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樂活|義烏繡湖廣場將新增一處景點!

“義烏繡湖廣場將增加一處新景點,春秋戰國古井遺址修繕一‘新’,

不久將喜掀‘紅蓋頭’”。這是從義烏市文物部門新近傳出的消息。

小布特意起了個早,前往現場去探個究竟。但見,該古井遺址現坐落於繡湖廣場東北側,緊靠城中路,毗鄰市政府大院。遺址四周草坪起伏,綠樹掩映,“春秋戰國古井”碑刻矗立,

與古井上方的保護亭高低相望。

出於好奇心,從井內提了一桶水,然後用清澈的水洗去古井碑刻正面的少許泥土。原來這口2300年前的春秋戰國古井,2005年就被義烏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文保單位。歷史褪去,時光永恆,撫摸碑刻和井面,心裡不免感慨。

在此以前,

很多人曾問,“經歷漫漫數千年的義烏,在漢代甚至更早,有無形成人口相當密集的城市”?也就是說,主城區的繡湖廣場位置,是否屬於古代人口相當密集的城市中心區域?而隨著2000年義烏舊城改造時發現這一春秋戰國水井遺址,以及漢代古井遺址,這一謎底已被完全揭開。

翻閱資料得知:當年5月2日,在舊城改造繡湖廣場建設工程中,施工人員首先發現這口春秋戰國的水井遺址。

該遺址坐落于原朝陽門南側金山嶺頂的小山坡下。水井距離地表約4米,下層為岩石質井壁,呈圓形,上層為木質井架,呈正方形,建築形制為“井”字形木結構半榫疊架而成。

“這是義烏市境內現存時代最早的水井”。據市文物部門介紹,該古井表明在距今約23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義烏人已熟練掌握了榫卯連接技術。從已碳化的“井”字形井幹式木架井構造來看,當時的木構造營造技術相當成熟。這是義烏城市文明古老的見證,對於我們研究古代都邑、鄉井、裡邑等九宮佈局模式,具有很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同時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結構、生活、木器加工工藝等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義烏文物辦專家黃美燕的觀點十分鮮明:“由古制‘八家為一井’,可以認定,古井密集之處,即有古代井群的出現,必定是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

秦時烏傷一縣,得今金華、義烏、永康、武義4縣,及蘭溪之東北、仙居之西、縉雲之北、東陽之西、浦江之南諸鄉之地,其治在義烏。新莽時(西元9年)改縣名烏孝。故宮博物院保存至今的新莽時期的銅鑄,烏傷空丞印,是見證烏傷文明的最早實物證據和浙中地區最早的文字形象。

一口井,一座城,一個夢。滄海桑田,義烏的歷史悠長而婉轉。如今的義烏,用她的力與美,速度與激情,一路高歌,演繹出她史詩般的盪氣迴腸。

文化部門的同志說,春秋戰國古井遺址修繕一“新”,將極大的豐富美麗繡湖、千年古塔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必將成為義烏城區旅遊的又一新名片。

作者 | 王曙光

編輯 | 石薇

故宮博物院保存至今的新莽時期的銅鑄,烏傷空丞印,是見證烏傷文明的最早實物證據和浙中地區最早的文字形象。

一口井,一座城,一個夢。滄海桑田,義烏的歷史悠長而婉轉。如今的義烏,用她的力與美,速度與激情,一路高歌,演繹出她史詩般的盪氣迴腸。

文化部門的同志說,春秋戰國古井遺址修繕一“新”,將極大的豐富美麗繡湖、千年古塔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必將成為義烏城區旅遊的又一新名片。

作者 | 王曙光

編輯 | 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