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粵古驛道+”的新創舉——2017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總決賽廣州收官

12月17日,由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定向協會、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住建廳主辦的2017南粵古驛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賽總決賽暨世界定向排位賽登上闊闊真公主號

自2016年開始,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已連續舉辦兩年,全省各地依託當地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定向大賽與相關系列賽事,吸引了眾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及古村古港村民、觀光旅遊者參賽體驗和持續關注。

2017年大賽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十站比賽突出“一站一特色”,深入挖掘、活化利用古驛道沿線歷史文化、海絲文化、紅色文化、僑批文化、名人文化資源,

大賽激發當地體育、文化、旅遊等全面發展,促進古驛道沿線經濟社會的發展,有效幫助鄉村建立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造血機能”,讓一條條古驛道活起來、一個個鄉村實現振興。

本次賽事既是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的收官之站,也是世界定向排位賽首次走進黃埔古港,賽事讓更多國際友人感受古港厚重的“海絲”歷史文化,把“南粵古驛道定向賽事”推向世界,

更是積極踐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以及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體現。

“南粵古驛道+文化”展示“海絲文化”與“廣府文化”

本站賽事還舉行一系列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活動,展示廣州“海絲文化”與“廣府文化”。

廣東省副省長許瑞生(左)向國際定聯秘書長湯姆·霍洛維(右)贈送“南粵古驛道文章瓷”

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後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泉州,所以稱南海“絲綢之路”。

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自宋代以後,黃埔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時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後,

黃埔村逐步發展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國設江、浙、閩、粵四海關,粵海關在黃埔村設黃埔掛號口和稅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在中國撤銷江、浙、閩三海關,僅保留了粵海關,指定廣州為唯一對外貿易口岸。

廣東省體育局局長王禹平致辭

賽事開幕式在古港碼頭的浮臺上舉行,曾在廣州亞運會推廣活動——“亞洲之路”中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的“闊闊真公主號”仿古船再次駛入黃埔古港,並以此為母港長泊于黃埔古港碼頭。“闊闊真公主號”仿古船以古港碼頭為舞臺,與古村落一起,通過技術手段,再現古港商貿歷史的繁榮盛景。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下,黃埔古港是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也是南粵古驛道的水上驛道,“闊闊真公主號”讓千年的絲路精神在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中得到了延續。

當天,中國南粵古驛道首屆文創大賽總決賽也在黃埔古港舉行,許瑞生副省長、黃甯生副省長等領導現場為優秀作品頒發獎項並展出大量作品。賽事組委會在黃埔古港、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兩地進行南粵工匠現場展,現場展示傳統工藝,並重點推出南粵古驛道修復活化利用工作成果展,展示南粵文化之美與“中華文化的大美”。

據介紹,海珠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賽事籌辦工作,以此次賽事為契機,全面、科學改造提升黃埔古港、古村環境和生態,開展港池清淤、河湧截汙、連通等一系列水體治理工程。賽事期間,組委會還在黃埔古港古村進行古琴斫制技藝、核雕(廣州欖雕)、廣彩瓷燒制技藝、粵繡(廣繡)、蛋雕藝術、端硯製作技藝、石灣陶塑技藝、銅印製作技藝等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一系列的文化之旅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參賽選手前來觀看,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廣州千年的“廣府文化”。

“南粵古驛道+旅遊”帶你暢遊羊城

黃埔古港是廣州著名的“文化公園型景區”,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更是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嶺南水果發源地和嶺南民俗文化薈萃區。當天,在黃埔古港、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兩地出現了眾多的廣州旅遊元素。

南粵古驛道是我省重要的旅遊資源,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面的努力,這些寶貴的歷史遺存得以轉化為旅遊資源,加快了南粵古驛道的活化利用,提升了旅遊產品供給,實現旅遊開發與鄉村旅遊、精准扶貧結合。據廣東省旅遊局統計,國慶期間,納入統計的南粵古驛道沿線17家A級景區接待遊客69.7萬人次,同比增長8.1%。

廣州有眾多的南粵古驛道遺址,黃埔古港更是南粵古驛道水上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本站參賽選手獲得了組委會精心準備的“旅遊大禮包”,在“旅遊大禮包”中,詳細介紹了廣州的景區景點、廣州的旅遊攻略、廣州相關旅行社服務資訊以及酒店推薦資訊,相關景點酒店在賽事期間有折扣甚至免費的優惠,讓國際選手、國內選手享受“一站式”的旅遊服務,比賽之餘可以暢遊羊城。

“南粵古驛道+”助推修復活化利用工作

經初步摸查,廣東發現的古驛道及附屬遺存有202處,在過去,它們是當年的軍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遷徙、文化融合之路,更是廣東歷史發展的重要縮影和文化脈絡。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變更,這些文化遺存大多分佈在邊遠地區,而這些被工業化和城市化遺忘的地區,恰恰又是廣東貧困鄉村分佈密集的地區。據統計,古驛道兩側各5公里範圍內覆蓋貧困村數量為1320個,約占全省貧困村總數(2277個)的60%。

按照省政府要求,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旅遊、體育、文化等方式,為大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生態產品,以道興村,助推鄉村振興。2025年,古驛道將帶動1320個貧困村的建設和振興發展,實現精准扶貧。

優秀三師專業志願者頒獎儀式

優秀傳媒頒獎儀式

據瞭解,下一步,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將圍繞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緊密結合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挖掘古驛道文化內涵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採用“南粵古驛道+文化”“南粵古驛道+體育”“南粵古驛道+旅遊”等創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線歷史文化遺產,打造多元文化主題線路,帶動沿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全民健身,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助推南粵古驛道修復活化利用工作。

“闊闊真公主號”讓千年的絲路精神在南粵古驛道活化行動中得到了延續。

當天,中國南粵古驛道首屆文創大賽總決賽也在黃埔古港舉行,許瑞生副省長、黃甯生副省長等領導現場為優秀作品頒發獎項並展出大量作品。賽事組委會在黃埔古港、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兩地進行南粵工匠現場展,現場展示傳統工藝,並重點推出南粵古驛道修復活化利用工作成果展,展示南粵文化之美與“中華文化的大美”。

據介紹,海珠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賽事籌辦工作,以此次賽事為契機,全面、科學改造提升黃埔古港、古村環境和生態,開展港池清淤、河湧截汙、連通等一系列水體治理工程。賽事期間,組委會還在黃埔古港古村進行古琴斫制技藝、核雕(廣州欖雕)、廣彩瓷燒制技藝、粵繡(廣繡)、蛋雕藝術、端硯製作技藝、石灣陶塑技藝、銅印製作技藝等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一系列的文化之旅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參賽選手前來觀看,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廣州千年的“廣府文化”。

“南粵古驛道+旅遊”帶你暢遊羊城

黃埔古港是廣州著名的“文化公園型景區”,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更是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嶺南水果發源地和嶺南民俗文化薈萃區。當天,在黃埔古港、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兩地出現了眾多的廣州旅遊元素。

南粵古驛道是我省重要的旅遊資源,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面的努力,這些寶貴的歷史遺存得以轉化為旅遊資源,加快了南粵古驛道的活化利用,提升了旅遊產品供給,實現旅遊開發與鄉村旅遊、精准扶貧結合。據廣東省旅遊局統計,國慶期間,納入統計的南粵古驛道沿線17家A級景區接待遊客69.7萬人次,同比增長8.1%。

廣州有眾多的南粵古驛道遺址,黃埔古港更是南粵古驛道水上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悉,本站參賽選手獲得了組委會精心準備的“旅遊大禮包”,在“旅遊大禮包”中,詳細介紹了廣州的景區景點、廣州的旅遊攻略、廣州相關旅行社服務資訊以及酒店推薦資訊,相關景點酒店在賽事期間有折扣甚至免費的優惠,讓國際選手、國內選手享受“一站式”的旅遊服務,比賽之餘可以暢遊羊城。

“南粵古驛道+”助推修復活化利用工作

經初步摸查,廣東發現的古驛道及附屬遺存有202處,在過去,它們是當年的軍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遷徙、文化融合之路,更是廣東歷史發展的重要縮影和文化脈絡。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變更,這些文化遺存大多分佈在邊遠地區,而這些被工業化和城市化遺忘的地區,恰恰又是廣東貧困鄉村分佈密集的地區。據統計,古驛道兩側各5公里範圍內覆蓋貧困村數量為1320個,約占全省貧困村總數(2277個)的60%。

按照省政府要求,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旅遊、體育、文化等方式,為大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生態產品,以道興村,助推鄉村振興。2025年,古驛道將帶動1320個貧困村的建設和振興發展,實現精准扶貧。

優秀三師專業志願者頒獎儀式

優秀傳媒頒獎儀式

據瞭解,下一步,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將圍繞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緊密結合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挖掘古驛道文化內涵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採用“南粵古驛道+文化”“南粵古驛道+體育”“南粵古驛道+旅遊”等創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線歷史文化遺產,打造多元文化主題線路,帶動沿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全民健身,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助推南粵古驛道修復活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