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悅讀|有誰讀過霍金的《 時間簡史》,你最大的收穫是?

2017 一起“悅讀”

佛山電臺 | 出品

阝 勹

圖為奧巴馬與霍金、霍金女兒露希在白宮藍室暢談的留影紀念。

你好 , 老朋友

HELLO OLD FRIEND

我們看到的從很遠星系來的光是在幾百萬年之前發出的,在我們看到的最遠的物體的情況下,光是在80億年前發出的。

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時間簡史》

今天要給大家推介的好書是斯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

點擊音訊 ▼ 收聽故事

該書是一部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講述了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

講述是探索時間和空間核心秘密的故事,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這麼黑、時間箭頭等內容。

第一版中的許多理論預言,後來在對微觀或宏觀宇宙世界觀測中得到證實。

自1988年首版以來,《時間簡史》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譯成40種文字,銷售了近1000萬冊。此版更新了內容,把許多觀測揭示的新知識,以及霍金最新的研究納入,並配以250幅照片和電腦製作的三維和四維空間圖。

精彩書摘:

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中。只有憑藉非凡的想像力才能鑒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

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因此我們試圖理解這一切的含義,並且瞭解我們在宇宙中的角色。

幾十年前,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有人認為是伯特蘭•羅素)作了一次天文學講演。

他描述地球如何圍繞太陽公轉,而太陽又如何圍繞著一個巨大的恒星集團的中心公轉,

我們把這個集團稱做銀河系。

講演結束之際,坐在屋子後排的一位小個子老婦人站起來說道:“你講的是一派胡言,實際上,世界是馱在一隻巨大烏龜背上的平板。”

這位科學家露出高傲的微笑,然後答道:“那麼這只烏龜站在什麼上面呢?”

“你很聰明,年輕人,的確很聰明,”老婦人說,“不過,這是一隻馱著一隻,一直馱下去的烏龜塔啊!”

當今大多數人會覺得,把我們的宇宙喻為一個無限烏龜塔的圖像相當荒謬。但是我們憑什麼就自認為瞭解得更好呢?

暫時忘卻你所知道的——或者認為你所知道的有關空間的知識。然後抬頭凝視夜空。

你對所有那些光點做何解釋呢?它們是微小的火焰嗎?它們究竟是什麼?真是難以想像,因為這遠遠地超出了我們的日常經驗。

如果你是一位定期的觀星者,你也許見到過,在晨昏時刻徘徊於地平線附近的閃爍光點。它是一顆行星,即水星,但是它和我們自己所在的這顆行星毫不相像。

水星的一天相當於該行星年的2/3。太陽出來時,水星表面溫度高達400攝氏度,而在深夜它幾乎降到-200攝氏度。

水星地貌圖

儘管水星和我們地球的差別如此之大,但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個典型的恒星,恒星是一個每秒燃盡幾十億磅(1磅=454克)物質的巨大火爐,而它的核心溫度達到幾千萬攝氏度。

行星和恒星究竟離我們多麼遙遠?這是另一樁難以想像的事。古代中國人建築石塔以便更近地觀測星空。

以為恒星和行星比它們在實際上離我們更近得多是很自然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畢竟沒有和巨大空間距離打交道的經驗。

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是如此之遙遠,用我們測量大多數長度的辦法,即用英尺或者英里去度量,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取而代之,我們使用光年,那是光在一年中行進的距離。一束光在1秒內行進186 000英里(1英里=1.6093千米),這樣,一光年便是一個非常長的距離。

半人馬座α星

除了我們的太陽,最近的恒星叫做比鄰星(也叫半人馬座α星),大約在4光年之外。這是那麼遙遠,甚至利用當今正在設計的最高速的太空船,也需要花費大約10 000年才能到達那裡。

古人曾努力嘗試理解宇宙,但是他們還沒有發展出我們所知道的數學和科學。今天我們擁有強有力的工具:諸如數學和科學方法的智力工具,以及電腦和望遠鏡等技術工具。

科學家借助這些工具把大量關於空間的知識拼湊在一起。但是關於宇宙,我們究竟知道什麼,並且我們何以得到這些知識呢?

宇宙從何處來?它又向何處去?宇宙有一個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它會到達一個終點嗎?我們能在時間中返回到過去嗎?

物理學中最新的突破,使我們有可能為其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供答案,而新技術是實現這些突破的部分原因。

對我們而言,這些答案有朝一日會變得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那麼顯而易見——或許變得和烏龜塔一樣荒謬,只有時間(不管其含義如何)才能裁決。

因為這遠遠地超出了我們的日常經驗。

如果你是一位定期的觀星者,你也許見到過,在晨昏時刻徘徊於地平線附近的閃爍光點。它是一顆行星,即水星,但是它和我們自己所在的這顆行星毫不相像。

水星的一天相當於該行星年的2/3。太陽出來時,水星表面溫度高達400攝氏度,而在深夜它幾乎降到-200攝氏度。

水星地貌圖

儘管水星和我們地球的差別如此之大,但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個典型的恒星,恒星是一個每秒燃盡幾十億磅(1磅=454克)物質的巨大火爐,而它的核心溫度達到幾千萬攝氏度。

行星和恒星究竟離我們多麼遙遠?這是另一樁難以想像的事。古代中國人建築石塔以便更近地觀測星空。

以為恒星和行星比它們在實際上離我們更近得多是很自然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畢竟沒有和巨大空間距離打交道的經驗。

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是如此之遙遠,用我們測量大多數長度的辦法,即用英尺或者英里去度量,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取而代之,我們使用光年,那是光在一年中行進的距離。一束光在1秒內行進186 000英里(1英里=1.6093千米),這樣,一光年便是一個非常長的距離。

半人馬座α星

除了我們的太陽,最近的恒星叫做比鄰星(也叫半人馬座α星),大約在4光年之外。這是那麼遙遠,甚至利用當今正在設計的最高速的太空船,也需要花費大約10 000年才能到達那裡。

古人曾努力嘗試理解宇宙,但是他們還沒有發展出我們所知道的數學和科學。今天我們擁有強有力的工具:諸如數學和科學方法的智力工具,以及電腦和望遠鏡等技術工具。

科學家借助這些工具把大量關於空間的知識拼湊在一起。但是關於宇宙,我們究竟知道什麼,並且我們何以得到這些知識呢?

宇宙從何處來?它又向何處去?宇宙有一個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它會到達一個終點嗎?我們能在時間中返回到過去嗎?

物理學中最新的突破,使我們有可能為其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提供答案,而新技術是實現這些突破的部分原因。

對我們而言,這些答案有朝一日會變得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那麼顯而易見——或許變得和烏龜塔一樣荒謬,只有時間(不管其含義如何)才能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