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03-07 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 小字

80後運動族“崛起” 哈爾濱百家體育館場場爆滿 2017-03-07 哈爾濱新聞網-新晚報 小字

大學畢業已十年的“80後”金先生春節期間回哈探親,想和多年沒見的同學約一場籃球賽,連撥了5個場館的預約電話,均被告知預約日期已經排到了元宵節後。

冰城體育場館人氣火爆的程度甚至超過了上海,這讓金先生有點吃驚。日前,記者走訪哈市多家體育場館發現,最流行的室內籃球、羽毛球、足球場幾乎全部需要預訂,有的至少要提前半個月至三周才能訂到。是什麼原因讓冰城的室內體育館如此火爆?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體育館開業一周

所有“檔期”排滿

122中體育館位於香坊區旭升街上,由於只有籃球項目,這個場館的知名度並不高。

去年,122中體育館裝修翻新。閉館裝修期間,原來常年在這裡活動的單位、企業、社團等組織被迫轉場,但都找不到合適的場地。已經在這裡包場約5年的某籃球社團蘆團長說,他們社團曾在林大、黑大、哈體院等多塊場地包場,但由於場地黃金時間都被包滿,只能靠碰運氣串場。每次組織活動前都要打好幾個場館的電話才能預訂到。

今年春節前,經過了一年的翻建122中體育館重新投用。原來常年在這裡運動的單位、企業、社團和一些運動培訓機構蜂擁而至,爭奪這塊籃球場的最佳時段。青少年籃球培訓班約3年前開始風靡,現已成為大眾體育項目中的“新貴”,場地之爭變得愈發白熱。122中體育館管理員馮女士告訴記者,一周近30個時間段裡,就有2個青少年籃球培訓班包了10場籃球。

122中體育館翻新開館不到一周時間,每晚的黃金時段以及每週六、周日的所有時段就已經全部預訂出去了,場館翻新前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滿負荷運行。

記者隨後電話諮詢了有著較高知名度的林大、黑大、哈體院等多個體育館,管理員們告訴記者,每天18時至21時的黃金時段預訂時間要排到一至兩周後,場地數量也十分有限,大部分場地都已被常年承包出去了。而新開闢的室內足球場地,則需要提前3周預訂。

體育場館“遍地開花”

跑不過需求增長

2000年後,隨著城市配套設施大幅提升,運動人群出現了“進館熱”。這在羽毛球項目上表現得最明顯。室內場地讓羽毛球變得更具競技樂趣,供不應求的場地,也吸引了不少投資。2008年左右,各高校新建的體育館和社會投資體育場館紛紛落成投用,讓過去僅有的幾家體育館增長到了二三十家,場地不再緊俏。而這期間,籃球場地的熱度一直未減。

隨著近10年來羽毛球運動“進館熱”的升溫又降溫,讓室內運動的消費人群也擴大了不少。5年前,冰城對外開放的籃球、羽毛球運動場館以高校為主,也就十幾個。哈市維朗體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郭銳說,傳統的體育場館功能很單一,有的就是扣了個棚,沒有暖氣,也沒法洗澡。最近5年,各高校、中學配套建設體育場館和一些民營體育館的數量逐年增多,稍具規模的就能達到近百個。

人和國際健身俱樂部行銷部總經理汲偉國說,室內體育場館數量的確增加不少,但也跟不上需求人群的快速增長,仍是稀缺資源。從常年在某一室內場館運動的消費者運動習慣來看,“離家近”遠比“想去玩”更現實。尤其在週末、學生假期、冬季期間,場館的需求更旺盛。

“80後”是消費主力

安全、舒適、花得起

常年堅持運動的小張說,5年前想打籃球直接去籃球館就可以了,基本不需要預訂,現在只能打電話試試運氣。為啥場地多了,反而不夠用了呢?記者瞭解到,除了需求人群的增加,傳統的體育館、大眾化的運動項目已經跟不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2010年後,室內運動人群對場地項目的需求劃分得更細。汲偉國說,他們曾回訪過很多室內運動愛好者,室內攀岩館、射箭館甚至滑雪館雖小眾,但呼聲都很高。如去年投用的天行健運動中心、人和健身俱樂部等室內運動場館都包含了10多個室內運動專案以及康復治療等運動相關專案。更符合人們追求“舒適、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消費者的結構來看,“80後”幾乎是各種類型體育館的主力消費人群。郭銳說,隨著年齡增長,“80後”更願意在室內體育館進行對抗性運動,既不受天氣影響,還能提供一些保護,讓運動變得更安全。此外,這部分人群已經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經濟上能負擔得起。相對而言,“70後”更多選擇羽毛球館,進行對抗性運動的相對較少;而對於“90後”來說,“天生”的消費觀念令他們覺得在室內場館運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將成為體育館消費群體的“絕對增量”。

大商場或加“體育拼圖”

天行健運動中心的總經理田明珠告訴記者,上海萬國體育中心已上市,對她來說觸動很大,“哈市的體育資本市場還在積累階段”,但目前各場館的火爆程度和每年大量民間賽事是她堅持下去的原因。

城區內地塊寸土寸金,投資體育場地的盈利空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嘗螃蟹”的田明珠也說不好體育資本市場哪天會迎來質變,但體育愛好者的“疊加”效應已經顯現,他們往往不僅從事單一項目,還會成為大型綜合類運動場館的回頭客。

隨著人們收入和消費水準的提高,對運動的環境、配套設施、安全、運動後康復等方面的要求都在提升。敏感的實體商業也都相中了室內體育場地這個非常棒的“引流項目”。汲偉國說,人和健身已在雞西、綏化等地市與新建的大型商超聯合,嘗試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Shopping mall和Sports mall結合的案例,在一些城市已經成型,像大阪市森之宮QsMall、高雄市的大魯閣草衙道等大型體育商業綜合體。一家三口,一天內可以玩遍滑雪、健身、游泳、打高爾夫等運動項目,今後的體育場館不僅是比設施、比價格,更比服務和附加值,這也是體育場館走商業化道路的趨勢。

人和國際健身俱樂部行銷部總經理汲偉國說,室內體育場館數量的確增加不少,但也跟不上需求人群的快速增長,仍是稀缺資源。從常年在某一室內場館運動的消費者運動習慣來看,“離家近”遠比“想去玩”更現實。尤其在週末、學生假期、冬季期間,場館的需求更旺盛。

“80後”是消費主力

安全、舒適、花得起

常年堅持運動的小張說,5年前想打籃球直接去籃球館就可以了,基本不需要預訂,現在只能打電話試試運氣。為啥場地多了,反而不夠用了呢?記者瞭解到,除了需求人群的增加,傳統的體育館、大眾化的運動項目已經跟不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2010年後,室內運動人群對場地項目的需求劃分得更細。汲偉國說,他們曾回訪過很多室內運動愛好者,室內攀岩館、射箭館甚至滑雪館雖小眾,但呼聲都很高。如去年投用的天行健運動中心、人和健身俱樂部等室內運動場館都包含了10多個室內運動專案以及康復治療等運動相關專案。更符合人們追求“舒適、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消費者的結構來看,“80後”幾乎是各種類型體育館的主力消費人群。郭銳說,隨著年齡增長,“80後”更願意在室內體育館進行對抗性運動,既不受天氣影響,還能提供一些保護,讓運動變得更安全。此外,這部分人群已經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經濟上能負擔得起。相對而言,“70後”更多選擇羽毛球館,進行對抗性運動的相對較少;而對於“90後”來說,“天生”的消費觀念令他們覺得在室內場館運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將成為體育館消費群體的“絕對增量”。

大商場或加“體育拼圖”

天行健運動中心的總經理田明珠告訴記者,上海萬國體育中心已上市,對她來說觸動很大,“哈市的體育資本市場還在積累階段”,但目前各場館的火爆程度和每年大量民間賽事是她堅持下去的原因。

城區內地塊寸土寸金,投資體育場地的盈利空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嘗螃蟹”的田明珠也說不好體育資本市場哪天會迎來質變,但體育愛好者的“疊加”效應已經顯現,他們往往不僅從事單一項目,還會成為大型綜合類運動場館的回頭客。

隨著人們收入和消費水準的提高,對運動的環境、配套設施、安全、運動後康復等方面的要求都在提升。敏感的實體商業也都相中了室內體育場地這個非常棒的“引流項目”。汲偉國說,人和健身已在雞西、綏化等地市與新建的大型商超聯合,嘗試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Shopping mall和Sports mall結合的案例,在一些城市已經成型,像大阪市森之宮QsMall、高雄市的大魯閣草衙道等大型體育商業綜合體。一家三口,一天內可以玩遍滑雪、健身、游泳、打高爾夫等運動項目,今後的體育場館不僅是比設施、比價格,更比服務和附加值,這也是體育場館走商業化道路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