某個事物的愛好和關注,只是一個起點,而絕大部分獲得成就的那些成功人士,幾乎都經歷了痛苦的,如魔鬼般的練習和反復的折磨的過程,最後才達到更高的境界,當然個別的天才除外,就是書上說自小對某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地瘋狂地練習,並樂在其中,不知疲倦,然後一個嶄新的大師就誕生了,被萬人羡慕敬仰!即使如此,這樣的故事,還是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因為這可能並不是真相!

很多成功人士,比如天才鋼琴家朗朗,除了天賦以外,他從小開啟的瘋狂練習模式,也是一般常人所不及的,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的父親日復一日的堅持,堅信兒子的天賦,同樣堅信刻苦的學習更加的至關重要!而不是完全被興趣所引導的。

後來在一次聚會中,偶然遇到另外一位優秀的女孩子,大學生,各科成績都很出色,在學校名列前茅,在問她自己的學習心得時,她卻說,我從小到大,最遺憾的是沒有一個興趣愛好,看別的同學能歌善舞,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而我只能羡慕地做一個觀眾,除了學習,什麼也不會!當時,她的媽媽正好在場,馬上說,女兒,這你不能怪媽媽啊!小時候帶你去各種興趣班,你都是練了幾下,自己就不要學了,我們也不想勉強你啊!都是你自己沒興趣的結果!於是,女孩子又說了一句讓我吃驚的話!那個時候,我還是個小孩子,根本不能理解興趣為何物,我是小孩子不懂事,難道你們大人也不懂事嗎?

這就是孩子長大後給父母的回答!孩子真的理解什麼是興趣嗎?如果光有興趣,沒有堅持就一定能把任何東西學好嗎?顯然不是的,興趣的確重要,但絕不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正確的堅持,她除了給你一點日常的個人愛好,不會帶給你真正的成長!

那什麼才是正確的堅持呢?從孩子潛能培養的角度看,一定是根據孩子的天賦再加上科學的堅持,如果看到了天賦,而沒有發掘和刻苦的學習,天賦就會被浪費,如果能結合興趣,則是最完美的發展方向,如果沒有天賦,而一味地刻苦培養也是沒有必要的。如果只有興趣,而天賦一般,則適當的學習和培養,增加一點個人的愛好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勉強孩子在沒有特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想到這裡,有些釋然了,也許家長們的堅持有時是對的,也許仍然還是錯的,但至少將來某一天,我們的孩子不會同樣地對大人們說,我那時候小不懂事,你們大人也不懂事嗎?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會有許多遺憾,但最好不要讓自己和孩子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