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瞿良:從列兵到中尉,強軍路上的追夢人「戰區精兵第期」

作者:王遠欽 周訓智

瞿良

瞿良,2006年12月入伍,2008年6月入黨,

中尉軍銜,現任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二連排長。入伍11年來歷經戰士、班長、軍校學員、排長。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優秀學員”“優秀基層幹部”“軍事訓練標兵”“軍事訓練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2次;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森林滅火,抗旱救災等行動5次;參加過各類重大軍事演習共10餘次。2014年作為優秀士兵保送入學至原陸軍軍官學院學習。

三代從軍,實現“從軍夢”

瞿良一家三代從軍,

個個是功臣。他的外公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二等功1次;父親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榮立三等功1次。他從小就喜歡聽外公和父親講當兵打仗的故事,喜歡看軍旅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外公和父親的影響下,他的心中燃起了一個夢想——去當兵。2006年12月,他如願穿上軍裝,實現了自己的“從軍夢”。

入伍後,外公和父親的崢嶸從軍經歷不斷激勵著他在部隊建功立業,在新兵連瞿良的另一個夢想又悄悄種進了心裡——“當尖兵、立戰功”。

他在新兵下連時,被選拔到機關警衛排工作,警衛排是全旅出了名的訓練從難從嚴的單位,高強度、嚴要求的訓練讓剛下連的他有些吃不消。新兵連的長跑訓練只跑3公里,而在警衛排一跑就是重裝5公里、8公里,在新兵連軍事素質拔尖的他到了警衛排卻只能算一般,佇列水準也達不到優秀。於是他每天堅持比戰友早起床半個小時,
站軍姿、練體能。訓練時,別人跑五公里,他就跑八公里,別人跑一趟障礙,他就跑兩趟,每次訓練都要練到讓自己滿意為止。就這樣,經過三個多月的刻苦訓練,他的軍事素質和佇列水準有了質的飛躍,半年後,他被“破格”提拔為副班長,年底還被評為“優秀士兵”。

信念堅定,救災現場火線入黨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不久,瞿良所在部隊接到救災任務,他第一時間寫下請戰書要求去抗震救災。

入駐災區後不久,與駐地一山之隔的唐家山堰塞湖就出現了快要決堤的緊急情況,需要火速抽調人員上去處置。上級要求只有黨員才能去,瞿良跟著黨員就往外走,他卻被攔了下來。看著連直升機也無法降落的地方,黨員們卻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沖了上去,瞿良被黨員們犧牲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決心要當一名共產黨員!當天晚上,
他就利用不多的休息時間,向連隊黨支部遞交了火線入黨申請書。

2008年6月20日,註定是瞿良最難忘的日子。在災區駐地帳篷前,他所在的黨支部為他舉行了一個簡單又特別的火線入黨儀式。瞿良站在廢墟中,面對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莊嚴宣誓。作為一個90後青年,瞿良的入黨經歷太特別了,因為這一天也是他18歲的生日。

不忘初心,追逐“軍官夢”

有人說,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瞿良就是一個不甘平凡、把簡單的事堅持做到最好的人。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保送入學的優秀士兵,他用了8年的時間。 “把每一天當做新起點,專注地幹好每一件事”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句箴言,也是他追夢軍旅的真實寫照。在擔任班長期間,他堅持以“軍事素質強於人、作風紀律嚴於人、以身作則先於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軍事訓練中,他總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刻苦訓練,每一項訓練都走在前面,在2013年比武考核中他更是一舉打破了所學專業全旅記錄;在平時工作中,他對連隊分配的任務從不講條件,總是積極帶領全班不打折扣、高標準地完成任務;在日常生活中,他善於聆聽戰士心聲、主動幫助戰士解決困難,積極做幹部的好助手、戰士的貼心人。在這8年裡,他始終苦練過硬本領,爭做精武標兵,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首追夢強軍的激昂戰歌。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瞿良當兵8年期間2次榮立三等功,2014年,符合保送入學條件的他暗下決心:提幹,實現軍官夢!但是,保送入學不僅要通過軍事考核,還要通過文化考試,這對已經離開校園8年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那段時間,他學習、訓練壓力都很大,他必須在訓練之餘抓緊時間學習,儘快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保證訓練品質的同時更要保證學習品質。他白天正常參加訓練,晚上挑燈夜戰,每天都學習到淩晨兩三點。最終他以集團軍保送入學考試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軍官夢”。

2014年9月,瞿良告別軍營來到軍校。他深知未來的兩年軍校生活將是他汲取知識、錘煉打贏本領的最好時光。入學後的他更是不忘初心、惜時如金,決心要在軍校的新起點上揚帆起航。他來到了一個特殊的集體——“提幹營”,他的同學全都是立過功受過獎的黨員、優秀士兵、班長骨幹。面對來自全軍作戰部隊的“兵王”,他深知他們每一個人是都“身懷絕技”,這極大地激發了瞿良的求學熱情,他便利用平時點滴時間,積極向每一位同學“取經”,學習他們身上的“絕招”。兩年下來,他記滿了兩個筆記本的“經驗體會”總結梳理出帶兵管理方法65條,訓練技巧103條,探索了26條“實戰化”訓練新思路。學習上,他以全營排名第六的全優成績完成了35門課程,並通過了資訊與網路管理獨立本科段自學考試。兩年的軍校生活,他又實現從優秀士兵到優秀學員的華麗轉身,憑藉出色的表現瞿良被學院表彰為“優秀學員”,榮獲旅嘉獎1次。

不忘初心,追逐“強軍夢”

2016年6月,瞿良畢業後回到原單位第十四集團軍某旅高炮營營部任指揮排排長。回到部隊後,他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多次帶領所屬指揮排完成重大任務,年終軍事考核中他的所有參考科目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所屬指揮排也是營部級單位裡的第一名。正當他在單位幹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場改革悄然而至。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今年6月,因部隊調整改革需要,一紙命令,瞿良所在單位整建制改編,從原先的繁華大都市分流到偏遠艱苦的邊境線上。買房、成家等一系列計畫都無法實現了……面對如此大的變化,瞿良沒有任何怨言,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帶領所屬指揮排打起背包就出發!曾有人問他分流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心裡有沒有什麼想法,瞿良說:“既然選擇了從軍,就選擇了無怨無悔。無論改革怎麼改,矢志強軍的使命決不變;無論分流到哪裡,聽党指揮的信念永不變。”

改革陣痛,孕育新生。在改革強軍時代大考面前,轉型與重塑,是必須面對的陣痛和考驗。分流到邊防一線連隊後,為了儘快實現轉型、走上戰位,他不知掉了多少層皮。所在連隊防區屬熱帶山嶽叢林,山高林密,雨多霧大,道路崎嶇,毒蛇螞蝗肆虐,很多人提及這條邊防線都心有餘悸。為了儘快熟悉防區情況,他主動要求參加每一次巡邏執勤。他不恥下問,時常給戰士當學生,面對這個虛心求教的幹部“學生”,戰士們主動參與當“陪練”,配合他搞邊防勤務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後,瞿良成為了一名可以帶領執勤分隊外出執行任務的分隊長。通過自己的努力,他達到了防區情況“一口清”,執勤知識“問不倒”,被戰友們稱為“邊防通”。

如今,已經駐守在祖國西南邊境線上的瞿良已經踏上了新征程。在強軍興軍征程上,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不論什麼樣的環境和崗位,只要心懷強軍夢想,不忘初心,主動適應部隊發展,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在不同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在鑽研新知識新技能中實現華麗轉身,重新走上屬於自己的戰位。

瞿良同志入伍11年來將青春夢融入強軍夢,不因崗位平凡而平庸,不以工作細小而輕怠,在每一個崗位都幹得出彩,將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凡業績,在強軍追夢的征程上,不斷續寫新的輝煌,創造新的成績。

瞿良就是一個不甘平凡、把簡單的事堅持做到最好的人。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保送入學的優秀士兵,他用了8年的時間。 “把每一天當做新起點,專注地幹好每一件事”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句箴言,也是他追夢軍旅的真實寫照。在擔任班長期間,他堅持以“軍事素質強於人、作風紀律嚴於人、以身作則先於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軍事訓練中,他總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刻苦訓練,每一項訓練都走在前面,在2013年比武考核中他更是一舉打破了所學專業全旅記錄;在平時工作中,他對連隊分配的任務從不講條件,總是積極帶領全班不打折扣、高標準地完成任務;在日常生活中,他善於聆聽戰士心聲、主動幫助戰士解決困難,積極做幹部的好助手、戰士的貼心人。在這8年裡,他始終苦練過硬本領,爭做精武標兵,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首追夢強軍的激昂戰歌。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瞿良當兵8年期間2次榮立三等功,2014年,符合保送入學條件的他暗下決心:提幹,實現軍官夢!但是,保送入學不僅要通過軍事考核,還要通過文化考試,這對已經離開校園8年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那段時間,他學習、訓練壓力都很大,他必須在訓練之餘抓緊時間學習,儘快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保證訓練品質的同時更要保證學習品質。他白天正常參加訓練,晚上挑燈夜戰,每天都學習到淩晨兩三點。最終他以集團軍保送入學考試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軍官夢”。

2014年9月,瞿良告別軍營來到軍校。他深知未來的兩年軍校生活將是他汲取知識、錘煉打贏本領的最好時光。入學後的他更是不忘初心、惜時如金,決心要在軍校的新起點上揚帆起航。他來到了一個特殊的集體——“提幹營”,他的同學全都是立過功受過獎的黨員、優秀士兵、班長骨幹。面對來自全軍作戰部隊的“兵王”,他深知他們每一個人是都“身懷絕技”,這極大地激發了瞿良的求學熱情,他便利用平時點滴時間,積極向每一位同學“取經”,學習他們身上的“絕招”。兩年下來,他記滿了兩個筆記本的“經驗體會”總結梳理出帶兵管理方法65條,訓練技巧103條,探索了26條“實戰化”訓練新思路。學習上,他以全營排名第六的全優成績完成了35門課程,並通過了資訊與網路管理獨立本科段自學考試。兩年的軍校生活,他又實現從優秀士兵到優秀學員的華麗轉身,憑藉出色的表現瞿良被學院表彰為“優秀學員”,榮獲旅嘉獎1次。

不忘初心,追逐“強軍夢”

2016年6月,瞿良畢業後回到原單位第十四集團軍某旅高炮營營部任指揮排排長。回到部隊後,他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多次帶領所屬指揮排完成重大任務,年終軍事考核中他的所有參考科目都取得了滿分的成績,所屬指揮排也是營部級單位裡的第一名。正當他在單位幹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場改革悄然而至。

若以小利計,何必披征衣。今年6月,因部隊調整改革需要,一紙命令,瞿良所在單位整建制改編,從原先的繁華大都市分流到偏遠艱苦的邊境線上。買房、成家等一系列計畫都無法實現了……面對如此大的變化,瞿良沒有任何怨言,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帶領所屬指揮排打起背包就出發!曾有人問他分流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心裡有沒有什麼想法,瞿良說:“既然選擇了從軍,就選擇了無怨無悔。無論改革怎麼改,矢志強軍的使命決不變;無論分流到哪裡,聽党指揮的信念永不變。”

改革陣痛,孕育新生。在改革強軍時代大考面前,轉型與重塑,是必須面對的陣痛和考驗。分流到邊防一線連隊後,為了儘快實現轉型、走上戰位,他不知掉了多少層皮。所在連隊防區屬熱帶山嶽叢林,山高林密,雨多霧大,道路崎嶇,毒蛇螞蝗肆虐,很多人提及這條邊防線都心有餘悸。為了儘快熟悉防區情況,他主動要求參加每一次巡邏執勤。他不恥下問,時常給戰士當學生,面對這個虛心求教的幹部“學生”,戰士們主動參與當“陪練”,配合他搞邊防勤務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後,瞿良成為了一名可以帶領執勤分隊外出執行任務的分隊長。通過自己的努力,他達到了防區情況“一口清”,執勤知識“問不倒”,被戰友們稱為“邊防通”。

如今,已經駐守在祖國西南邊境線上的瞿良已經踏上了新征程。在強軍興軍征程上,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不論什麼樣的環境和崗位,只要心懷強軍夢想,不忘初心,主動適應部隊發展,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在不同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在鑽研新知識新技能中實現華麗轉身,重新走上屬於自己的戰位。

瞿良同志入伍11年來將青春夢融入強軍夢,不因崗位平凡而平庸,不以工作細小而輕怠,在每一個崗位都幹得出彩,將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在平凡崗位做出不凡業績,在強軍追夢的征程上,不斷續寫新的輝煌,創造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