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內學籍就讀國際課程到底有什麼影響?

看點 眼下國際課程在家長眼中含金量越來越高,今年的國際課程的報名人數大大超出了學校預期。面對這種情況,關於國際課程的諸多問題也隨之產生。其中疑問最多的則是學籍問題。

學籍有什麼用?要不要保留國內學籍?對未來大學錄取有什麼樣的影響?在下文中從事國際課程事物多年的姜華從客觀的角度解答問題,並根據自己在辦學和管理中的多年經驗,給出家長四點建議。

文 | 姜華 編輯丨李臻

3月25號,我所在國際課程學校的入學考試,人數大大超出預期。所有的老師都被動員起來,投入到招生準備工作中去。

這讓我不由的回憶起3年前。

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考試。但是那一次,不但考試報名沒有達到預期,而且實際來考的人數又只有報名人數的一半。看著偌大的考場裡面,有一半的座位是空的,當時心情真叫一個淒涼。

造成這種前後“鮮明對比”的因素,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國際課程學校學生的“學籍”問題。

2013年5月,為規範普通高中開設國際課程試點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下發《關於開展普通高中國際課程試點工作的通知》

其實翻到任何一本高中畢業證書的封底,都明確說明,無“普通高級中學畢業證專用章(鋼印)”的,屬於“無效”。

在國內,中學的畢業證書雖然是由學校製作和頒發的,但是普通高級中學畢業證專用章(鋼印)卻是由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保管的。

每年學校把製作好的畢業證書拿到教育主管部門申請蓋章,而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學籍管理系統,給該校登記在學籍管理系統內的學生,加蓋“普通高級中學畢業證專用章(鋼印)”。這樣的程式走完,這張畢業證才是“有效”的。

一張有效的高中畢業證有什麼用?

教育部在設定高考報名條件的同時,明確規定有四種人不得參加普通高考報名,分別是:

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的在校生;

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作假偽造應屆的學生;

因觸犯刑法已被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無學籍,檔案不齊全的在校生。

沒有學籍的學生不能以應屆生的身份報名參加高考,只能以社會青年考生的身份報名參加。以社會青年考生身份報名參加高考,也必須提供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證書或具有同等學歷。

臥龍寺中學的那52個學生,因為拿到的是無效的高中畢業證書,因此不能以應屆生的身份報名參加高考,最終是通過學校出具同等學歷的證明,以社會考生的身份參加的高考。

我曾經在後續的一些詳細報導裡面,看到過這樣的細節:

臥龍寺中學的魯老師表示校方曾明確告知過這些學生未來畢業後將沒有電子學籍以及畢業證,學校允許這些學生入學只是給這些線下學生一個入學的機會。

魯老師表示該校畢業生中絕大部分學生今年高考成績都已達到本科分數線,對於選擇繼續上學的學生,畢業證不存在問題,而對於另外2名學體育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魯老師表示若這2位同學在找工作過程中有需求,學校會儘量配合為其出具相關教育經歷證明。

該校的仝同學也向華商報記者證實“(這種)高中畢業證雖然不影響部分同學正常上大學,但對於當兵和想進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同學來說,這就很不好辦。”

本人的一次有意思的經歷也可以佐證這一點。

我曾教過的一位就讀國際課程的學生,家裡忽然希望她畢業後去當兵。到當地的徵兵處一問,負責的軍官告訴她:男生要有初中畢業證書,女生必須要有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另外,2015年以前,海外歸國人員回國後去教育部做國外大學學位認證,需要出具前置學歷證書。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認證本科,必須提交高中畢業證書。

這條規定當時難倒了很多沒有國內高中畢業證書的國際課程學生。以至於後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只認證碩士學位,而不認證本科學位,或者在國內再去考一個成人高中文憑,用以認證國外本科學位。

不過隨著2015年4月,教育部學位認證中心出臺新的規定,取消了學位認證的前置學歷證書的要求,這種怪事終於不用再上演了。

沒有學籍,對於學習國際課程的學生有什麼影響?

讓我們回到學生準備就讀國際課程這個問題上,有沒有國內學籍會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絕大部分就讀國際課程的學生,其目的是通過國際課程成績來申請國外大學,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國內學籍對於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沒有影響。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學籍的定義,學籍是學生在國內學校的身份證明。但是國外絕大多數大學採用的是申請制,只要你能提供合格的申請材料(平時成績單、標準化考試成績等),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大學並不在意你的身份。

這裡插一句,國內之所以這麼注重學籍,也正是因為我們的大學採用的是“科舉制”。

不同的身份下會有不同的錄取標準(比如北京戶籍的學生考北大清華的錄取標準,和山東河北戶籍的學生就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學籍這個身份特別的重視,管理也特別的嚴格。

甚至有的時候有國內學籍反而會增加學生申請國外大學的難度。因為如果有國內學籍,一些國外大學在申請的時候就會要求學生提供高考成績,有的對於高考成績的要求還不低。例如:

西班牙:如果想去西班牙的大學讀本科,中國學生必須是高中畢業、具有普通高中學歷,也要有高考成績,而且成績要超過本省高考總分的45%。

義大利:去義大利讀本科必須要在中國參加過高考,要有高考成績,會考成績也一定要合格,要有高中畢業證書,所有成績需要得到中國教育部有關機構的認證。就讀義大利的藝術院校,除了有高考成績以外,還需要提供藝術考試成績,包括藝術聯考、中國的藝術院校考試成績等。

德國:如果沒有考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不具備申請德國大學的資格,一般情況下要求高中畢業生成功考入一所211工程院校或普通高校,在211大學讀滿一個學期或在普通大學讀滿三個學期,可以提出申請去參加留德人員審核部的審核。外國語高中的學生在考取了德語的語言證書(DSD2)之後,還是要參加高考,達到211大學錄取分數線,他們就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大學了。

英國與荷蘭:想直接到英國與荷蘭讀本科的話,可以考慮應用科技類大學,這類大學對學生的要求基本就是英文語言成績的要求,但是如果如果學生想要去讀研究類大學的話,一般是要求在國內讀大一的學生進行申請,因為英國和荷蘭的大學學制是三年的,所以如果是國內高中畢業的學生,一般不能直接申請大學本科,需要到英國或荷蘭那邊讀一年的研究類大學預科。

其次,如果學生就讀國際課程,但是仍想要參加高考,同時申請國內和國外的大學,國內學籍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在校生沒有學籍是無法報名參加國內高考的。

上海市教委認可的21所國際課程試點學校的一個“優勢”就是:學生可以註冊國內學籍,理論上畢業的時候是既可以申請國外大學,也可以參加國內高考,申請國內大學。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學生申請國內大學(或中外合辦學校,如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仍舊要用高考成績,而不能用國際課程的成績。(除非你有外籍身份(包括港澳臺地區))

這其實對於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不懷疑有這樣的“天才學生”,無論是國內的課程還是國際課程都能學到極致,無論是參加高考還是國際的標準化考試都能考出嚇人的成績。但是這畢竟是極少數。

最後,讓我們設想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某學生進入某國際課程學校就讀國際課程,為此放棄了國內的高中學籍。但是半年一年以後該生覺得自己不適合國際課程,又想轉回國內學校。那麼這時候該學生是否還能轉回國內高中,註冊國內學籍呢?

有些家長擔心的就是,一旦選擇了國際課程,就沒有退路了,再也無法回到國內的體制。但是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在教育部發佈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及解答》中,明確說明:

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在我十多年國際課程教學管理生涯中,碰到過三次此類情況。

學生讀了一年以後,再度轉回國內高中學習。期間,也沒有聽說因為學生已經就讀了國際課程學校,沒有學籍不能入學的情況。

當然這種情況屬於特例,一般不提倡。因為基本上轉回國內學校還是要從高一開始,多花了一年時間不說,有學生回饋:英語是沒問題,但是數理化普遍覺得落後了。不得不說,兩種不同的課程體系,其關注的重點真得是大不同啊。

還要多提一句的是,在此文件中還規定:為了方便群眾,學籍系統除了允許在校生狀態(休學除外)的學生辦理轉學及跨省就學業務外,還允許處於“出國”、“其他離校”、“退學”、“開除”等狀態的學生辦理此類業務。

轉學完成後,學籍狀態不變,在轉入學校辦理相關手續後變為在校生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處於“休學”狀態的學生,須在原就讀學校辦理複學手續後再辦理轉學手續。

所以,為就讀國際課程,在國內學校辦理了“出國”、“其他離校”、“退學”、”休學“的家長和學生也可以完全放心。

一個資深“國際課程”從業人員的幾點建議

我根據自己在“國際課程”辦學和管理中的多年經驗,為那些想要選擇國際課程,但是又糾結於“學籍”的家長和學生提幾個建議:

1. 如果你下定決心,未來肯定申請國外大學。那麼不需要擔心國內學籍,因為這個因素對於你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沒有影響。

2. 如果你準備“兩條腿”走路,既申請國外大學,又申請國內大學。那麼你一定需要有國內學籍,否則你無法參加國內高考,如果你不是外籍身份,那麼你肯定無法用國際課程成績申請國內大學。不過這條路非常不好走,選擇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得了兩倍的壓力。

3. 如果你還沒有想清楚,只是希望在國際課程中先試試水,看看自己能否適應。那麼你也無需糾結,國內的學籍隨時可以轉回來,只是你有可能比同齡人要多付出半年或一年的時間。你需要考慮的是,這樣的成本和代價你是否願意承擔?

4. 如果你擔心”學籍“對你未來回國就業會有影響,比如無法進入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那麼以我的經驗要告訴你的是:政策也是不斷在變化和發展的,而且總體看來是隨著留學歸國人員人數的增多,政策會變得更加富有彈性和人性化。也許幾年以後你現在擔心的影響,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本科在復旦大學就讀,畢業後留校當了老師,前後算起來一共在復旦大學學習工作生活12年。

2004年6月,我下定決心從復旦大學主動辭職。在一個星期二的上午,到復旦大學人事處去辦理最後的離職手續。

當天值班的是一位40多歲的女教工,我對她印象很深,10多年過去了,我還能依稀記起她的樣子。

她當時從我手中接下辭職辦理清單,抬起頭反復打量我幾眼。然後用很疑惑的口氣問了我一句話:你真得想清楚了嗎?退了可就回不來了?

我想她可能是一片好心,但是我當時是去意已決,隨口回答道:“想清楚了,不後悔”。

後來的日子裡,多少次午夜夢回,多少次前路茫茫,我總會回想起這次對話。

在心裡面默念幾遍“想清楚了,不後悔”以後,我又能找回一些當年的勇氣,再次起身,出發。

糾結的家長們,讓我把我人生路上的神奇咒語送給你。以後碰到同樣的情況,你也可以學我一樣念三遍,三遍以後我保證你一定會找回行動的勇氣。

來,一二三,一起念 “事情來了不要怕,事情過了不後悔”。

姜華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本科畢業,後赴歐盟進行深度研修,獲得政府WTO高級人才資格,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擔任過講師。現在上海某國際學校負責宣傳、品牌建設工作,同時承擔美國專案的協調和管理工作事務。著有《國際課程誰在選?誰在讀?》。

點擊下圖,瞭解外灘教育VIP更多福利

點擊關鍵字閱讀外灘教育3000+篇優質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

魯老師表示該校畢業生中絕大部分學生今年高考成績都已達到本科分數線,對於選擇繼續上學的學生,畢業證不存在問題,而對於另外2名學體育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魯老師表示若這2位同學在找工作過程中有需求,學校會儘量配合為其出具相關教育經歷證明。

該校的仝同學也向華商報記者證實“(這種)高中畢業證雖然不影響部分同學正常上大學,但對於當兵和想進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同學來說,這就很不好辦。”

本人的一次有意思的經歷也可以佐證這一點。

我曾教過的一位就讀國際課程的學生,家裡忽然希望她畢業後去當兵。到當地的徵兵處一問,負責的軍官告訴她:男生要有初中畢業證書,女生必須要有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另外,2015年以前,海外歸國人員回國後去教育部做國外大學學位認證,需要出具前置學歷證書。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認證本科,必須提交高中畢業證書。

這條規定當時難倒了很多沒有國內高中畢業證書的國際課程學生。以至於後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只認證碩士學位,而不認證本科學位,或者在國內再去考一個成人高中文憑,用以認證國外本科學位。

不過隨著2015年4月,教育部學位認證中心出臺新的規定,取消了學位認證的前置學歷證書的要求,這種怪事終於不用再上演了。

沒有學籍,對於學習國際課程的學生有什麼影響?

讓我們回到學生準備就讀國際課程這個問題上,有沒有國內學籍會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絕大部分就讀國際課程的學生,其目的是通過國際課程成績來申請國外大學,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國內學籍對於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沒有影響。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學籍的定義,學籍是學生在國內學校的身份證明。但是國外絕大多數大學採用的是申請制,只要你能提供合格的申請材料(平時成績單、標準化考試成績等),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大學並不在意你的身份。

這裡插一句,國內之所以這麼注重學籍,也正是因為我們的大學採用的是“科舉制”。

不同的身份下會有不同的錄取標準(比如北京戶籍的學生考北大清華的錄取標準,和山東河北戶籍的學生就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學籍這個身份特別的重視,管理也特別的嚴格。

甚至有的時候有國內學籍反而會增加學生申請國外大學的難度。因為如果有國內學籍,一些國外大學在申請的時候就會要求學生提供高考成績,有的對於高考成績的要求還不低。例如:

西班牙:如果想去西班牙的大學讀本科,中國學生必須是高中畢業、具有普通高中學歷,也要有高考成績,而且成績要超過本省高考總分的45%。

義大利:去義大利讀本科必須要在中國參加過高考,要有高考成績,會考成績也一定要合格,要有高中畢業證書,所有成績需要得到中國教育部有關機構的認證。就讀義大利的藝術院校,除了有高考成績以外,還需要提供藝術考試成績,包括藝術聯考、中國的藝術院校考試成績等。

德國:如果沒有考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不具備申請德國大學的資格,一般情況下要求高中畢業生成功考入一所211工程院校或普通高校,在211大學讀滿一個學期或在普通大學讀滿三個學期,可以提出申請去參加留德人員審核部的審核。外國語高中的學生在考取了德語的語言證書(DSD2)之後,還是要參加高考,達到211大學錄取分數線,他們就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大學了。

英國與荷蘭:想直接到英國與荷蘭讀本科的話,可以考慮應用科技類大學,這類大學對學生的要求基本就是英文語言成績的要求,但是如果如果學生想要去讀研究類大學的話,一般是要求在國內讀大一的學生進行申請,因為英國和荷蘭的大學學制是三年的,所以如果是國內高中畢業的學生,一般不能直接申請大學本科,需要到英國或荷蘭那邊讀一年的研究類大學預科。

其次,如果學生就讀國際課程,但是仍想要參加高考,同時申請國內和國外的大學,國內學籍就非常重要了,因為在校生沒有學籍是無法報名參加國內高考的。

上海市教委認可的21所國際課程試點學校的一個“優勢”就是:學生可以註冊國內學籍,理論上畢業的時候是既可以申請國外大學,也可以參加國內高考,申請國內大學。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學生申請國內大學(或中外合辦學校,如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仍舊要用高考成績,而不能用國際課程的成績。(除非你有外籍身份(包括港澳臺地區))

這其實對於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不懷疑有這樣的“天才學生”,無論是國內的課程還是國際課程都能學到極致,無論是參加高考還是國際的標準化考試都能考出嚇人的成績。但是這畢竟是極少數。

最後,讓我們設想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某學生進入某國際課程學校就讀國際課程,為此放棄了國內的高中學籍。但是半年一年以後該生覺得自己不適合國際課程,又想轉回國內學校。那麼這時候該學生是否還能轉回國內高中,註冊國內學籍呢?

有些家長擔心的就是,一旦選擇了國際課程,就沒有退路了,再也無法回到國內的體制。但是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在教育部發佈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及解答》中,明確說明:

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在我十多年國際課程教學管理生涯中,碰到過三次此類情況。

學生讀了一年以後,再度轉回國內高中學習。期間,也沒有聽說因為學生已經就讀了國際課程學校,沒有學籍不能入學的情況。

當然這種情況屬於特例,一般不提倡。因為基本上轉回國內學校還是要從高一開始,多花了一年時間不說,有學生回饋:英語是沒問題,但是數理化普遍覺得落後了。不得不說,兩種不同的課程體系,其關注的重點真得是大不同啊。

還要多提一句的是,在此文件中還規定:為了方便群眾,學籍系統除了允許在校生狀態(休學除外)的學生辦理轉學及跨省就學業務外,還允許處於“出國”、“其他離校”、“退學”、“開除”等狀態的學生辦理此類業務。

轉學完成後,學籍狀態不變,在轉入學校辦理相關手續後變為在校生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處於“休學”狀態的學生,須在原就讀學校辦理複學手續後再辦理轉學手續。

所以,為就讀國際課程,在國內學校辦理了“出國”、“其他離校”、“退學”、”休學“的家長和學生也可以完全放心。

一個資深“國際課程”從業人員的幾點建議

我根據自己在“國際課程”辦學和管理中的多年經驗,為那些想要選擇國際課程,但是又糾結於“學籍”的家長和學生提幾個建議:

1. 如果你下定決心,未來肯定申請國外大學。那麼不需要擔心國內學籍,因為這個因素對於你申請國外大學幾乎沒有影響。

2. 如果你準備“兩條腿”走路,既申請國外大學,又申請國內大學。那麼你一定需要有國內學籍,否則你無法參加國內高考,如果你不是外籍身份,那麼你肯定無法用國際課程成績申請國內大學。不過這條路非常不好走,選擇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得了兩倍的壓力。

3. 如果你還沒有想清楚,只是希望在國際課程中先試試水,看看自己能否適應。那麼你也無需糾結,國內的學籍隨時可以轉回來,只是你有可能比同齡人要多付出半年或一年的時間。你需要考慮的是,這樣的成本和代價你是否願意承擔?

4. 如果你擔心”學籍“對你未來回國就業會有影響,比如無法進入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那麼以我的經驗要告訴你的是:政策也是不斷在變化和發展的,而且總體看來是隨著留學歸國人員人數的增多,政策會變得更加富有彈性和人性化。也許幾年以後你現在擔心的影響,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本科在復旦大學就讀,畢業後留校當了老師,前後算起來一共在復旦大學學習工作生活12年。

2004年6月,我下定決心從復旦大學主動辭職。在一個星期二的上午,到復旦大學人事處去辦理最後的離職手續。

當天值班的是一位40多歲的女教工,我對她印象很深,10多年過去了,我還能依稀記起她的樣子。

她當時從我手中接下辭職辦理清單,抬起頭反復打量我幾眼。然後用很疑惑的口氣問了我一句話:你真得想清楚了嗎?退了可就回不來了?

我想她可能是一片好心,但是我當時是去意已決,隨口回答道:“想清楚了,不後悔”。

後來的日子裡,多少次午夜夢回,多少次前路茫茫,我總會回想起這次對話。

在心裡面默念幾遍“想清楚了,不後悔”以後,我又能找回一些當年的勇氣,再次起身,出發。

糾結的家長們,讓我把我人生路上的神奇咒語送給你。以後碰到同樣的情況,你也可以學我一樣念三遍,三遍以後我保證你一定會找回行動的勇氣。

來,一二三,一起念 “事情來了不要怕,事情過了不後悔”。

姜華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本科畢業,後赴歐盟進行深度研修,獲得政府WTO高級人才資格,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曾在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擔任過講師。現在上海某國際學校負責宣傳、品牌建設工作,同時承擔美國專案的協調和管理工作事務。著有《國際課程誰在選?誰在讀?》。

點擊下圖,瞭解外灘教育VIP更多福利

點擊關鍵字閱讀外灘教育3000+篇優質文章

——————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