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所不知道的兩則唐朝小故事,帶你看看不一樣的大唐

大國裝過的比,是你無法想像的!

眾所周知,唐朝的首都是長安城,然而很多人對於長安城可能不是很瞭解。長安城的西門叫做開遠門,開遠門在當時,主要是前往絲綢之路的商賈旅人和前往駐紮西域的軍隊進出,

而在這座門口,有這麼一座里程碑,碑文出自書法大家虞世南之手。

碑文內容:西極道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為萬里之行!釋:路過的各位,我們這裡離大唐西疆只有九千九百里的路程,絕對沒有一萬里,所以你別擔心“萬里長征人未還”的事發生了。哈哈哈,僅此一句,大國氣派和氣勢撲面而來有木有?

長安開遠門

這是個略顯悲壯和催人淚下的故事!新疆朋友應該知道他!

唐朝頂盛之時,自然是有裝比的資本的,然而一場令後人惋惜痛苦的安史之亂將一切打回原形。

西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為了鎮壓國內叛軍,唐朝政府決定將駐守在西域的唐軍調回國內,於是,很快駐紮在西域的唐軍幾乎抽調一空,

僅留下了約一萬五千的唐軍仍然駐守西域。

當時的吐蕃國力強盛,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於是乘機出兵佔領了由原先唐軍控制的大片區域,而當時奉命鎮守西域的一萬五千名唐軍便因此與內地斷了聯繫。

即便如此,留守西域的這部分唐軍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戰力,仍然牢牢控制著安西四鎮、北庭及西州。西元766年,迫于形勢嚴峻的唐軍只能暫時依附於回鶻,

從而通過回鶻控制的道路向長安派遣使者,直到這時,長安的君臣才知道,我們西域竟然還有這群人在駐紮,西域竟然仍然是我們的。

唐朝西域形勢圖

當時的長安君臣簡直被駐西域的唐軍感動的涕泗橫流,唐代宗便下令,分封獎賞了他們。

然而,好景不長,不甘心的吐蕃很快便率大軍猛攻了安西四鎮,形勢再次惡劣至極,西域守軍有一次和長安失去了聯繫。

當時郭昕是奉命擔任安西四鎮留後,李元忠堅守北庭,面對吐蕃的強勢進攻,兩位守將只能聯合沙陀、回鶻共抗吐蕃,吐蕃久攻不下,只能撤兵。

西元781年,郭昕再一次借道回鶻,終於有一次和長安取得了聯繫,長安君臣有一次驚奇的發現,原來安西、北庭等地TMD還在我們手裡啊!於是便嘉獎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

並封其為武威君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時駐守北庭的守將楊元忠去世,其子楊襲古接任他的職位,不甘心的吐蕃有一次猛攻沙陀、回鶻等地。當時的唐朝政府其實已經徹底放棄了西域之地。而楊襲古和郭昕也有一次和長安失去了聯繫,很快,面對吐蕃的強勢進攻,守敵只剩下北庭、安西兩地。至此十餘年載,都未能和長安取得聯繫。

西元789年,楊襲古鎮守的北庭被吐蕃攻破,楊襲古帥軍突圍,準備前往郭昕駐守的安西,至西州,為回鶻人所殺。

異國他鄉,身負皇命,堅守陣地。最終卻終究沙場戰死,甚至連馬革裹屍的希望都沒有了。

我想,他閉眼的最後一刻,看到的應該是長安的長袖善舞,長安的高樓城牆和言笑晏晏吧!

將軍廟

楊襲古將軍

如今,在新疆奇台,依舊建有一座將軍廟,廟內有著楊襲古將軍的雕像,新疆的朋友可能去過,見過,也悼念過這位英雄!

清代詩人詩

最後的最後:西元793年,郭昕聯合回鶻懷信可汗組織了一次對吐蕃的反擊,終於成功收復了北庭。《九姓回鶻可汗聖文神武碑》記載:北庭半收半圍之次,天可汗親統大軍,討滅元兇,卻複城邑。

都未能和長安取得聯繫。

西元789年,楊襲古鎮守的北庭被吐蕃攻破,楊襲古帥軍突圍,準備前往郭昕駐守的安西,至西州,為回鶻人所殺。

異國他鄉,身負皇命,堅守陣地。最終卻終究沙場戰死,甚至連馬革裹屍的希望都沒有了。

我想,他閉眼的最後一刻,看到的應該是長安的長袖善舞,長安的高樓城牆和言笑晏晏吧!

將軍廟

楊襲古將軍

如今,在新疆奇台,依舊建有一座將軍廟,廟內有著楊襲古將軍的雕像,新疆的朋友可能去過,見過,也悼念過這位英雄!

清代詩人詩

最後的最後:西元793年,郭昕聯合回鶻懷信可汗組織了一次對吐蕃的反擊,終於成功收復了北庭。《九姓回鶻可汗聖文神武碑》記載:北庭半收半圍之次,天可汗親統大軍,討滅元兇,卻複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