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掘金下一個內容消費藍海,視頻平臺加碼紀錄片市場

此前受眾並不廣泛的紀錄片如今受到了多個平臺的追捧。

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全球戰略佈局及商業規劃近日發佈,宣佈將從國際合作與自主IP開發兩個維度全面加碼紀錄片,

2018年騰訊視頻紀錄片合作機構也從10家增加到14家,BBC、國家地理頻道、ITV、美國歷史頻道、NHK、ZDF等都在合作機構名單內。

除了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視頻播放平臺,一線衛視也在紛紛加碼紀錄片。紀錄片正成為一線衛視新聞、綜藝、電視劇三駕馬車之外的第四駕馬車。 騰訊視頻商業化總經理王瑩指出,隨著年輕群體對紀實內容愈發青睞,紀實內容將成為下一個內容藍海。

多平臺爭相佈局

今年,騰訊視頻與BBC聯合出品的《藍色星球2》取得了上線2集流量就突破1億,播出6周後流量達到2億的成果,創造了全球紀錄片收視的新記錄,此外《我在故宮修文物》因為在視頻網站bilibili受到追捧而改編成電影,長篇紀錄片《二十二》用1.5億票房突破紀錄片票房記錄……騰訊視頻等文娛公司看到了紀錄片蘊藏的潛力,

紛紛開始加碼。

近年來,騰訊視頻不斷在紀錄片領域發力,今年更是與國際廠牌合作,引進了BBC、國家地理頻道、ITV、美國歷史頻道、NHK、ZDF等十多家播出製作機構的優質國際紀錄片。

愛奇藝也已與BBC、CNEX、Discovery、Netflix等全球知名紀錄片出品方建立起深入合作關係,成為國內紀錄片主流播放平臺,打造出中國最大規模的紀錄片內容片庫。優酷也在與BBC等各大紀錄片製作機構合作,

同時發力自製,以拓展平臺紀錄片的產量和品質,這兩年的發展來看,優酷出品並獨播的《侶行》《季錄》《了不起的匠人》等網生紀錄片均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除此之外,一線衛視也在加碼。12月21日,大型劇集紀錄片《生門》以豆瓣8.5分的高分成績得以登陸東方衛視。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產總投入為34.7億元,總產值超過52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15%和12%。事實上,紀錄片不僅具有潛力巨大的商業價值,也具有真實紀錄時代的現實意義。

此外,政策也在扶持紀錄片發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期宣佈將啟動“記錄新時代”工程,該工程在題材規劃、資金扶持、播出調控、人才培養、市場引導等多個方面進行強有力的扶持。

年輕群體戀上紀錄片

愛奇藝近日公佈的資料顯示,愛奇藝平臺上觀看紀錄片的用戶中,

35歲以上只有12%,而19—30歲的用戶占比超過了50%,18歲以下的用戶占比14%。也就是說,在愛奇藝這一平臺上,90後、00後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用戶。

紀錄片正逐步突破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階層)人群限制走向大眾。

以年輕群體活躍的B站為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因為在B站受到追捧而改編成電影登陸大銀幕。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下稱“CDRC”)發佈了“CDRC前沿資料”,對2016年中國紀錄片業態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資料化的整體概覽和深度剖析,CDRC依託10年產業資料支撐,結合近年來紀錄片市場的發展,認為中國紀錄片是一個被中國市場嚴重低估的產業。“中國的年輕人會以紀錄片作為一個時尚,很多人都願意貼上紀錄片的標籤。”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談道。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紀錄片行業還處在普遍虧損中。

在商業模式上,傳統紀錄片的盈利管道主要有兩個,一是紀錄片平臺播出時的廣告收入,二是將紀錄片版權銷售獲得收益。不過目前看這兩塊收益都不是很好,廣告主普遍傾向於將廣告投放在擁有龐大流量的影視劇、綜藝等內容上,紀錄片在版權市場售價也處於低谷。當然這兩塊收益這兩年已經在逐步增長,對紀錄片的市場認可度也在提高。

此外,由於視頻網站等新媒體的介入也給紀錄片行業帶來更多變現模式。例如愛奇藝推出紀錄片VIP會員模式,開啟紀錄片領域會員付費模式。

對此,朱樂賢向記者表示,面對行業困境,紀錄片首先是把內容做好。朱樂賢認為,這兩年,特別在今年,無論是國內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還是國際節目《地球脈動2》、《藍色星球2》的熱度都在印證紀錄片行當裡的“內容為王”,因為優質的頭部內容完全可以帶動年輕觀眾的收看和紀錄片的拓寬普及。

“當我滿懷信心想要拍出和BBC一樣品質的紀錄片,去他們的拍攝現場觀摩之後,不得不承認,我們之間的差距是很難短時間趕得上的。”朱樂賢感歎,在他看來,目前當務之急是做好內容,等內容可以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CDRC依託10年產業資料支撐,結合近年來紀錄片市場的發展,認為中國紀錄片是一個被中國市場嚴重低估的產業。“中國的年輕人會以紀錄片作為一個時尚,很多人都願意貼上紀錄片的標籤。”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談道。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紀錄片行業還處在普遍虧損中。

在商業模式上,傳統紀錄片的盈利管道主要有兩個,一是紀錄片平臺播出時的廣告收入,二是將紀錄片版權銷售獲得收益。不過目前看這兩塊收益都不是很好,廣告主普遍傾向於將廣告投放在擁有龐大流量的影視劇、綜藝等內容上,紀錄片在版權市場售價也處於低谷。當然這兩塊收益這兩年已經在逐步增長,對紀錄片的市場認可度也在提高。

此外,由於視頻網站等新媒體的介入也給紀錄片行業帶來更多變現模式。例如愛奇藝推出紀錄片VIP會員模式,開啟紀錄片領域會員付費模式。

對此,朱樂賢向記者表示,面對行業困境,紀錄片首先是把內容做好。朱樂賢認為,這兩年,特別在今年,無論是國內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還是國際節目《地球脈動2》、《藍色星球2》的熱度都在印證紀錄片行當裡的“內容為王”,因為優質的頭部內容完全可以帶動年輕觀眾的收看和紀錄片的拓寬普及。

“當我滿懷信心想要拍出和BBC一樣品質的紀錄片,去他們的拍攝現場觀摩之後,不得不承認,我們之間的差距是很難短時間趕得上的。”朱樂賢感歎,在他看來,目前當務之急是做好內容,等內容可以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