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國家博物館首映

新的一年,大家一起來聽國寶講故事。昨天上午,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國家博物館首映,100件“國寶”述說了中國古人的創造力,每集5分鐘,以全新視角帶領觀眾讀懂中華文化。

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出席首映式。

據製作方介紹,《如果國寶會說話》目光跨越8000年,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攝製組足跡遍佈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餘處考古遺址、千餘件文物。國博館藏紅山玉龍、河南博物院院藏蓮鶴方壺、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館藏三星堆青銅人像……眾多“明星文物”齊亮相,

首次用文物講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表示,經過歷時五年的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全國登記的可移動文物數量為1.08億件,其中珍貴文物380多萬件。如何讓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活起來,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成為我們思考的重要命題。

顧玉才說,文物雖然靜處,

但它們無時無刻不在表達,走進文物能欣賞到它們的工藝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能説明我們學習歷史、研習美德、感悟民族精神。從收藏到展示,從展示到讓文物說話,《如果國寶會說話》欄目打開了一條細細的門縫,讓我們能一窺文物的精彩,傾聽文物講述屬於它們自己的故事。

北京晨報記者瞭解到,《如果國寶會說話》共100集,每集5分鐘;分四季播出,每季25集。該片第一季(1至25集)將于明年1月1日晚10時開始,

每天5集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同時,明年1月1日至1月25日,在紀錄頻道開設的短視頻播出時段每天1集多頻次播出。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 國博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