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年幹部多走些“彎路”又何妨

近年來,常聽一些機關青年幹部提到:某某被提拔了,

誰年紀輕輕就創業發了大財,哪個同志交友廣泛人脈廣……在提及自己時又仿佛深覺命運多舛、不公至極。儘管他們的話讓人聽著“酸”味十足,但眼中透露出的羡慕卻是藏不住的。

誠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想,人與人之間起點有差異、價值有偏向、能力有高低,所以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化發展也就成了必然。青年人思想根基不夠穩、價值取向不完全準確,

更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錯誤思潮的滲透、影響,難免會造成心態上的浮躁、理念上的扭曲。

但青年幹部作為服務社會主體的重要組成,未來發展建設的生力軍,需要及時與幹部標準、黨性要求,做到“同頻共振”。畢竟只有經歷及時的鍛打、全面的錘煉,才能在能力素質、業務水準、德行修養、履職擔當上更快地達到黨委政府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期待。根基不穩,未來勢必會影響成長“高樓”的建牢建實。

所以我們不可能依賴時間來打磨青年幹部。時下,不少青年幹部都是出家門,進校門,再到機關門的“三門幹部”,社會歷練少、一線經驗少、受到的挫折也少,與群眾的親密感缺乏,很容易導致眼高手低。一旦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避開麻煩、遠離糾結,人前人後抱怨工作苦、工作累,把組織賦予的基層歷練機會並不當回事。更有甚者,

本身就帶著“看報喝茶”的錯誤觀念進入崗位,如此又怎能適應快節奏、高效率的發展要求。

這些“彎路”,本就是組織上精心“設置”的培養環節。只有讓青年幹部得到充分的基層積累,才會更明白崗位的價值、責任的崇高、擔當的光榮,也才會對富民、發展、小康等黨的事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所以,我們青年幹部要擺正心態,強化對自身發展的明確要求,真正“沉澱”下來向理論求學、向前輩求知、向百姓求教、向社會求索,

到一線瞭解人生百態、在農家傾聽群眾訴求,讓每個青年幹部心中都有一個永遠的“梁家河”。每個青年幹部,都要有提升能力、豐富經驗的緊迫感,既具備崇高的目標志向,又要有不斷努力奮進的決心和衝勁,要注重時不我待找不足、與時俱進拓思路,在錯誤和批評中自我革命、在壓力和忍耐中砥礪前行。

更加自信、更能創新、更有闖勁,

是當代青年人的特質。我們廣大青年幹部,多走些“彎路”又何妨!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沉下心來,遠離喧囂和浮躁,把基礎打牢,讓人民群眾信任,讓前輩同事認可,讓未來更有希望。

文/儲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