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男足創造東亞杯歷史最差戰績,裡皮在忙乎什麼?

上週末的時候,東亞杯進行了最後一輪比賽。中國男足1-1戰平了朝鮮隊。而由於韓國隊4-1逆轉戰勝日本隊,東亞杯的座次也就此排定。中國隊2平1負,積2分,排在第三。韓國第一,日本第二,

朝鮮第四。

韋世豪3場比賽打入2球,是本次東亞杯的一大發現

有考據派查了一下中國隊在東亞杯上的戰績,這才發現原來這個第三追平了中國隊的歷史最差戰績,但2分的積分創造了新低。話說,東亞杯的前身是東亞四強賽,該賽事從2003年正式舉辦。

2003年,中國前兩場不敵日韓,最後一場戰勝中國香港,最終積3分排名第三。2005年,中國隊發揮不錯,戰平韓日之後,2-0戰勝朝鮮,獲得當時那屆比賽的冠軍。2008年,中國隊連負韓日,但最後一場戰勝朝鮮,獲得第三名。2010年的東亞杯因為國足3-0戰勝韓國而讓球迷記憶深刻,最終國足2勝1平以不敗戰績奪冠。2013年,國足戰平日韓,4-3力克澳大利亞,獲得亞軍。2015年,中國隊1勝1平1負獲得亞軍。

這個第三,中國隊拿過好幾回了,

但以前至少也能夠贏上一場球。這次2平1負,沒贏球,有點遺憾。但說點實在的,就算中國隊拿了東亞杯的冠軍又如何呢?除了能夠拿點國際足聯排名的積分之外,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如果你的戰略大目標是2022年世界盃或者2019年亞洲杯的話,那麼像東亞杯這樣性質的比賽就是圍繞世界盃、亞洲杯備戰而進行的。我們的近鄰日韓面對東亞杯的態度基本如此:觀察新人的表現,
進行排兵佈陣的實驗,這才是東亞杯的主要目的。

作為新人,劉奕鳴在本次東亞杯比賽中3場都獲得了首發機會

那麼我們從這點出發,再來看中國隊在東亞杯上的表現,可以做出更加客觀的評價。觀察裡皮的用人就能體會到他在考察球員的目的。

相比第一場對陣韓國隊的陣容,裡皮在對陣日本的比賽中更換了5個先發球員。相對日本的首發,裡皮又在對陣朝鮮的比賽中更換了3名先發。中國隊這次參加東亞杯是一個25人的大名單,算上主力和替補前前後後有20名球員參加了東亞杯的比賽,只有張琳芃、鄭龍、廖力生、薑至鵬和石笑天沒有獲得出場機會。其中有些還是因為傷病的關係。

在比賽中,裡皮進行了戰術上的實驗。

除了鄭錚、劉奕鳴、於大寶和韋世豪是三場比賽全部首發之外,其他球員都經過了輪換。在一支球隊後防線的核心構建中衛和守門員的位置上,裡皮實驗了多種組合。包括顏駿淩、劉奕鳴、高准翼;還有王大雷、鄭錚、劉奕鳴、高准翼;最後一場是前一個組合,但高准翼替換成了賀慣。而在中場線和前鋒線上也進行了戰術實驗。看得出,裡皮是在為國家隊的更新換代做準備了。你不能指望2022年世界盃的時候,中國隊再讓鄭智、馮瀟霆、蒿俊閔這撥球員來衝鋒陷陣了。

張琳芃、薑至鵬等國足球員在看臺上看球

從新人的表現來看,不乏亮點。韋世豪打進2個進球,楊立瑜送出1次助攻,劉奕鳴打滿3場270分鐘,被裡皮稱為“鄭智接班人”的何超表現穩定, 24歲的趙宇豪、賀慣也有亮眼的地方……另外一些邊緣國腳也可能依靠著這幾場比賽中的發揮給裡皮留下了印象,比如張文釗告訴的突破、肖智作為支點在前場的做球等等。他們都有可能逐漸成為裡皮二期國家隊當中的常客。

年輕球員在東亞杯上的表現有亮點,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這次中國隊在東亞杯對陣日本和朝鮮的三個丟球都是在80分鐘之後漏掉的。一方面說明了狀態問題,一方面也是能力問題。畢竟一個激烈的中超賽季剛剛過去,球員的身體狀態不可能處於最佳,無法在90分鐘內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國足的更新換代,裡皮需要好好思量一番

另外,相比日韓這樣的老對手,我們年輕球員在成長速度方面依舊落後。像日韓的一些年輕球員22歲的淺野拓磨、25歲的宇佐美貴史和武藤嘉紀;21歲的黃喜燦、25歲的孫興湣等等都已經在歐洲的頂級聯賽當中打拼了。另外, 1997-1998年齡段的日本球員,也就是19-20歲這個年齡段,至少有5人正效力於歐洲五大聯賽,效力德乙等第二級聯賽的更多。相比之下呢,我們比較成熟的U23球員尚且需要足協政策扶持,更不要說20歲以下年齡段的了。

中國足球在青年球員培養上的落後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別的不說,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參加各級別的世青賽了?指望突然之間有一撥球員能夠追上日韓同輩不現實。但現在不少舉措在上馬當中。U23新政存在爭議,但的確給了年輕球員機會。最近,足協又出臺了新的政策要求俱樂部建立5級梯隊,否則不予註冊。中國足球的青訓要開花結果肯定是個漫長的過程,然後青訓轉化為成年隊的成績又需要時間,但至少現在已經在路上了。

你不能指望2022年世界盃的時候,中國隊再讓鄭智、馮瀟霆、蒿俊閔這撥球員來衝鋒陷陣了。

張琳芃、薑至鵬等國足球員在看臺上看球

從新人的表現來看,不乏亮點。韋世豪打進2個進球,楊立瑜送出1次助攻,劉奕鳴打滿3場270分鐘,被裡皮稱為“鄭智接班人”的何超表現穩定, 24歲的趙宇豪、賀慣也有亮眼的地方……另外一些邊緣國腳也可能依靠著這幾場比賽中的發揮給裡皮留下了印象,比如張文釗告訴的突破、肖智作為支點在前場的做球等等。他們都有可能逐漸成為裡皮二期國家隊當中的常客。

年輕球員在東亞杯上的表現有亮點,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這次中國隊在東亞杯對陣日本和朝鮮的三個丟球都是在80分鐘之後漏掉的。一方面說明了狀態問題,一方面也是能力問題。畢竟一個激烈的中超賽季剛剛過去,球員的身體狀態不可能處於最佳,無法在90分鐘內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國足的更新換代,裡皮需要好好思量一番

另外,相比日韓這樣的老對手,我們年輕球員在成長速度方面依舊落後。像日韓的一些年輕球員22歲的淺野拓磨、25歲的宇佐美貴史和武藤嘉紀;21歲的黃喜燦、25歲的孫興湣等等都已經在歐洲的頂級聯賽當中打拼了。另外, 1997-1998年齡段的日本球員,也就是19-20歲這個年齡段,至少有5人正效力於歐洲五大聯賽,效力德乙等第二級聯賽的更多。相比之下呢,我們比較成熟的U23球員尚且需要足協政策扶持,更不要說20歲以下年齡段的了。

中國足球在青年球員培養上的落後也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別的不說,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參加各級別的世青賽了?指望突然之間有一撥球員能夠追上日韓同輩不現實。但現在不少舉措在上馬當中。U23新政存在爭議,但的確給了年輕球員機會。最近,足協又出臺了新的政策要求俱樂部建立5級梯隊,否則不予註冊。中國足球的青訓要開花結果肯定是個漫長的過程,然後青訓轉化為成年隊的成績又需要時間,但至少現在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