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事|探尋歷史遺跡——巴底土司官寨

旋風越旋越高,最後,在很高的地方炸開了。裡面,看不見的東西上到了天界,看得見的是塵埃,又從半空裡跌落下來,罩住了那些累累的亂石。但塵埃畢竟是塵埃,最後還是重新落進了石頭縫裡,

只剩寂靜的陽光在廢墟上閃爍了。

——阿來《塵埃落定》

相信看過作家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的人們,都對土司官寨有著一種無法言語的嚮往。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

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並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在丹巴縣巴底鄉的大山深處,也藏著擁有百年歷史的土司官寨。

歷史由來

巴底土司,就是巴底宣慰司(布拉克底宣慰司 )。

嘉戎十八土司之一。轄地在今甘孜州丹巴縣境內。一處在巴底邛山,一處在巴底沈洛。邛山的基本修復,沈洛的因一場大火,只剩一些殘骸,所以來丹遊客基本選擇邛山土司官寨遊覽。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大金川,巴底、巴旺一帶部落酋長綽布木棱(又叫羅布木淩、郎索)因歸服王朝而授封為安撫使,

置安撫使司,從五品,管轄番民八百五十戶。為巴底土司始祖。

邛山農奴暴動

200多年前,在這裡曾發生了一次讓嘉絨藏區為之震驚的農奴反抗土司統治的暴動,史稱“邛山農奴暴動”。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巴底土司病故,其妻白利娜姆獨攬大權,白利娜姆和哥哥益沙拉買狼狽為奸,無度徵調差徭,害得當地農奴民不聊生。

當時又遇上連年發生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最終農奴們在娃子德甲木卡布絨的領導下奮起反抗,突破防衛,沖進土司官寨,

活捉了白利娜姆,斬除益沙拉買。誰料白利娜姆卻悄悄逃脫,流亡康定,徵募兵馬反撲巴底鎮壓農奴起義,最終暴動以失敗告終,德呷木卡布絨為首的32名暴動首領被關進入了農奴主的監獄裡。

官寨的構成

邛山官寨就是巴底土司的官寨,稱為夏宮,是土司一年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土司是所轄地區的最高統治者,整個土司官寨是四合院建築。坐北朝南,占地兩千多平方米。

主樓是碉房連建,中間古碉高九層,兩邊副樓高六層,主要用作倉庫。東面房屋高五層,底層除兩間牢房外其餘都是傭人住房。其中第四層為土司臥室。南面設有進出的大門,同樣在底層設有兩間牢房,其餘房間均系生活雜用。

居中院壩分為上下兩個,西面的院壩地勢高一點,上面有行刑台,東面的院壩地勢低一點,是奴隸們平時勞動的地方。

巴底土司官寨氣勢恢宏,建築精美,裝飾豪華,雕工奇妙。官塞背後被密集的藏房所包圍、擁戴,前面是六七百畝的平坦田野。大有千人共捧、萬人齊朝之勢。是一處值得探究的土司官寨。

紅豔豔的花椒、綠油油的葉子點綴下的小門,另有一番味道

今天的官寨

如今,在邛山二村巴底寨子中央是引人矚目的一大片平整油綠的麥地,一棵巨大的柏樹孤聳在中間,傲視群雄,周邊是層層向山坡上延伸的小塊梯田。在一座座漂亮的藏式民居中,一座土黃色的高聳的碉樓及旁邊的土木建築顯得與眾不同,這就是巴底土司官寨。

遠眺在民居包圍之中的建築群中,巴底官寨依然是眾星捧月。

回望如今在鮮豔民居中顯得那麼破敗和陳舊的官寨,這些土司官寨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廢棄湮滅,它留下的文化遺產卻讓人思考和懷念。

官寨門外,納涼嘮嗑的老人們

內容源于美人丹巴古、康定微生活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小編刪除

是土司一年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土司是所轄地區的最高統治者,整個土司官寨是四合院建築。坐北朝南,占地兩千多平方米。

主樓是碉房連建,中間古碉高九層,兩邊副樓高六層,主要用作倉庫。東面房屋高五層,底層除兩間牢房外其餘都是傭人住房。其中第四層為土司臥室。南面設有進出的大門,同樣在底層設有兩間牢房,其餘房間均系生活雜用。

居中院壩分為上下兩個,西面的院壩地勢高一點,上面有行刑台,東面的院壩地勢低一點,是奴隸們平時勞動的地方。

巴底土司官寨氣勢恢宏,建築精美,裝飾豪華,雕工奇妙。官塞背後被密集的藏房所包圍、擁戴,前面是六七百畝的平坦田野。大有千人共捧、萬人齊朝之勢。是一處值得探究的土司官寨。

紅豔豔的花椒、綠油油的葉子點綴下的小門,另有一番味道

今天的官寨

如今,在邛山二村巴底寨子中央是引人矚目的一大片平整油綠的麥地,一棵巨大的柏樹孤聳在中間,傲視群雄,周邊是層層向山坡上延伸的小塊梯田。在一座座漂亮的藏式民居中,一座土黃色的高聳的碉樓及旁邊的土木建築顯得與眾不同,這就是巴底土司官寨。

遠眺在民居包圍之中的建築群中,巴底官寨依然是眾星捧月。

回望如今在鮮豔民居中顯得那麼破敗和陳舊的官寨,這些土司官寨在歷史的長河中被廢棄湮滅,它留下的文化遺產卻讓人思考和懷念。

官寨門外,納涼嘮嗑的老人們

內容源于美人丹巴古、康定微生活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