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如何預防?一次給你講清楚!

中國癌症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17%,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

中國腫瘤流行現狀

◆不論城市還是農村,腫瘤都是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我國男性發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腸癌、胰腺癌、腦癌、淋巴癌、血癌、前列腺癌;

我國女性發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分別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宮頸癌、腦癌、卵巢癌。

◆中國目前腫瘤發病居前五位的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

5大高發癌症怎麼預防?

1肺癌——防“五氣”

胸外科專家介紹,“肺癌是一個被“氣”出來的病”,重點防好“五氣”!

1. 煙草煙氣污染:吸煙已經是全球公認的肺癌高發因素,防肺遠離一手煙、二手煙和三手煙。

2. 室外大氣污染:室外空氣品質不好時,大家外出最好佩戴口罩。

3. 廚房油煙污染:很多人都不知道,烹飪過程中燃燒產生釋放出的有害氣體也是肺癌高發的‘元兇,所以烹飪時應全過程打開抽煙機,

並保持室內通風。

4. 裝修材料污染:房屋裝修完產生的氡、苯和甲醛等有害氣體都是肺癌高發的因素。

5. 常常愛生悶氣:有種性格叫作“癌性格”,這樣的人性格內向孤僻、不擅於與人交流,常常愛生悶氣,也容易患上肺癌。

要做到:

1、主動篩查。對於無症狀的健康人群,也就是沒有任何不舒服表現的人,需要找專科醫生評估一下是不是屬於肺癌高危人群,比如,長期吸煙或被動吸煙,

某些職業長期暴露史(比如石棉),肺癌家族史,某些慢性肺病等,同時又超過50歲,那麼建議每年主動去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

2、重視症狀,發現身體異常及時就診,不要拖延。對於有症狀的人,也就是有某個或某些不舒服表現的人,比如咳嗽,血絲痰等,則要及時就診,不要拖延。當然,不是說有症狀就是得了癌症,而是說,你得重視,不要想當然,或抱有僥倖心理。如果咳嗽總是不見好轉,

持續不愈,超過兩周以上,要提高警惕,不要一直當感冒或氣管炎之類的來治,要查明原因。如果有血痰,咯血,不能掉以輕心,要查明原因。肺癌可能的症症還包括:聲嘶,胸痛,胸悶氣促氣短等,有時還可能有發燒,體重下降,甚至還可能會有你根本想不到跟肺癌有關的一些症狀,比如,嘔吐,頭痛(可能腦轉移),吞咽困難(侵犯食管或縱隔淋巴結轉移壓迫食管),副癌綜合征(四肢關節肥大疼痛,
重症肌無力,高鈣血症,男性乳☆禁☆房發育等)。

2胃癌——忌辣忌咸

消化專家介紹,胃癌主要是“吃出來”的,尤其是過分吃辣、過多食鹽對胃部傷害很大。

吃鹽過多會損傷胃黏膜,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而加工肉製品(如醃肉)和醃制類食品(如酸菜)等都含較多食鹽,製作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過多攝入會對腸胃造成損傷,甚至誘發癌前病變。

另外,很多人愛吃辣,沒有辣椒、辣醬就覺得飯菜不香。然而,麻辣小龍蝦、水煮魚等辛辣食品都會刺激、破壞胃腸道黏膜,長期反復刺激,就會造成胃部細胞癌變。

要做到:

1、食物要多樣化,保持膳食平衡。避免高鹽(每天食鹽量應控制在10克以內)、過硬、過熱的飲食。喝烈性酒也可損傷胃黏膜,進而誘發胃癌,要注意避免。

2、適當食用具有保護作用的食物。選食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如杏仁、榛子、花生和植物油等。大蒜能抑制胃內硝酸鹽還原菌和黴菌的生長,應提倡多吃。不吸煙可減少亞硝化反應的催化劑硫氰酸鹽在體內的含量,從而降低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3、少吃或不吃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是誘發胃癌的因素,人們應少吃或不吃與其有關的食物,如醃、熏、烤、烘、炸的食品和黴變食品。

4、早期篩查,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都可以達到目的。尤其是40歲以上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人群,應定期做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

3防肝癌——“四不吃”

1. 不吃發黴食物——黃麴黴素。發黴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為致肝癌物質,黃麴黴毒性是砒霜的68倍。因此食物應妥為存放,一旦發黴就應立即丟棄,尤其是黃豆、花生、紅薯、甘蔗等,切不可再食用。

2. 不吃或少吃醃菜——亞硝胺。酸菜、鹹菜、鹹魚等醃菜爽口開胃,接下來天氣熱了,食欲不好,許多人更喜歡以醃菜下飯。但醃菜中含有較多量的亞硝胺,實驗證明與肝癌的發生有關,最好不吃或少吃。

3. 不飲酒或少飲酒——酒精肝。

長期飲酒會引起酒精性肝炎,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最終引發肝癌。“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三部曲。

4. 動、植物油變質後不宜食用——丙二醛。陳腐油類中均含有丙二醛這種化學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並與人體肝臟內的蛋白質和去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使蛋白質的結構變異,導致變異蛋白質的細胞失去正常功能並向初期癌細胞轉化。

應做到:

1、預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預防肝炎從而預防肝癌已成為預防肝癌極有希望的途徑之一,但估計需幾十年時間才能見到效果。現已證實,乙肝疫苗預防肝炎是有效的。但從全面看,尚需考慮HCV和HDV的預防。病毒性肝炎的預防除注射乙肝疫苗外,還需注意其它傳播途徑的控制,如飲食、手術、輸血、注射、針灸和理髮等。

2、適當補硒:針對低硒人群採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鹽補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準。

4食管癌——別“趁熱吃”

消化道專家介紹,食管癌主要是一些飲食習慣導致的,比如“趁熱吃”。“趁熱吃、趁熱喝”雖然一時覺得很舒服,但是過高的溫度會導致食道黏膜出現燒傷現象,長此以往反復刺激,就會引起食管黏膜上皮細胞變性或造成破損、潰爛等,誘發癌變。

要做到:

1、改變飲食習慣:不要吃過燙的食物,不吃熱燙和過於粗糙的食物。

2、不要吃發黴的糧食,少吃酸菜:因為發黴的糧食可產生毒素。

3、用漂白粉處理飲水:這可使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減低,常服用維生素C,可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

4、莫忽視食管癌早期先兆:食管癌的發生發展不是朝夕之事;因此,凡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來自或生活在食管癌的高發地區的人(男性更甚),平時有食用酸菜、飲酒等習慣者,近期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或不適等一種或多種先兆症狀時,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與活組織檢查以便能夠早期發現病情。只要做到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就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結直腸癌——一減兩加

肛腸科專家介紹,預防腸癌要做好“一減兩加”:

一減:減少攝入雙高食物。雙高食物是指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研究表明,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物是誘發結腸癌的原因之一。《自然》雜誌上一項研究顯示,高脂肪飲食會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從而刺激腸道腫瘤的生長。

兩加:增加蔬果粗糧和運動。果蔬中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減少廢物在腸道內堆積。另外,儘量保持每週3次30分鐘以上運動。運動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1/3。

要做到:

1、吃營養的飲食,獲得足夠的運動,並控制你的身體脂肪。 這些習慣可以預防45%的結腸直腸癌。

2、美國癌症協會建議食用水果和蔬菜進行減肥,避免加工紅肉,精製穀物。 這將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重。

3、堅持運動的成年人似乎對結腸直腸癌有強大的抵抗力。 在一項研究中,最多運動的人群比最少運動的人群患病的可能性低24%。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週進行150分鐘的適度運動,如輕快步行,或每週75分鐘的劇烈運動,如慢跑。 嘗試在整個星期內堅持運動。

更多抗癌技術及專家請制單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諮詢。

聲明:

本公眾號內容僅作交流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為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專業醫學問題請諮詢專業人士或專業醫療機構。

全球腫瘤醫生網是由醫生組建的專業腫瘤患者服務平臺,是國內權威國際診療服務機構之一,與國內外知名醫院保持密切的會診和轉診合作關係,可以幫助癌症患者在全球範圍內選擇適合的醫院、專家、技術、藥物、臨床實驗進行治療,可以為患者提供終身的病情追蹤和抗癌服務。

沒有辣椒、辣醬就覺得飯菜不香。然而,麻辣小龍蝦、水煮魚等辛辣食品都會刺激、破壞胃腸道黏膜,長期反復刺激,就會造成胃部細胞癌變。

要做到:

1、食物要多樣化,保持膳食平衡。避免高鹽(每天食鹽量應控制在10克以內)、過硬、過熱的飲食。喝烈性酒也可損傷胃黏膜,進而誘發胃癌,要注意避免。

2、適當食用具有保護作用的食物。選食含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如杏仁、榛子、花生和植物油等。大蒜能抑制胃內硝酸鹽還原菌和黴菌的生長,應提倡多吃。不吸煙可減少亞硝化反應的催化劑硫氰酸鹽在體內的含量,從而降低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3、少吃或不吃致癌物。N-亞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是誘發胃癌的因素,人們應少吃或不吃與其有關的食物,如醃、熏、烤、烘、炸的食品和黴變食品。

4、早期篩查,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都可以達到目的。尤其是40歲以上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人群,應定期做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

3防肝癌——“四不吃”

1. 不吃發黴食物——黃麴黴素。發黴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為致肝癌物質,黃麴黴毒性是砒霜的68倍。因此食物應妥為存放,一旦發黴就應立即丟棄,尤其是黃豆、花生、紅薯、甘蔗等,切不可再食用。

2. 不吃或少吃醃菜——亞硝胺。酸菜、鹹菜、鹹魚等醃菜爽口開胃,接下來天氣熱了,食欲不好,許多人更喜歡以醃菜下飯。但醃菜中含有較多量的亞硝胺,實驗證明與肝癌的發生有關,最好不吃或少吃。

3. 不飲酒或少飲酒——酒精肝。

長期飲酒會引起酒精性肝炎,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最終引發肝癌。“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三部曲。

4. 動、植物油變質後不宜食用——丙二醛。陳腐油類中均含有丙二醛這種化學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並與人體肝臟內的蛋白質和去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使蛋白質的結構變異,導致變異蛋白質的細胞失去正常功能並向初期癌細胞轉化。

應做到:

1、預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預防肝炎從而預防肝癌已成為預防肝癌極有希望的途徑之一,但估計需幾十年時間才能見到效果。現已證實,乙肝疫苗預防肝炎是有效的。但從全面看,尚需考慮HCV和HDV的預防。病毒性肝炎的預防除注射乙肝疫苗外,還需注意其它傳播途徑的控制,如飲食、手術、輸血、注射、針灸和理髮等。

2、適當補硒:針對低硒人群採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鹽補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準。

4食管癌——別“趁熱吃”

消化道專家介紹,食管癌主要是一些飲食習慣導致的,比如“趁熱吃”。“趁熱吃、趁熱喝”雖然一時覺得很舒服,但是過高的溫度會導致食道黏膜出現燒傷現象,長此以往反復刺激,就會引起食管黏膜上皮細胞變性或造成破損、潰爛等,誘發癌變。

要做到:

1、改變飲食習慣:不要吃過燙的食物,不吃熱燙和過於粗糙的食物。

2、不要吃發黴的糧食,少吃酸菜:因為發黴的糧食可產生毒素。

3、用漂白粉處理飲水:這可使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減低,常服用維生素C,可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

4、莫忽視食管癌早期先兆:食管癌的發生發展不是朝夕之事;因此,凡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是來自或生活在食管癌的高發地區的人(男性更甚),平時有食用酸菜、飲酒等習慣者,近期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或不適等一種或多種先兆症狀時,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與活組織檢查以便能夠早期發現病情。只要做到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就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結直腸癌——一減兩加

肛腸科專家介紹,預防腸癌要做好“一減兩加”:

一減:減少攝入雙高食物。雙高食物是指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研究表明,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物是誘發結腸癌的原因之一。《自然》雜誌上一項研究顯示,高脂肪飲食會改變腸道中的微生物群,從而刺激腸道腫瘤的生長。

兩加:增加蔬果粗糧和運動。果蔬中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減少廢物在腸道內堆積。另外,儘量保持每週3次30分鐘以上運動。運動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1/3。

要做到:

1、吃營養的飲食,獲得足夠的運動,並控制你的身體脂肪。 這些習慣可以預防45%的結腸直腸癌。

2、美國癌症協會建議食用水果和蔬菜進行減肥,避免加工紅肉,精製穀物。 這將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重。

3、堅持運動的成年人似乎對結腸直腸癌有強大的抵抗力。 在一項研究中,最多運動的人群比最少運動的人群患病的可能性低24%。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週進行150分鐘的適度運動,如輕快步行,或每週75分鐘的劇烈運動,如慢跑。 嘗試在整個星期內堅持運動。

更多抗癌技術及專家請制單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諮詢。

聲明:

本公眾號內容僅作交流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為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專業醫學問題請諮詢專業人士或專業醫療機構。

全球腫瘤醫生網是由醫生組建的專業腫瘤患者服務平臺,是國內權威國際診療服務機構之一,與國內外知名醫院保持密切的會診和轉診合作關係,可以幫助癌症患者在全球範圍內選擇適合的醫院、專家、技術、藥物、臨床實驗進行治療,可以為患者提供終身的病情追蹤和抗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