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路上,他們都是好樣的——開陽縣脫貧攻堅工作二三事

自脫貧攻堅戰吹響“衝鋒號”以來,開陽大地上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他們一心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舍小家為大家,譜寫出一個個令人敬佩的動人事蹟。

 圖為羅忠友在平整為修路而拆除的豬圈地基。

幫扶幹部力扛重任

開陽縣花梨鎮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由於土地貧瘠,群眾收入路子單一,全鎮27492人中就有困難人口3381人,12%的貧困發生率曾經讓花梨鎮扶貧工作站站長邱江心如焦灼。

為了摸清底數,邱江和全鎮幹部職工緊盯全鎮7個村的1013戶3381名貧困人口,

全面開展大走訪活動。“要想讓老百姓擺脫貧窮,一定要找到‘窮根’,把問題的根源搞清楚了,才能對症下藥,扶貧工作才能夠有的放矢。只有帶著感情走訪,帶著責任走訪,才能走進老百姓的門檻,走進老百姓的心坎。”邱江是這樣說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撲下身子摸實情、紮下根來“找藥方”、彎下腰去“挖窮根”,幫扶幹部們按照“六個精准”的工作要求,
準確掌握了每家每戶的詳細情況和致貧原因。

走訪困難群眾

然而,掌握情況並不代表解決問題。翁昭村大土組的王國榮與丈夫離婚後自己帶著三個孩子,經濟負擔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當邱江和幫扶幹部來到她家時,迎來的不是笑臉而是“閉門羹”。

“搞形式、走過場,能有什麼用?”這是王國榮最初的偏見。

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幫扶幹部的誠意終於打開了王國榮的心門,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她找到了新工作,並準備種上幾十畝柑橘增收致富。

“今年,全鎮的產業幫扶資金達到了800多萬元,通過種植養殖產業的帶動和‘三變’改革的鋪開,全鎮低收入困難群眾的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超過了4800元。”邱江介紹說。

憑藉優秀的工作成效,

邱江在全縣的脫貧攻堅總結大會上被評為鄉鎮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還有30名跟他一樣奮戰在脫貧一線的鄉鎮幹部也獲此殊榮。

當地幹部埋頭苦幹的同時,駐村幹部們也為脫貧攻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駐村幹部前往困難群眾家的路上

張潔是貴陽市委政策研究室派駐花梨鎮建中村的駐村幹部,她用對症下藥、固本培基、補齊短板三個關鍵字來概括自己的扶貧工作。

通過幾年努力,建中村已建成分別有200頭肉牛、300頭生豬的2個養殖基地,1000畝辣椒、200畝茶葉、100畝烤煙種植基地,1個營養餐配送中心。張潔相信只要大家堅持不懈地幹,咬定青山不放鬆,建中村的產業終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困難群眾光榮脫貧

“我脫貧,我光榮!”在開陽縣脫貧攻堅年度總結大會上,莫洛亞代表評選出來的十位光榮脫貧戶,說出了共同的心聲。

莫洛亞是高寨鄉平寨村頂趴組村民,今年43歲,他8歲時得了骨髓炎,造成腿腳不便。

頭腦靈光的莫洛亞早些年都在浙江打工,2014年因病回到了家鄉。在家的這一年,因生病,沒收入,他成為貧困戶。

第二年,身體恢復後,莫洛亞閒不住了,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他流轉了70畝土地種辣椒,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由於種植技術經驗的欠缺和銷路不暢等原因,他當年只獲得了7000元的純收入。

辣椒種植的收入給了莫洛亞信心。今年,他聯合幾個合夥人辦起了畫馬岩種植農民合作社,並將自己的辣椒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20畝,今年純利潤達到20000元以上。

如今,莫洛亞不僅光榮脫貧,還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

因為辣椒種植每三年就要輪作。明年,他打算發動周圍散戶種植辣椒,他來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並負責回收和銷售,不僅讓自己富起來,也讓更多的群眾受益。

“身體殘疾不是貧窮的理由,更不能成為好吃懶做的藉口。就算是腿腳不方便,也能走出康莊大道。”莫洛亞用自己的作為,生動詮釋了“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拼搏精神,激勵著周圍的低收入困難戶早日脫貧致富。

拆平豬圈保證修路

12月20日,冬日裡難得的太陽天。花梨鎮高坪村長坡寨村民組的“組組通”公路路基剛剛開挖完畢,在陽光下散發著新鮮的泥土味道。走在這條兩公里長4.5米寬的土路上,目測最低處和最高處之間的高度差有近百米。

高坪村村主任陳廷芬介紹,該路未開挖之前僅有一米多寬,車輛難以通行。

步行20多分鐘,只見路邊一位老人正在平整土地。“這就是為修路主動拆了自家豬圈的羅忠友。”陳廷芳指著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介紹說。

“組組通”公路開挖後,聽說公路要經過自家門院,舊豬圈正處在規劃路線上,86歲的羅忠友二話不說,請來村裡人幫忙把自家養的豬挪了個新地方,三下五除二就把舊豬圈給拆了個乾淨。羅忠友還主動揮起鋤頭,平整剛剛拆完的豬圈地基。

“我每月都有60元錢的高齡補助和150元的養老保險,跟老伴加起來一個月有四五百元,孫兒們也都工作賺錢了。”羅忠友說,“好日子都是托了共產黨的福,拆個豬圈不算什麼。”

羅忠友平常也閒不住,每逢趕場天還要去集市賣自己做的掃把。“五元錢一把,一天也能賣個百把元錢。等路通了就更好走了,孫兒也能開車到家門口了。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看到家門口修新路。”他高興地說。

因為群眾的積極支持配合,高坪村原計劃2017年開挖的9條“組組通”公路和2018年計畫中的2條已全部開挖完畢,只等下一步的路面硬化,就能讓通組路煥然一新。

來源/開陽縣新聞中心 文:李必興

“我脫貧,我光榮!”在開陽縣脫貧攻堅年度總結大會上,莫洛亞代表評選出來的十位光榮脫貧戶,說出了共同的心聲。

莫洛亞是高寨鄉平寨村頂趴組村民,今年43歲,他8歲時得了骨髓炎,造成腿腳不便。

頭腦靈光的莫洛亞早些年都在浙江打工,2014年因病回到了家鄉。在家的這一年,因生病,沒收入,他成為貧困戶。

第二年,身體恢復後,莫洛亞閒不住了,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他流轉了70畝土地種辣椒,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由於種植技術經驗的欠缺和銷路不暢等原因,他當年只獲得了7000元的純收入。

辣椒種植的收入給了莫洛亞信心。今年,他聯合幾個合夥人辦起了畫馬岩種植農民合作社,並將自己的辣椒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20畝,今年純利潤達到20000元以上。

如今,莫洛亞不僅光榮脫貧,還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

因為辣椒種植每三年就要輪作。明年,他打算發動周圍散戶種植辣椒,他來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並負責回收和銷售,不僅讓自己富起來,也讓更多的群眾受益。

“身體殘疾不是貧窮的理由,更不能成為好吃懶做的藉口。就算是腿腳不方便,也能走出康莊大道。”莫洛亞用自己的作為,生動詮釋了“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拼搏精神,激勵著周圍的低收入困難戶早日脫貧致富。

拆平豬圈保證修路

12月20日,冬日裡難得的太陽天。花梨鎮高坪村長坡寨村民組的“組組通”公路路基剛剛開挖完畢,在陽光下散發著新鮮的泥土味道。走在這條兩公里長4.5米寬的土路上,目測最低處和最高處之間的高度差有近百米。

高坪村村主任陳廷芬介紹,該路未開挖之前僅有一米多寬,車輛難以通行。

步行20多分鐘,只見路邊一位老人正在平整土地。“這就是為修路主動拆了自家豬圈的羅忠友。”陳廷芳指著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介紹說。

“組組通”公路開挖後,聽說公路要經過自家門院,舊豬圈正處在規劃路線上,86歲的羅忠友二話不說,請來村裡人幫忙把自家養的豬挪了個新地方,三下五除二就把舊豬圈給拆了個乾淨。羅忠友還主動揮起鋤頭,平整剛剛拆完的豬圈地基。

“我每月都有60元錢的高齡補助和150元的養老保險,跟老伴加起來一個月有四五百元,孫兒們也都工作賺錢了。”羅忠友說,“好日子都是托了共產黨的福,拆個豬圈不算什麼。”

羅忠友平常也閒不住,每逢趕場天還要去集市賣自己做的掃把。“五元錢一把,一天也能賣個百把元錢。等路通了就更好走了,孫兒也能開車到家門口了。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看到家門口修新路。”他高興地說。

因為群眾的積極支持配合,高坪村原計劃2017年開挖的9條“組組通”公路和2018年計畫中的2條已全部開挖完畢,只等下一步的路面硬化,就能讓通組路煥然一新。

來源/開陽縣新聞中心 文:李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