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豬佩奇》被列入動畫黑名單?但是裡面的家庭教育值得借鑒

文章源于---丹媽讀童書

起因是一個媽媽發了個朋友圈,

吐槽自家孩子自從看了《小豬佩奇》就不停的跳跳跳,不僅學佩奇跳,還學佩奇豬叫,叫了一年多,怎麼說就是戒不掉。

我一度以為沒有人會反對孩子看《小豬佩奇》,沒想到這個媽媽的吐槽,立即引起了很多媽媽們的共鳴。

大家也紛紛跟著吐槽,孩子看了《小豬佩奇》以後,

整天跟著佩奇學跳床、跳沙發、跳泥坑、跳水坑,髒兮兮的,愁壞了不少家長。

白天也要看,晚上也要看,吃飯也要看……

看到這些媽媽的留言,我有些哭笑不得。最近一個月我也開始給叮噹看《小豬佩奇》,每次也都是陪著他一起看,老實說叮噹也會學小豬哼哼,踩水坑,但這我根本不影響啊,孩子童年不都這樣玩的嘛。

這部動畫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我覺得不僅僅是孩子能從佩奇和小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豬爸爸豬媽媽的家庭教育也是特別值得借鑒。

關於這點,我之前曾發過文章 一部《小豬佩奇》讓中國90%的家長感到慚愧。

不過今天我想要說的,是我最近認真地去看每集動畫後,發現這部動畫更加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告訴我們怎麼通過遊戲解決育兒難題,與孩子產生聯結。

勞倫斯•科恩說過:遊戲,是孩子的語言。在遊戲的背後都藏著不同的情感暗流。所以,遊戲真正的目的是與孩子重建聯結,表達感情。

1、最典型的聯結遊戲就是“躲貓貓”

躲貓貓作為一款國際化的“遊戲”,

可以說是所有小朋友都喜歡的遊戲吧。

因為不同的年齡段玩得難易程度不一樣,一般大孩子不願意跟小孩子玩。

所以,佩奇不想跟喬治玩,因為喬治每次都躲在桌子底下,根本就不用找啊。

佩奇呢,就想跟豬爸爸玩。但是豬爸爸覺得應該給喬治一個機會,讓他再藏一次。

這一次佩奇找啊找,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喬治,覺得無比沮喪。

這時豬爸爸給了一個提示,讓佩奇看看他的報紙有沒有喬治的消息。

佩奇還沒走過去,喬治開始繃不住笑了(這裡真是超級符合一兩歲小孩的心理)。原來喬治是藏在豬爸爸的報紙後面。

為什麼孩子這麼熱衷“藏”與“找”的遊戲呢?這是因為“藏”表示失去聯結,而“找”則是重新建立聯結,孩子需要通過不斷地體驗“失去聯結”和“重建聯結”,以此來獲得人類在內心深處所最需要的安全感。

喬治“藏”的地方佩奇不用找都知道,所以佩奇沒辦法體驗“失去聯結”的過程。豬爸爸的加入增加了遊戲的難度,但是難度太大,佩奇又陷入了“重建聯結”的恐慌,於是豬爸爸又及時給出提示,讓佩奇找到喬治。

雖說遊戲是兩個孩子在玩,但是主導整個遊戲的卻是豬爸爸,豬爸爸的介入讓佩奇享受到了遊戲的最大樂趣,從而豬爸爸能與佩奇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

那除了躲貓貓,我們還可以和孩子玩“尋寶”遊戲,剛開始可以簡單點,慢慢地加大難度(這個可以根據孩子年齡段來設計),孩子會玩得特別開心。

2、孩子遇到失敗就發脾氣,怎麼辦?

佩奇一家去溜冰場滑冰,雖然是第一次滑冰,但她很自信很快就能學會,而且學的非常好。

可事與願違,佩奇很快就摔到了。

所有的小夥伴都在笑話她,佩奇生氣地坐在地上發脾氣:“滑冰實在太難了!我以後再也不想要滑冰了!”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孩子失敗了,要麼就是鼓勵他勇敢一點,要麼批評孩子能力不夠,很少會站在孩子角度去共情。

佩奇說再也不要滑冰了,但其實不是真的要放棄滑冰,而是在發洩摔跤所帶來的挫敗感。

那豬爸爸是怎麼做的呢?他告訴佩奇每個人都會有滑倒的時候,所以沒關係。

如果豬爸爸只是這麼一番說教,佩奇肯定聽不進去,因為她會覺得你又沒摔過,肯定不在意了。

妙就妙在,豬爸爸用故意假摔的方式來告訴佩奇:你會摔跤,我會摔跤,大家都會摔跤。沒什麼大不了,繼續練習就好。

佩奇經她爸爸這麼一甩,逗樂了,剛才的挫敗一掃而光,馬上又恢復自信開始練習了。

其實孩子的行為舉止總是會被批評或者挑剔,所以一旦他們做不好某件事時候難免沮喪,這種沮喪如果不能及時的釋放出來,孩子就會掉入無力感中去。

不如像豬爸爸那樣用假摔來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在孩子出現無力感時,先站在孩子角度,用言語或行動來共情他們的感受,幫他們趕走那些否定自己的聲音,衝破無力感,鼓勵他們找回自信。

3、孩子不守規矩,怎麼辦?

帶叮噹去超市,每次看到他喜歡的食物或玩具,經常是挪不開眼邁不開步,哭著鬧著非要買了才肯走。

這種時候真的很想打人有木有?

但看動畫時,卻從豬爸爸豬媽媽那學了一招,輕鬆化解了這個難題。

豬爸爸和豬媽媽在去超市前就列了一個購物清單,一到超市,豬爸爸就告訴佩奇他們的購物清單上都有些什麼。

於是佩奇開始了她的採購遊戲:回憶清單上的東西,並且找到它。

佩奇想買薯片,豬爸爸告訴她薯片並不在購物清單上,佩奇只好說不記得清單上的東西了。

喬治想買一盆植物,豬媽媽也沒有同意,喬治有點難過。

豬媽媽沒有因為孩子們不高興而順從他們的意思,不在購物清單上的東西都沒有買。

但她馬上轉移注意力,把水果的選擇權給孩子。這樣孩子們馬上興高采烈去買水果了。

很多家長頭疼孩子越來越難管,其實就是因為規矩沒有立好。

再說個反面例子,豬爺爺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有一次豬爺爺帶著佩奇喬治去遊樂場玩,佩奇喬治都知道在遊樂場玩的規則是要排隊,但是小小的理查不想排隊,在被要求排隊之後大哭起來。

豬爺爺於心不忍,破例讓理查不用排隊,佩奇覺得不公平,因為喬治也很小,於是喬治也被開許不用排隊。

這樣滑滑梯成了喬治和理查的專屬遊戲,其他孩子不得不去玩其他東西。

因為一個破例,很快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讓自己可以不用排隊的理由,整個遊樂場亂成一鍋粥了。

就在豬爺爺手足無措的時候,豬媽媽來救場了,她讓所有的小朋友都遵守遊戲規則,重新排隊來玩遊戲,遊樂場才又恢復正常。

所以,對於孩子非正當的理由,我們原則性的東西一定不能讓步,否則再想約束孩子就難了。規矩可以讓孩子明白邊界在哪裡,進而培養孩子養成健康的判斷能力。

4、孩子沉迷動畫片,怎麼辦?

《小豬佩奇》太好看了,很多孩子都沉迷其中,這是家長們最苦惱的地方。

關於這點,就像文章開頭那位家長所說的壞毛病,我覺得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大可不必太過在意。

反而是家長們要思考一下,孩子出現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

前些天,叮噹也出現了沉迷《小豬佩奇》的情況,我後來反思了,發現是因為我工作忙,疏忽了陪伴他。

意識到這點後,我抽出時間陪他看書,花心思跟他玩耍和互動,他後來自然就不會總想著看電視了。

這裡我覺得《小豬佩奇》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豬爺爺和豬奶奶對孩子們的愛,他們的愛不是溺愛寵愛,而是花心思設計遊戲和佩奇喬治一起玩。

佩奇和喬治去拜訪豬爺爺和豬奶奶,在他們到來之前,豬爺爺和豬奶奶就安排好了藏寶遊戲的一切。

豬奶奶負責畫藏寶圖,豬爺爺則負責把寶貝藏到花園裡。

在尋寶過程中,佩奇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但都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一一化解,最後寶藏終於被挖出來了,原來寶藏是一些巧克力金幣。

全家人一起在花園吃巧克力,簡直甜到了螢幕外。

還有一次是豬爺爺給佩奇和喬治在花園的樹上,造了一間樹屋。

佩奇開心得如同女主人一般,要求進屋的人都說出一個暗號,就連豬爸爸也必須按照佩奇的要求,說出了那個他不太喜歡的暗號:爸爸的大肚子。

用心陪孩子玩遊戲,不僅會得到快樂,也能讓家人之間更加親密。

其實,玩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玩。

孩子感受到的愛,都是在陪伴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不用擔心孩子沉迷動畫片,在孩子眼裡父母是最重要的陪伴,如果父母願意跟孩子玩遊戲,孩子也不會沉迷動畫和電子產品。

可以說,遊戲帶來快樂,遊戲化解恐懼,遊戲可以釋放孩子的負能量,在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規則,經由遊戲的緩衝,讓成長不再是痛苦的事。

遊戲不止是玩樂,它更是育兒方法,借由遊戲我們打開通往孩子內心的路,進而找到適合孩子的其他教育方法。

不少家長,都挺排斥給孩子看電視,這是個資訊化的時代,手機電視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如果非要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不僅很難實現,而且會阻礙孩子接觸新事物。

看電視並不是毫無益處,只要甄選得當,孩子可以獲得很多有趣有益的體驗。高品質的兒童節目、優秀的動畫電影,是傳遞孩子希望、夢想、友誼、勇敢、自信、愛等各種正面而美好品質的有效工具。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幫孩子們甄選好的動畫電影,合理地控制好時間、制定好規則,陪孩子一起看等。

你們有不錯的電影和動畫,也歡迎分享出來哦~

為什麼孩子這麼熱衷“藏”與“找”的遊戲呢?這是因為“藏”表示失去聯結,而“找”則是重新建立聯結,孩子需要通過不斷地體驗“失去聯結”和“重建聯結”,以此來獲得人類在內心深處所最需要的安全感。

喬治“藏”的地方佩奇不用找都知道,所以佩奇沒辦法體驗“失去聯結”的過程。豬爸爸的加入增加了遊戲的難度,但是難度太大,佩奇又陷入了“重建聯結”的恐慌,於是豬爸爸又及時給出提示,讓佩奇找到喬治。

雖說遊戲是兩個孩子在玩,但是主導整個遊戲的卻是豬爸爸,豬爸爸的介入讓佩奇享受到了遊戲的最大樂趣,從而豬爸爸能與佩奇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

那除了躲貓貓,我們還可以和孩子玩“尋寶”遊戲,剛開始可以簡單點,慢慢地加大難度(這個可以根據孩子年齡段來設計),孩子會玩得特別開心。

2、孩子遇到失敗就發脾氣,怎麼辦?

佩奇一家去溜冰場滑冰,雖然是第一次滑冰,但她很自信很快就能學會,而且學的非常好。

可事與願違,佩奇很快就摔到了。

所有的小夥伴都在笑話她,佩奇生氣地坐在地上發脾氣:“滑冰實在太難了!我以後再也不想要滑冰了!”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孩子失敗了,要麼就是鼓勵他勇敢一點,要麼批評孩子能力不夠,很少會站在孩子角度去共情。

佩奇說再也不要滑冰了,但其實不是真的要放棄滑冰,而是在發洩摔跤所帶來的挫敗感。

那豬爸爸是怎麼做的呢?他告訴佩奇每個人都會有滑倒的時候,所以沒關係。

如果豬爸爸只是這麼一番說教,佩奇肯定聽不進去,因為她會覺得你又沒摔過,肯定不在意了。

妙就妙在,豬爸爸用故意假摔的方式來告訴佩奇:你會摔跤,我會摔跤,大家都會摔跤。沒什麼大不了,繼續練習就好。

佩奇經她爸爸這麼一甩,逗樂了,剛才的挫敗一掃而光,馬上又恢復自信開始練習了。

其實孩子的行為舉止總是會被批評或者挑剔,所以一旦他們做不好某件事時候難免沮喪,這種沮喪如果不能及時的釋放出來,孩子就會掉入無力感中去。

不如像豬爸爸那樣用假摔來告訴孩子失敗不可怕,在孩子出現無力感時,先站在孩子角度,用言語或行動來共情他們的感受,幫他們趕走那些否定自己的聲音,衝破無力感,鼓勵他們找回自信。

3、孩子不守規矩,怎麼辦?

帶叮噹去超市,每次看到他喜歡的食物或玩具,經常是挪不開眼邁不開步,哭著鬧著非要買了才肯走。

這種時候真的很想打人有木有?

但看動畫時,卻從豬爸爸豬媽媽那學了一招,輕鬆化解了這個難題。

豬爸爸和豬媽媽在去超市前就列了一個購物清單,一到超市,豬爸爸就告訴佩奇他們的購物清單上都有些什麼。

於是佩奇開始了她的採購遊戲:回憶清單上的東西,並且找到它。

佩奇想買薯片,豬爸爸告訴她薯片並不在購物清單上,佩奇只好說不記得清單上的東西了。

喬治想買一盆植物,豬媽媽也沒有同意,喬治有點難過。

豬媽媽沒有因為孩子們不高興而順從他們的意思,不在購物清單上的東西都沒有買。

但她馬上轉移注意力,把水果的選擇權給孩子。這樣孩子們馬上興高采烈去買水果了。

很多家長頭疼孩子越來越難管,其實就是因為規矩沒有立好。

再說個反面例子,豬爺爺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有一次豬爺爺帶著佩奇喬治去遊樂場玩,佩奇喬治都知道在遊樂場玩的規則是要排隊,但是小小的理查不想排隊,在被要求排隊之後大哭起來。

豬爺爺於心不忍,破例讓理查不用排隊,佩奇覺得不公平,因為喬治也很小,於是喬治也被開許不用排隊。

這樣滑滑梯成了喬治和理查的專屬遊戲,其他孩子不得不去玩其他東西。

因為一個破例,很快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讓自己可以不用排隊的理由,整個遊樂場亂成一鍋粥了。

就在豬爺爺手足無措的時候,豬媽媽來救場了,她讓所有的小朋友都遵守遊戲規則,重新排隊來玩遊戲,遊樂場才又恢復正常。

所以,對於孩子非正當的理由,我們原則性的東西一定不能讓步,否則再想約束孩子就難了。規矩可以讓孩子明白邊界在哪裡,進而培養孩子養成健康的判斷能力。

4、孩子沉迷動畫片,怎麼辦?

《小豬佩奇》太好看了,很多孩子都沉迷其中,這是家長們最苦惱的地方。

關於這點,就像文章開頭那位家長所說的壞毛病,我覺得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大可不必太過在意。

反而是家長們要思考一下,孩子出現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

前些天,叮噹也出現了沉迷《小豬佩奇》的情況,我後來反思了,發現是因為我工作忙,疏忽了陪伴他。

意識到這點後,我抽出時間陪他看書,花心思跟他玩耍和互動,他後來自然就不會總想著看電視了。

這裡我覺得《小豬佩奇》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豬爺爺和豬奶奶對孩子們的愛,他們的愛不是溺愛寵愛,而是花心思設計遊戲和佩奇喬治一起玩。

佩奇和喬治去拜訪豬爺爺和豬奶奶,在他們到來之前,豬爺爺和豬奶奶就安排好了藏寶遊戲的一切。

豬奶奶負責畫藏寶圖,豬爺爺則負責把寶貝藏到花園裡。

在尋寶過程中,佩奇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但都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一一化解,最後寶藏終於被挖出來了,原來寶藏是一些巧克力金幣。

全家人一起在花園吃巧克力,簡直甜到了螢幕外。

還有一次是豬爺爺給佩奇和喬治在花園的樹上,造了一間樹屋。

佩奇開心得如同女主人一般,要求進屋的人都說出一個暗號,就連豬爸爸也必須按照佩奇的要求,說出了那個他不太喜歡的暗號:爸爸的大肚子。

用心陪孩子玩遊戲,不僅會得到快樂,也能讓家人之間更加親密。

其實,玩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玩。

孩子感受到的愛,都是在陪伴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不用擔心孩子沉迷動畫片,在孩子眼裡父母是最重要的陪伴,如果父母願意跟孩子玩遊戲,孩子也不會沉迷動畫和電子產品。

可以說,遊戲帶來快樂,遊戲化解恐懼,遊戲可以釋放孩子的負能量,在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規則,經由遊戲的緩衝,讓成長不再是痛苦的事。

遊戲不止是玩樂,它更是育兒方法,借由遊戲我們打開通往孩子內心的路,進而找到適合孩子的其他教育方法。

不少家長,都挺排斥給孩子看電視,這是個資訊化的時代,手機電視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如果非要把孩子跟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來,不僅很難實現,而且會阻礙孩子接觸新事物。

看電視並不是毫無益處,只要甄選得當,孩子可以獲得很多有趣有益的體驗。高品質的兒童節目、優秀的動畫電影,是傳遞孩子希望、夢想、友誼、勇敢、自信、愛等各種正面而美好品質的有效工具。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幫孩子們甄選好的動畫電影,合理地控制好時間、制定好規則,陪孩子一起看等。

你們有不錯的電影和動畫,也歡迎分享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