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0年代私奔、歸隱,用從全世界淘來的老物件爆改成的老別墅

一千零一宿

肯派靜姐家

傳說中,有一種遺憾叫:

你游遍了成都,卻錯過了肯派。

如果有一天你去成都,

可以不去寬窄巷子,

可以不去趙雷的小酒館,

但一定要去肯派走一走。

肯派的主人龍哥和靜姐,

是一對年近50的夫妻,

兩個女兒重病,依然把日子過成詩!

在這對成都夫妻的家裡,

有酒有故事,還有乾隆都想要的寶貝。

十八歲的愛情總是單純而熱烈,

一如靜姐和龍哥,十八歲相遇,

從此相識、相知、相愛。

他們是大學同班同學,

同樣熱愛藝術,

這便讓他們有了很多的共同話題。

為了喜歡的畫展翹課,

為了作業跑去泡圖書館,

為了一件喜歡的藝術品滔滔不覺得討論,

他們的臉上是神采飛揚的笑……

散著長髮,架著木質圓框眼鏡的靜姐,

著棉布衣衫,清高風骨中,

有著歲月修煉出的溫和淡然。

脖頸上佩戴的飾品,

是一塊破碎了的佛龕一角。

她說她喜歡這樣殘缺的美,

數年的光陰早已經磨平了斷裂處的鋒利,

歷久彌新的堅韌添上溫潤的包漿。

他們是彼此的“靈魂伴侶”,

他們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

也一直是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

28年前,隨著大學畢業後的分隔兩地,

靜姐和龍哥的愛情,

遭受到陳靜家人的強烈反對。

但即便這樣,

龍哥的一句:“要不我們結婚吧!”

靜姐果斷的說:“好啊。”

於是靜姐就偷了父母藏起來的戶口本,

毅然跑到龍哥的樂山老家,

與龍哥“扯”了結婚證。

婚後,他們經歷了5年的兩地分居,

在這期間,寫了上百封信,

感情就這樣變得越來越濃。

再後來便在成都團聚,安家,

眼看美好的日子就要開始,

然而現實的殘酷從未間斷。

婚後第10年,他們生下女兒文文,

沒想到,她一生下來就是重度腦癱,

這讓初為父母的靜姐和龍哥傷心了很久。

在文文7歲時,

靜姐又懷上了第二個孩子,

美好的希望在一次醫院檢查時,

又被擊碎:二女兒,

竟然也有同樣的病。

夫妻倆特別的痛苦、絕望、矛盾,

但最終,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兩個女兒不能走路,

甚至不能坐穩,

陳靜就不方便去外面上班,

天天要跟她們在一起,心裡才踏實。

一次,他們住在了朋友在上海的民宿,

當時的情景到現在也是記憶猶新:

遊人圍坐一團,喝茶聊天,

分享彼此的故事經歷,

彼此間沒有了陌生的距離。

“龍哥,不如我們把工作室騰出來做民宿吧”

“要得~你喜歡,那就做嘛!”

只是一問一答,便不再猶豫。

兩年前,他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把在成都東郊的家,

改造成了現在的“肯派陳靜家”,

兩棟樓8間客房。

穿過綠蔭下的羊腸道,

白牆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

柵欄式的小木門鎖閉著。

這裡,首先是主人靜姐、龍哥

和他們兩個女兒的家和手作工作室,

其次,才是待客的民宿。

肯派處處都有著小驚喜。

推開門,好像就到了另一個時空,

那是一處民國時代溫馨而又帶著奇幻色彩的閣樓。

這裡就像一個陳列室,

陳列著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

各式漂亮的飾品、傢俱和畫作,

房間裡的每一件物品都有著它的故事……

你可以坐在用木頭製作的靠背鑲嵌著老藤編,

坐墊搭配著牛皮的沙發上,泡一壺熱茶,

伴著古典音樂喝茶聊天,聊音樂,

聊藝術或者有趣的故事~

或者找幾本書籍,

就著臥室裡柔和溫馨的燈光,

慢慢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光……

肯派每一處都是一景,

手殘黨和審美無能都能拍出絕美的景致。

早已絕版的發報機、

照相機不知道在哪個角落就能尋獲,

手工鞣制皮革做成了靠墊是厚重的觸感,

莫迪尼阿尼色彩線條鮮明的畫作四處可尋,

上百件民國的金絲楠木傢俱擺放著隨意使用。

△龍哥收藏的二戰時期的馬鞍

其中有一個櫃子裡頭,

放著靜姐跟龍哥的通信。

不用招呼客人的時候,

龍哥就在工作室裡做皮具,

他做的皮衣、皮包都很帥。

龍哥給靜姐和兩個女兒做了很多鞋子,

娘仨最喜歡穿得美美的,

招呼客人,看到她們身上穿的衣服,

還有房間裡擺的老傢俱,

客人都說好像回到了民國。

肯派自成氣場,給你想要的美麗景致,

也給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斑駁的樹蔭下,靜姐支起畫架,

享受一個人作畫的時光。

花瓣雪白的櫻桃李下,

欣賞靜姐的插花,

品嘗精緻的英式下午茶,

細雪般的花瓣隨風吹散掉落在發間、肩頭,

磚紅的地面落英繽紛。

民宿裡來來往往的客人,

帶著滿滿的隨意和善意,

對兩個女兒的成長很有好處。

大女兒特別會照顧人,

會到處找合適的椅子讓客人坐,

還拿出玩具和書分享。

小女兒的笑聲像銀鈴般的有感染力,

每次在夫妻倆特別勞累的時候,

都是女兒的笑聲治癒了她們。

晚上8點以後,女兒們休息了,

靜姐和龍哥的自由時間就開始了。

龍哥蓄著小鬍子,彈得一手好吉他,

濃厚的藝術范兒,

仿佛仗劍出遊的疏狂俠士。

他們經常和朋友、客人一起,

唱唱喜歡的歌,《光陰的故事》、

《閃亮的日子》、《同桌的你》,

在歌詞和旋律中,

覺得日子也是閃亮的。

他們的日子過得就像詩一樣,

來的客人都說他倆看上去像三十多歲。

心態年輕,人也會跟著年輕起來。

生活從不缺少苦難,

最不能丟失的,便是對生活的熱情和愛。

愛情最大的魔力,

也許便是如他們這般相知相守吧。

有人說,看一個人值不值得敬佩,

不要看他順風順水時的狀態,

要看他遭遇“命運不公”時是如何應對的。

時間可貴,我們來這世上一趟,

不是為了消沉,不是為了墮落,

不是為了揪住命運的不公不放,

是為了好好活一場。

在文文7歲時,

靜姐又懷上了第二個孩子,

美好的希望在一次醫院檢查時,

又被擊碎:二女兒,

竟然也有同樣的病。

夫妻倆特別的痛苦、絕望、矛盾,

但最終,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兩個女兒不能走路,

甚至不能坐穩,

陳靜就不方便去外面上班,

天天要跟她們在一起,心裡才踏實。

一次,他們住在了朋友在上海的民宿,

當時的情景到現在也是記憶猶新:

遊人圍坐一團,喝茶聊天,

分享彼此的故事經歷,

彼此間沒有了陌生的距離。

“龍哥,不如我們把工作室騰出來做民宿吧”

“要得~你喜歡,那就做嘛!”

只是一問一答,便不再猶豫。

兩年前,他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把在成都東郊的家,

改造成了現在的“肯派陳靜家”,

兩棟樓8間客房。

穿過綠蔭下的羊腸道,

白牆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

柵欄式的小木門鎖閉著。

這裡,首先是主人靜姐、龍哥

和他們兩個女兒的家和手作工作室,

其次,才是待客的民宿。

肯派處處都有著小驚喜。

推開門,好像就到了另一個時空,

那是一處民國時代溫馨而又帶著奇幻色彩的閣樓。

這裡就像一個陳列室,

陳列著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

各式漂亮的飾品、傢俱和畫作,

房間裡的每一件物品都有著它的故事……

你可以坐在用木頭製作的靠背鑲嵌著老藤編,

坐墊搭配著牛皮的沙發上,泡一壺熱茶,

伴著古典音樂喝茶聊天,聊音樂,

聊藝術或者有趣的故事~

或者找幾本書籍,

就著臥室裡柔和溫馨的燈光,

慢慢享受難得的靜謐時光……

肯派每一處都是一景,

手殘黨和審美無能都能拍出絕美的景致。

早已絕版的發報機、

照相機不知道在哪個角落就能尋獲,

手工鞣制皮革做成了靠墊是厚重的觸感,

莫迪尼阿尼色彩線條鮮明的畫作四處可尋,

上百件民國的金絲楠木傢俱擺放著隨意使用。

△龍哥收藏的二戰時期的馬鞍

其中有一個櫃子裡頭,

放著靜姐跟龍哥的通信。

不用招呼客人的時候,

龍哥就在工作室裡做皮具,

他做的皮衣、皮包都很帥。

龍哥給靜姐和兩個女兒做了很多鞋子,

娘仨最喜歡穿得美美的,

招呼客人,看到她們身上穿的衣服,

還有房間裡擺的老傢俱,

客人都說好像回到了民國。

肯派自成氣場,給你想要的美麗景致,

也給你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斑駁的樹蔭下,靜姐支起畫架,

享受一個人作畫的時光。

花瓣雪白的櫻桃李下,

欣賞靜姐的插花,

品嘗精緻的英式下午茶,

細雪般的花瓣隨風吹散掉落在發間、肩頭,

磚紅的地面落英繽紛。

民宿裡來來往往的客人,

帶著滿滿的隨意和善意,

對兩個女兒的成長很有好處。

大女兒特別會照顧人,

會到處找合適的椅子讓客人坐,

還拿出玩具和書分享。

小女兒的笑聲像銀鈴般的有感染力,

每次在夫妻倆特別勞累的時候,

都是女兒的笑聲治癒了她們。

晚上8點以後,女兒們休息了,

靜姐和龍哥的自由時間就開始了。

龍哥蓄著小鬍子,彈得一手好吉他,

濃厚的藝術范兒,

仿佛仗劍出遊的疏狂俠士。

他們經常和朋友、客人一起,

唱唱喜歡的歌,《光陰的故事》、

《閃亮的日子》、《同桌的你》,

在歌詞和旋律中,

覺得日子也是閃亮的。

他們的日子過得就像詩一樣,

來的客人都說他倆看上去像三十多歲。

心態年輕,人也會跟著年輕起來。

生活從不缺少苦難,

最不能丟失的,便是對生活的熱情和愛。

愛情最大的魔力,

也許便是如他們這般相知相守吧。

有人說,看一個人值不值得敬佩,

不要看他順風順水時的狀態,

要看他遭遇“命運不公”時是如何應對的。

時間可貴,我們來這世上一趟,

不是為了消沉,不是為了墮落,

不是為了揪住命運的不公不放,

是為了好好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