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最強書單|人文、商務、中華、社科文獻、人民、東方社年度好書都在這兒了

又到年底,各家出版社和圖書公司紛紛亮出成績單,

選出了自家在2017一整年出版圖書裡最優秀的10或20本圖書。《出版人》雜誌搜集到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與東方出版社的2017年年度書單,整編成第一波書單供讀者閱覽收藏,第二彈正在路上。

人民文學出版社

鐵凝

《飛行釀酒師》

這是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的最新力作。也是鐵凝任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主席後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它集中了鐵凝十餘年間創作的全部短篇小說。

作者以其流暢的文筆,深邃的思想內涵及超凡的文學功力和文本的掌控力,潤物無聲地將當今社會最底層人的生活狀況描述出來,可謂五味雜陳,如《春風夜》《1956年的債務》《火鍋子》《風度》《咳嗽天鵝》《七天》等。

書中講述的雖然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甚至是些細微的瑣碎的日常生活,但讀後卻讓人深思。

王安憶

《紅豆生南國》

《紅豆生南國》是著名作家王安憶2017年最新中篇小說集,收入《紅豆生南國》《向西,向西,向南》《鄉關處處》三部中篇小說。三部小說的故事分別發生於中國香港、紐約和上海,

講述了生活在這三個城市的“都市移民”的故事,他們的青春,愛與孤寂。

張翎

《勞燕》

故事開端於一個明和的採茶日,阿燕和劉兆虎這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在這春和景明中細數著各自的小心思。然而日軍的突然空襲,

母親的慘死,將阿燕孤零零放在這個兇險的世界……中美合作訓練營的成立,讓兩個美國人走進了阿燕的生活,一個是行醫的牧師,一個是訓練營的教官。而劉兆虎的入營,使得阿燕和這三個男人的關係更為複雜……

在這部讓人動容落淚的小說中,張翎通過對於阿燕這一形象的塑造,既讓讀者直面了殘酷的戰爭,也讓讀者明白,這世界上還有比愛情更好的男女之情……

魯敏

《奔月》

一輛大巴翻車墜崖,女人小六成為失蹤者。現場撲朔迷離。尋找與臆想次第展開,由親密到隔閡到陌生。枕邊人、親愛者、閨中友、上下級、朋友圈,都由此陷入日常面目下的湧動暗流……小六拋下一切去苦苦尋找又尋而不得的,究竟是什麼?每一個撲空的假設,都是對飄萍般人生內核的無情確證。故事疑點重重,懸念迭生,在塵埃紛披的世相中勾勒出沉埋已久的心靈之翼。

“大家讀大家”系列

“大家讀大家”系列叢書內容包括作家們撰寫的中外文學讀書隨筆、外國小說,傑出作家、詩人談、小說名著和電影改編談,從不同角度系統解讀世界經典作家作品。以國內相關領域一流作家學者的專業學術研究成果為根據,從“大家”的角度介紹國內外文化“大家”及其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

“大家讀大家”系列叢書(第一輯)書目:

畢飛宇《小說課》

馬原《模仿上帝的小說家》

蘇童《小說是靈魂的逆光》

王家新《教我靈魂歌唱的大師》

葉兆言《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張煒《從熱烈到溫煦》

李歐梵《不必然的對等——文學改編電影》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一輯,17種)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推薦和介紹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和最有價值的作品給廣大讀者的一套古典文學作品大型叢書,編輯出版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直持續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歷史。這套叢書的相關注釋評解由學問深厚的專家、學者如錢鍾書、蕭滌非、唐圭璋等人撰著,寫作嚴謹,內容可靠,在學術上有定評,在市場上有口碑,多年來不斷重印,是廣大讀者認可的好書,曾入選2013年“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書目(普及類)”。“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就是在此基礎上,重新遴選,精心編校而成的。在校對上,我們嚴格把關,保證品質;裝幀設計力求典雅大方,印製工藝不斷提高,精益求精。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

俄羅斯詩歌的月亮阿赫瑪托娃詩歌全集唯一中文譯本。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首次出版中文全譯本,共分三卷,收錄了俄羅斯著名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從1904年到1965年間創作的所有詩歌。第一卷收錄了阿赫瑪托娃1904-1920年間寫作的詩歌;第二卷收錄了阿赫瑪托娃1921-1957年間寫作的詩歌;第三卷收錄了阿赫瑪托娃1958-1965年間寫作的詩歌。

J.K.羅琳

《神奇動物在哪裡》

《神奇動物在哪裡》是國際暢銷書“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深受讀者喜愛的英國女作家J.K.羅琳撰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她初次挑戰電影編劇就大獲好評,給全世界讀者帶來了一個魔力無窮的全新故事。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神奇動物在哪裡》都是2017年最重要的圖書之一。

楊志軍

《海底隧道》

這是一部頌贊民族精神、富有慷慨溫暖的家國情懷的“中國故事”。它既與民族精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刻對接,又在藝術上悉心錘煉、精益求精,是我國原創兒童文學中的一部誠意佳作。

小說書寫了男孩圓圓一家的悲歡離合,展示了在時代變遷的偉力之下,家庭、學校如何影響孩子的抉擇,幫助孩子成長成才。

《拇指男孩的秘密日記》

法國幽默作家勒榭米耶攜手法國繪本天后朵特梅帶來腦洞大開、想像力爆棚的搞怪冒險童話傑作!這是一個饑腸轆轆的故事,一切都起始於該死的大饑荒。喝著西北風當早餐,吃螞蟻來整腸健胃……海貝卡喜歡使用不透明水彩,讓她的畫工極其細膩,用色豐富而濃郁,畫面充滿夢幻色彩。她的畫風搭配著拇指男孩古靈精怪、奇想逗趣的冒險旅程,全面顛覆人的想像,讓思緒盡情奔放。可以在裡面看到黑色、甜美、雀躍、傷感,既有優雅寫意又有諷世深省。

商務印書館

2017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1.《詩的八堂課》

2.《弦誦複驪歌》

3.《劍橋十八世紀政治思想史》

4.《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5.《反異教大全》

6.《歐洲漫畫史》

7.《世界報業考察記》

8.《安魂曲:漢諾赫·列文戲劇精選集》

9.《人生道路諸階段》

10.《晚清以降:西力衝擊下的社會變遷》

《詩的八堂課》

課程,算是2017年知識界的熱門詞彙之一了,知識付費的大潮之下,文學與學術名流紛紛投入其中——但在這個時代,既有吸引力,又有學術含量的一堂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江弱水的書或許可以成為典範。

—— 塗志剛 《新京報》書評週刊前主編

《弦誦複驪歌》

《弦誦複驪歌》我特別喜歡,我關注岱峻老師好多年了,他從李莊這個地方的歷史一直研究到成都的華西壩,從這再走到“弦誦複驪歌”,和他們在抗戰中的輾轉,這個歷史復原我特別喜歡。

—— 孫小甯 《北京晚報》人文版編輯

《劍橋十八世紀政治思想史》

想瞭解今日世界的由來,瞭解十八世紀西方政治思想尤為關鍵。

——劉憶斯 《深港書評》主編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雖然商務有了新面孔,但是商務永遠是我們讀過書走過來的這一段時間。我們是讀商務的書走過來的。我做名家大課,首期的52本,有40本是商務的書,可見經典的意義上商務的份量有多麼重。

——劉蘇裡 圖書評論家

《反異教大全》

我們在哲學和教學的研究中一直盼望的,《反異教大全》經過這麼多年,終於出來了。這樣一個在西方歷史上佔有這麼重要地位的,而且它本身的體量非常大,而且譯者帶著他的學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所以每年至少應該給這樣的書一個位置,表明我們商務的十大好書和其他出版社是不一樣的。我特別強調,這個書是哲學書,而且是在基督教哲學當中用理性主義的思路討論哲學問題思辯性最強的書。

—— 李超傑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歐洲漫畫史》

此書的漫畫來自德國、義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瑞士以及埃及、希臘各地的舊貨攤、舊書店、私人收藏者,或黑白或彩色,精彩紛呈,不但是反映社會史、風俗史的絕好材料,它們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藝術範疇。

——姚崢華 《深圳晚報》文體中心執行主任

《世界報業考察記》

現代中國報業的先驅人物對世界報業的考索,如今看來或許只能是一份歷史文獻,但在報業日漸衰微的時代,一份重新發現的文獻,或許可以讓人們重新想起報業的理想——報業可以衰退甚至消失,但如實報導的精神,會一直在。

—— 塗志剛 《新京報》書評週刊前主編

《安魂曲:漢諾赫·列文戲劇精選集》

《安魂曲:漢諾赫•烈文戲劇精選集》是國內首次引進以色列偉大劇作家漢諾赫•列文的劇作集。其中《安魂曲》曾在中國不止一次上演,每次均引起巨大轟動。列文的作品深刻、睿智、引人入勝,且富於詩意,代表著我們這個世界上已經非常稀少,然而彌足珍貴的那種東西:關乎良知,人性,愛情,以及人們如何相互扶助,共同抵禦或忍受命運的戲弄摧殘。就像《安魂曲》中的一句臺詞所揭示的那樣:“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笑的意思是還沒哭。”

——止庵 作家、學者

《人生道路諸階段》

存在主義好像現在不時髦了,但是人的存在問題每個人都在面臨。海格爾講人生的三個階段——倫理的、審美的和宗教的,對當下中國人來說這三個維度都是缺失的。過去道德有些滑坡,宗教不是狹義的,它是宗教情感或宗教情懷,是對更高東西的一種敬畏,所以宗教的核心是敬畏感,這對當下的中國人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李超傑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晚清以降:西力衝擊下的社會變遷》

《晚清以降:西力衝擊下的社會變遷》,這部書的選題非常好,主要是命中中國近現代轉型之際的重大歷史關鍵,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對於當下有現實意義。

——範子燁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書局

2017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

古籍學術類十佳圖書

(排名不分先後)

1、漢魏六朝雜傳集

2、遼史補注

3、黃道周集--理學叢書

4、魏書(精裝)--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5、南齊書(精裝)--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6、大唐眾經音義校注--音義文獻叢刊

7、爾雅義疏--十三經清人注疏

8、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

9、近思錄集解--理學叢書

10、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辭類纂

漢魏六朝雜傳集

熊明輯校

《漢魏六朝雜傳集》(全四冊),輯錄了起西漢之始(西元前206年)訖隋亡(西元618年)的整個漢魏六朝時期的雜傳作品,共分為兩漢雜傳、三國雜傳、兩晉雜傳、南北朝雜傳,凡三百余種,洋洋一百余萬言,整個漢魏六朝時期有佚文存世的雜傳作品,幾乎囊括無遺。同時,《漢魏六朝雜傳集》輯錄雜傳,篇名之下均置題注,扼述該傳之歷代著錄、補錄情況。如有舊輯本,亦說明其見載之處及得失善劣。又略及作者之生平著述,傳主之生平行事。其有歧疑者,則參納古今學者之研究,稍事考辨。所輯得的每一種雜傳之佚文,均略據所敘人事,分條羅列,並於其下注明出處,書名、卷數俱列全稱。至如徵引之題名同異,亦一一列舉,不厭其煩。

遼史補注

[元]脫脫等撰;陳述補注

《遼史》一書因成書倉促,書中記事不完全、混亂之處頗多。《遼史補注》是陳述先生利用碑誌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遼、使金的資料對《遼史》進行補注,成稿歷時數十年。其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正誤、補缺、補歧義、存類事。本書除了鉤輯資料、考訂史實,還為《遼史》補“選舉”、“藝文”等志,同時增補140餘位遼人傳記,並把古今解釋契丹語的有關資料彙集在一起,成“國語解補”,大大豐富了一向簡陋的《遼史》內容。本書徵引書目八百種以上,網羅宏富,編排有法,為“集遼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陳寅恪先生在早年為是書所撰序言中盛讚道:“《補注》之于《遼史》,亦將如裴《注》之附陳《志》,並重于學術之林。”

黃道周集

[明]黃道周撰 翟奎鳳、鄭晨寅、蔡傑整理

黃道周是明末著名學者,其所著詩歌、文賦、奏疏、制誥、碑記、銘誄、信劄、序跋、劄記等,由清代學者陳壽祺在洪思、鄭玟、鄭亦鄒等前人基礎上,積十年搜訪之力彙編成冊,名曰《黃漳浦集》(此次整理改名為《黃道周集》)。《黃道周集》凡50卷,收錄各種文體的文章總計1000餘篇,內容巨集富,集中反映了黃道周生平履跡、仕宦交遊、讀書治學等方方面面,其中,奏疏文告對我們瞭解明末社會和南明歷史的細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詩詞歌賦對豐富明末文學史具有著重要的文學價值,序跋劄記等則體現了黃道周的學術思想。明末很多著名歷史人物,如徐霞客、陳子龍、方以智、劉宗周等均與黃道周交往甚密,這些在該書中均有所反映。

魏書(精裝)

[北齊]魏收撰;唐長孺、陳仲安、王永興、魏連科點校;何德章負責修訂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卷(含子卷),包括本紀十二篇12卷;列傳九十二篇98卷;志十篇20卷。不計子卷為114卷。本次修訂以百衲本為底本,以三朝本、南監本、北監本、殿本為通校本,以汲古閣本、局本為參校本,謹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誌材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嚴格遵循古籍整理規範,審慎去取。新增校記相當於原有校記的七成。原點校本分段、標點成就卓著,此次修訂主要針對原先的錯誤或新規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調整。可以說《魏書》修訂本是在原點校本基礎上的全新升級本。

南齊書(精裝)

[梁]蕭子顯撰 王仲犖點校 景蜀慧主持修訂

中華書局點校本《南齊書》,由王仲犖先生點校,宋雲彬先生編輯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點校和編輯工作,1972年出版。點校本以百衲本為底本,參校了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和金陵書局本等版本,以及《宋書》各志、《南史》、《通典》、《冊府元龜》、《太平御覽》、《資治通鑒》和《通鑒考異》等典籍,吸收了周星詒、張元濟、張森楷以及錢大昕等人的校勘考訂成果。點校本比較廣泛地參校了各種版本,綜合前人著述,對清代以來學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標點、分段、校勘訂誤等方面都有不少創見,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為目前最為通行的整理本。

大唐眾經音義校注

[唐]釋玄應撰 黃仁瑄校注

初唐釋玄應所撰的《大唐眾經音義》是一部佛典音義,具有文字、音韻、訓詁、辭書等多方面的重要學術價值,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大唐眾經音義校注》以高麗藏本為底本,校以慧琳本、磧沙藏本等,對書稿進行了校勘和注釋,考證了古今字、異體字等;梳理了引書文字;揭示了對音材料的語言屬性,注明了梵文源詞的拉丁文轉寫;詳細注明了慧琳轉錄本與玄應原本的歧異,給觀察分析玄應音義和慧琳音義的不同提供了方便;書後的詞條音序索引和引書(人)索引,極方便學界使用。

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撰 王其和、吳慶峰、張金霞點校

《爾雅》被稱為“辭書之祖”,是瞭解漢語詞彙、閱讀古書的必備參考書。清代著名學者郝懿行積十四年之力撰成的《爾雅義疏》,注重探求詞源、疏釋詞義、考辨名物,對《爾雅》做了詳盡的注釋和闡發,是清代學者研究《爾雅》的代表性、總結性著作,在訓詁學、經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對語言文字學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此書為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之一種。

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

《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收錄王國維家書和寄師友信劄266通,各家致王國維書劄1259通,附錄相關書信18通,共1543通2600多頁,均為原件彩色影印,其中數百通首次公佈於世。往還師友計90多人,有羅振玉、沈曾植、繆荃孫、勞乃宣、陳衍、張元濟、張爾田、梁啟超、胡適、顧頡剛、梁漱溟、容庚等諸多名家。

王國維對時政的種種關切,對國家民族之所憂患,對人事進退的好惡,對交遊向背的去取,以及師友間學術討論、文字切磋,無不表達于書信。國家圖書館所藏這一批書信,可謂王國維及其師友們學說思想、學術活動的實錄,是一宗內容極其豐富的近代史料集。

近思錄集解

[南宋]葉採集解 程水龍校注

《近思錄》由南宋朱熹和呂祖謙選取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共622條,分類編輯而成。南宋葉采為《近思錄》各卷創建綱目和提要,成《近思錄集解》,使得原書體例更形明晰完備,理學思想的表達更趨明朗,是《近思錄》系列文獻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

葉采《近思錄集解》國內現存版本多達三十餘種。本次點校,以臺北故宮藏元刊本為底本,以《續修四庫全書》收錄的元刻明修本和清康熙年間邵仁泓重訂本為主要對校本,同時參校明代前期刻本葉采《集解》(簡稱“明刊本”)、南宋刻本楊伯嵒《泳齋近思錄衍注》(簡稱“楊本”)、清嘉慶年間江永《近思錄集注》(簡稱“江本”),且對葉採集解本中的疑難字句,引歷代《近思錄》注本中的相關文字注釋于當葉之左。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辭類纂

李霜潔編著

隨著甲骨文的發掘整理,類纂的編纂需求也成為學界的共識。上個世紀80年代,中華書局出版了《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其編纂體例便成為同類工具書的典範,學界也形成了甲骨資料編寫類纂的傳統。《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年出版,這些甲骨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並沒有一部完整的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類纂。李霜潔在劉釗先生的指導下,專研甲骨,編成了這部類纂,全面吸收已有的成果校補釋文,根據拓本和照片製作了準確美觀的字形圖。

2017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

人文社科類十佳圖書

(排名不分先後)

1、《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2、中國古代技術文化

3、黃花黎

4、臺灣漢語音韻學史

5、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見學人側記

6、唐代高層文官

7、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何炳棣著作集

8、古琴

9、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學者訪談錄

10、京都如晤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薛鳳旋著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件享譽中外的藝術品,更是一卷記載中國城市發展歷史的寶貴資料。《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以社會學家般的眼光對社會和人文的深入解剖,還原了一千年前中華國都的繁榮狀況和鮮活的市民生活。

本書對中國城市發展與規劃的脈絡作了簡介,進而說明北宋時期的社會發展動力、 城市管理及社會狀況,以此為基礎,深入考察了《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容及其相關的每一個細節。將《清明上河圖》這一畫卷分解為兩百多個細節,以畫中圖像來展現汴京這座“新城市”在經濟、人文和管理體制諸方面的運行狀況。

中國古代技術文化

江曉原著

《中國古代技術文化》是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技史大家江曉原先生在數十年對中外科技史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從工程技術、天文地理及醫學文化等方面,對中國古代技術文化所做的系統思考和闡述。通過系統研究,江曉原教授以實事求是的辯證態度、以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求真精神,避開“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偽命題,與讀者共同探討何為“中國古代的技術文化”。

江曉原教授以貫通中西的視野、熔鑄古今的學識,從歷史上種種趣事出發——《周髀算經》中為什麼會蘊藏著驚人的宇宙學說?古代中國到底有沒有地圓學說?究竟是誰將騎士階層炸得粉碎?中醫究竟是什麼?——討論中國古代的偉大成就,精詳考辨,去偽存真,有破有立中啟迪讀者何為對待傳統文化的應有態度。

黃花黎

周默著

作為“木材的歷史與文化”探索的肇始,本書結合人類學、民俗學、宗教等方面研究,從海南的歷史文化入手,厘清了海南黃花黎自唐以降的歷史源流,比較了與其他相關木材的異同,對海南黃花黎的分佈、生長與特徵進行了詳細描述,對黃花黎與明式傢俱的審美進行有益的探索,同時對海南黃花黎現在與將來的命運,進行了理性的分析與思考。

《黃花黎》是當代第一部研究海南黃花黎的經典之作。作者從史海中鉤沉,于田野間考察,與同輩學人探討,向海南黎胞學習,曆三十年,方成此書。

臺灣漢語音韻學史

李無未著

臺灣漢語音韻學史是中國漢語音韻學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東亞乃至世界漢語音韻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書探討了臺灣漢語音韻學的發端、形成、歷史分期和特點,分通論、理論和方法、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現代漢語與方言語音、語音比較七個方面對臺灣漢語音韻學史文獻進行了全面盤點,梳理了臺灣漢語音韻學流派承傳的譜系。作者採取了靜態和動態結合、橫向和縱向結合、學術師承和作者論著結合、整體和個體結合的研究思路,全面展現了臺灣漢語音韻學史的面貌,深入討論了其成就與不足,客觀總結了其在東亞乃至世界漢語音韻學史中的價值和意義。該書的研究為關心臺灣漢語音韻學史的學者提供了線索,為東亞及世界漢語音韻學史研究提供了資料,為進一步思考音韻學問題提供了參考思路,同時還可滿足相關專業教學之需。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見學人側記

趙珩著

六十年來,由於家世的原因與工作的關係,作者與許多具有深厚傳統文化修養的老輩文化人、學者先後結識,如陳夢家、啟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樹青、翁偶虹、鄧雲鄉、吳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著比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們離世。而這些老輩文化人、學者,恰好也是中國百餘年來大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本書敘述了作者與這些前輩交往的點滴,描摹了他們的音容笑貌,並著力鉤沉他們在學術文化上的貢獻,從而使本書具有當代文化史的意義與價值,今天的讀者也得以據此領略他們的德行與風采。

唐代高層文官

賴瑞和著

唐代的五大類高層文官:宰相、詞臣、史官、財臣、牧守,是唐代最接近皇帝皇權,最全面掌控國家財賦,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員。這些高層文官,在唐代經歷了使職化的過程,從普通的職事高官,演變成皇帝的特使。在這種體制下,皇權得以進一步擴張。

本書通過個案分析,試圖闡釋唐代高層文官複雜官銜的特徵和深層意義,細緻解讀官員履歷材料,展現出級別的升遷或貶黜、職事的清要或邊緣、俸祿的豐厚或微薄,使讀者深入體會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實態。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何炳棣著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收入何炳棣先生有關思想制度史方面的論文十五篇。這十五篇論文除了《北魏洛陽城郭規劃》和《美洲作物的引進、傳播及其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影響》兩篇外,其他十三篇都發表或完成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反映了何炳棣先生自明清經濟制度史向中國思想史的治學志趣的轉向。何先生認為,經濟制度史是龍的骨架,思想史是龍的眼睛,何先生最後二十多年,就是在完成“畫龍點睛”的學術轉向。書中所收每篇論文都反映了何炳棣先生以扎實考據見長的學術功力。

古琴

[瑞典]林西莉著 許嵐、熊彪譯

這是一個關於古琴的故事,是一個瑞典漢學家學習古琴的傳奇經歷和體會,其中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還有關於古琴對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關聯。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另一個世界》記敘了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會跟隨古琴師王迪學習的經歷,以及與許多古琴大師的交往;第二章《樂器》則從琴體、漆與斷紋、古琴作坊、琴弦和調音、銘文、琴式等方面談論古琴本身;第三章《遠古及傳說》是通過歷史故事講述古琴的文化傳承;第四章《桃源夢》集中談論古琴與古代文人的關係,最後一章是《琴譜和彈奏技巧》。由於作者是外國人,從小學習歐洲古老的魯特琴,而她在中國學習古琴的1961-1962年,是一個特殊年代,她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齋這樣的一流大師,所以她的這部作品就有一種生動的感性,一種特別的味道,同時有著專業的根基。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古琴藝術著作。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學者訪談錄

戴燕主編

一代有一代之學術、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過戴燕教授對何兆武、李學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錫圭等十一位從抗戰到當下的老一輩中外學人的訪談,使我們瞭解了那個即將過去的時代中發生過的歷史,以及那一代歷史中的學人的思考與抉擇——他們的政治關懷和學術理想是什麼?在巨大的社會變動中,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他們又是如何思考歷史與未來,如何承上啟下的?

一個個學者,體現了一代的學術、思想的風氣。這些學者,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精神的脊樑,是學術文化的靈魂。鑒往知來,當今學人只有充分瞭解上一輩學人的學術及思想,才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在這個意義上說,本書也是前輩學者的學人心史。

京都如晤

蘇枕書著

旅日作家蘇枕書客居京都九年來的第一部通信體隨筆集。作者用七年時間,記錄京都山川風物之美與旅行、讀書所見所感,以優雅細膩之文字呼應時光在京都這座古城的流轉。千年古都,見字如面。

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卑賤者”最聰明

蔡昉 著

蔡昉教授把閱讀、審美甚至休閒與經濟學思考融為一體,以輕鬆活潑的文字、饒有趣味的故事,深入淺出地闡釋從經濟學家的性格、落後地區的發展、人口增長、財富增長,到生活中的觀察以及歷史和藝術的啟示等問題的觀察和心得。所謂“卑賤者”最聰明,即聰明的“卑賤者”不斷地為不見得不聰明的“高貴者”出難題,政策調整便是水到渠成。本書對於從事經濟研究抑或圈外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次樂在其中的閱讀享受。讀者從中可以感受到經濟學家的情懷,領悟經濟學原理,並學會用經濟學家的視角觀察日常生活點滴。——趙梅,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執行主編

重釋蔡元培與北大記憶史的視角

婁嶴菲 著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第一,蔡元培作為北京大學校長,其巨大的影響實已不限於現代中國教育史;第二,正如作者所揭示的,當年的事實與此未必盡皆相符,這一盛名有賴於歷來印象的一種累積效果。本書通過對蔡元培自身、北大師生與社會輿論等不同層面的考察,聚焦于蔡的辭職、退隱和身後對他的紀念等事件,呈現出北大校長蔡元培形象的動態變化過程。本書雖然材料還嫌不夠豐富齊備,但在方法論上是特別值得重視的。——止庵,文化學者

村落裡的單身漢

彭大松 著

作為一項實證社會學研究,《村落裡的單身漢》選取了蘇北江邊村為田野地點,同時集合在其他研究地點收集的資料,以那些年過30歲,尚未結婚的農村單身漢為研究物件,考察社會變遷中單身漢的形成機制,分析農村單身漢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們艱難求生的圖景。既深入現實,也有在傳統文化層面、國家與個人層面的思考,是一部優秀的社會學研究作品。——張弘,鳳凰網主筆

何故為敵

族群與宗教衝突論綱

[德]李峻石 著

吳秀傑 譯

在我們既往的一般認識中,很多地方的民族衝突是因為各民族間語言、信仰、習俗不同;然而本書作者依據自己30年來對非洲暴力衝突的研究發現,民族性並非衝突的真正原因,而是衝突的動員手段——在“民族”衝突掩蓋下,真正的爭奪目標是資源:或者是水,或者是土地,或者是油氣田……這一結論是如此的富有現實解釋力。——劉玉海,《經濟觀察報•書評》主編

洪憲帝制外交

唐啟華 著

作者運用傳統外交史研究最基本的多國檔案對照研究法,參照中、日、英三國外交檔案及三方研究成果,以還原洪憲帝制運動期間袁世凱政府外交活動的複雜面向。本書反對袁為了稱帝對日本出賣國權之說,認為其在外交方面頗能堅持國家主權與尊嚴,正由於不肯對日遷就,導致日方反對,此乃帝制運動失敗之主因之一。與前著《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一起,唐啟華的研究大大更新了我們對北洋外交的認識。全書以史料說話,讀來不夠暢快,不過處理此一主題,這樣方式也許是適宜的。——王洪波,《中華讀書報》副總編輯

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

韓策 著

1901年8月,清廷發出詔令,改革科舉考試辦法,考試內容廢除了八股文。是為辛醜改制。改制之後,1903(癸卯)年、1904(甲辰)年的兩科會試產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批進士。本書詳考辛醜改制背後的複雜博弈過程,講述癸、甲兩科考試實際進行情況,細察考中者入“進士館”學習新學的情況,及其後的出處浮沉、流風餘韻和最終命運。對科舉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後歲月”,本書深描細刻,大大增進了我們對其的瞭解。本書可謂近年來科舉史、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收穫。——王洪波,《中華讀書報》副總編輯

權力的生成:

香港市區重建的民族志

夏循祥 著

本書通過對香港社區的詳細民族志調查,對香港社會內部的權力生成機制進行了人類學路徑的理解與闡釋,並提出了當地存在的“對抗性合作”問題。本書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香港社會政治的內在運行機制具有啟發意義。

——袁劍,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副教授

戰爭的餘燼:

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滅亡及美國對越南的干預

[美]弗雷德里克•羅格瓦爾 著

詹涓 譯

這是一部內容詳盡,敘述生動,既有宏觀把握,又不遺漏細節,然而自始至終嚴格限定在“非虛構”的限度之內,絕無編造誇飾的優秀歷史著作。背景是越南,時間是20世紀中葉,講述的是法蘭西殖民帝國如何衰落,而幾任美國領導人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發起一場戰爭之路的經過。第一,這是二十世紀國際上的一件大事,於中國也有密切關係;第二,我們借此可以學習歷史著作怎麼寫得既好看,又嚴謹,還深刻。可以說,對於這段歷史來說,這本書真正稱得上那種“完成性的作品”。——止庵,文化學者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美]譚凱 著

胡耀飛 謝宇榮 譯

孫英剛 審校

曾經支配政治並引領社會風尚的門閥士族,構成了中國歷史一個特定時期的突出而“特有”的面相,亦成為我們瞭解那個東方古老帝國運作歷程紛繁複雜局面的一個“視窗”。士族的興替向為中外學界同仁研討之鵠的而矢志追尋。本書作者提出它與唐朝俱亡之說,不啻從另一個角度展示出其歸屬之去路。有興趣者不妨由此窺閱而求其具象。——李鴻賓,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中國革命:

1925年5月30日,上海

[德]於爾根•奧斯特哈默 著

強朝暉 譯

1920和1930年代對中國“歷史思維”的塑成至關重要,本書以五卅慘案的一天為題,實則深入描述其背後的歷史動力,並以獨特方式解釋中國“革命”浪潮的生成。作者視野開闊,抱負遠大,行文清晰而流暢,即使在諸多老問題上,亦能令人耳目一新。——李禮,《東方歷史評論》執行主編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7年度優秀學術著作

奧義書思想研究

李達全集

中國審美意識通史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

楊適文集

要素分工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

中國古代包裝藝術史

中國戰爭史

莊子學史簡體

東方出版社

《紳士謀國:美國締造者》

錢滿素 主編

北師大歷史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王開璽教授很看重這本書,因為“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中未發生大的政權更迭和內亂,和建國之初政治精英的頂層設計有決定性關係”。書評人解璽璋稱讚錢滿素“內容學者化,然而行文不學者化”。《讀書》雜誌主編祝曉風稱“一冊在手,可以瞭解美國精神和美國制度的形成”。《深港書評》主編劉憶斯認為該書“理性貫徹始終,充滿了智識的啟迪與實用性”。

《徒步旅行耶路撒冷》

作者:【以色列】巴蒂亞·科恩博伊姆博士/阿維格多·科恩博伊姆

《徒步旅行耶路撒冷》是一本帶有文化色彩的旅行指南,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楊平、《深港書評》主編劉憶斯對該書讚賞有加。剛從耶路撒冷回來的解璽璋先生更是有相見恨晚之感,“如果書早點出版,就能帶著去耶路撒冷了”。

《糧食》

作者:【英】拉吉·派特爾

世界糧食與食物問題專家拉吉•派特爾博士的《糧食》屬於觸及人類生存頭等大事的作品。《讀書》雜誌主編祝曉風認為該書“視野廣,探討得深入,有一種整體觀,把糧食問題的複雜性和重重矛盾充分展現出來”。在澎湃新聞文體中心總監石劍峰看來,該書“著眼於資本控制下的世界糧食交易與流通”。

《文明的變遷:巴黎1896·尋找李鴻章》

作者:邊芹

作者懷著一種別樣的情緒重走李鴻章的旅法之行,找尋李鴻章留下的足跡。這是兩個人的旅行,死去的人和活著的人。活著的人有活著的人的現實,死去的人有死去的人的歷史,現實與歷史的碰撞讓人害怕。怎麼能保證這個世界不與人們對它的敘述混淆在一起?時隔百年的兩次旅行能把這一切牽到哪裡? 通過這樣一種特殊的旅行,作者結合一些中國社會的現象和心理,警醒世人。正如作者所言:我們被多少假正義卷裹,讓善變成做作和模仿。

《大隈重信傳》

作者:【日】片岡寬光

本書作者系早稻田大學終身名譽教授、行政學泰斗級人物。 他以獨特的視角,去臉譜化的歷史,重尋明治維新變局源頭,深刻透視大隈重信作為明治維新核心領袖層中的一員,為開啟近代日本現代化過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書中為讀者全景式展示日本明治維新那段波瀾壯闊的真實歷史,從世界觀、人生觀、宗教觀、歷史觀等多個角度描繪了國民領袖大隈重信如何突圍與重生。跟隨明治維新三傑,行使超強的統率力,深度挖掘近代日本轉型時期的歷史,探索中國當今問題之根源。

《讓愛重生:自閉症家庭的應對、接納與成長》

作者:【美】羅伯特·納瑟夫

羅伯特·納瑟夫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是一位自閉症患兒的父親,如今他的兒子已經成年。他有句名言:“特殊的孩子,父母的挑戰”。不管是從個體經驗,還是專業領域,羅伯特都有相當豐富的心得與所有自閉症家庭分享:父母如何在給予自閉症患兒*支援的同時,保證家庭中每個成員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呢?這個問題是每個自閉症家庭都必須面對的,書中獨到的見解、坦誠的安慰和實用的指導將讓你豁然開朗。

《明星與素琴》

作者:雲從龍

本書的主要素材來自于兩位年輕人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的通信。特殊時期這些私人信件幸由作者偶然發現並整理,成為記錄那個時代的珍貴資料。通過兩人之間的信件,作者試圖解答這對革命同志為何主宰不了自己的人生命運,只能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彳亍向前。這不僅是賀王二人的私歷史,也是一百年來國人的集體命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博導馬勇教授認為“歷史從來都是具體的、唯一的”,《明星與素琴》中體現出的“學術追求與學術精神值得張揚”。曾擔任費孝通先生助手的張冠生先生也很認同《明星與素琴》中平民歷史的史觀。

《風土:人間學的考察》

作者:【日】和辻哲郎

本書討論的是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的相互關係的問題。書中通過對季風型、沙漠型、牧場型三種風土類型的考察,進而分析了各個地區的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和文化特徵,闡明人的存在方式與風土的關係。

書中對亞洲和歐洲各地風土特性及各自地域文化的傳統特質和關係論述周密、言必有據,“是日本比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在孟溪那邊》

作者:胡桑

年輕詩人、學者胡桑的首部個人自傳性散文。他用一種綿密、緊湊又縱橫交錯的行文方式描摹、追憶、還原甚至重構了一個故鄉,一個位於江南腹地的村莊,一個正在消逝的村莊。胡桑以對事物的極度熟悉以及近乎宇宙論的雄心提供了一部關於八十年代江南鄉村的全景圖,但是,他對內心的迷戀、對幻覺的執著,又展現出一幅通常意義上的鄉村並不具備的心靈圖景,以詩人的筆觸在時間的進程中凝視這個村莊,開掘出一個內心深處的源初故鄉。

《生活的經濟解釋》

作者:熊秉元

本書共四部分,五十四篇文章,以經濟學的視角,看經濟、讀社會、談政治、說法律。使我們通過大大小小的生活故事,獲得經濟學的世界觀,掌握攫取事物背後真相的智慧。

熊秉元選擇了平實的角度,將生活中的大小事,以經濟學的視角層層拆解,對準普羅大眾的需要。他表示自己擁有“雙重身份”,是經濟學家,也是教育家,但他的教育功能並不應該只發揮在學生身上,更希望在社會大眾。在寫作上,他希望儘量將自己隱藏,把情感抽離,客觀地分析及觀察身處的社會,他說:“重要的不是我,而是展現出來的世界觀。”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都是對飄萍般人生內核的無情確證。故事疑點重重,懸念迭生,在塵埃紛披的世相中勾勒出沉埋已久的心靈之翼。

“大家讀大家”系列

“大家讀大家”系列叢書內容包括作家們撰寫的中外文學讀書隨筆、外國小說,傑出作家、詩人談、小說名著和電影改編談,從不同角度系統解讀世界經典作家作品。以國內相關領域一流作家學者的專業學術研究成果為根據,從“大家”的角度介紹國內外文化“大家”及其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

“大家讀大家”系列叢書(第一輯)書目:

畢飛宇《小說課》

馬原《模仿上帝的小說家》

蘇童《小說是靈魂的逆光》

王家新《教我靈魂歌唱的大師》

葉兆言《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張煒《從熱烈到溫煦》

李歐梵《不必然的對等——文學改編電影》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一輯,17種)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推薦和介紹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和最有價值的作品給廣大讀者的一套古典文學作品大型叢書,編輯出版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直持續至今,已有六十餘年歷史。這套叢書的相關注釋評解由學問深厚的專家、學者如錢鍾書、蕭滌非、唐圭璋等人撰著,寫作嚴謹,內容可靠,在學術上有定評,在市場上有口碑,多年來不斷重印,是廣大讀者認可的好書,曾入選2013年“首屆向全國推薦優秀古籍整理圖書書目(普及類)”。“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就是在此基礎上,重新遴選,精心編校而成的。在校對上,我們嚴格把關,保證品質;裝幀設計力求典雅大方,印製工藝不斷提高,精益求精。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

俄羅斯詩歌的月亮阿赫瑪托娃詩歌全集唯一中文譯本。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首次出版中文全譯本,共分三卷,收錄了俄羅斯著名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從1904年到1965年間創作的所有詩歌。第一卷收錄了阿赫瑪托娃1904-1920年間寫作的詩歌;第二卷收錄了阿赫瑪托娃1921-1957年間寫作的詩歌;第三卷收錄了阿赫瑪托娃1958-1965年間寫作的詩歌。

J.K.羅琳

《神奇動物在哪裡》

《神奇動物在哪裡》是國際暢銷書“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深受讀者喜愛的英國女作家J.K.羅琳撰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她初次挑戰電影編劇就大獲好評,給全世界讀者帶來了一個魔力無窮的全新故事。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神奇動物在哪裡》都是2017年最重要的圖書之一。

楊志軍

《海底隧道》

這是一部頌贊民族精神、富有慷慨溫暖的家國情懷的“中國故事”。它既與民族精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刻對接,又在藝術上悉心錘煉、精益求精,是我國原創兒童文學中的一部誠意佳作。

小說書寫了男孩圓圓一家的悲歡離合,展示了在時代變遷的偉力之下,家庭、學校如何影響孩子的抉擇,幫助孩子成長成才。

《拇指男孩的秘密日記》

法國幽默作家勒榭米耶攜手法國繪本天后朵特梅帶來腦洞大開、想像力爆棚的搞怪冒險童話傑作!這是一個饑腸轆轆的故事,一切都起始於該死的大饑荒。喝著西北風當早餐,吃螞蟻來整腸健胃……海貝卡喜歡使用不透明水彩,讓她的畫工極其細膩,用色豐富而濃郁,畫面充滿夢幻色彩。她的畫風搭配著拇指男孩古靈精怪、奇想逗趣的冒險旅程,全面顛覆人的想像,讓思緒盡情奔放。可以在裡面看到黑色、甜美、雀躍、傷感,既有優雅寫意又有諷世深省。

商務印書館

2017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1.《詩的八堂課》

2.《弦誦複驪歌》

3.《劍橋十八世紀政治思想史》

4.《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5.《反異教大全》

6.《歐洲漫畫史》

7.《世界報業考察記》

8.《安魂曲:漢諾赫·列文戲劇精選集》

9.《人生道路諸階段》

10.《晚清以降:西力衝擊下的社會變遷》

《詩的八堂課》

課程,算是2017年知識界的熱門詞彙之一了,知識付費的大潮之下,文學與學術名流紛紛投入其中——但在這個時代,既有吸引力,又有學術含量的一堂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江弱水的書或許可以成為典範。

—— 塗志剛 《新京報》書評週刊前主編

《弦誦複驪歌》

《弦誦複驪歌》我特別喜歡,我關注岱峻老師好多年了,他從李莊這個地方的歷史一直研究到成都的華西壩,從這再走到“弦誦複驪歌”,和他們在抗戰中的輾轉,這個歷史復原我特別喜歡。

—— 孫小甯 《北京晚報》人文版編輯

《劍橋十八世紀政治思想史》

想瞭解今日世界的由來,瞭解十八世紀西方政治思想尤為關鍵。

——劉憶斯 《深港書評》主編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雖然商務有了新面孔,但是商務永遠是我們讀過書走過來的這一段時間。我們是讀商務的書走過來的。我做名家大課,首期的52本,有40本是商務的書,可見經典的意義上商務的份量有多麼重。

——劉蘇裡 圖書評論家

《反異教大全》

我們在哲學和教學的研究中一直盼望的,《反異教大全》經過這麼多年,終於出來了。這樣一個在西方歷史上佔有這麼重要地位的,而且它本身的體量非常大,而且譯者帶著他的學生經過多年的研究,所以每年至少應該給這樣的書一個位置,表明我們商務的十大好書和其他出版社是不一樣的。我特別強調,這個書是哲學書,而且是在基督教哲學當中用理性主義的思路討論哲學問題思辯性最強的書。

—— 李超傑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歐洲漫畫史》

此書的漫畫來自德國、義大利、荷蘭、英國、法國、瑞士以及埃及、希臘各地的舊貨攤、舊書店、私人收藏者,或黑白或彩色,精彩紛呈,不但是反映社會史、風俗史的絕好材料,它們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藝術範疇。

——姚崢華 《深圳晚報》文體中心執行主任

《世界報業考察記》

現代中國報業的先驅人物對世界報業的考索,如今看來或許只能是一份歷史文獻,但在報業日漸衰微的時代,一份重新發現的文獻,或許可以讓人們重新想起報業的理想——報業可以衰退甚至消失,但如實報導的精神,會一直在。

—— 塗志剛 《新京報》書評週刊前主編

《安魂曲:漢諾赫·列文戲劇精選集》

《安魂曲:漢諾赫•烈文戲劇精選集》是國內首次引進以色列偉大劇作家漢諾赫•列文的劇作集。其中《安魂曲》曾在中國不止一次上演,每次均引起巨大轟動。列文的作品深刻、睿智、引人入勝,且富於詩意,代表著我們這個世界上已經非常稀少,然而彌足珍貴的那種東西:關乎良知,人性,愛情,以及人們如何相互扶助,共同抵禦或忍受命運的戲弄摧殘。就像《安魂曲》中的一句臺詞所揭示的那樣:“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笑的意思是還沒哭。”

——止庵 作家、學者

《人生道路諸階段》

存在主義好像現在不時髦了,但是人的存在問題每個人都在面臨。海格爾講人生的三個階段——倫理的、審美的和宗教的,對當下中國人來說這三個維度都是缺失的。過去道德有些滑坡,宗教不是狹義的,它是宗教情感或宗教情懷,是對更高東西的一種敬畏,所以宗教的核心是敬畏感,這對當下的中國人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李超傑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晚清以降:西力衝擊下的社會變遷》

《晚清以降:西力衝擊下的社會變遷》,這部書的選題非常好,主要是命中中國近現代轉型之際的重大歷史關鍵,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對於當下有現實意義。

——範子燁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書局

2017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

古籍學術類十佳圖書

(排名不分先後)

1、漢魏六朝雜傳集

2、遼史補注

3、黃道周集--理學叢書

4、魏書(精裝)--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5、南齊書(精裝)--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6、大唐眾經音義校注--音義文獻叢刊

7、爾雅義疏--十三經清人注疏

8、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

9、近思錄集解--理學叢書

10、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辭類纂

漢魏六朝雜傳集

熊明輯校

《漢魏六朝雜傳集》(全四冊),輯錄了起西漢之始(西元前206年)訖隋亡(西元618年)的整個漢魏六朝時期的雜傳作品,共分為兩漢雜傳、三國雜傳、兩晉雜傳、南北朝雜傳,凡三百余種,洋洋一百余萬言,整個漢魏六朝時期有佚文存世的雜傳作品,幾乎囊括無遺。同時,《漢魏六朝雜傳集》輯錄雜傳,篇名之下均置題注,扼述該傳之歷代著錄、補錄情況。如有舊輯本,亦說明其見載之處及得失善劣。又略及作者之生平著述,傳主之生平行事。其有歧疑者,則參納古今學者之研究,稍事考辨。所輯得的每一種雜傳之佚文,均略據所敘人事,分條羅列,並於其下注明出處,書名、卷數俱列全稱。至如徵引之題名同異,亦一一列舉,不厭其煩。

遼史補注

[元]脫脫等撰;陳述補注

《遼史》一書因成書倉促,書中記事不完全、混亂之處頗多。《遼史補注》是陳述先生利用碑誌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遼、使金的資料對《遼史》進行補注,成稿歷時數十年。其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正誤、補缺、補歧義、存類事。本書除了鉤輯資料、考訂史實,還為《遼史》補“選舉”、“藝文”等志,同時增補140餘位遼人傳記,並把古今解釋契丹語的有關資料彙集在一起,成“國語解補”,大大豐富了一向簡陋的《遼史》內容。本書徵引書目八百種以上,網羅宏富,編排有法,為“集遼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陳寅恪先生在早年為是書所撰序言中盛讚道:“《補注》之于《遼史》,亦將如裴《注》之附陳《志》,並重于學術之林。”

黃道周集

[明]黃道周撰 翟奎鳳、鄭晨寅、蔡傑整理

黃道周是明末著名學者,其所著詩歌、文賦、奏疏、制誥、碑記、銘誄、信劄、序跋、劄記等,由清代學者陳壽祺在洪思、鄭玟、鄭亦鄒等前人基礎上,積十年搜訪之力彙編成冊,名曰《黃漳浦集》(此次整理改名為《黃道周集》)。《黃道周集》凡50卷,收錄各種文體的文章總計1000餘篇,內容巨集富,集中反映了黃道周生平履跡、仕宦交遊、讀書治學等方方面面,其中,奏疏文告對我們瞭解明末社會和南明歷史的細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詩詞歌賦對豐富明末文學史具有著重要的文學價值,序跋劄記等則體現了黃道周的學術思想。明末很多著名歷史人物,如徐霞客、陳子龍、方以智、劉宗周等均與黃道周交往甚密,這些在該書中均有所反映。

魏書(精裝)

[北齊]魏收撰;唐長孺、陳仲安、王永興、魏連科點校;何德章負責修訂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卷(含子卷),包括本紀十二篇12卷;列傳九十二篇98卷;志十篇20卷。不計子卷為114卷。本次修訂以百衲本為底本,以三朝本、南監本、北監本、殿本為通校本,以汲古閣本、局本為參校本,謹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誌材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嚴格遵循古籍整理規範,審慎去取。新增校記相當於原有校記的七成。原點校本分段、標點成就卓著,此次修訂主要針對原先的錯誤或新規定要求作了必要的調整。可以說《魏書》修訂本是在原點校本基礎上的全新升級本。

南齊書(精裝)

[梁]蕭子顯撰 王仲犖點校 景蜀慧主持修訂

中華書局點校本《南齊書》,由王仲犖先生點校,宋雲彬先生編輯整理,1966年前基本完成點校和編輯工作,1972年出版。點校本以百衲本為底本,參校了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和金陵書局本等版本,以及《宋書》各志、《南史》、《通典》、《冊府元龜》、《太平御覽》、《資治通鑒》和《通鑒考異》等典籍,吸收了周星詒、張元濟、張森楷以及錢大昕等人的校勘考訂成果。點校本比較廣泛地參校了各種版本,綜合前人著述,對清代以來學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標點、分段、校勘訂誤等方面都有不少創見,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為目前最為通行的整理本。

大唐眾經音義校注

[唐]釋玄應撰 黃仁瑄校注

初唐釋玄應所撰的《大唐眾經音義》是一部佛典音義,具有文字、音韻、訓詁、辭書等多方面的重要學術價值,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大唐眾經音義校注》以高麗藏本為底本,校以慧琳本、磧沙藏本等,對書稿進行了校勘和注釋,考證了古今字、異體字等;梳理了引書文字;揭示了對音材料的語言屬性,注明了梵文源詞的拉丁文轉寫;詳細注明了慧琳轉錄本與玄應原本的歧異,給觀察分析玄應音義和慧琳音義的不同提供了方便;書後的詞條音序索引和引書(人)索引,極方便學界使用。

爾雅義疏

[清]郝懿行撰 王其和、吳慶峰、張金霞點校

《爾雅》被稱為“辭書之祖”,是瞭解漢語詞彙、閱讀古書的必備參考書。清代著名學者郝懿行積十四年之力撰成的《爾雅義疏》,注重探求詞源、疏釋詞義、考辨名物,對《爾雅》做了詳盡的注釋和闡發,是清代學者研究《爾雅》的代表性、總結性著作,在訓詁學、經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對語言文字學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此書為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之一種。

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

《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收錄王國維家書和寄師友信劄266通,各家致王國維書劄1259通,附錄相關書信18通,共1543通2600多頁,均為原件彩色影印,其中數百通首次公佈於世。往還師友計90多人,有羅振玉、沈曾植、繆荃孫、勞乃宣、陳衍、張元濟、張爾田、梁啟超、胡適、顧頡剛、梁漱溟、容庚等諸多名家。

王國維對時政的種種關切,對國家民族之所憂患,對人事進退的好惡,對交遊向背的去取,以及師友間學術討論、文字切磋,無不表達于書信。國家圖書館所藏這一批書信,可謂王國維及其師友們學說思想、學術活動的實錄,是一宗內容極其豐富的近代史料集。

近思錄集解

[南宋]葉採集解 程水龍校注

《近思錄》由南宋朱熹和呂祖謙選取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共622條,分類編輯而成。南宋葉采為《近思錄》各卷創建綱目和提要,成《近思錄集解》,使得原書體例更形明晰完備,理學思想的表達更趨明朗,是《近思錄》系列文獻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

葉采《近思錄集解》國內現存版本多達三十餘種。本次點校,以臺北故宮藏元刊本為底本,以《續修四庫全書》收錄的元刻明修本和清康熙年間邵仁泓重訂本為主要對校本,同時參校明代前期刻本葉采《集解》(簡稱“明刊本”)、南宋刻本楊伯嵒《泳齋近思錄衍注》(簡稱“楊本”)、清嘉慶年間江永《近思錄集注》(簡稱“江本”),且對葉採集解本中的疑難字句,引歷代《近思錄》注本中的相關文字注釋于當葉之左。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辭類纂

李霜潔編著

隨著甲骨文的發掘整理,類纂的編纂需求也成為學界的共識。上個世紀80年代,中華書局出版了《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其編纂體例便成為同類工具書的典範,學界也形成了甲骨資料編寫類纂的傳統。《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年出版,這些甲骨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並沒有一部完整的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類纂。李霜潔在劉釗先生的指導下,專研甲骨,編成了這部類纂,全面吸收已有的成果校補釋文,根據拓本和照片製作了準確美觀的字形圖。

2017年度中華書局雙十佳

人文社科類十佳圖書

(排名不分先後)

1、《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2、中國古代技術文化

3、黃花黎

4、臺灣漢語音韻學史

5、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見學人側記

6、唐代高層文官

7、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何炳棣著作集

8、古琴

9、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學者訪談錄

10、京都如晤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薛鳳旋著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件享譽中外的藝術品,更是一卷記載中國城市發展歷史的寶貴資料。《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以社會學家般的眼光對社會和人文的深入解剖,還原了一千年前中華國都的繁榮狀況和鮮活的市民生活。

本書對中國城市發展與規劃的脈絡作了簡介,進而說明北宋時期的社會發展動力、 城市管理及社會狀況,以此為基礎,深入考察了《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容及其相關的每一個細節。將《清明上河圖》這一畫卷分解為兩百多個細節,以畫中圖像來展現汴京這座“新城市”在經濟、人文和管理體制諸方面的運行狀況。

中國古代技術文化

江曉原著

《中國古代技術文化》是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技史大家江曉原先生在數十年對中外科技史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從工程技術、天文地理及醫學文化等方面,對中國古代技術文化所做的系統思考和闡述。通過系統研究,江曉原教授以實事求是的辯證態度、以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求真精神,避開“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偽命題,與讀者共同探討何為“中國古代的技術文化”。

江曉原教授以貫通中西的視野、熔鑄古今的學識,從歷史上種種趣事出發——《周髀算經》中為什麼會蘊藏著驚人的宇宙學說?古代中國到底有沒有地圓學說?究竟是誰將騎士階層炸得粉碎?中醫究竟是什麼?——討論中國古代的偉大成就,精詳考辨,去偽存真,有破有立中啟迪讀者何為對待傳統文化的應有態度。

黃花黎

周默著

作為“木材的歷史與文化”探索的肇始,本書結合人類學、民俗學、宗教等方面研究,從海南的歷史文化入手,厘清了海南黃花黎自唐以降的歷史源流,比較了與其他相關木材的異同,對海南黃花黎的分佈、生長與特徵進行了詳細描述,對黃花黎與明式傢俱的審美進行有益的探索,同時對海南黃花黎現在與將來的命運,進行了理性的分析與思考。

《黃花黎》是當代第一部研究海南黃花黎的經典之作。作者從史海中鉤沉,于田野間考察,與同輩學人探討,向海南黎胞學習,曆三十年,方成此書。

臺灣漢語音韻學史

李無未著

臺灣漢語音韻學史是中國漢語音韻學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東亞乃至世界漢語音韻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該書探討了臺灣漢語音韻學的發端、形成、歷史分期和特點,分通論、理論和方法、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現代漢語與方言語音、語音比較七個方面對臺灣漢語音韻學史文獻進行了全面盤點,梳理了臺灣漢語音韻學流派承傳的譜系。作者採取了靜態和動態結合、橫向和縱向結合、學術師承和作者論著結合、整體和個體結合的研究思路,全面展現了臺灣漢語音韻學史的面貌,深入討論了其成就與不足,客觀總結了其在東亞乃至世界漢語音韻學史中的價值和意義。該書的研究為關心臺灣漢語音韻學史的學者提供了線索,為東亞及世界漢語音韻學史研究提供了資料,為進一步思考音韻學問題提供了參考思路,同時還可滿足相關專業教學之需。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見學人側記

趙珩著

六十年來,由於家世的原因與工作的關係,作者與許多具有深厚傳統文化修養的老輩文化人、學者先後結識,如陳夢家、啟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樹青、翁偶虹、鄧雲鄉、吳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著比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們離世。而這些老輩文化人、學者,恰好也是中國百餘年來大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本書敘述了作者與這些前輩交往的點滴,描摹了他們的音容笑貌,並著力鉤沉他們在學術文化上的貢獻,從而使本書具有當代文化史的意義與價值,今天的讀者也得以據此領略他們的德行與風采。

唐代高層文官

賴瑞和著

唐代的五大類高層文官:宰相、詞臣、史官、財臣、牧守,是唐代最接近皇帝皇權,最全面掌控國家財賦,以及在地方上治理百姓最重要的官員。這些高層文官,在唐代經歷了使職化的過程,從普通的職事高官,演變成皇帝的特使。在這種體制下,皇權得以進一步擴張。

本書通過個案分析,試圖闡釋唐代高層文官複雜官銜的特徵和深層意義,細緻解讀官員履歷材料,展現出級別的升遷或貶黜、職事的清要或邊緣、俸祿的豐厚或微薄,使讀者深入體會唐代士人宦途沉浮的實態。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何炳棣著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收入何炳棣先生有關思想制度史方面的論文十五篇。這十五篇論文除了《北魏洛陽城郭規劃》和《美洲作物的引進、傳播及其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影響》兩篇外,其他十三篇都發表或完成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反映了何炳棣先生自明清經濟制度史向中國思想史的治學志趣的轉向。何先生認為,經濟制度史是龍的骨架,思想史是龍的眼睛,何先生最後二十多年,就是在完成“畫龍點睛”的學術轉向。書中所收每篇論文都反映了何炳棣先生以扎實考據見長的學術功力。

古琴

[瑞典]林西莉著 許嵐、熊彪譯

這是一個關於古琴的故事,是一個瑞典漢學家學習古琴的傳奇經歷和體會,其中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還有關於古琴對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關聯。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另一個世界》記敘了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會跟隨古琴師王迪學習的經歷,以及與許多古琴大師的交往;第二章《樂器》則從琴體、漆與斷紋、古琴作坊、琴弦和調音、銘文、琴式等方面談論古琴本身;第三章《遠古及傳說》是通過歷史故事講述古琴的文化傳承;第四章《桃源夢》集中談論古琴與古代文人的關係,最後一章是《琴譜和彈奏技巧》。由於作者是外國人,從小學習歐洲古老的魯特琴,而她在中國學習古琴的1961-1962年,是一個特殊年代,她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齋這樣的一流大師,所以她的這部作品就有一種生動的感性,一種特別的味道,同時有著專業的根基。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古琴藝術著作。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學者訪談錄

戴燕主編

一代有一代之學術、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通過戴燕教授對何兆武、李學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錫圭等十一位從抗戰到當下的老一輩中外學人的訪談,使我們瞭解了那個即將過去的時代中發生過的歷史,以及那一代歷史中的學人的思考與抉擇——他們的政治關懷和學術理想是什麼?在巨大的社會變動中,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他們又是如何思考歷史與未來,如何承上啟下的?

一個個學者,體現了一代的學術、思想的風氣。這些學者,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精神的脊樑,是學術文化的靈魂。鑒往知來,當今學人只有充分瞭解上一輩學人的學術及思想,才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在這個意義上說,本書也是前輩學者的學人心史。

京都如晤

蘇枕書著

旅日作家蘇枕書客居京都九年來的第一部通信體隨筆集。作者用七年時間,記錄京都山川風物之美與旅行、讀書所見所感,以優雅細膩之文字呼應時光在京都這座古城的流轉。千年古都,見字如面。

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卑賤者”最聰明

蔡昉 著

蔡昉教授把閱讀、審美甚至休閒與經濟學思考融為一體,以輕鬆活潑的文字、饒有趣味的故事,深入淺出地闡釋從經濟學家的性格、落後地區的發展、人口增長、財富增長,到生活中的觀察以及歷史和藝術的啟示等問題的觀察和心得。所謂“卑賤者”最聰明,即聰明的“卑賤者”不斷地為不見得不聰明的“高貴者”出難題,政策調整便是水到渠成。本書對於從事經濟研究抑或圈外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次樂在其中的閱讀享受。讀者從中可以感受到經濟學家的情懷,領悟經濟學原理,並學會用經濟學家的視角觀察日常生活點滴。——趙梅,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執行主編

重釋蔡元培與北大記憶史的視角

婁嶴菲 著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第一,蔡元培作為北京大學校長,其巨大的影響實已不限於現代中國教育史;第二,正如作者所揭示的,當年的事實與此未必盡皆相符,這一盛名有賴於歷來印象的一種累積效果。本書通過對蔡元培自身、北大師生與社會輿論等不同層面的考察,聚焦于蔡的辭職、退隱和身後對他的紀念等事件,呈現出北大校長蔡元培形象的動態變化過程。本書雖然材料還嫌不夠豐富齊備,但在方法論上是特別值得重視的。——止庵,文化學者

村落裡的單身漢

彭大松 著

作為一項實證社會學研究,《村落裡的單身漢》選取了蘇北江邊村為田野地點,同時集合在其他研究地點收集的資料,以那些年過30歲,尚未結婚的農村單身漢為研究物件,考察社會變遷中單身漢的形成機制,分析農村單身漢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們艱難求生的圖景。既深入現實,也有在傳統文化層面、國家與個人層面的思考,是一部優秀的社會學研究作品。——張弘,鳳凰網主筆

何故為敵

族群與宗教衝突論綱

[德]李峻石 著

吳秀傑 譯

在我們既往的一般認識中,很多地方的民族衝突是因為各民族間語言、信仰、習俗不同;然而本書作者依據自己30年來對非洲暴力衝突的研究發現,民族性並非衝突的真正原因,而是衝突的動員手段——在“民族”衝突掩蓋下,真正的爭奪目標是資源:或者是水,或者是土地,或者是油氣田……這一結論是如此的富有現實解釋力。——劉玉海,《經濟觀察報•書評》主編

洪憲帝制外交

唐啟華 著

作者運用傳統外交史研究最基本的多國檔案對照研究法,參照中、日、英三國外交檔案及三方研究成果,以還原洪憲帝制運動期間袁世凱政府外交活動的複雜面向。本書反對袁為了稱帝對日本出賣國權之說,認為其在外交方面頗能堅持國家主權與尊嚴,正由於不肯對日遷就,導致日方反對,此乃帝制運動失敗之主因之一。與前著《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一起,唐啟華的研究大大更新了我們對北洋外交的認識。全書以史料說話,讀來不夠暢快,不過處理此一主題,這樣方式也許是適宜的。——王洪波,《中華讀書報》副總編輯

科舉改制與最後的進士

韓策 著

1901年8月,清廷發出詔令,改革科舉考試辦法,考試內容廢除了八股文。是為辛醜改制。改制之後,1903(癸卯)年、1904(甲辰)年的兩科會試產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批進士。本書詳考辛醜改制背後的複雜博弈過程,講述癸、甲兩科考試實際進行情況,細察考中者入“進士館”學習新學的情況,及其後的出處浮沉、流風餘韻和最終命運。對科舉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後歲月”,本書深描細刻,大大增進了我們對其的瞭解。本書可謂近年來科舉史、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收穫。——王洪波,《中華讀書報》副總編輯

權力的生成:

香港市區重建的民族志

夏循祥 著

本書通過對香港社區的詳細民族志調查,對香港社會內部的權力生成機制進行了人類學路徑的理解與闡釋,並提出了當地存在的“對抗性合作”問題。本書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香港社會政治的內在運行機制具有啟發意義。

——袁劍,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副教授

戰爭的餘燼:

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滅亡及美國對越南的干預

[美]弗雷德里克•羅格瓦爾 著

詹涓 譯

這是一部內容詳盡,敘述生動,既有宏觀把握,又不遺漏細節,然而自始至終嚴格限定在“非虛構”的限度之內,絕無編造誇飾的優秀歷史著作。背景是越南,時間是20世紀中葉,講述的是法蘭西殖民帝國如何衰落,而幾任美國領導人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發起一場戰爭之路的經過。第一,這是二十世紀國際上的一件大事,於中國也有密切關係;第二,我們借此可以學習歷史著作怎麼寫得既好看,又嚴謹,還深刻。可以說,對於這段歷史來說,這本書真正稱得上那種“完成性的作品”。——止庵,文化學者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美]譚凱 著

胡耀飛 謝宇榮 譯

孫英剛 審校

曾經支配政治並引領社會風尚的門閥士族,構成了中國歷史一個特定時期的突出而“特有”的面相,亦成為我們瞭解那個東方古老帝國運作歷程紛繁複雜局面的一個“視窗”。士族的興替向為中外學界同仁研討之鵠的而矢志追尋。本書作者提出它與唐朝俱亡之說,不啻從另一個角度展示出其歸屬之去路。有興趣者不妨由此窺閱而求其具象。——李鴻賓,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中國革命:

1925年5月30日,上海

[德]於爾根•奧斯特哈默 著

強朝暉 譯

1920和1930年代對中國“歷史思維”的塑成至關重要,本書以五卅慘案的一天為題,實則深入描述其背後的歷史動力,並以獨特方式解釋中國“革命”浪潮的生成。作者視野開闊,抱負遠大,行文清晰而流暢,即使在諸多老問題上,亦能令人耳目一新。——李禮,《東方歷史評論》執行主編

人民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7年度優秀學術著作

奧義書思想研究

李達全集

中國審美意識通史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

楊適文集

要素分工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

中國古代包裝藝術史

中國戰爭史

莊子學史簡體

東方出版社

《紳士謀國:美國締造者》

錢滿素 主編

北師大歷史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導王開璽教授很看重這本書,因為“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中未發生大的政權更迭和內亂,和建國之初政治精英的頂層設計有決定性關係”。書評人解璽璋稱讚錢滿素“內容學者化,然而行文不學者化”。《讀書》雜誌主編祝曉風稱“一冊在手,可以瞭解美國精神和美國制度的形成”。《深港書評》主編劉憶斯認為該書“理性貫徹始終,充滿了智識的啟迪與實用性”。

《徒步旅行耶路撒冷》

作者:【以色列】巴蒂亞·科恩博伊姆博士/阿維格多·科恩博伊姆

《徒步旅行耶路撒冷》是一本帶有文化色彩的旅行指南,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楊平、《深港書評》主編劉憶斯對該書讚賞有加。剛從耶路撒冷回來的解璽璋先生更是有相見恨晚之感,“如果書早點出版,就能帶著去耶路撒冷了”。

《糧食》

作者:【英】拉吉·派特爾

世界糧食與食物問題專家拉吉•派特爾博士的《糧食》屬於觸及人類生存頭等大事的作品。《讀書》雜誌主編祝曉風認為該書“視野廣,探討得深入,有一種整體觀,把糧食問題的複雜性和重重矛盾充分展現出來”。在澎湃新聞文體中心總監石劍峰看來,該書“著眼於資本控制下的世界糧食交易與流通”。

《文明的變遷:巴黎1896·尋找李鴻章》

作者:邊芹

作者懷著一種別樣的情緒重走李鴻章的旅法之行,找尋李鴻章留下的足跡。這是兩個人的旅行,死去的人和活著的人。活著的人有活著的人的現實,死去的人有死去的人的歷史,現實與歷史的碰撞讓人害怕。怎麼能保證這個世界不與人們對它的敘述混淆在一起?時隔百年的兩次旅行能把這一切牽到哪裡? 通過這樣一種特殊的旅行,作者結合一些中國社會的現象和心理,警醒世人。正如作者所言:我們被多少假正義卷裹,讓善變成做作和模仿。

《大隈重信傳》

作者:【日】片岡寬光

本書作者系早稻田大學終身名譽教授、行政學泰斗級人物。 他以獨特的視角,去臉譜化的歷史,重尋明治維新變局源頭,深刻透視大隈重信作為明治維新核心領袖層中的一員,為開啟近代日本現代化過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書中為讀者全景式展示日本明治維新那段波瀾壯闊的真實歷史,從世界觀、人生觀、宗教觀、歷史觀等多個角度描繪了國民領袖大隈重信如何突圍與重生。跟隨明治維新三傑,行使超強的統率力,深度挖掘近代日本轉型時期的歷史,探索中國當今問題之根源。

《讓愛重生:自閉症家庭的應對、接納與成長》

作者:【美】羅伯特·納瑟夫

羅伯特·納瑟夫博士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是一位自閉症患兒的父親,如今他的兒子已經成年。他有句名言:“特殊的孩子,父母的挑戰”。不管是從個體經驗,還是專業領域,羅伯特都有相當豐富的心得與所有自閉症家庭分享:父母如何在給予自閉症患兒*支援的同時,保證家庭中每個成員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呢?這個問題是每個自閉症家庭都必須面對的,書中獨到的見解、坦誠的安慰和實用的指導將讓你豁然開朗。

《明星與素琴》

作者:雲從龍

本書的主要素材來自于兩位年輕人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後的通信。特殊時期這些私人信件幸由作者偶然發現並整理,成為記錄那個時代的珍貴資料。通過兩人之間的信件,作者試圖解答這對革命同志為何主宰不了自己的人生命運,只能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彳亍向前。這不僅是賀王二人的私歷史,也是一百年來國人的集體命運。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博導馬勇教授認為“歷史從來都是具體的、唯一的”,《明星與素琴》中體現出的“學術追求與學術精神值得張揚”。曾擔任費孝通先生助手的張冠生先生也很認同《明星與素琴》中平民歷史的史觀。

《風土:人間學的考察》

作者:【日】和辻哲郎

本書討論的是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的相互關係的問題。書中通過對季風型、沙漠型、牧場型三種風土類型的考察,進而分析了各個地區的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和文化特徵,闡明人的存在方式與風土的關係。

書中對亞洲和歐洲各地風土特性及各自地域文化的傳統特質和關係論述周密、言必有據,“是日本比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在孟溪那邊》

作者:胡桑

年輕詩人、學者胡桑的首部個人自傳性散文。他用一種綿密、緊湊又縱橫交錯的行文方式描摹、追憶、還原甚至重構了一個故鄉,一個位於江南腹地的村莊,一個正在消逝的村莊。胡桑以對事物的極度熟悉以及近乎宇宙論的雄心提供了一部關於八十年代江南鄉村的全景圖,但是,他對內心的迷戀、對幻覺的執著,又展現出一幅通常意義上的鄉村並不具備的心靈圖景,以詩人的筆觸在時間的進程中凝視這個村莊,開掘出一個內心深處的源初故鄉。

《生活的經濟解釋》

作者:熊秉元

本書共四部分,五十四篇文章,以經濟學的視角,看經濟、讀社會、談政治、說法律。使我們通過大大小小的生活故事,獲得經濟學的世界觀,掌握攫取事物背後真相的智慧。

熊秉元選擇了平實的角度,將生活中的大小事,以經濟學的視角層層拆解,對準普羅大眾的需要。他表示自己擁有“雙重身份”,是經濟學家,也是教育家,但他的教育功能並不應該只發揮在學生身上,更希望在社會大眾。在寫作上,他希望儘量將自己隱藏,把情感抽離,客觀地分析及觀察身處的社會,他說:“重要的不是我,而是展現出來的世界觀。”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