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緊密型醫聯體建設 百姓家門口有了“大醫院”

威海市中心醫院科技城分院全貌

大眾網威海12月21日訊 醫聯體建設一直是推動醫療體制改革,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機制建立,威海市中心醫院與高區初村鎮科技城醫院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等方面的壁壘,開展了威海市首個跨區域緊密型醫聯體試點,成立至今已過去一年的時間,緊密型醫聯體成效顯著,
已經實現了“首診在基層、重病到大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秩序,建立起相對穩定、緊密銜接的雙向轉診管道,使周邊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大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科技城分院內鏡室,醫生用內鏡為患者檢查

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兼科技城分院內科主任檾紅好(右二)在科技城分院查房

一級醫院看病,享三級醫院服務

今年68歲的叢阿姨,家住在威海市高區初村鎮。隨著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農村群眾也會定期到醫院做做體檢,叢阿姨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幾天,叢阿姨總是腹瀉並伴有腹痛,

借著體檢的機會就來到威海市中心醫院科技城分院就診。

當天接診的是威海市中心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兼科技城分院外科主任隋國龍。聽完叢阿姨的病情介紹,隋國龍立即安排叢阿姨進行了胃鏡、腸鏡等多項檢查,經過細緻的檢查,確診叢阿姨患上了回盲部腫瘤,建議儘快手術。

“我也沒想到這一檢查還查出這麼大的病,得虧人家大夫,聽說還是中心醫院來的專家,

大醫院的醫生還是信得過的。”叢阿姨說。

在一級醫院看病,享受三級醫院專家服務,這在之前可以說是件大事,如今在科技城醫院,卻變得再平常不過。

2016年11月,威海市中心醫院與威海高區管委簽訂協定,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等方面的壁壘,開展緊密型醫聯體試點,攜手共建威海市中心醫院高區科技城分院,這也是威海市首個跨區域緊密型醫聯體。

區別于傳統的醫聯體合作模式,緊密型醫聯體將上下兩級醫療機構融為“一家人”,通過託管或兼併等方式實現醫院經營權和管理權分離,進行人、財、物的深度整合。

“鄉鎮醫院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老百姓到鄉鎮醫院看不好病又跑去大醫院,百姓多跑腿還要花兩遍錢,現在我們把好的醫生,好的資源都帶過來,讓老百姓少跑腿、少花錢、治好病。”威海市中心醫院工會主席兼科技城分院院長于大程說。

目前,中心醫院派駐的專家和技術骨幹輪流前往科技城分院開展診療服務,每週都會有中心醫院各個專業的專家到科技城分院輪轉,每天都有市中心醫院的專家坐診及查房。像叢阿姨這樣的患者入院就診,都會有和隋國龍一樣的專家坐診,不用再去大醫院排隊掛號,這就是緊密型醫聯體帶給百姓的實惠。

這些醫生在服務百姓的同時,還承擔著科技城分院的科室建設、人才培養任務。科技城分院的醫護人員定期輪流到中心醫院進行培訓,中心醫院的專家常駐科技城分院通過手把手帶教、現場觀摩等方式指導教學,大大提升了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百姓也更信任。

從科技城分院往威海市中心醫院轉運患者

中心醫院與科技城分院醫護人員共同完成了科技城分院首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科技城分院腹腔鏡闌尾炎手術

上下聯動,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

叢阿姨確診了回盲部腫瘤,家人就商量著該去哪家醫院做手術,隋國龍告訴家屬,在這就能做。隋國龍說的可不是科技城分院,而是三級甲等醫院威海市中心醫院。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緊密型醫聯體成立以後,對於複雜的大型手術,中心醫院開通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優先安排科技城分院的患者到醫院本部進行手術治療,患者在手術的前一天由科技城分院轉到中心醫院本部,術後觀察48小時,無特殊情況便可轉回分院住院治療,醫院安排車輛免費接送,真正實現了在三甲醫院治療、在家門口住院的便利就醫模式。

“我在小醫院看病,還能去大醫院做手術,人家有車接送,不用再跑去排隊了,這下我的信心也足了也不害怕了,沒想到這樣的好事讓我趕上了。”叢阿姨激動地說。

“好事”可遠不止這一件,在科技城分院心電圖室,醫師認真對叢阿姨進行了術前檢查,與此同時,通過區域心電資料中心將影像資料遠端傳輸到威海市中心醫院,不超過5分鐘,診斷結果就回傳過來。“中心醫院檢測專家24小時值班,對我們傳去的檢測資料即時進行會診分析,出具檢測結果。”醫師表示。

除心電圖外,科技城分院採集的患者血檢標本,大多可在科技城分院完成檢測,部分特殊標本則在早上9點左右通過通勤車送往中心醫院,一般在當天上午會出具檢查結果,患者在科技城分院就可以列印檢測報告。另外,胃腸鏡檢查、CT等影像學檢測也實現了中心醫院專家遠端檢測會診,像叢阿姨這樣的患者,去到中心醫院直接就可以做手術,省去了再次檢查的麻煩。

加強遠端醫療協作網路建設是醫聯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威海市中心醫院建成了威海市首家覆蓋全院及周邊文登區、臨港區、高區初村共22家基層醫療機構的心電網路平臺,免費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伺服器和記憶體、心電設備介面,並為各基層醫療機構所上傳的心電檢查24小時免費提供診斷。

同時,為了優化醫院間的資源配置,科技城分院提供車輛,每天免費接送病人前往中心醫院進行必要的大型檢查如MRI、ECT等,並且患者可以享受就醫綠色通道,做檢查時不用再排隊等候,隨到隨做。

叢阿姨的手術安排在入院第二天進行,主刀大夫就是隋國龍,手術在腔鏡下進行,全程微創。手術結束後經過2天的觀察,叢阿姨便被接回了科技城分院住院進行康復治療。

如今,中心醫院與科技城分院已經實現“首診在基層、重病到大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秩序,建立起相對穩定、緊密銜接的雙向轉診管道。遠端醫療服務的開展,也使醫療機構、醫生突破地理範圍的限制,實現了醫療資源、人力資源的共用,使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上下貫通,使醫聯體更通暢,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優化了患者的就診流程,節約了看病時間和就醫負擔,有效的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科技城分院引進先進的全自動免疫分析儀

科技城分院引進先進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不用東奔西走,家門口就有“大醫院”

經過一個星期的住院治療,叢阿姨已經康復可以出院了,這次生病叢阿姨可是一點也沒遭罪,從入院的專家接診到檢查、手術、住院,一套流程下來,叢阿姨可謂是享受了全套的優質服務,可最後的一項卻讓叢阿姨和家人有些頭疼。

原來,叢阿姨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老兩口靠種地賣點糧食有一些收入,兒子在外打工幾年也沒存下什麼錢,這次在大醫院做手術,叢阿姨一直擔心錢的問題,硬著頭皮去結算,最終的金額卻讓叢阿姨和家人大吃一驚。

“沒想到醫保一報銷,剩下的我們完全承受的起,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叢阿姨的兒子說。

通過建立緊密型醫聯體,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三級醫院的服務水準和一級醫院的優惠政策,為患者進行手術的團隊都是來自三甲醫院的技術骨幹,而手術費用卻是按照一級醫院的收費標準收取,這樣大大減輕了患者在經濟上的壓力,使患者真正有能力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政策上的優惠和優勢醫療資源的下沉僅僅是威海市中心醫院與科技城分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的一小部分。

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視察威海時提出要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為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指示要求和國家、省關於推進醫聯體建設的部署要求,全面推進全市醫聯體建設,今年7月,威海市衛計委召開全市醫聯體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威海市中心醫院科技城分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得到了與會領導及各級醫院代表的一致讚譽,威海市衛計委主任周德純高度讚揚了威海市中心醫院醫聯體建設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並樹為可借鑒推廣的標杆,號召全市醫療機構汲取有益經驗,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層層串聯,組建成上下貫通的醫聯體網路,服務好社會經濟發展和百姓就醫。

其實,在醫聯體成立之前,科技城分院醫護人員匱乏、設備老舊不齊等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隨著醫聯體的成立,高區管委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改善醫院環境,購進先進醫療設備,威海市中心醫院發揮人才、技術、管理上的優勢,逐步完善高區初村鎮科技城分院的科室設置,充實醫護人員,實施一體化運營管理,提升醫療服務水準。

如今經過全面改造,科技城分院硬體配備上檔升級,醫院內外煥然一新、乾淨整潔,先後引進中高檔彩超、高清電子胃腸鏡、高清腹腔鏡系統、64排CT、檢驗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眼科及耳鼻喉科檢查治療設備等,醫療設備日益完備,診療服務水準大幅提升。

此外,科技城分院重新改造了原有閒置的手術室,配備無影燈、手術床、麻醉機、多參數監護儀、心臟除顫儀、氣壓止血儀、人流負壓吸引機、B超機等設備。闌尾炎、疝氣、各種體表腫物、外傷和四肢骨折等手術以及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科等手術都能開展,且腹腔鏡下胃腸、肝膽、闌尾、子宮、輸卵管等微創手術治療也能進行,三級及以下手術均可開展。自此,患者不用再東奔西走,看病進入了家門口的“大醫院”時代。

2016年1-11月科技城分院的門診接診量有18000多人次,而今年這一資料上升至27000多人次,去年1-11月出入院人數在380人左右,而今年,已經達到了1602人。這些資料說明,經過一年多的苦心建設,科技城分院已經成為周邊百姓信得過的好醫院。

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以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通、物通、醫通”為主要內容的緊密型醫聯體的建立,更利於引導患者分層次就醫,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新格局,盤活了長期門可羅雀的基層醫院,使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和有效,讓群眾享受到高效、便捷、經濟、同質的醫療服務。

“緊密型醫聯體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真正做到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我們還將不斷提高醫院的服務能力,拓展服務的範圍,提升服務品質,努力打造全市最好的基層醫院。”于大程說。

初審編輯:張其天

更多

目前,中心醫院派駐的專家和技術骨幹輪流前往科技城分院開展診療服務,每週都會有中心醫院各個專業的專家到科技城分院輪轉,每天都有市中心醫院的專家坐診及查房。像叢阿姨這樣的患者入院就診,都會有和隋國龍一樣的專家坐診,不用再去大醫院排隊掛號,這就是緊密型醫聯體帶給百姓的實惠。

這些醫生在服務百姓的同時,還承擔著科技城分院的科室建設、人才培養任務。科技城分院的醫護人員定期輪流到中心醫院進行培訓,中心醫院的專家常駐科技城分院通過手把手帶教、現場觀摩等方式指導教學,大大提升了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百姓也更信任。

從科技城分院往威海市中心醫院轉運患者

中心醫院與科技城分院醫護人員共同完成了科技城分院首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科技城分院腹腔鏡闌尾炎手術

上下聯動,實現分級診療、雙向轉診

叢阿姨確診了回盲部腫瘤,家人就商量著該去哪家醫院做手術,隋國龍告訴家屬,在這就能做。隋國龍說的可不是科技城分院,而是三級甲等醫院威海市中心醫院。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緊密型醫聯體成立以後,對於複雜的大型手術,中心醫院開通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優先安排科技城分院的患者到醫院本部進行手術治療,患者在手術的前一天由科技城分院轉到中心醫院本部,術後觀察48小時,無特殊情況便可轉回分院住院治療,醫院安排車輛免費接送,真正實現了在三甲醫院治療、在家門口住院的便利就醫模式。

“我在小醫院看病,還能去大醫院做手術,人家有車接送,不用再跑去排隊了,這下我的信心也足了也不害怕了,沒想到這樣的好事讓我趕上了。”叢阿姨激動地說。

“好事”可遠不止這一件,在科技城分院心電圖室,醫師認真對叢阿姨進行了術前檢查,與此同時,通過區域心電資料中心將影像資料遠端傳輸到威海市中心醫院,不超過5分鐘,診斷結果就回傳過來。“中心醫院檢測專家24小時值班,對我們傳去的檢測資料即時進行會診分析,出具檢測結果。”醫師表示。

除心電圖外,科技城分院採集的患者血檢標本,大多可在科技城分院完成檢測,部分特殊標本則在早上9點左右通過通勤車送往中心醫院,一般在當天上午會出具檢查結果,患者在科技城分院就可以列印檢測報告。另外,胃腸鏡檢查、CT等影像學檢測也實現了中心醫院專家遠端檢測會診,像叢阿姨這樣的患者,去到中心醫院直接就可以做手術,省去了再次檢查的麻煩。

加強遠端醫療協作網路建設是醫聯體建設的重要內容。威海市中心醫院建成了威海市首家覆蓋全院及周邊文登區、臨港區、高區初村共22家基層醫療機構的心電網路平臺,免費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伺服器和記憶體、心電設備介面,並為各基層醫療機構所上傳的心電檢查24小時免費提供診斷。

同時,為了優化醫院間的資源配置,科技城分院提供車輛,每天免費接送病人前往中心醫院進行必要的大型檢查如MRI、ECT等,並且患者可以享受就醫綠色通道,做檢查時不用再排隊等候,隨到隨做。

叢阿姨的手術安排在入院第二天進行,主刀大夫就是隋國龍,手術在腔鏡下進行,全程微創。手術結束後經過2天的觀察,叢阿姨便被接回了科技城分院住院進行康復治療。

如今,中心醫院與科技城分院已經實現“首診在基層、重病到大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秩序,建立起相對穩定、緊密銜接的雙向轉診管道。遠端醫療服務的開展,也使醫療機構、醫生突破地理範圍的限制,實現了醫療資源、人力資源的共用,使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上下貫通,使醫聯體更通暢,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優化了患者的就診流程,節約了看病時間和就醫負擔,有效的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科技城分院引進先進的全自動免疫分析儀

科技城分院引進先進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不用東奔西走,家門口就有“大醫院”

經過一個星期的住院治療,叢阿姨已經康復可以出院了,這次生病叢阿姨可是一點也沒遭罪,從入院的專家接診到檢查、手術、住院,一套流程下來,叢阿姨可謂是享受了全套的優質服務,可最後的一項卻讓叢阿姨和家人有些頭疼。

原來,叢阿姨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老兩口靠種地賣點糧食有一些收入,兒子在外打工幾年也沒存下什麼錢,這次在大醫院做手術,叢阿姨一直擔心錢的問題,硬著頭皮去結算,最終的金額卻讓叢阿姨和家人大吃一驚。

“沒想到醫保一報銷,剩下的我們完全承受的起,這項政策真是太好了。”叢阿姨的兒子說。

通過建立緊密型醫聯體,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三級醫院的服務水準和一級醫院的優惠政策,為患者進行手術的團隊都是來自三甲醫院的技術骨幹,而手術費用卻是按照一級醫院的收費標準收取,這樣大大減輕了患者在經濟上的壓力,使患者真正有能力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政策上的優惠和優勢醫療資源的下沉僅僅是威海市中心醫院與科技城分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的一小部分。

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視察威海時提出要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為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指示要求和國家、省關於推進醫聯體建設的部署要求,全面推進全市醫聯體建設,今年7月,威海市衛計委召開全市醫聯體建設現場推進會議,威海市中心醫院科技城分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得到了與會領導及各級醫院代表的一致讚譽,威海市衛計委主任周德純高度讚揚了威海市中心醫院醫聯體建設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並樹為可借鑒推廣的標杆,號召全市醫療機構汲取有益經驗,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層層串聯,組建成上下貫通的醫聯體網路,服務好社會經濟發展和百姓就醫。

其實,在醫聯體成立之前,科技城分院醫護人員匱乏、設備老舊不齊等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隨著醫聯體的成立,高區管委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改善醫院環境,購進先進醫療設備,威海市中心醫院發揮人才、技術、管理上的優勢,逐步完善高區初村鎮科技城分院的科室設置,充實醫護人員,實施一體化運營管理,提升醫療服務水準。

如今經過全面改造,科技城分院硬體配備上檔升級,醫院內外煥然一新、乾淨整潔,先後引進中高檔彩超、高清電子胃腸鏡、高清腹腔鏡系統、64排CT、檢驗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眼科及耳鼻喉科檢查治療設備等,醫療設備日益完備,診療服務水準大幅提升。

此外,科技城分院重新改造了原有閒置的手術室,配備無影燈、手術床、麻醉機、多參數監護儀、心臟除顫儀、氣壓止血儀、人流負壓吸引機、B超機等設備。闌尾炎、疝氣、各種體表腫物、外傷和四肢骨折等手術以及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科等手術都能開展,且腹腔鏡下胃腸、肝膽、闌尾、子宮、輸卵管等微創手術治療也能進行,三級及以下手術均可開展。自此,患者不用再東奔西走,看病進入了家門口的“大醫院”時代。

2016年1-11月科技城分院的門診接診量有18000多人次,而今年這一資料上升至27000多人次,去年1-11月出入院人數在380人左右,而今年,已經達到了1602人。這些資料說明,經過一年多的苦心建設,科技城分院已經成為周邊百姓信得過的好醫院。

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以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通、物通、醫通”為主要內容的緊密型醫聯體的建立,更利於引導患者分層次就醫,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新格局,盤活了長期門可羅雀的基層醫院,使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和有效,讓群眾享受到高效、便捷、經濟、同質的醫療服務。

“緊密型醫聯體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真正做到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我們還將不斷提高醫院的服務能力,拓展服務的範圍,提升服務品質,努力打造全市最好的基層醫院。”于大程說。

初審編輯:張其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