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現實版“劉峰”:錚錚鐵骨,不負芳華

本世界純屬 非虛構

三十年前受傷後的吳華

《芳華》大熱,

其實不在人們的意料之外。但一場135分鐘的電影不至於讓在場的每一位對命運幡然大悟,畢竟走出電影院,流水一樣的車和行人與135分鐘前並無二樣。我們很快便會忘掉劉峰,忘掉何小萍,忘掉文工團裡“青春”二字刻在臉上的少男少女,忘掉戰場上的每一秒都草木皆兵、關乎生死。

《芳華》上映的第三天,貴州凱裡的一間電影院裡正如期放映影片,幾乎滿座的觀眾席上坐著一位失去雙腿的中年人——幾十年來,

在街坊鄰居的眼中,53歲的他不過是一個運氣不太好的普通人。

帶著秘密生活

1996年,貴州凱裡某單位的門口,一個三輪摩的司機剛把車停下來,想休息一會兒,一名保安立馬沖了上來,要搶掉司機的車鑰匙並扣留車子,爭執之下出現了令人震驚的一幕——“他掏出手槍對著我,那時候我也很生氣,沖他喊:‘你有本事就打我,我在前線打仗都不死。

’他沒管那麼多,一槍頭就甩過來。”

這位被打的摩的司機,正是多年後坐在電影院觀眾席中看《芳華》的中年人,他的名字叫吳華。

當年,被保安打傷以後,吳華隨即報了警,當員警展開調查時才發現,這位摩的司機竟是一個高位截肢的殘疾人,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是,他跨在摩托兩邊的雙腿是一副空空的假肢支架。

如果不是這個意外,吳華會一直帶著這個秘密小心翼翼地生活,

他怕丟了這份好不容易才找來的謀生活計,而這個秘密背後,是一段吳華鮮有對人提起的歷史——他原是一名軍人,上過戰場,負過傷,也正是這場戰爭改變了他的一生。

身著軍裝,英姿颯爽的吳華

死了也是一種解脫

2013年8月,我們在貴州凱裡市區一條狹窄老舊的小巷裡,

見到了殘疾老兵吳華。自1990年退伍以來,他和家人一直居住在凱裡市民政局分配的一處房屋中。幾十年來,在街坊鄰里的眼中,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殘疾人。若不是看到他珍藏的軍功章和部隊留影,我們很難將眼前這位中年人和“戰鬥英雄”聯繫在一起。

雖然家住二樓,吳華卻通過一種特別的辦法讓自己學會獨自上下樓。受傷前身高1米75的他英姿颯爽,18歲便毫無懸念地被挑入部隊,

這對於生在農村的吳華而言,無疑是命運的垂愛,但戰場上的畫面卻是他不曾想像的殘酷。

吳華依靠兩個凳子獨自上下樓

1984年7月22日,昆明某部隊醫院裡,一個在中越邊境老山前線被地雷炸成重傷的年輕戰士被匆匆推進手術室——“我看見手術臺的燈亮著,旁邊全是醫生護士,只聽見夾子啪啦啪啦的聲音。”

這場緊急手術過後,年輕的傷患終於蘇醒過來,他正是年輕時候的吳華。正當他為保住了性命長籲一口氣之時,殘忍的現實還在後頭等著他揭開——“有戰友過來看我,我還說:‘哎呀,報銷一隻小腿。’他揭開被窩一看,說兩隻腿都沒有了。我說:‘不可能!’結果一揭開,哎呀,當時那個想法太多了,滿腦子都想著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死了也是一種解脫。”

當時20歲的吳華入伍不過一年多,他是昆明軍區14軍40師118團的一名戰士,在意義重大的428收復老山戰鬥中驍勇應戰,獲了三等功。和《芳華》中劉峰的經歷驚人地相似,他們都想過在戰場上也許會犧牲,也會成為日後無數英雄故事的其中一個,卻不曾想過以一種難以接受的方式活了下來。

吳華在昆明的醫院裡待了足足一個月,隨後被轉回貴州老家的44野戰醫院養傷,那裡還有一些和他一樣從老山前線下來的傷患,但他的傷勢最為嚴重——“到現在我還想得起母親的那種眼神,起初我就坐在床上,也不下去,把被子蓋好,不想讓她看見這種情況。最後她堅持要看,眼淚嘩一下子就落下來了,直直地盯著。”

醫院裡的吳華漸漸變得寡言,幾乎絕口不提戰場上的事兒。半年後,一個擁軍慰問團來到醫院,其中一個女孩子對他格外關注——“我記得她當時看了以後淚汪汪的樣子,後來慢慢地,心裡有了感情。科室招清潔工的時候,她乾脆來應聘,她說:‘你雖然身體殘疾,但思想不殘疾。’”

這個姑娘叫楊曉紅,貴州小河鎮人,當時才17歲。時間久了,兩人開始無話不談,吳華向她講述了自己受傷以前的全部經歷——1982年,吳華從貴州入伍參軍,進入昆明軍區,因為軍事素質出色,很快便被提拔為副班長。

年輕時的楊曉紅

不要哭,要死就死吧

入伍第二年,吳華隨部隊參加收復老山戰鬥,他所在的14軍40師118團被定為老山主攻團。1984年4月28日淩晨5時55分,邊境的霧氣剛剛散去,中國軍隊突然萬炮齊發,霎那間,越軍陣地盡是一片火海——“炮聲一響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是抖的,有那麼一兩分鐘,這個人怎樣都平靜不下來,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活下來。”

428戰鬥打響,中國軍隊的數千人像潮水一樣湧上了老山,越軍的炮火隨之覆蓋而來,陣場上一時血肉橫飛。吳華和排長等5人最先沖向接近主峰的56號高地,但越軍一處暗堡的火力壓制了後續部隊,躲在暗堡下的吳華眼看著戰友們紛紛倒下,他從腰裡拆下5枚手榴彈捆在了一起——“我要把這個碉堡炸了,一躍過戰壕的時候,被我排長一下子拉了下來。我翻臉一看,我說:‘排長你拉我幹什麼?‘他說:‘不許,太危險了,我知道你是想要炸碉堡,你不能去,碉堡兩邊可能都埋著地雷。‘”

吳華退回戰壕中焦灼等待著,十多分鐘後戰友們一舉沖了上來,暗堡裡的越軍棄陣落荒而逃,中方士兵一鼓作氣收復了老山主峰。此時,排長發現吳華面白如紙,上衣血跡斑斑,他立刻下令吳華帶著其他傷患先行撤下——“下去的時候,那一條小路全都被血染紅了。當時我看到,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過。有一個平時挺熟的戰友,他靠在路邊,我跑過去叫他幾聲,沒有反應。後來一摸,他已經冷了。當時心裡是很難過,很難過的。我就伸手去看他包裡有沒有什麼遺書,翻開一看,沒有,我說:‘戰友,沒辦法,我先下去了。’”

吳華回憶起戰友和往事

1984年4月28日,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中方軍隊收復了老山,而吳華所在的8連因表現出色獲得“老山英雄連”榮譽稱號,也產生了一批當時全國聞名的戰鬥英雄,譬如史光柱、尹光忠等,但這支連隊也付出了17條年輕生命的代價。103人的隊伍,最後僅有39人平安歸來。

戰鬥結束以後,吳華被授予三等功,但他和戰友們都主動提出讓功,讓給那些獻出生命卻沒有立功的戰友,給他們的父母一份安慰。

428戰役以後,越軍因丟失老山組織了數次大規模反撲,均被中方擊退,其中以7•12松毛嶺一戰最為激烈。越軍被擊斃數千人,熱帶高溫致使屍體迅速腐爛,惡臭彌漫開整個老山陣地。為了提防越軍報復,吳華所在的連隊很快接到任務,在地雷彌密佈的662高地挖一條戰壕作為警戒陣地。7月21日,戰士們在排雷時發生意外,一名工兵觸雷,班長楊廷忠在搶救這名工兵的過程中自己也被炸成重傷。

吳華和戰友們將班長抬到十米開外的地方,就在一個拐角處,他一時沒站穩,往後退了一步,就是“嗙”一下子。巨大的爆炸聲之後,吳華便暈了過去——“等我醒過來一看,在那麼大一個坑,我頭朝下,左肢開始噴血出來。我們班戰友背著我走了七十米左右的時候,我受不了了,我說你趕緊把我放下來。當時的時候我全身都是血,他也是血。他說:‘副班長你傷得太重了,我一定要把你背到團包紮所。’後來,我怎麼都不願意了,要死也死得舒服點。他只好把我放下來,他就在那裡哭。我說:‘哎呀,不要哭了,要死就死吧。’”

戰場上的班長楊廷忠(左)

最終,戰友們把吳華等人救回了軍部,部隊當即派車冒著越軍的炮火,顛簸著沖出了前線。吳華再度醒來時已經抵達後方醫院,身邊還躺著昏迷的楊廷忠。次日,在前往昆明去救治的直升機上,吳華卻沒有看到他——“班長那天沒上飛機,我就覺得奇怪了,我就問醫生我班長呢?他開始也不說,他叫我不要想那麼多,現在安安心心地養傷。“在心急如焚的吳華反復追問下,他才得知班長已經犧牲的消息——“當時我很難過,我想找班長。真的是,大家好好的,突然就這麼說沒就沒了。”

自己捨命想救回來的班長最後還是離開了,而吳華也經歷了九死一生,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最終撿回了一條命。在醫院裡行動不便的他卻始終記掛著要去楊廷忠的老家看一眼。

1987年,在醫院住了三年的吳華才徹底康復。三年後,吳華退伍,一回到貴州,他便前往楊家。此時,楊廷忠犧牲已經整整六年——“他媽媽一直在哭,我說:‘老媽,雖然廷忠回不來,我回來了,我也是你的仔,你可以把我當成楊廷忠。’以後的每一年我都要去看她。”

每回到楊廷忠家,看見遺像裡年輕的臉龐,吳華都會想起班長在戰場上的樣子,那時他不過是十七、八歲的一個小夥子。吳華特意把班長的一張黑白照片做成彩照,想著還得到他家去一趟,把它框起來。

班長楊廷忠的遺照

在生活的戰場上

1990年,吳華帶著只剩下八公分的雙腿回到貴州凱裡,因為身體重殘,政府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但幫著解決了住房,而且每年發放撫恤金和護理費。

這一年,等了吳華五年的楊曉紅決定嫁給他。這樁婚事遭到了楊家人的激烈反對,甚至是以斷絕關係相要脅,但是楊曉紅不顧阻攔,和吳華在家裡擺了幾盒瓜子糖果,在民政幹部的見證下舉辦了簡單的婚禮。婚後為了照顧吳華,她也一直沒有工作,扛下了家裡大小事務,倆人靠著每月120塊錢的補助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日子雖然清貧,但他們感到很滿足。

原以為走下戰場終於可以平平靜靜的吳華沒有料到,轉過頭他又走進了另一個戰場,這場戰役更為漫長和艱難,它的名字叫“生活”。

1991年,吳華第一個兒子出生,新生命的到來卻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妻子沒有奶水,家裡連奶粉都買不起,孩子只能靠米糊度日,這對於吳華而言很不是滋味——“按理說,男人應該頂天立地,什麼事情都要扛起來。那時候自己覺得自己沒有本事,沒有出息。”

吳華和楊曉紅

吳華想起幾年前在上海治療期間,他曾見過一個殘疾人開著摩的拉活,於是他拉起凱裡第一輛摩的——“好多人來問這個車子到哪裡多少錢?那會兒五毛錢起步,當天下午的時候就掙了五塊五,心裡真是高興啊,哎呦,小孩的奶粉錢有了。”

雖然第一天只賺了五塊五,這卻讓走下戰場後的吳華,第一次在生活裡找到了成就感。幾年後,家裡又多了一個孩子,吳華靠著開摩的養活了一家四口——“我們殘疾人開車都是小心又小心,有時候哪怕是晚上做了個不太好的夢,第二天都不出車,一家人還靠我,我絕對不能出狀況。”

1996年,政府出於安全和市容考慮,決定取締由吳華帶起的全市近千輛摩的,他“失業“了。此時,家裡連孩子每學期兩百多元的學費都交不起了,妻子楊曉紅也因為常年經濟壓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偶爾還會離家出走。吳華坐在輪椅上,滿大街地尋找妻子,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家庭已近崩潰——“說實話,有時候就是生活上把我們難倒了。那時候凱裡的一些單位都發不起工資,看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能熬過去就熬過去。”

《我是一個兵》詩歌原文

2004年,一首名為《我是一個兵》的詩出現在網路上,引發了諸多網友的感慨。詩中描繪的正是吳華,寫詩的人是吳華二十年未見的一位老山女戰友,名叫謝楠。

謝楠等人把吳華的生活現狀發佈到網上,呼籲人們幫幫這位老兵。靠著全國戰友們一百兩百湊起來的六萬塊錢,他暫時渡過了難關。

謝楠和吳華的合影

2008年,厄運卻再次降臨。妻子楊曉紅突發急性胰腺炎並引起併發症,醫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書——“每天夜裡我幾乎都沒有睡覺。困了,怎麼辦呢?就抽煙。我看人不行了,就跑到一邊偷偷地哭,我從來沒哭過,但是,只有在我愛人這事情上我哭了,我覺得憑我的能力救不了她。”

最終吳華迫於無奈放棄了,他將妻子接回家中,第三天早上,病重的楊曉紅進入了彌留期——“落氣的時候,她始終睜著眼睛,我跟她說:‘放心地走,兩個小孩我一定撫養大。’我這樣說以後,她才閉上。那時候我真的從早上一直抓著她的手到最後一口氣。”

祭奠戰友,走向新生

2008年,吳華在戰友田應明的陪同下,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園,那裡安葬著959位中越戰爭烈士,包括班長楊廷忠在內的老山主攻團英雄連17名戰士,也在此長眠。吳華挨個兒走到他們墳前,倒上家鄉的酒,點上家鄉的煙。

吳華與田應明一起祭奠犧牲的戰友

電影《芳華》的上映,令許多戰友再一次想起和片中劉峰經歷相似的吳華。這些年來,他的生活有了不少起色,直說:“終於有了盼頭”。在民政局的介紹下,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去年也通過貸款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眼下在家鄉跑起了出租,偶爾還被乘客認出:“這個師傅是個英雄啊!”

而《芳華》再火,也無法在兩個多小時裡道盡一生,而一生再長,也說不完時間洪流之中戰場的硝煙和年輕戰士的面孔,以及戰場以外平凡卻飽滿的生活。

視頻編導:裴天懿 視頻製作:鄒溫陽 統籌:蔣涵琦

文字編輯:YiingHu

編輯:田園、蒙小度

旁邊全是醫生護士,只聽見夾子啪啦啪啦的聲音。”

這場緊急手術過後,年輕的傷患終於蘇醒過來,他正是年輕時候的吳華。正當他為保住了性命長籲一口氣之時,殘忍的現實還在後頭等著他揭開——“有戰友過來看我,我還說:‘哎呀,報銷一隻小腿。’他揭開被窩一看,說兩隻腿都沒有了。我說:‘不可能!’結果一揭開,哎呀,當時那個想法太多了,滿腦子都想著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死了也是一種解脫。”

當時20歲的吳華入伍不過一年多,他是昆明軍區14軍40師118團的一名戰士,在意義重大的428收復老山戰鬥中驍勇應戰,獲了三等功。和《芳華》中劉峰的經歷驚人地相似,他們都想過在戰場上也許會犧牲,也會成為日後無數英雄故事的其中一個,卻不曾想過以一種難以接受的方式活了下來。

吳華在昆明的醫院裡待了足足一個月,隨後被轉回貴州老家的44野戰醫院養傷,那裡還有一些和他一樣從老山前線下來的傷患,但他的傷勢最為嚴重——“到現在我還想得起母親的那種眼神,起初我就坐在床上,也不下去,把被子蓋好,不想讓她看見這種情況。最後她堅持要看,眼淚嘩一下子就落下來了,直直地盯著。”

醫院裡的吳華漸漸變得寡言,幾乎絕口不提戰場上的事兒。半年後,一個擁軍慰問團來到醫院,其中一個女孩子對他格外關注——“我記得她當時看了以後淚汪汪的樣子,後來慢慢地,心裡有了感情。科室招清潔工的時候,她乾脆來應聘,她說:‘你雖然身體殘疾,但思想不殘疾。’”

這個姑娘叫楊曉紅,貴州小河鎮人,當時才17歲。時間久了,兩人開始無話不談,吳華向她講述了自己受傷以前的全部經歷——1982年,吳華從貴州入伍參軍,進入昆明軍區,因為軍事素質出色,很快便被提拔為副班長。

年輕時的楊曉紅

不要哭,要死就死吧

入伍第二年,吳華隨部隊參加收復老山戰鬥,他所在的14軍40師118團被定為老山主攻團。1984年4月28日淩晨5時55分,邊境的霧氣剛剛散去,中國軍隊突然萬炮齊發,霎那間,越軍陣地盡是一片火海——“炮聲一響的時候,整個身體都是抖的,有那麼一兩分鐘,這個人怎樣都平靜不下來,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活下來。”

428戰鬥打響,中國軍隊的數千人像潮水一樣湧上了老山,越軍的炮火隨之覆蓋而來,陣場上一時血肉橫飛。吳華和排長等5人最先沖向接近主峰的56號高地,但越軍一處暗堡的火力壓制了後續部隊,躲在暗堡下的吳華眼看著戰友們紛紛倒下,他從腰裡拆下5枚手榴彈捆在了一起——“我要把這個碉堡炸了,一躍過戰壕的時候,被我排長一下子拉了下來。我翻臉一看,我說:‘排長你拉我幹什麼?‘他說:‘不許,太危險了,我知道你是想要炸碉堡,你不能去,碉堡兩邊可能都埋著地雷。‘”

吳華退回戰壕中焦灼等待著,十多分鐘後戰友們一舉沖了上來,暗堡裡的越軍棄陣落荒而逃,中方士兵一鼓作氣收復了老山主峰。此時,排長發現吳華面白如紙,上衣血跡斑斑,他立刻下令吳華帶著其他傷患先行撤下——“下去的時候,那一條小路全都被血染紅了。當時我看到,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難過。有一個平時挺熟的戰友,他靠在路邊,我跑過去叫他幾聲,沒有反應。後來一摸,他已經冷了。當時心裡是很難過,很難過的。我就伸手去看他包裡有沒有什麼遺書,翻開一看,沒有,我說:‘戰友,沒辦法,我先下去了。’”

吳華回憶起戰友和往事

1984年4月28日,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中方軍隊收復了老山,而吳華所在的8連因表現出色獲得“老山英雄連”榮譽稱號,也產生了一批當時全國聞名的戰鬥英雄,譬如史光柱、尹光忠等,但這支連隊也付出了17條年輕生命的代價。103人的隊伍,最後僅有39人平安歸來。

戰鬥結束以後,吳華被授予三等功,但他和戰友們都主動提出讓功,讓給那些獻出生命卻沒有立功的戰友,給他們的父母一份安慰。

428戰役以後,越軍因丟失老山組織了數次大規模反撲,均被中方擊退,其中以7•12松毛嶺一戰最為激烈。越軍被擊斃數千人,熱帶高溫致使屍體迅速腐爛,惡臭彌漫開整個老山陣地。為了提防越軍報復,吳華所在的連隊很快接到任務,在地雷彌密佈的662高地挖一條戰壕作為警戒陣地。7月21日,戰士們在排雷時發生意外,一名工兵觸雷,班長楊廷忠在搶救這名工兵的過程中自己也被炸成重傷。

吳華和戰友們將班長抬到十米開外的地方,就在一個拐角處,他一時沒站穩,往後退了一步,就是“嗙”一下子。巨大的爆炸聲之後,吳華便暈了過去——“等我醒過來一看,在那麼大一個坑,我頭朝下,左肢開始噴血出來。我們班戰友背著我走了七十米左右的時候,我受不了了,我說你趕緊把我放下來。當時的時候我全身都是血,他也是血。他說:‘副班長你傷得太重了,我一定要把你背到團包紮所。’後來,我怎麼都不願意了,要死也死得舒服點。他只好把我放下來,他就在那裡哭。我說:‘哎呀,不要哭了,要死就死吧。’”

戰場上的班長楊廷忠(左)

最終,戰友們把吳華等人救回了軍部,部隊當即派車冒著越軍的炮火,顛簸著沖出了前線。吳華再度醒來時已經抵達後方醫院,身邊還躺著昏迷的楊廷忠。次日,在前往昆明去救治的直升機上,吳華卻沒有看到他——“班長那天沒上飛機,我就覺得奇怪了,我就問醫生我班長呢?他開始也不說,他叫我不要想那麼多,現在安安心心地養傷。“在心急如焚的吳華反復追問下,他才得知班長已經犧牲的消息——“當時我很難過,我想找班長。真的是,大家好好的,突然就這麼說沒就沒了。”

自己捨命想救回來的班長最後還是離開了,而吳華也經歷了九死一生,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最終撿回了一條命。在醫院裡行動不便的他卻始終記掛著要去楊廷忠的老家看一眼。

1987年,在醫院住了三年的吳華才徹底康復。三年後,吳華退伍,一回到貴州,他便前往楊家。此時,楊廷忠犧牲已經整整六年——“他媽媽一直在哭,我說:‘老媽,雖然廷忠回不來,我回來了,我也是你的仔,你可以把我當成楊廷忠。’以後的每一年我都要去看她。”

每回到楊廷忠家,看見遺像裡年輕的臉龐,吳華都會想起班長在戰場上的樣子,那時他不過是十七、八歲的一個小夥子。吳華特意把班長的一張黑白照片做成彩照,想著還得到他家去一趟,把它框起來。

班長楊廷忠的遺照

在生活的戰場上

1990年,吳華帶著只剩下八公分的雙腿回到貴州凱裡,因為身體重殘,政府沒有給他安排工作,但幫著解決了住房,而且每年發放撫恤金和護理費。

這一年,等了吳華五年的楊曉紅決定嫁給他。這樁婚事遭到了楊家人的激烈反對,甚至是以斷絕關係相要脅,但是楊曉紅不顧阻攔,和吳華在家裡擺了幾盒瓜子糖果,在民政幹部的見證下舉辦了簡單的婚禮。婚後為了照顧吳華,她也一直沒有工作,扛下了家裡大小事務,倆人靠著每月120塊錢的補助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日子雖然清貧,但他們感到很滿足。

原以為走下戰場終於可以平平靜靜的吳華沒有料到,轉過頭他又走進了另一個戰場,這場戰役更為漫長和艱難,它的名字叫“生活”。

1991年,吳華第一個兒子出生,新生命的到來卻讓這個家庭不堪重負。妻子沒有奶水,家裡連奶粉都買不起,孩子只能靠米糊度日,這對於吳華而言很不是滋味——“按理說,男人應該頂天立地,什麼事情都要扛起來。那時候自己覺得自己沒有本事,沒有出息。”

吳華和楊曉紅

吳華想起幾年前在上海治療期間,他曾見過一個殘疾人開著摩的拉活,於是他拉起凱裡第一輛摩的——“好多人來問這個車子到哪裡多少錢?那會兒五毛錢起步,當天下午的時候就掙了五塊五,心裡真是高興啊,哎呦,小孩的奶粉錢有了。”

雖然第一天只賺了五塊五,這卻讓走下戰場後的吳華,第一次在生活裡找到了成就感。幾年後,家裡又多了一個孩子,吳華靠著開摩的養活了一家四口——“我們殘疾人開車都是小心又小心,有時候哪怕是晚上做了個不太好的夢,第二天都不出車,一家人還靠我,我絕對不能出狀況。”

1996年,政府出於安全和市容考慮,決定取締由吳華帶起的全市近千輛摩的,他“失業“了。此時,家裡連孩子每學期兩百多元的學費都交不起了,妻子楊曉紅也因為常年經濟壓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偶爾還會離家出走。吳華坐在輪椅上,滿大街地尋找妻子,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家庭已近崩潰——“說實話,有時候就是生活上把我們難倒了。那時候凱裡的一些單位都發不起工資,看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能熬過去就熬過去。”

《我是一個兵》詩歌原文

2004年,一首名為《我是一個兵》的詩出現在網路上,引發了諸多網友的感慨。詩中描繪的正是吳華,寫詩的人是吳華二十年未見的一位老山女戰友,名叫謝楠。

謝楠等人把吳華的生活現狀發佈到網上,呼籲人們幫幫這位老兵。靠著全國戰友們一百兩百湊起來的六萬塊錢,他暫時渡過了難關。

謝楠和吳華的合影

2008年,厄運卻再次降臨。妻子楊曉紅突發急性胰腺炎並引起併發症,醫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書——“每天夜裡我幾乎都沒有睡覺。困了,怎麼辦呢?就抽煙。我看人不行了,就跑到一邊偷偷地哭,我從來沒哭過,但是,只有在我愛人這事情上我哭了,我覺得憑我的能力救不了她。”

最終吳華迫於無奈放棄了,他將妻子接回家中,第三天早上,病重的楊曉紅進入了彌留期——“落氣的時候,她始終睜著眼睛,我跟她說:‘放心地走,兩個小孩我一定撫養大。’我這樣說以後,她才閉上。那時候我真的從早上一直抓著她的手到最後一口氣。”

祭奠戰友,走向新生

2008年,吳華在戰友田應明的陪同下,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園,那裡安葬著959位中越戰爭烈士,包括班長楊廷忠在內的老山主攻團英雄連17名戰士,也在此長眠。吳華挨個兒走到他們墳前,倒上家鄉的酒,點上家鄉的煙。

吳華與田應明一起祭奠犧牲的戰友

電影《芳華》的上映,令許多戰友再一次想起和片中劉峰經歷相似的吳華。這些年來,他的生活有了不少起色,直說:“終於有了盼頭”。在民政局的介紹下,他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去年也通過貸款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眼下在家鄉跑起了出租,偶爾還被乘客認出:“這個師傅是個英雄啊!”

而《芳華》再火,也無法在兩個多小時裡道盡一生,而一生再長,也說不完時間洪流之中戰場的硝煙和年輕戰士的面孔,以及戰場以外平凡卻飽滿的生活。

視頻編導:裴天懿 視頻製作:鄒溫陽 統籌:蔣涵琦

文字編輯:YiingHu

編輯:田園、蒙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