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哇!這場活動彙聚了這麼多大同的朗誦大咖,還有一本神秘的書發佈!快來看看

流芳

中國新詩100年紀念詩歌朗誦會

12月23日,由南郊區文化局主辦,南郊區圖書館、雲岡書城承辦,雲岡茶莊協辦的"流芳中國新詩100年紀念詩歌朗誦會"在雲岡書城舉行。我市文化界人士回顧中國新詩走過的百年歷程,
重溫新詩在歷史浪潮中的脈動與激情;朗誦藝術家用深情的演繹號召市民銘記傳統、追憶經典。

20世紀初,中華民族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一個嶄新的時代隨之開啟。1917年,《兩隻蝴蝶》發表標誌著中國新詩的開端。走過百年歷程,新詩的開創者及其後繼者,在新舊文化的劇烈碰撞中走過了一條坎坷而又輝煌的道路。

part1:詩詞朗誦分享

朗誦會上,
資深媒體人張小泉首先就"中國新詩百年流變及藝術分析"做了精彩講座。朗誦藝術家劉小燕朗誦了中國新詩的開篇之作《兩隻蝴蝶》。接下來,我市朗誦藝術家、播音員、主持人柴桂蘭、劉永軍、郭雁雲、李玉屏、柴宏、李曼、李曉萌以及來自各條戰線的朗誦藝術愛好者譚文禎、高珺、姚佩含、尹德玉、鄧克、李芳分別朗誦了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聞一多的《祈禱》、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現代新詩,
帶領大家追逐百年新詩的足跡,領略中國新詩的亮麗風景。
朗誦會不僅有經典現代新詩,也有大同本土作家創作的優秀作品。南郊區是文化的沃土,作家許瑋創作的《老家是南郊》是一首飽含真情的作品,在譚文禎的演繹下,觀眾感到了南郊的深厚底蘊和人傑地靈。 這是一堂詩學教育的審美課,是一次高雅的身心合一的精神瑜伽,是一場餘音嫋嫋的藝術盛宴,帶給觀眾以心靈的洗禮與震撼。南郊區文化局主辦此次中國百年新詩朗誦會,旨在為大同搭建觸摸經典的文化平臺,正如南郊區文化局局長張海所言,"這是一次地域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現代詩歌與大同傳承的經典再造,是城市品牌與藝術修養的完美呈現。"

part2:《雲岡日曆》分享會

雲岡石窟,大同第一文化名片!

一份來自雲岡的禮物 --《雲岡日曆》2018,以最優雅的姿態標注時光,以最美的方式留下時間的痕跡~~

一本《雲岡日曆》,讓你掌閱雲岡之美,收藏千年洞窟的曠世之作!從此,時光裡便有厚重的歷史和經典的藝術相伴……

從文字解讀到拍攝技術,無不求善求美,帶給讀者以藝術與知識的享受。本書的亮點在於,彙集了300余張珍貴精美圖片,極具研究價值。

365天,每天一張雲岡石窟高清美圖及名稱所在石窟的位置,一段詳盡的石窟解讀文字,農曆、陽曆曆法記時, 每頁放置一個佛教手印。

主辦單位

大同市南郊區

文化(版權)局

承辦單位

大同市南郊區圖書館

雲岡書城

協辦單位

雲岡茶莊

大同新聞網記者 郝雨

在譚文禎的演繹下,觀眾感到了南郊的深厚底蘊和人傑地靈。 這是一堂詩學教育的審美課,是一次高雅的身心合一的精神瑜伽,是一場餘音嫋嫋的藝術盛宴,帶給觀眾以心靈的洗禮與震撼。南郊區文化局主辦此次中國百年新詩朗誦會,旨在為大同搭建觸摸經典的文化平臺,正如南郊區文化局局長張海所言,"這是一次地域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現代詩歌與大同傳承的經典再造,是城市品牌與藝術修養的完美呈現。"

part2:《雲岡日曆》分享會

雲岡石窟,大同第一文化名片!

一份來自雲岡的禮物 --《雲岡日曆》2018,以最優雅的姿態標注時光,以最美的方式留下時間的痕跡~~

一本《雲岡日曆》,讓你掌閱雲岡之美,收藏千年洞窟的曠世之作!從此,時光裡便有厚重的歷史和經典的藝術相伴……

從文字解讀到拍攝技術,無不求善求美,帶給讀者以藝術與知識的享受。本書的亮點在於,彙集了300余張珍貴精美圖片,極具研究價值。

365天,每天一張雲岡石窟高清美圖及名稱所在石窟的位置,一段詳盡的石窟解讀文字,農曆、陽曆曆法記時, 每頁放置一個佛教手印。

主辦單位

大同市南郊區

文化(版權)局

承辦單位

大同市南郊區圖書館

雲岡書城

協辦單位

雲岡茶莊

大同新聞網記者 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