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雛燕:神靈在崖城的山野奔跑(散文之三)

神靈在崖城的山野奔跑(散文之三)

文/雛燕

店子嶺秀直雲表,

往南翻騰起伏,逶迤七十裡,猛然停住,山勢至此突兀,重岩疊嶂,如鑄就的寶鼎,成犄角狀,形若龍頭。電視差轉檯的鐵塔猛刺雲天,前面坐落著崖城泰山廟,三面環繞著數十丈高的懸崖。俯瞰街道何家莊山根三個村,環望崖城河瀉出東北峰間,父子河流出西北山縫,二水粼粼,融合於崖城峽灣。酈道元的《水經注》裡的夷水在這裡找到注腳。在此瞭望,若立螯頭,楚目清新,
心曠神怡。舉目東望,張河、馬河、山河三山合脈,山偎依山,瑞氣盈盈;遙望西天,富坪、木樹、神門十村相連,山峻如壘,靄雲騰騰;盧家山和郭家山像兩個感嘆號乍然突起,在崖城的前面豎起兩面綠色的屏風,如兩扇巨大的門,崖城河就從這門縫一樣的山峽裡流出。這裡的河套是崖城最肥沃的,是有名的產糧區。崖城鄉政府就在這裡。

“城牆下”的傳說,衍射出崖城悠遠的史實;“張少川”的傳說,透視出崖城遠古;“崖城四大家族”的傳說,傳遞著崖城土著的歷史淵源;還有金條山(中條山)神秘難辯的傳說,紅軍的與“八大委員”的傳說,高樺山王商戶的傳說,何家莊紅旗民兵連的故事。崖城的每一條山溝裡都有一個傳說,每一座山頭都纏綿在神奇裡,

每一個村莊都彌漫在童話的故事裡。崖城,是一個誕生神秘傳說的地方,是一個神靈奔跑的地方。

崖城有山有川,有水有灘,有林有灣,物產豐富,氣候宜人。崖城四周皆山也,山連山,山套山,山挨山,山外連山,形成了天然盆地,地勢各異,千變萬化,氣溫差異不大,年日照時間長。盛夏,綠柳依依,麥浪翻滾,蛙鼓陣陣;金秋,芳草萋萋,蘋果溢醇,歡笑融融;隆冬,瓊樹玉嶺,河岸凝銀,

山野不驚;陽春,山花浪漫,鳥語聲聲,河水錦鱗。崖城南北七十裡,地形變化萬千,氣候各異,比如在夏季,崖城南邊正處於夏收氣溫炎熱,而崖城北部山區綠樹成蔭,空氣新鮮,氣候涼爽,真是避暑的好去處。真是詩人白居易所說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感覺。三苟河邊的石山裡,生活著一種土豹子,人從豹身邊經過,人不傷豹,豹不害人,人豹和睦相處,有時,土豹子從籬笆院牆邊走過,
從不越境騷擾人畜。自從建立人民公社,公社幹部拿來快槍打豹子以後,溫順的豹子變得粗暴,看見拿槍的萬分警惕,才有了傷人的事。林中數目繁多,洋樹,柳樹,柏樹,椿樹,槐樹,松樹,樺樹,桑樹,梨,杏,桃,榛樹等各種喬木灌木幾百種樹種,野豬、狼、鹿、羬、野山羊、狐等往來活動其間。還生活著一些稀有珍禽。河水兩岸,田疇若璧。盛產小麥,玉米,洋芋,油菜,胡麻,苦蕎,蕎麥,豌豆等農作物;崖城的任何一面坡上都有中草藥,如柴胡,當歸,厚樸,薄荷,蒼術,甘草,紅花,穿地龍,菊花,金銀花,茯苓,庖參,花椒,生地,半夏,熟地,苦參,野胡麻,白芍,川芎,五味子,山查,黨參,桑葉,杏仁,蘆根,天麻,陰沉,接骨膽,貝母,地骨皮,穿地龍等幾百多種;有金、鐵、鋅、銅、硫、石灰石等礦產;店子嶺林海裡生活著幾百種野生動物和飛禽,上千種野生植物,怪石異景,跌瀑溪流,山灣青黛,植被青翠,更是待于開發的天然寶庫。物阜民康,眉壽無疆,人靈毓秀。

每逢桃月,崖城泰山廟廟會開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四鄰八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好戴新佩帶手機來看社戲。那些善男信女穿紅掛綠說著笑著,說著普通話,跪在地上焚香,然後騎上摩托車風風火火去逛廟會。崖城的集市達到一年裡鼎盛時期,糧油菜果,遊人商客,藥材山貨,地方小吃,無所不有,省內外客商雲集,熱鬧非凡。看戲的人多,唱戲的人樂,閒逛的人悅。設點擺攤的商販們忙呼得腳忙手亂,滿臉龍飛鳳舞,灑滿陽光。一年四季中除過春節,就數桃花三月最熱鬧繁華。

九泉山是崖城的主山,是崖城標誌性的大山,雖然比不上泰山那樣頂天立地,但不乏雄壯的剛陽之氣,在那裡安息著崖城無數的先輩們,它正是崖城人繼往開來,勇往直前的象徵。崖城河是母親河,她溫柔靈氣,張揚著溫柔美,從崖城的遠古流來,承前啟後,以其柔性削岩穿峽,奔向未來。

守望崖城就是守望幸福。

崖城,我們的家園。守望家園,不就是守望幸福嗎?

(以上圖片均為甘肅通渭籍90後畫家王建平的畫作)

【作者簡介】

何鄭,筆名雛燕,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人。甘肅省作協會員,政協禮縣第九屆委員、常委,江山文學簽約作者,隴南市中小學一級教師,隴南市中小學骨幹教師,隴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某刊評論員,編委,《中國愛情詩刊》終身榮譽稱號,某文學團體的特約作家。曾獲隴南市紅色文藝作品優秀獎”雲屏三峽,碧玉兩當“全國徵文大賽散文優秀獎,甘肅省文聯文藝助推精准扶貧專刊獎作品三等獎等。有作品散見於《飛天》《星星》《百花園》《人民文學》《甘肅日報》《北方文學》《百花園》《文學月刊》《北方作家》《臺灣好報》《關睢愛情詩》《小小說選刊》等。

豌豆等農作物;崖城的任何一面坡上都有中草藥,如柴胡,當歸,厚樸,薄荷,蒼術,甘草,紅花,穿地龍,菊花,金銀花,茯苓,庖參,花椒,生地,半夏,熟地,苦參,野胡麻,白芍,川芎,五味子,山查,黨參,桑葉,杏仁,蘆根,天麻,陰沉,接骨膽,貝母,地骨皮,穿地龍等幾百多種;有金、鐵、鋅、銅、硫、石灰石等礦產;店子嶺林海裡生活著幾百種野生動物和飛禽,上千種野生植物,怪石異景,跌瀑溪流,山灣青黛,植被青翠,更是待于開發的天然寶庫。物阜民康,眉壽無疆,人靈毓秀。

每逢桃月,崖城泰山廟廟會開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四鄰八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好戴新佩帶手機來看社戲。那些善男信女穿紅掛綠說著笑著,說著普通話,跪在地上焚香,然後騎上摩托車風風火火去逛廟會。崖城的集市達到一年裡鼎盛時期,糧油菜果,遊人商客,藥材山貨,地方小吃,無所不有,省內外客商雲集,熱鬧非凡。看戲的人多,唱戲的人樂,閒逛的人悅。設點擺攤的商販們忙呼得腳忙手亂,滿臉龍飛鳳舞,灑滿陽光。一年四季中除過春節,就數桃花三月最熱鬧繁華。

九泉山是崖城的主山,是崖城標誌性的大山,雖然比不上泰山那樣頂天立地,但不乏雄壯的剛陽之氣,在那裡安息著崖城無數的先輩們,它正是崖城人繼往開來,勇往直前的象徵。崖城河是母親河,她溫柔靈氣,張揚著溫柔美,從崖城的遠古流來,承前啟後,以其柔性削岩穿峽,奔向未來。

守望崖城就是守望幸福。

崖城,我們的家園。守望家園,不就是守望幸福嗎?

(以上圖片均為甘肅通渭籍90後畫家王建平的畫作)

【作者簡介】

何鄭,筆名雛燕,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人。甘肅省作協會員,政協禮縣第九屆委員、常委,江山文學簽約作者,隴南市中小學一級教師,隴南市中小學骨幹教師,隴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某刊評論員,編委,《中國愛情詩刊》終身榮譽稱號,某文學團體的特約作家。曾獲隴南市紅色文藝作品優秀獎”雲屏三峽,碧玉兩當“全國徵文大賽散文優秀獎,甘肅省文聯文藝助推精准扶貧專刊獎作品三等獎等。有作品散見於《飛天》《星星》《百花園》《人民文學》《甘肅日報》《北方文學》《百花園》《文學月刊》《北方作家》《臺灣好報》《關睢愛情詩》《小小說選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