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加坡這是幹嘛?本地菜還要專門貼標籤,有機?

新加坡紅白相間支持本地農產品的標籤(Love Homegrown Produce),是農糧局提升人們對國產糧食認識的途徑之一,目的是讓“新加坡製造”的農產品更醒目,鼓勵消費者積極選購。

平日逛超市時,你有沒有留意到一些蔬菜、雞蛋、甚至鮮魚悄悄貼上了“支持本地農產品”的標籤?

在協助本地農場提升產量,減少我國對進口糧食依賴的同時,農糧獸醫局近年來也加大力度,鼓勵國人購買本地農產品。

紅白相間的“Love Homegrown Produce”(支持本地農產品)標籤,是農糧局提升人們對國產糧食認識的途徑之一,

目的是讓“新加坡製造”的農產品更醒目,鼓勵消費者積極選購。

使用標籤屬於自願性質

農糧局社區拓展署長黃卓妍受訪時說,農糧局大概在兩年多前,向本地農夫積極推廣這個標籤,業者可選擇把它印在包裝上,告訴消費者相關農產品在新加坡生產。

“這個標籤屬於自願性質,我們目前並沒有統計多少業者使用,不過看得出已有越來越多食品包裝印上這個標籤,

有時在超市也看得到系有這個標籤的鮮魚。”

此外,農糧局也有“新加坡優質蛋品管計畫”“良好水產養殖規範(食用魚生產)”和“良好農業規範(蔬菜生產)”等標誌,認證優質的本地雞蛋、水產和蔬菜農場,讓消費者放心食用。

我國目前約有200個農場,根據農糧局之前定下的目標,我國蔬菜的自供產量目標為10%,蛋類30%,魚類15%。目前,本地出產的蔬菜已超越目標,達總消耗的12%,

蛋類和魚類的本地產量分別是24%和10%,與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國家發展部近日宣佈將制定農業轉型藍圖,除了推動業者運用科技提高生產力、培養更多農業人才,也會鼓勵國人多購買本地農產品。

黃卓妍說,我國九成的糧食來自國外,從糧食保障角度看,

生產本地糧食非常重要,在進口糧食供應出現波動時,能起到緩衝和穩定價格的作用。

“正因如此,農糧局一直設法幫助本地業者提升產量,但從需求的角度,我們也要鼓勵消費者支持本地農產品,幫助業者維持生產和生計。”

農糧局定期在午餐時間到各地舉辦推廣活動

農糧局自2015年起,定期在午餐時間到各地舉辦推廣活動,提升人們對本地農產品的認識。

打著“Love Homegrown Produce”標語的流動餐車會開到人流密集的商業場所,

免費提供用本地糧食烹飪的食物。這項推廣活動兩年來吸引超過1萬名公眾。

農糧局也會在活動中,通過遊戲或分發傳單,教人們識別本地生產的蔬菜、雞蛋和食用魚,以及支持本地農產品的好處。

本地最大超市業者職總平價也積極向消費者推廣本地農產品。例如,超市與農糧局合作,為一些本地養殖的魚標上“新加坡魚”(SGFish)標籤,讓消費者更容易辨識;職總平價也獨家代理一些本地農場產品,每年還舉辦“新加坡製造”(Made in Singapore)展銷會。

公司採購及商品促銷生鮮總監蔡昭庭受訪時說,目前超過15家本地農場向平價超市供應蔬菜、蛋類和魚類。本地生產的蛋類比率最高,占平價超市出售蛋類的超過四成,本地蔬菜和魚類分別占一成。

他說:“平價超市本身也是新加坡土生土長的品牌,因此一路來都支援本地產品。向新加坡農場採購農產品,也拓寬了超市的食品來源,讓食品有保障和保持價格平穩。”

本地的農產品方面,超市主要售賣雞蛋和蔬菜,例如成春、安安和周氏的雞蛋,以及全發的有機菜和屹立的蔬菜等,超市在今年農曆新年期間,也嘗試售賣本地養殖的龍蝦。

除了不時為本地雞蛋做促銷,昇菘超市也計畫下來在擺放本地蔬菜的貨架上,放置農糧局推出的“Love Homegrown Produce”標誌,讓消費者能更容易識別。

消費者希望本地業者能在價格上保持競爭力

受訪消費者對本地農產品的品質充滿信心,樂意支持,但他們也希望本地業者能在價格上保持競爭力。

與一些進口的農產品相比,本地農產品在價格上往往沒有優勢,但新鮮度是一大賣點。

農糧局社區拓展署長黃卓妍說:“本地農場的產品從收成到零售之前的時間較短,新鮮度更勝一籌,也能避免營養隨時間流失。一些環保擁護者也認為,整個運輸過程縮短,能減少碳足跡。此外,農糧局嚴格監管農場,確保品質保障,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職總平價採購及商品促銷生鮮總監蔡昭庭說,雖然本地農產品的價格比進口的略貴,但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都有很高的保障,這些產品也更新鮮。

公眾王端文(52歲,銷售人員)到超市買菜時,會特別注意食品的產地。他說:“本地種植的蔬菜、生產的雞蛋,都得接受嚴格監管,在食品安全上我會比較有信心,價格可能貴一點,但吃得安心最重要。”

吳權明(53歲,自雇者)也積極支持本地農產品。不過他指出:“新加坡土地不便宜、人工費也高,農場的生產成本一定比國外高。雞蛋、蔬菜等食品,如果本地出產的貴一兩角沒問題,要是貴50%,我可能會選購進口食品。”

林月美(41歲,行政人員)通常會買本地農場生產的雞蛋,不過在挑選蔬菜時,則不會特別堅持要買國產貨。

她說:“如果有得選,我也會儘量買本地蔬菜,因為比較新鮮,但本地產的蔬菜種類較少,來來去去都是菜心、芥蘭之類的,所以還是得買進口蔬菜。”

讓消費者更容易辨識;職總平價也獨家代理一些本地農場產品,每年還舉辦“新加坡製造”(Made in Singapore)展銷會。

公司採購及商品促銷生鮮總監蔡昭庭受訪時說,目前超過15家本地農場向平價超市供應蔬菜、蛋類和魚類。本地生產的蛋類比率最高,占平價超市出售蛋類的超過四成,本地蔬菜和魚類分別占一成。

他說:“平價超市本身也是新加坡土生土長的品牌,因此一路來都支援本地產品。向新加坡農場採購農產品,也拓寬了超市的食品來源,讓食品有保障和保持價格平穩。”

本地的農產品方面,超市主要售賣雞蛋和蔬菜,例如成春、安安和周氏的雞蛋,以及全發的有機菜和屹立的蔬菜等,超市在今年農曆新年期間,也嘗試售賣本地養殖的龍蝦。

除了不時為本地雞蛋做促銷,昇菘超市也計畫下來在擺放本地蔬菜的貨架上,放置農糧局推出的“Love Homegrown Produce”標誌,讓消費者能更容易識別。

消費者希望本地業者能在價格上保持競爭力

受訪消費者對本地農產品的品質充滿信心,樂意支持,但他們也希望本地業者能在價格上保持競爭力。

與一些進口的農產品相比,本地農產品在價格上往往沒有優勢,但新鮮度是一大賣點。

農糧局社區拓展署長黃卓妍說:“本地農場的產品從收成到零售之前的時間較短,新鮮度更勝一籌,也能避免營養隨時間流失。一些環保擁護者也認為,整個運輸過程縮短,能減少碳足跡。此外,農糧局嚴格監管農場,確保品質保障,讓消費者安心食用。”

職總平價採購及商品促銷生鮮總監蔡昭庭說,雖然本地農產品的價格比進口的略貴,但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都有很高的保障,這些產品也更新鮮。

公眾王端文(52歲,銷售人員)到超市買菜時,會特別注意食品的產地。他說:“本地種植的蔬菜、生產的雞蛋,都得接受嚴格監管,在食品安全上我會比較有信心,價格可能貴一點,但吃得安心最重要。”

吳權明(53歲,自雇者)也積極支持本地農產品。不過他指出:“新加坡土地不便宜、人工費也高,農場的生產成本一定比國外高。雞蛋、蔬菜等食品,如果本地出產的貴一兩角沒問題,要是貴50%,我可能會選購進口食品。”

林月美(41歲,行政人員)通常會買本地農場生產的雞蛋,不過在挑選蔬菜時,則不會特別堅持要買國產貨。

她說:“如果有得選,我也會儘量買本地蔬菜,因為比較新鮮,但本地產的蔬菜種類較少,來來去去都是菜心、芥蘭之類的,所以還是得買進口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