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杭二中白馬湖學校來了超多“教育大咖”,一起討論家校聯繫這項國家課題!

都市快報

作者:記者 張娜

12月23日,杭二中白馬湖學校來了超多“教育大咖”, 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陳如平,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力,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先生等。

大家聚在一起,為學校剛剛立項為國家重點課題《家校社三位一體共謀發展的機制和邏輯》開題,共同討論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間的關係。

這項課題被簡稱為FSC,意思是在未來學校管理機制中,發揮教師、家長、社會教育人士的力量,優勢互補,以邏輯模式探索學校管理機制改革,開發F+S+C=∞(無窮大)的功能,最終服務于未來教育的主體——學生,共創未來學校管理新模式。

具體怎麼做,老師們做了詳細解釋。

102班班主任、特級教師吳小蓉從新班級文化建設角度,剖析班級的文化核心:使命感、跨界力、會學習、樂實踐。

圍繞班級文化核心,確立了一系列的發展規劃和衍生課程。

學校課程研發部的陳連雲老師從FSC課程研發的角度,介紹了基於STEAM探•創聯課。強調學科整合,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

“FSC給了學生無限的可能性,也給了家長無限的可能性。”很多專家都有這樣的觀點,比如浙江教育報副主編張鶯,她說家長陪寫作業引發心梗住院的情況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就是家校關係出了問題。

而白馬湖FSC這樣的模式提供了家校關係的新範本,從某種意義來說重新定義了家校關係。

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陳一中校長說,FSC提供了無限可能性,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發現真問題,自主探索並解決問題,從而發生真正的學習。家長不僅要問孩子2030年在做什麼,更要想孩子2060年在做什麼,學力比學歷更加重要。當人處在工作能力的邊緣時,

成長是最快的、價值是最大的。

中國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陳如平所長指出:FSC為家長參與學校建設,提供了有效的載體、有效的平臺。FSC也是為解決教育三大關係中的“學校、家庭、社區”這層關係,提供了有效的辦法。辦好一所學校,教好一個孩子,不是一個人、單方面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劉力教授最後總結活動。他說,白馬湖精神其實是一種兒童精神。白馬湖培養的孩子,

要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探索,而重要的不是答案,是家長和學校在一起思考,把白馬湖教育的理想變成理想的白馬湖教育

讓人意外的是,當天的活動中,除了一眾專家,還有很多家長深度參與,成為FSC創意聯合委員會的成員,比如新聞發言人李恬越爸爸、教育培訓中心韓世祺媽媽、智慧研發中心楊媛麟爸爸等。大家都從自己的角度說出對FSC的理解,並且紛紛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