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賽前預熱“2017碭山馬術高峰論壇”乾貨滿滿

第一賽馬網特派碭山採編報導隨著今年第三次耐力賽的舉辦,今天(12月16日)在安徽省碭山縣也提前召開“2017中國碭山馬術高峰論壇”。來自國內外的馬產業、賽馬專家如FEI裁判,原法國耐力賽馬國家隊教練路易勒克雷爾(JEAN LOUIS LECLERC法國)、原中國馬術協會秘書長常偉、馬學專家王振山博士、紅朗姆飼料創始人孫峻嶺博士紛紛登臺,

從耐力賽規則、用馬、營養、未來發展等不同領域進行演講。他們以自己切身體驗和工作總結成果,用平凡的語言,向與會嘉賓和當地的政府官員傳播耐力賽知識,通過國家發展策略,展望碭山耐力賽的未來。論壇吸引百餘來自國內外的嘉賓和參賽騎手,
內地公共媒體、專業媒體等十多個平臺共同參與,為第二天的耐力比賽提前吹響了號角。

黃河故道,當曾經奔騰700多年的黃河水因為種種原因改道之後,除改道之始給周邊的民眾帶來滔天洪水之外,遺留下來就是營養豐富、平整開闊的一百華里黃河故道。

勤勞的碭山縣人民利用這一天賜福地,用自己的汗水種下了千萬畝的酥梨植株,使碭山縣成為世界知名的“梨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碭山縣相關政府部門積極回應國家綠色發展政策,通過引進國際水準的耐力馬術賽事,將擁有細膩沙質的黃河故道作為賽道,既保護馬蹄的同時,也使碭山黃河故道成為國內知名的天然賽馬賽道。

路易勒克雷爾在演講中表示,耐力賽是國際馬聯中唯一一個所有騎手同時出發的賽事,除此之外,它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更多地是在考驗騎手的能力。“不同於馬術和盛裝舞步這些突出馬匹能力的項目,耐力賽考驗的是騎手對馬匹瞭解、對環境瞭解、路線選擇、甚至溫濕度的把控上,

這些考驗在高星級賽事上更為明顯。”而高星級賽事為了充分考慮到馬匹福利,還有路線設計師會加入到賽事的準備工作中,提前把一些可能致使馬匹受傷、出現危險的因素剔除。

除了介紹賽事規則和人員設置之外,路易勒克雷爾也介紹了耐力賽在法國的發展情況。他說,耐力賽事在法國十分流行,從1903年開始,法國就有了耐力賽事,

而通過多年的辦賽,耐力賽規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比如1903年法國耐力賽事就有到賽事末程賽事人員推馬前行的照片,但是後來隨著賽事規範,這種透支馬匹潛力,危害馬匹福利的現象就被杜絕了。”他說,作為一個受歡迎的賽事,耐力賽往往是一人參賽全家上場的現象。“比如家裡的孩子參加耐力賽,全家人都會成為孩子的堅強後盾,當馬匹到達檢查區的時候,大家都分工合作,為馬匹降溫、補充水分,成為馬工、獸醫,大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比賽。”

中國馬術協會前任秘書長常偉在演講中則分享了中國耐力賽馬的發展歷程,他說中國有很長的養馬、賽馬歷史,但隨著中國馬產業的傳承斷代,近40年來才逐漸引進的現代賽馬體系在近幾年才得到迅猛發展。“但現在我們有很多的馬上運動形式,這得益於很多人的努力,目前國內已經註冊、與馬相關的俱樂部有1400多個,各類協會近百家,馬產業公司企業200多家,每年進口2000多匹運動馬,國家級和省市馬上運動賽事超過200個。”

中國馬術協會前任秘書長常偉

常偉說,這種成績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滿足,但與國際馬術運動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包括行業標準、管理機制法規不完善;從業人員總體素質較低;馬術人口作為小眾運動的發展瓶頸難以突破等等。”提出問題之後,他認為突破馬術人口發展瓶頸的主要途徑有兩條:包括普及青少年馬術運動和推廣耐力賽等群眾參與度高的專案。“我國有良好的賽道資源和比賽環境,也有相應的馬匹資源,馬術耐力賽擁有對地方馬產業和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援。”他提倡通過優化組合,更好利用耐力賽的帶動優勢,把耐力賽從單軌制到三軌制,讓競賽形式更加豐富,使耐力賽更容易在國內推廣,進而推動馬術產業的發展。

中國馬學專家王振山教授向現場嘉賓和馬友介紹了今年中國馬業協會訪問波蘭的過程,“波蘭通過舉辦阿拉伯馬選美和耐力比賽,有力地拉動了波蘭阿拉伯馬產業的持續發展,也挖掘了大批國際知名的阿拉伯馬。”他說,阿拉伯馬因為其身體結構和長久以來的培養,成為十分適合耐力賽的馬匹,“波蘭阿拉伯馬賽事主要是年輕時3000米以內的速度賽事,成年後,更多優秀的阿拉伯馬會被培養成為耐力賽馬,直至退役。”他說,本次訪問促進了兩國馬業協會的瞭解,中國馬業協會也借此與波蘭馬會建立了聯繫機制,未來將更多地推動中國馬業與波蘭阿拉伯馬產業的交流。

王振山

知名獸醫、紅朗姆馬糧創辦人孫峻嶺從馬匹營養、賽馬不同年齡段根據不同運動需求,講述了馬匹營養對競賽馬匹的重要影響。“最佳餵養實現馬匹的最佳健康,最佳健康創造最佳成績。只有充分瞭解馬匹,瞭解馬匹的營養需求,根據個體制定合適的飼喂

方案,根據不同的運動模式,使用不同的運動馬糧,才能實現馬匹的健康和運動需求。”他說,馬術用馬、耐力用馬、速度賽馬對營養和熱量都有不同的需求,耐力賽馬比其他兩種馬匹更難飼養,因為需要通過後天培養耐力馬的代謝率調低,所以性情機敏的耐力賽馬匹應該得到更多的照顧。

紅朗姆馬糧創辦人孫峻嶺

豐富的知識、切合實際的講述,讓所有到場嘉賓和馬友都認真聽講,很多人在論壇之後都表示獲益匪淺。特別是經常在國內比賽、觀賽的企業家們,認為路易勒克雷爾對大家正確認識耐力賽有很大的幫助。而另外三位國內專家對耐力賽的講述,大家也有很多的啟發。

世界一流頂級賽道一

黃河故道的特有沙質土壤,非常適合馬術耐力賽,同時對馬匹的保護也是最好的。

賽道沿岸80%的植被覆蓋率,形成了天然的大氧吧。

騎手和馬匹在富含純淨負氧離子的優質賽道上參賽,更容易出色的發揮,取得優異成績。

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的美麗賽道是碭山天然的頂級資源。

為馬匹降溫、補充水分,成為馬工、獸醫,大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比賽。”

中國馬術協會前任秘書長常偉在演講中則分享了中國耐力賽馬的發展歷程,他說中國有很長的養馬、賽馬歷史,但隨著中國馬產業的傳承斷代,近40年來才逐漸引進的現代賽馬體系在近幾年才得到迅猛發展。“但現在我們有很多的馬上運動形式,這得益於很多人的努力,目前國內已經註冊、與馬相關的俱樂部有1400多個,各類協會近百家,馬產業公司企業200多家,每年進口2000多匹運動馬,國家級和省市馬上運動賽事超過200個。”

中國馬術協會前任秘書長常偉

常偉說,這種成績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滿足,但與國際馬術運動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包括行業標準、管理機制法規不完善;從業人員總體素質較低;馬術人口作為小眾運動的發展瓶頸難以突破等等。”提出問題之後,他認為突破馬術人口發展瓶頸的主要途徑有兩條:包括普及青少年馬術運動和推廣耐力賽等群眾參與度高的專案。“我國有良好的賽道資源和比賽環境,也有相應的馬匹資源,馬術耐力賽擁有對地方馬產業和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援。”他提倡通過優化組合,更好利用耐力賽的帶動優勢,把耐力賽從單軌制到三軌制,讓競賽形式更加豐富,使耐力賽更容易在國內推廣,進而推動馬術產業的發展。

中國馬學專家王振山教授向現場嘉賓和馬友介紹了今年中國馬業協會訪問波蘭的過程,“波蘭通過舉辦阿拉伯馬選美和耐力比賽,有力地拉動了波蘭阿拉伯馬產業的持續發展,也挖掘了大批國際知名的阿拉伯馬。”他說,阿拉伯馬因為其身體結構和長久以來的培養,成為十分適合耐力賽的馬匹,“波蘭阿拉伯馬賽事主要是年輕時3000米以內的速度賽事,成年後,更多優秀的阿拉伯馬會被培養成為耐力賽馬,直至退役。”他說,本次訪問促進了兩國馬業協會的瞭解,中國馬業協會也借此與波蘭馬會建立了聯繫機制,未來將更多地推動中國馬業與波蘭阿拉伯馬產業的交流。

王振山

知名獸醫、紅朗姆馬糧創辦人孫峻嶺從馬匹營養、賽馬不同年齡段根據不同運動需求,講述了馬匹營養對競賽馬匹的重要影響。“最佳餵養實現馬匹的最佳健康,最佳健康創造最佳成績。只有充分瞭解馬匹,瞭解馬匹的營養需求,根據個體制定合適的飼喂

方案,根據不同的運動模式,使用不同的運動馬糧,才能實現馬匹的健康和運動需求。”他說,馬術用馬、耐力用馬、速度賽馬對營養和熱量都有不同的需求,耐力賽馬比其他兩種馬匹更難飼養,因為需要通過後天培養耐力馬的代謝率調低,所以性情機敏的耐力賽馬匹應該得到更多的照顧。

紅朗姆馬糧創辦人孫峻嶺

豐富的知識、切合實際的講述,讓所有到場嘉賓和馬友都認真聽講,很多人在論壇之後都表示獲益匪淺。特別是經常在國內比賽、觀賽的企業家們,認為路易勒克雷爾對大家正確認識耐力賽有很大的幫助。而另外三位國內專家對耐力賽的講述,大家也有很多的啟發。

世界一流頂級賽道一

黃河故道的特有沙質土壤,非常適合馬術耐力賽,同時對馬匹的保護也是最好的。

賽道沿岸80%的植被覆蓋率,形成了天然的大氧吧。

騎手和馬匹在富含純淨負氧離子的優質賽道上參賽,更容易出色的發揮,取得優異成績。

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的美麗賽道是碭山天然的頂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