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不曾走遠!河北梆子《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

河北新聞網4月9日訊又是一年春回大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不曾走遠。今晚,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演藝有限公司精心打磨創排的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再次上演。

激越慷慨的梆子聲腔,感人至深的情景故事,纏綿震撼的內心獨白,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一次次地衝擊著觀眾的心靈。

4月9日晚,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劇中,李教授在教鄉親們蘋果套袋技術。 記者趙永輝攝

“那是誰的身影,

腳步匆匆,他在太行山裡,走了一生……”

當《李保國》主題曲緩緩奏響時,河北會堂演出現場早已座無虛席,甚至過道上也擠滿了觀眾。這不是《李保國》的首演,但觀眾的熱情卻持續高漲。“心潮起伏,不知如何表達。一句話,太感動了,看一次心就激蕩一次,精神就得到一次震撼和洗禮。”演出現場,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這樣說。

百姓求援、保國進山、開山造地、傳授技藝、援助學生……兩個小時的演出中,

多個場景讓觀眾潸然淚下,發自內心的掌聲響徹會堂。從槁城趕來觀看演出的馬淑娥激動地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送別’這場戲,我和女兒一邊看一邊落淚。老百姓最樸實,你怎樣愛老百姓,老百姓就會怎樣愛你。李保國教授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發揚。”

4月9日晚,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 記者趙永輝攝

“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把農民變成我,把我變成一個老農民”……精彩而富有衝擊力的臺詞,深深地觸動著觀眾的靈魂。“劇中李保國這幾句話振聾發聵,現實中他更是用行動踐行。可以說,李保國用紮根山區35年的人生經歷,發出了一位有擔當的知識份子的時代之聲,無愧英雄楷模,堪稱太行英魂。

”專程從北京趕來的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萬素看完演出後感慨道。

曲終人不散,淚水和掌聲持續不斷,演職人員和主創團隊多次鞠躬謝幕,以回報熱情的觀眾。“這是一出好戲、大戲、正戲,唯有用這樣的文藝作品,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彙聚正能量,感染更多觀眾。”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著名劇作家歐陽逸冰說。

打造一部經得起傳唱的戲曲精品,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

“平凡中透著偉大,細節中蘊藏大愛,衝突中展現人格,要把李保國的大愛之情貫穿其間。”演出間歇,該戲的總編劇、著名劇作家孫德民說,為了挖掘李保國的精神內核,他帶領創編人員到李保國生前奮鬥過的山村進行走訪,完成劇本後又數易其稿,足足打磨了近一年的時間。

為了在舞臺上真實、生動、藝術地塑造李保國,省河北梆子劇院演藝有限公司更是傾注全部力量,力邀“三朵梅花”出演這出大戲。“今年1月18日首演後,我們又去保定、邢臺等地巡演了32場,大雪天裡也不歇場,所到之處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而我們更是一邊巡演一邊用心打磨,務求讓這部戲精益求精,把李保國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戲中飾演李保國之妻郭素萍的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許荷英對記者說。

“這部戲非常用心,從劇本創作到基層巡演,從舞臺佈景到音樂設計,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情感和誠意。”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所長王馗坦言,梆子聲腔高昂激越,最適合表現人物情感,但是扶貧題材的戲不好寫,也不好演,尤其是面對李保國這樣一個時代楷模,但是這部戲非常好,具備了藝術精品的元素,在平凡和質樸中發現了人物的偉大與崇高。

4月9日晚,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記者趙永輝攝

4月9日晚,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圖為現場觀眾沉浸在劇情中。記者趙永輝攝

為了在舞臺上真實、生動、藝術地塑造李保國,省河北梆子劇院演藝有限公司更是傾注全部力量,力邀“三朵梅花”出演這出大戲。“今年1月18日首演後,我們又去保定、邢臺等地巡演了32場,大雪天裡也不歇場,所到之處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而我們更是一邊巡演一邊用心打磨,務求讓這部戲精益求精,把李保國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戲中飾演李保國之妻郭素萍的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許荷英對記者說。

“這部戲非常用心,從劇本創作到基層巡演,從舞臺佈景到音樂設計,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情感和誠意。”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所所長王馗坦言,梆子聲腔高昂激越,最適合表現人物情感,但是扶貧題材的戲不好寫,也不好演,尤其是面對李保國這樣一個時代楷模,但是這部戲非常好,具備了藝術精品的元素,在平凡和質樸中發現了人物的偉大與崇高。

4月9日晚,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記者趙永輝攝

4月9日晚,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河北會堂上演。圖為現場觀眾沉浸在劇情中。記者趙永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