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秀區華西辦事處:市場杠杆“撬動”產業發展

歡喜嶺村工業園區就業的工人。

踏著冬日暖陽,走進西秀區華西辦事處歡喜嶺村工業園區,

偌大的交易市場內,一條條商業街道縱橫交錯、一排排商鋪井然有序,展現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商業景象。

曾幾何時,歡喜嶺村還是一個省級二類貧困村,土地貧瘠,不宜種植,農民普遍收入低。用村支書陳開友的話說,山脊嶺上的田地土層瘠薄,雨下三天就淹,天晴三天就幹,好年景包穀畝產能有200斤,許多農戶一年總有幾個月靠返銷糧和借糧過日子,

村民靠到別處打工糊口,少數人家賣點蕎涼粉掙點小錢,大家日子艱難。

是什麼讓歡喜嶺村的貧困農民打了個翻身仗?“工業化、城鎮化為歡喜嶺村帶來機遇。土地是寶貴的資源,荒山荒坡稍加平整,就能建一片片廠房、一個個市場。”陳開友告訴記者,歡喜嶺村利用離安順城區較近的區位優勢,嘗試以市場引領,走園區化發展的產業化之路。

利用區位優勢,

以市場為引領的產業化之路,歡喜嶺村看准就幹。以陳開友為首的2008年村支兩委幹部、黨員及其親屬帶頭流轉土地,每畝土地一年由村集體支付村民租金1500元,5年後增加10%,10年增加20%,出租土地的村民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村裡搞好“三通一平”,提升租價對外再招租,一畝一年14400元,土地租用年限最多20年,屆時又由村裡收回。目前,村裡已流轉700餘畝土地打造園區,覆蓋歡喜嶺村300余戶村民收益。

12月20日,陳開友陪著記者在村裡轉上一圈,園區內有傢俱市場、活禽市場、鋼材市場、不銹鋼鋁合金、棉花市場、倉儲物流、瓷磚市場、鋼化玻璃廠、鐵釘廠等多個市場及企業,功能完備、設施齊全,說得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昔日的二類貧困村如今早已脫貧摘帽,歡喜嶺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