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兒科專家:寶寶身體健康通過觀察小便的顏色和味道,就能及早知道

很多父母不知道,小便是衡量寶寶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細心的媽媽通過觀察寶寶的小便顏色、味道和量,發現寶寶的身體異常,及時進行有效的護理或者就醫。

小便的顏色

寶寶小便的顏色主要與飲水(奶)的量及排汗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飲水(奶)量較多排汗較少的寶寶尿量較多,顏色較淺;飲水(奶)量較少排汗較多的寶寶尿量較少,顏色較深。在正常飲水(奶)和排汗的情況下,清晨起來第一次小便的顏色相對深一些。

正常

寶寶正常的尿液顏色是無色透明或者淺黃色的,在空氣中存放一會兒後,會有沉澱物析出。

黃色

排除服用B族維生素的情況,主要考慮液體攝入量不足,常見於炎熱的夏季。如補充足量液體後無明顯改善,應就醫,排除腎臟疾病等。

濃茶色

常見於嚴重的新生兒黃疸、血紅蛋白尿。

乳白色(米湯樣)

寶寶飲水不足時,尿液濃縮,尿液中的磷酸鹽、尿酸鹽結晶,會使小便呈現乳白色,

多見於寒冷的冬季,適當保暖和增加飲水即可。此外,當大量進食蘋果、柿子等含磷酸鹽、碳酸鹽較多的食物時,也會出現乳白色的尿液。

粉色

寶寶飲水不足時,尿液濃縮,尿液中的草酸鹽結晶,會使小便呈現粉紅色,多見於炎熱的夏季,適當控制環境溫度和增加飲水即可。如果同時伴有發熱、排尿哭、排尿次數增加、胃口差、精神差等症狀,應就醫,排除泌尿系統感染。

紅色(血尿)

血尿在兒童期常見。一些藥物會引起血尿,很多泌尿系統疾病如感染、結石等也會表現為血尿,發現血尿應及時就醫診斷。

小便的次數和量

小便的次數和量會受到年齡、液體攝入、不顯性失水(體溫、呼吸、環境溫度和濕度)、精神因素、藥物、疾病等因素的影響,

實際個體差異很大,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以下表格內資料僅做大致參考。

年齡

每天排尿次數

每天排尿總量

每天每千克體重需水量

出生~第3天

4~5次

0~80ml

120~160ml *

第4天~10天

20~30次

30~300ml

第11天~2個月

20~25次

120~450ml

2個月~6個月

15~20次

200~450ml

6個月~1歲

15~16次

400~500ml

1歲~3歲

10次左右

500~600ml

110~150ml *

3歲~學齡期

6~7次

600~800ml

100~140ml *

* 包含食物中的水分,如果天氣炎熱或寶寶活動量較大,可以酌情增加。

* 寶寶的尿液顏色和尿量是判斷是否需要補充水分的可靠指標,喝水太多也會增加腎臟負擔。

小便的氣味

寶寶新鮮排出的小便是沒有特殊氣味的(也有說母乳寶寶新鮮排出的小便有淡淡的奶香味),但在空氣中存放一會兒後,尿素分解就會釋放出氨(臭)味。

如果寶寶的小便突然變得有明顯的臊味,通常可能是因為液體攝入量少了、排汗量大、氣候炎熱等,嘗試讓寶寶適當增加飲水、飲奶,攝入水分豐富的水果蔬菜,適當減少高蛋白質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無明顯改善,需要就醫檢查,排除某些疾病的前期表現。

嘗試讓寶寶適當增加飲水、飲奶,攝入水分豐富的水果蔬菜,適當減少高蛋白質和高脂肪的食物。如無明顯改善,需要就醫檢查,排除某些疾病的前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